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1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2篇

从前,有一个孩子叫孔荣。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名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刘儿,因为他活泼随和。每个人都喜欢他。虽然家里有很多兄弟,但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每个人都很好。要求非常严格:努力学习,对人有礼貌,说话友善,不管怎样,兄弟们应该互相谦逊,不要只考虑自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别人需要帮助。孔融虽然年轻,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和母亲说过的话。他喜欢做事。他总是扫地,端碗。他很讨人喜欢。

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父亲的一个学生来看他的老师和母亲,带来了很多梨。客人请孔融与大家分享梨。父亲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把梨分发给大家。他先把最大的梨带给客人,然后给爸爸妈妈选了两个大的,然后把大的分发给他的兄弟们。最后,他把最小的一个放在一堆梨里。客人问孔融为什么自己挑最小的。孔融回答:“我是最小的。当然,我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后称赞了孔融。爸爸满意地点头。

在那之后,我父亲的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讲述孔融分梨和让梨的故事。所以我们把它从古到今传播开来。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3篇

烈日炎炎的夏天,梨挂在树上就像翠绿的灯笼,一看就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孔融和哥哥、弟弟们抬头望着那水灵灵的,散发着清香的梨树想:梨儿赶紧成熟吧!

终于有一天,梨子成熟了,大人看孔融很想吃,就摘了几个下来。那梨的皮薄薄的,一口咬上去,又甜又多汁,让人多么想去把它吃个精光!

他们以为孔融会拿最大的、汁水丰盈的、金灿灿的大梨。

没想到,孔融却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们,一位拿到大梨的哥哥得意地对其他兄弟们说:“看看这么大的梨,汁水一定很丰富,一定又香又甜!”

而孔融没有多想,还是吃起小梨子来。

这一幕引起旁边妈妈的.好奇,妈妈问他:“你这么想吃梨,为什么不拿最大的呢?”

孔融回答道:“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大的应当给哥哥们。”

“那还有比你小的弟弟呢,不是应该他吃最小的吗?”妈妈又问。

“弟弟还小,我是哥哥了,我把大的让给他吧!”

听了这话,妈妈知道孔融一定会大有出息,母亲眉开眼笑地说道:“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哥哥们听了这话,也都对孔融刮目相看。

生活中只要你有礼让别人的心,就能像绽放的花朵,香飘万里。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4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_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_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古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岁时,x月x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现代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_盘子里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_

孔融回答说:_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_

爸爸接着问道:_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_

孔融说:_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_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_融四岁,能让梨。_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故事意义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另一则故事]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_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_孔融严肃地回答说:_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_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_小公子,可有红贴?_孔融说:_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_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_请进!_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_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_孔融微笑着说:_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_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_小公子真神童也。_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_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_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_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_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5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我;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忙。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十分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教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终,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我。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我呢孔融回答:_我年纪最小,当然应当吃最小的。_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之后,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向讲到此刻。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6篇

炎热的夏天,孔融和哥哥们在庭院里开心地玩着捉迷藏。大家正玩得开心的时候,妈妈提着一篮子梨走了出来,大声叫道:“吃梨啦!”

那梨金灿灿的,上面小,下面大,像个葫芦,一阵风吹过,一股淡淡的、甜甜的果香扑鼻而来。

妈妈把梨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孔融的哥哥们一拥而上,围在桌子边吵着,都抢着要大个的`。

哥哥们走后,孔融才走上去,挑了一个最小的,爸爸问道:“你为什么挑个最小的?”

孔融回答:“哥哥们个头大,应当吃大梨。而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小弟弟。”

妈妈满脸笑容地夸道:“你真是个会谦让的好孩子!”

爸爸走到哥哥面前批评道:“你们真是越大越不懂事!孔融比你们小都知道谦让,比你们懂事多了!”

哥哥们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7篇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分梨时,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弟弟们。

我读完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就在雷声轰鸣,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排好路队,不一会儿,整个校园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伞花。我班的几个同学没带雨伞,他们有的在走廊里焦急的来回踱步,有的已冲出走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脸颊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贝贝,书包都淋湿了,我见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给我,我要不要和她共伞呢?又转念一想,毕竟是同学嘛,应该互帮互助。

我不加思索,连忙冲过去,将伞举过他的头顶,他转头一看,十分惊讶,刷的一下脸红了,对我说:“谢谢你!”我什么话也没说,和他手拉着手,穿过倾盆大雨,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车,我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车站。这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我收起手中的雨伞,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坐在车上,我想了许多,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互相帮助,懂得谦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8篇

大家一定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没听说过的,也不要怕,今天我来讲给你们听。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这个故事的原意是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经过几百年後的今天同样的词却改变成了另外不同的意义了。

以下是我编的小故事,请笑纳。

孔融是龙堤中心幼儿园的大班二组组长。算起来也是中层领导。

一天清晨,有人敲孔家大门,来着提着个黑色的\'塑料袋,孔融定睛一看,原来是班里刘涛的爷爷刘姥姥,孔融让他进来坐坐。刘姥姥一把抓住孔融的手说:“听说你们班班长要去别的学校了,那班长的位置肯定是你的了。你当上了班长能不能把我们家刘涛提拔一下。不管怎么说,他也是看你脸色说话的呀。“孔融刚要说些什么,刘姥姥已经扔下东西走了。孔融只好把东西提到家里。孔爷爷一看这袋子梨都有点坏了,就让孔融和兄弟们把它们分了吃。兄弟们看见梨都催孔融快点分梨。他先那了一个大的给大哥,弟弟看了问:”凭什么大的给大哥?“孔融说:”因为他是老大。“他又拿出一个比大哥的小一点的梨给了二哥。”孔融问弟弟:“为什么我把这个梨给二哥呢?”弟弟说:“因为他是老二。”“至于这第三个大的梨。”孔融说。“当然是给你啦!你老三。”弟弟说。“错,给你。”孔融说。“为什么?_弟弟说。孔融伤感的说:”有一种痛,你明明无法承受,却又不能自拔……”这句话被孔爷爷听见了。他大骂道:臭小子,胆敢早恋。看我不打死你!“孔融说:”爷爷你瞎说什么,我只是牙疼。”

我编的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要把好东西用来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9篇

这天,我受邀给洛杉矶一所小学的学生们上一堂关于“礼让”的主题课。

课上,我引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引导孩子们说:“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懂得礼让的人,大家说好不好?”

让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数声说“好”。

这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陈老师,我不打算向孔融学习,我觉得他做错了!”

我一听,感到十分诧异。

男孩略带质疑地说:“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后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让梨,为什么要先拿梨呢?为什么不最后一个去拿呢?”

我困惑地问:“先拿后拿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我觉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会让梨,但因为孔融抢先拿了小梨,他们没有了表现让梨的机会。孔融不仅抢走了让梨的机会,还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只有他才会让梨的错觉。事实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会让梨的。”

说到这里,男孩显得有些激动,他接着说:“我觉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让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后他们剩下什么孔融就吃什么,或许这才算是真正的礼让。”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观地说,这个孩子的解读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讲台上站了15年,却从未见过有学生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想法来。这是为什么?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孔融究竟是在“让梨”还是在“抢机会”更值得我们思考!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10篇

在炎热的夏天里,小草长得又高又茂密,可爱极了,一阵微风吹来,花儿点点头,就像在和太阳打招呼。在一个院子里,长着一棵梨树,上面挂着许多黄澄澄的梨子,像一个个小葫芦,真是可爱极了。

妈妈发现了这些黄澄澄的梨就摘了几个,她拿回家,把梨冲洗干净,放进了盘子里,然后端出来,放在院外的一张木桌子上。香甜的味道真是让人嘴馋,三位哥哥闻到了香味,就像箭一样跑了过去,争抢着大个的黄梨。

孔融和爸爸,妈妈走了过来,正好看到三个哥哥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梨,他们的嘴巴里都溢满了香甜的果汁。

孔融想:他们的.习惯真不好,我要尊敬长辈,因为我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孔融就拿了一个最小的黄梨来吃。

爸爸疑惑地问他:“融儿,你为什么拿最小的梨呢?”

孔融扑闪着大眼睛回答说:“我要尊敬长辈,大的梨要给大人吃!”

哥哥们听了,都被孔融的话感动了,他们说:“你真是太懂事了,我们以后要向你学习!懂得谦让。”

从此,哥哥们都很孝敬父母。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11篇

我和小班的老师组织了一次大带小活动,小班的幼儿来我们大班参观我们的区域活动,我们把大班和小班的幼儿合在一起分了6个组,每个组10个人(小班和大班各5个),让大班的小朋友带着小班的小朋友玩,在区角活动里面我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他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主要的是大班的会谦让小班的幼儿,刘福源对着所有的小朋友说“我们要学会分享,大家一起玩”。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区域活动结束了,生活老师拿来了苹果,我请大班的值日生来为班上所有的幼儿发放水果,他们的做法让我很欣慰,他们首先是给小班的小朋友发的,才是给自己班的小朋友发的,水果发完了,这时又来了一名幼儿,可是水果却没有了,我还在想该怎么给小朋友说谁愿意拿自己的水果和这个小班的小朋友分,老师,一名幼儿边跑过来边喊我,她走到我身边把苹果拿给我说“老师把我的苹果拿给小弟弟吃吧!我也要学孔融让梨,我和小班的老师都很吃惊,我说“刘福源你把苹果给小弟弟吃了,你怎么办?你就没有吃的呢”她笑着说“没关系,老师拿给小弟弟吃吧!我是姐姐应该让给他吃,你不是经常讲小朋友之间要学会分享,你还给我们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要学孔融吗?所以我现在也要学孔融,虽然我让的不是梨,是苹果,但是我希望我就是孔融”,她的话把我和小班的老师逗笑了,我高兴的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说宝贝你很棒!你现在就是孔融,我要给你掌声,说完话后我和小班的老师都送给她掌声,她开心的把苹果拿给小班的小朋友说弟弟来你吃吧!你是弟弟,我是姐姐,我让给你吃。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还是我上半学期讲过,没想到现在她还记得,我没有想到一个小故事对她的影响这么大,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要多讲一些对幼儿有启发的故事,让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12篇

夏日炎炎的午后,一个个黄澄澄的梨挂在枝头,胖得不能再胖,在树上你挤我碰。闪闪发光的梨,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格外耀眼。如果吃上一口,那甜脆可口的滋味和那甜津津的汁,肯定让人回味无穷。

一些刚被采摘下来的梨,被放到了一个院子的桌子上——孔融家。不一会儿,一群人围到桌子旁,坐了下来。孔融只看了一眼,便把下面的梨翻了上来。他的妈妈以为他要拿大的,结果,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父母和兄弟都觉得很奇怪,便问孔融。孔融却答道:“我还小,才四岁,应该拿最小的。大的都应该给父母和兄长们。”

这一说,可把几个兄长惊呆了。其中一个想:天哪,孔融才四岁,竟然懂礼让!看来孔融是一个不简单的人。

孔融的妈妈听了后,喜笑颜开,问孔融:“你的弟弟比你还小,为什么不把最小的让给他呢?”

孔融眨巴着圆圆的大眼睛说:“我是他的\'哥哥,是要把大的让给他。”

就这样,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了流传千年的佳话。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第13篇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_那弟弟也比你小啊?_孔融说_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