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月亮船,知道受水的吸附力可以使船体旋转。

2、发现大小不同的月亮船向下滑时,速度不一样。

3、对月亮船转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泥工板,喷壶,月亮船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月亮船,激发幼儿兴趣。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那个姐姐在干什么?跳什么舞?跳的怎么样?

2、出示月亮船。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朋友,看它像什么?又像什么?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

二、初步探索使月亮船东起来的方法。

1、月亮船说它也要像刚刚的那个姐姐一样,在舞台上跳旋转舞,你来帮一帮它吧。

2、想一想这么才能让月亮船在舞台上跳舞呢?

请两到三名幼儿尝试

3、小结:刚刚我们班的小朋友用嘴吹,用手弹和拨让月亮船动起来了。可是月亮船还是不满意,它想跟刚刚的那个姐姐一样转的又快又稳,时间还长。

三、第二次尝试,感受旋转的现象。

1、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老师要借助一样东西,这是什么?里面装了什么?我把这些水喷到这个光滑的舞台上会怎么样?那能像姐姐那样转的那么优美吗?

2、老师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要用什么办法让它旋转,去试一试吧

3、幼儿操作

(1.你用的什么办法?2、月亮船有什么变化?3、中间的图案这么样了?)

4.月亮船转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会吧,现在回到你的座位上,把不的好办法分享一下吧

5、你用的什么办法?小舞台要怎么样?(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我的小舞台变成了什么一样啊?

6.那你的月亮船旋转起来以后有什么变化啊?船中间的团原来是什么,转起来一后变成了什么?

7、小结:原来在光滑的挡泥板上喷上水,这些水就有了神奇的吸附力,月亮船放到舞台上就这个水就能把月亮船牢牢的拉住,月亮船就可以跳旋转舞了。

四、竞赛游戏,发现大小不同的月亮船转速不一样。

1、哇,这个事情真神奇,这么神奇的事情引来了另外一个好朋友。看!它和刚刚的月亮船有什么不一样?

(仔细观察外形)一个胖一个瘦,那我们就叫他胖胖和瘦瘦吧。

2、胖胖想和瘦瘦在舞台上比赛谁开的快?那怎么样比赛才公平呢?(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猜测结果。你觉得他们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4、幼儿操作。到底谁会赢呢?去比一下就知道了。去刚刚你做实验的地方喔。

5、交流分享。你发现了什么?谁快谁慢?

6、小结:因为胖胖的身体比较重,水拉不住它,而瘦瘦比较轻,泥工班上的水能拉住它,所以它就旋转的慢了

五、比赛结束

小朋友今天的活动有趣吗?带上你的月亮船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学习讲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欣赏故事,能通过谈话、观看图片了解月亮形状变化的过程。

3、通过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小兔子头饰各1个。

2、纸制大饼1块,单月日历1张。

3、画有月亮变化的图案1套。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小兔子头饰,引导幼儿与兔妈妈、小兔子相互问好。

(2)教师:兔公公家盖房子,兔妈妈要去帮忙,小兔子只能在家等妈妈,它会怎么等妈妈呢?(鼓励幼儿很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讲述)

2、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兔妈妈要多久才会回家呢?你们知道半个月是多久吗?

(2)教师出示日历,引导幼儿数日历,了解半个月时间有多长。

(3)教师提问:除了用数数的办法,兔妈妈还告诉小兔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借助教具“大饼”,边演示边讲述故事,幼儿认真欣赏。

(2)提问: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吃大饼的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月亮图片)

(3)教师提问: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子?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月亮图片)

(4)提问:又有几天过去了,天空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手中的饼也变成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月亮图片)

(5)教师提问:最后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月亮变化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幼儿观察月亮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所出示的月相图片顺序进行讲述。

(2)教师小结半个月时间里月亮变化的过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观察每晚的月亮,并将自己看见的月亮形状画下来。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对比和交流,感受《星月夜》作品中短促、旋转的笔触以及强烈的色彩所营造的活跃、动荡的奇幻景象。

2、喜欢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自由地联想,并运用多种方式(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

3、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以及点画、回旋的方式表现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短促、旋转的笔触及强烈的色彩

难点:运用色彩以及点画、回旋的方式表现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夜晚的天空。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月亮和星星,肖邦钢琴曲《小夜曲》。

小组材料:大号、小号水粉笔,绘画专用吸水海绵,深蓝或普蓝色底纸配上黄、白、红颜料为一组,深蓝或普蓝色底纸配上黄、白、蓝颜料为一组,白色底纸配黄、白、蓝颜料为一组,白色底纸配黄、白、红颜料为一组。

(注意其中黄色颜料要准备得比其他颜料多一些。)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交流自己对夜晚天空的了解。

教师:你见过夜晚的天空吗?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教师:夜晚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教师:星星呢?像什么?

二、欣赏《星月夜》,大胆描述自己对画面的感受。

1、幼儿整体欣赏画面内容,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天黑了,人们都渐渐进入了梦乡,看看这里的夜空,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

2、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用语言描述画面中事物的颜色、形状和线条,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线条特征。

教师:月亮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月亮周围一圈一圈的是什么呢?你能用手指来比画一下吗?

教师:星星是什么样的?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这棵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用身体来模仿一下吗?

3、幼儿想象画面里的故事。

教师:你觉得星星和月亮在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它们做游戏的时候会说什么呢?

教师:这棵树会加入星星和月亮的游戏吗?

三、欣赏作品《回旋的形》,观察和感受画面的形式美。教师:再看看这幅画,猜猜上面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能看出画家是怎么把它画出来的吗?

小结:同样是夜晚的星星和月亮,不同的画家喜欢用不同方法来画。四、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作画,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星星和月亮。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自己看到的夜空吧!在你的这片夜空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与交流。

教师: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画的?

教师:在你画的夜空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活动总结

《星夜月》是梵高的一副代表作,在这幅画中梵高用了很多夸张的手法,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先欣赏这幅画,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让小朋友们感受这幅画的星夜蓝色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的卷曲,宇宙的不停运转。

在此次的活动中,小朋友们的参与性很强,在宽松愉快互动的环境,首先美术活动就是幼儿对于艺术作品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的表述是很重要的,其次就是有效的问题引领,梵高的这幅画是抽象的、个性明显的。通过不断预设的问题,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最后以《回旋的形》让幼儿的更好地去理解绘画中宇宙中不断变化的圆,之后和《星夜月》进行对比,让小朋友们知道同样是夜晚的星星和月亮,不同的画家喜欢用不同方法来画,同时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和创作,调动孩子们积极的情感。

总之,此次的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不断丰富自己内心的感受,善于去表达、去想象,并创作一幅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新的作品。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5

阅读理念: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看似简单的图画书,但是充满了童真童趣。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

故事有趣特别的名字,足以吸引所有的孩子们。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名字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就仅仅围绕这一目的,通过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引出故事,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很自然的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长长地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此时,童趣便在这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美好的愿望实现了,所以的小动物们都依偎在一起,幸福的享受着。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阅读准备:

电子书、图画书、桔子、糖、薯片等

阅读目标:

1.借助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真切的感受童真童趣。

2.在理解故事的情节,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阅读过程:

一、导入: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想不想尝一尝?桔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薯片吃起来是什么感觉的?(脆脆的)

过渡语:有这么一群小动物,它们不喜欢吃桔子、糖果、薯片,它们不喜欢吃小朋友们常吃的东西。它们很好玩、很可爱,充满了好奇心。它们喜欢吃什么呢?你猜猜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展开:

1.自主阅读,感受乐趣

指导语:其实啊,它们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吗?月亮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怎样能吃到月亮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带来的这本图画书里,《月亮的味道》,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梗概)

2.细致读图,深入理解

图一:黑暗中是什么在窥视着月亮?有几对眼睛?它们是谁?(期待的、好奇的、充满等待的眼睛、发着光亮的眼睛)

图二:所有的小动物这样叠罗汉时,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所有小动物的眼睛都使劲的向上看着,为什么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它们都在期待着上面的小伙伴够到月亮,还是为了那个美好的共同心愿。)

图三:小老鼠吃到了月亮,月亮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和先前有什么不同?

3.完整讲述,升华情感

(1)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尝到月亮的味道?它们尝到月亮的味道后心情会怎样?

(3)小结:乌龟是第一个有这么大胆想法的小动物,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它有着探索精神。动物们迎合了它的想法,一起去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小老鼠最终勾到了月亮,将月亮又依次传递给了朋友,大家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幸福的依偎在一起,享受着幸福,在静静地夜里甜蜜的睡着。

三、结束:

(1)指导语:还记得那第九对眼睛吗?它没有参与够月亮的过程中,但它一直在关注着大家,它是谁呢?

(2)教师讲述图画书最后一页。

(3)结束语:小鱼是不是也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呢?水里的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它和天上的月亮味道有什么不一样吗?说不定第二天的夜里,小鱼会和更多的小动物一起去尝一尝水里月亮的味道。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比较各种动物不同的特征,大胆画出各种动物的造型,把握它们的基本结构和某些细节。

2. 与同伴合作创编故事画面,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材料:动物卡片、音乐、剪刀、背景画、彩纸、勾线笔。

2. 知识准备:已经阅读过《月亮的味道》。

活动过程:

1. 感知与体验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1) 师:你能看出这是哪本书上的一个画面吗?(出示完整的画面内容)

(2) 师:故事的开始部分说小乌龟很想尝月亮的味道,可够不着。乌龟想了怎样的办法?你能用故事中语言来说说吗?

(3) 小结:你看它们用不断叠高、互相合作的办法尝到了月亮的味道。

2.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师:这件事让所有的小动物很羡慕,你看老师也为每组准备了背景图,我们能否让各种各样的动物也来叠一叠,一起创编新的《月亮的味道》的故事呢!

3.探索与发现各种动物的特征与结构。

(1)师:那你猜会有哪些动物也想来尝月亮的味道呢?

(若干幼儿回答)

(2)师:谁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XX动物是长得怎样?

(针对先前小朋友回答的一种动物教师追问)

(3)师:在小篮子里也有很多的动物图片,请你选一张看看是否认识呢?

(4)请一位幼儿在展台上介绍动物名称,以及长得怎样?教师也选一张对其造型对比。

(5)与身边小朋友交流。

(6)分享幼儿找到的动物特征。

师:请你们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观察到的动物样子?

4.幼儿创作并交流。

(1)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新的《月亮的故事》吧!

(2)幼儿绘画、操作。(提醒可以边做边说)

5.欣赏评价作品。

(1)你对自己的作品还满意吗?你觉得作品的哪里最值得你自豪呢?(重点:围绕特征)

(2)让我们一起讲讲新的《月亮的味道》故事吧?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 喜欢阅读,能对故事内容展开想象。

3. 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大胆想象并设计出森林里的动物来尝月亮的情景。

学习句式“XX爬呀爬咔嚓、咬下一片月亮,它说月亮的味道真好”

难点形成原因

想象力局限

难点解决策略

需要幼儿实际图像与手形进行结合想象。

活动过程

一、幼儿预期表现

1. 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

2. (出示图书)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

《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们想

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3. 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想的。

二 、看PPT,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老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 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

2. 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

够够到月亮?

3. 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

4.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5. 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1、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

2、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

幼儿能想象月亮的各种形态,以及月亮的形状,对月亮的味道具有想象力。

活动反思:

1、提问的方式还有待改进,提问的主题要更加明确,避免因为主题不明而?影响幼儿回答。

2、对故事的讲述方式上还有待改进,可以采取更多的形式阐述故事,避免一次次的重复让幼儿丧失阅读兴趣。?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体会诗歌安静、优美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词:挂、漂、盛的含义,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引起幼儿对月亮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的背景图一幅。

2、恬静、舒缓的音乐;录音机(或碟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中秋节印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教师组织谈话:中秋节大家是怎么过的?有没有观察月亮?月亮看上去怎么样?

二、感受、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背景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

提问:喜欢这首诗歌吗?你听明白了吗?月亮在什么地方?

2、第二次欣赏教师的配乐朗诵,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想像、讨论,重点理解动词^挂^、^漂^、^盛^的含义,提问:为什么说^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2)谁都看到了美丽的月亮?他们说什么?

3、幼儿跟学诗歌。

请幼儿跟随教师的朗诵学习诗歌,教师随机指导幼儿的朗诵,如吐字发音、衔接等。

4、幼儿多种方式朗诵诗歌。

(1)完整朗诵。(教师可适当提词帮助)

(2)分句合作朗诵。(例,甲:每一棵树梢;乙:挂一个月亮……)

(3)配乐朗诵。(体会并大胆表现诗歌安静、优美的意境)

5、启发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通过提问:^我们还在哪里发现过月亮?它看上去像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新诗歌,方法:可以个人或小组商讨创编诗歌的一段,教师随机用简单图标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语言,最后梳理小结,集体朗诵大家创编的新诗歌。

三、教师讲评小结。

活动延伸:

1、此活动建议安排在中秋节前后,教师或家长应注意和幼儿一起充分观察月亮并用语言讲述月亮的变化和月亮的美。

2、与区域活动结合,在美劳区、语言区、科学区重点投放有关月亮的操作材料、图书绘本、嵌板、操作卡等,供幼儿自主选择。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诗歌《月亮》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

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

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宝宝说:月亮河我好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初步尝试演唱附点节奏

2.结合图片记忆理解歌词内容,通过PPT“找月亮”游戏学习演唱歌曲。

在歌曲最后一句时“月亮”藏在“云朵”后面,“小狗”猜“月亮”是,躲在哪里,幼儿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示

2.PPT

两个云朵道具。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歌曲所表现的故事情境,并范唱1遍引起幼儿的兴趣。

2.倾听范唱第2遍,感知小狗吃月亮的动作和吃月亮的顺序。

3.倾听范唱第3遍,初步理解月亮的变化顺序。

4.倾听范唱第4遍尝试跟唱,并且通过图片排列游戏加深对月亮变化顺序的理解

5.全体看图谱完整歌唱2遍,着重唱清楚最后一句和相应动作,教师强调附点节奏

6.通过PPT“小狗吃月亮”游戏3遍,熟练掌握歌词和动作并尝试分角色歌唱。

7.利用云朵、月亮道具进行“找月亮”游戏3遍,享受歌唱的乐趣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幼儿清楚自己的角色,并且明确站在云朵后面中只有一个是月亮。

(2)第一次玩游戏,再次明确只有“月亮”才能蹲下去躲好。

(3)第二次玩游戏,在人数增加、云朵增加的情况下猜测谁是月亮。

第三次玩游戏,尝试挑战升级即:“月亮”可以选择不同的云躲起来。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 喜欢阅读,能对故事内容展开想象。

活动准备:

PPT、绘本《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

2. (出示图书)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们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3. 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想的。

二 、看PPT,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老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 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

2. 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3. 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

4.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5. 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1、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播放配乐故事)

2、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的想象,并学说句子 “月亮,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3、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每人各一本图书《月亮的味道》

(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线索以及规律;通过操作,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点:

感受故事的有趣发展,尝试想象并讲述故事小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猜想和阅读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吃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味道吗?

(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迁移到绘本的阅读线索,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从而让幼儿带着一丝悬念、一丝疑惑进入绘本的阅读。)

2、出示封面和封底,通过月亮形状上的变化让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

“有这么一群可爱、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味道,你们知道它们想吃什么?想尝尝什么的味道吗?

(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很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隐藏绘本内容的重要线索,引发幼儿想象并尝试表达,所以阅读从封面开始。)

二、幼儿自主阅读,大胆想象与表述。

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你们想知道吗?它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中体验故事的有趣及小动物们合作分享的快乐。

(一)、播放课件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

1、黑暗中是什么在偷看着月亮?有几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

2、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3、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到月亮?

(教师通过多样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有效完成目标)

(二)播放课件2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谁第一个想去摘月亮?它是怎样去的?表演小海龟爬山的样子。

2、是呀小海龟的办法真不错。可是它摸到月亮了吗?

(三)播放课件3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爬到山顶,月亮近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小海龟怎么办呢?(幼儿发挥想象表述)月亮的表情怎么样?

2、幼儿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小海龟请来谁。引导幼儿学说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教师讲述绘本片段,一方面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动物与月亮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是为孩子的自主讲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来帮助的小动物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与动物玩游戏的乐趣,更形象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四)播放课件4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2、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句型“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说”是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能力。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句子结构完整,有益于出现大量的复句。在《月亮的味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句式就是“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幼儿在这个句式出现两次后,就能够结合画面尝试说出完整的句型。)

(五)课件播放5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请来了谁?它会怎么喊呢?我们一起来学大象喊长颈鹿。

2、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尝月亮。他们摸到了吗?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长颈鹿努力伸长身子,可是还是够不着。长颈鹿会请来谁?

(六)课件播放第6页。

1、你们猜猜月亮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们会放弃吗?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吗?

2、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七)课件播放第7页。

1、小猴子还是够不到月亮,它请谁来了?

2、老鼠是怎样爬上猴子的背?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有了前面的讲述经验,孩子对讲述的内容、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逐步地退出,给予孩子自主讲述的机会。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充分感受到了 “叠罗汉”的趣味性,释放自己的情绪变化,跟随动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充分感受故事中蕴涵的互爱、快乐、分享的喜悦与满足。)

(八)课件播放第8页。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这么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

2、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九)课件播放第9页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2、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引出小鱼的出场,小鱼的疑惑也同时是孩子的童趣疑惑,’小鱼为什么要这么想?水里的月亮能吃吗?)

四、幼儿阅读绘本,懂得团结力量大,体验分享乐趣多。

(一)教师完整读绘本。

“小朋友安静翻书,跟着老师一起完整的阅读绘本。”

(《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读绘本,使孩子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意义。)

(二)、再次出示封面和封底的月亮,引导发现月亮表情的变化。

“谁来说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是啊,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集体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首尾呼应,绘本主题的升华,让孩子通过细微的观察,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五、延伸活动,想象迁移,继续探索思考与月亮相关的问题。

“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你会邀请哪些朋友和你一起合作分享呢?”

活动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书名 “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图书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次让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讲述到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做到前后呼应,从阅读封面封底开始到结尾从仔细观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变化结束,是孩子从猜想到反思的过程。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知道水中倒映的现象。

3、丰富词汇:“倒影”。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大水盆,盆里盛有清水。准备一些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分散活动“看倒影”。准备一些较大的水盆,盆里盛有清水,让幼儿看水中的倒影:“我们在镜子里能看到自己,我们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样的?”让幼儿分散活动,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儿拿着物品)。

活动后进行谈话:“在水面上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个纸月亮,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月亮在哪里?月亮什么时侯出来?”“月亮出来了会不会有倒影呢?在哪里有倒影呢?请听故事‘找月亮’”。

教师讲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提示幼儿:“再听的时侯要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猪纸偶,教师操纵纸偶讲第二遍故事。

3、讲故事进行提问,边问答边教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说话。

“开始,猪老大对猪老二说了什么?”

“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第二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后来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让幼儿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谈话:“想一想,还可以在地上找到哪里的月亮?”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扩散。

5、教师操纵纸偶,以小猪的口吻对幼儿说:“喜欢听我的故事吗?我带着你们再讲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带领幼儿讲一遍故事。

“我是爱动脑筋喜欢发现的小猪,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发现呀,今天晚上你们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几个月亮。”

鼓励幼儿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组织谈话:“我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我用什么办法映出了月亮?”

让幼儿讲述各自的探索与发现。

附故事: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猪老大和猪老二在一起,小猪老大说:“听说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说:“真的?那我们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说“好!”

他俩请来了一群小猪,四处去寻找。走到山泉边,一只小猪高兴地叫起来:“哇,山泉里有一个月亮!”另一个小猪又说:“哇,露珠里有一个月亮!”另一只小猪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个月亮!”它们还看到水桶里有一个月亮,镜子里有一个月亮,水潭里有一个月亮,望远镜里也有一个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数不清。一只小猪意外地发现,每头小猪的每只眼睛里都有一个小月亮呢!

小猪们带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兴兴回家去。

教学反思】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6

情境:月亮姐姐真高兴啊,他看见屋子里面好多好多的小朋友,晚上做了许多开心的不

一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起来告诉月亮姐姐我们在于什么好吗?

1.教师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作品画面的基础上,学说对话:

教师问:小妹妹(小弟弟),你好,你在干什么呀?

幼儿回答:月亮姐姐,你好,我在……

2.小朋友,天已经很晚了,大家快去睡觉吧。大家晚安。

活动解析

在小班下学期开展“白天和黑夜”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月亮姐姐”这个活

动。“白天和黑夜”的主题大目标是:有观察太阳、月亮变化的`兴趣,区分白天和黑夜。为了让幼儿能区分白天和黑夜,知道人们晚上都会做哪些事情,我们在活动中创设了这样的情

景:晚上到了,月亮姐姐想知道小朋友们到了晚上都在干吗?导人情境——她咚咚咚,咚咚

咚,分别敲开了三扇窗——月亮很想知道小朋友们晚上还会做什么,导入幼儿用绘画的方式

画下晚上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起和月亮姐姐分享晚上可以做的事情。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一些简单图形的表现经验,并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

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于是,我们将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初步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

组合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简单情境。

1.三扇窗的不同作用

第一扇窗——观察

教师出示的范例是一个米罗画的男孩,目的在于让幼儿观察男孩和教师当场添画小汽

车,引起幼儿对晚间游戏的联想。

第二扇窗——讨论

教师出示的范例是幼儿事先画的女孩,目的在于让幼儿进行讨论:小妹妹晚上睡前在干

什么呢?从而延伸到晚上你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为后面幼儿自己创作创造条件。

第三扇窗——改变

考虑到小班孩子都会从晚上联想到睡觉,但对画躺着的人是很困难。为降低难度,教师用转动纸上的方向,让幼儿发现变一变就将站立的人变成睡觉的人,吸引孩子画睡觉的人的兴趣。

2.活动中教师的示范

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没有示范如何画人,而是一扇窗提供了米罗的画,一扇窗提供了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因为我们觉得不管是米罗还是孩子自己的作品,他们的表现方式更贴近幼儿的理解,并转变成自己的表现方式。

对小班的美术活动,教师要不要示范和怎样示范,这两个问题常使教师疑惑,担心若缺

乏示范幼儿会画不出来。就这个活动,我在前期试教的时候,也曾尝试着让个别孩子上来画

三扇窗户里面的人,很多孩子原来站在展示板前就不敢画,变成我说一句他们画一笔,时间花费了很多,给全体幼儿留下“真难啊,没有老师帮忙不行”的印象。我也曾生怕他们不会画方形,很详细地示范讲解如何画玩具汽车,又发现好多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都画了小汽车,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取消示范画人,并在添画小汽车时加快速度,使幼儿体会画小汽车的轻松自在,从而愿意画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过程性指导,如教师学画幼儿的创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老师也要学我的画,又再现了更丰富的图像表现方法,真正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现在,我们的小班幼儿个个拿起笔来就信心百倍地涂鸦,再也没有人说:“老师我不会画”,也使我看到了许多小班幼儿与大师相仿的创意画面。 附加:观看今晚的月亮,用一个形容词或者句子表达。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

反思:

这是一个穿插着科学常识的语言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描述了解月亮每月的阴晴圆缺,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完成这次活动后,我对本次活动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言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

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除了我们平时的一些教用具,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但由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安排和我的疏忽,使孩子们对月亮的变化不是很了解。印象只停留在前一天观察过的“弯弯”的月亮。因此在课堂中,对于“弯弯的月亮像眉毛,像小船”很能理解。但是对故事后半段圆圆的月亮那理解却乏善可陈。

2、太注重描述与原文的一致。

在让孩子们复述故事的环节中。我请庆庆到台前来讲。在这中间,庆庆多处地方用了自己的话,但语言组织的并不是十分合语法。我立刻引导他按照故事原文讲下去,当时,并没有觉得不妥。但事后回想,即使孩子在复述故事中出现了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我们也应当好好鼓励他,让他用自己的话说下去。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月亮。

2、童易软件。

3、月亮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猜谜形式引出月亮。

师: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弯弯的”“圆圆的”等词语。

2、有一天,天气冷了,月亮姑娘想做件衣裳,不过,月亮姑娘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些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作《月亮姑娘做衣裳》。

二、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提问:

1、月亮姑娘做衣裳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幼儿根据所听的故事内容,自由回答)

2、月亮姑娘为什么穿不上合身的衣服呀?(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用完整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

三、结合月亮变化图,分段欣赏Flash故事

T:月亮姑娘究竟是怎么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看一遍、听一遍故事。

1、刚开始的时候,月亮姑娘是什么样的呀?(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出示图片)

T:为什么要做衣裳?(夜晚,凉风吹的她有点冷)

2、T: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去裁缝师傅那里取衣服,它取到的衣服能穿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她胖了一点,像弯弯的镰刀,出示图片)

T: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

3、T:又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又去拿衣服,这次她的衣服好穿了吗?为什么?(不能,月亮姑娘又胖了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出示图片)

4、T: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看……成功了吗?

T:又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去拿衣服,这次她穿到合身的衣服了吗?(没有)

T: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月亮姑娘穿上合身的衣服呢?(幼儿自由回答,用完整句表达)

四、结合软件,引导幼儿了解月亮的整个变化过程

T:小朋友帮月亮姑娘想了好多好办法,到晚上,你们去告诉月亮姑娘,好吗?不过,老师告诉你们,月亮姑娘还有一个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幼儿一起参与,了解月亮由弯到圆,再由圆到弯的变化过程。(利用软件,使幼儿建立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幼儿用优美的话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如:月亮弯弯像眉毛等等)

五、完整欣赏故事,加深理解

T:你们知道月亮姑娘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这个故事吧!

(幼儿最后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T:我们现在知道了月亮姑娘的秘密,下次区角活动时,我们给月亮姑娘做几件衣服,让它不管怎么变,都能穿上合身的衣服,这样,她就不会冷了,好吗?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是在前两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修改。从目标,到活动环节,到教师的提问,都作了相应的调整。“月亮姑娘做衣裳”本身是一个穿插着科学常识的语言活动。通过前两次的活动后,我们把目标确定为:通过语言的描述,了解月亮每月的阴晴圆缺,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完成此次活动后,对幼儿科学常识教育夹带着语言教育的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整理爬楼梯的经验。

2、自由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音乐vcd

活动过程:

一、爬楼梯

1、谈谈爬楼梯的经验: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爬楼梯呢?(可以到更高的地方去)

2、楼梯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爬楼梯的?

3、大家一起去爬一爬,讨论:还有什么好办法爬楼梯?一次爬几个台阶?你觉得爬楼梯像什么?(像键盘上的音符,一个比一个高)

二、爬到月亮上去

1、创设情境:我们前面停过一首歌,再听听好吗?教师放《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音乐。

2、月亮爬到了半空中,我们也爬到月亮上去吧。但是我们没有翅膀,不会飞,我们的飞机也飞不了那么高。还是让我们做一把梯子吧。大家想一想,要多高的梯子才能到月亮上去呢?

3、欣赏米罗的作品《犬吠月》

——来看看艺术家米罗做了一把什么样子的梯子?这把梯子有多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里的人到月亮上了吗?

——画面上什么地方最明亮?什么地方最暗?你觉得画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你最喜欢画里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这幅画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0

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时刚进入中班的孩子,对于观察事物,并作记录已有了初步的印象,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有些困难,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月亮让他们通过故事来了解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的通俗易懂。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月亮盈亏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2、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及进行简单记录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月亮由缺—圆—盈亏变化规律。

二、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幼儿夜晚要去观察月亮,并作好简单记录。

2、《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课件,做月亮变化的课件,幼儿记录作业纸。

3、不同胖瘦的月亮卡片,幼儿每人一套。

4、制作“大”月亮卡片,峨眉月、半圆、圆月。

5、三首不同的欢快音乐。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把提前观察的月亮记录交上来,老师依依展示。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像什么?

2、为什么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月亮不一样呢?导出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3、老师看着课件,有表情地讲一遍故事。

提问:

1、故事中月亮姑娘像做什么?

2、她为什么要做新衣裳呢?

3、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穿上了吗?为什么?

4、长胖了,裁缝师傅又给她做了一件,为什么又每穿上呢?

小朋友,月亮姑娘是一天比一天胖吗?下面我们请月亮姑娘出来,让它来告诉我们月亮的变化吧!(出示课件)

5、做游戏《找月亮》,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做动作。当音乐停时,老师说现在时初一、初二的娥眉月,幼儿就跑到娥眉月那里,说半圆月时,幼儿就跑到半月那里,说圆月时,幼儿就跑到圆月那里。

6、让幼儿作记录单:老师把不同形的月亮卡片,分别放在地上,让幼儿根据月亮出现的先后顺序,找出月亮卡,贴在记录单上。(老师用一段话贯穿幼儿作记录单的整个过程)。

记录单做完后,老师讲评、小结。

四、结束部分

1、出示课件,告诉幼儿月亮姑娘虽然没有穿上合身的衣裳,但她也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她时常能出来给我们大家照亮。

2、放录音,为了感谢月亮给我们照亮,小朋友为月亮唱歌、跳舞、结束。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猜测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讲述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3、重点认读字词:味道、动物、伸、够不着、袋鼠、肯定。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大图书、大字卡、大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你见过月亮么?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月亮是有变化的) 你知道月亮的味道么?

师:很多小动物也非常喜欢月亮,你们猜猜它们是为什么喜欢月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出示大图书阅读观察理解

师: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本书的名称叫“月亮的味道”(出示大字卡“味道”,并讲述故事) 观看图书P1—P3。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想干什么?(出示字卡“动物”)是谁想要去尝一尝月亮?(出示大头饰“乌龟)小乌龟遇到了什么麻烦?(出示字卡“够不着”) 乌龟叫来了谁?(出示头饰“大象”,并按顺序摆好)教师翻阅图书,适时出示大字卡“袋鼠”

师:最后谁咬下了一片月亮?月亮这一次为什么不轻轻往上一条呢?(出示字卡“肯定”)

师:有哪些动物尝到了月亮? 它们有什么感觉?

你们吃到最好的东西时会怎么说?

小鱼看到大家费那么大的;力气摸到月亮。它是怎么想的?

你们同意小鱼的想法么?

三、 看大图书完整讲述故事,结束。

师:故事听完了,小动物们品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它们是怎样够到月亮的?

师小结:叠在一起就够到了,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课后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月亮的味道》这个语言活动,非常富有趣味性,故事轻快幽默,富有想象力。《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的发展就是要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味道是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

月亮挂的高高的,小动物们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他们会怎么做呢?在集体活动前,我通过问题“ 你们知道月亮的味道吗?”让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孩子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想法 ,大家的想法意见都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说月亮的味道是甜的,有的小朋友说是咸的,有的说是酸的。我以讲故事内容,让幼儿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奇妙为突破口,边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的调整动物图像的叠加顺序与月亮图像的变化,体会小动物们一起分享月亮味道的愉悦,最后根据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味道。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也了解不够。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的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们齐心协力“尝”月亮的有趣过程。

2.尝试讲述动物之间的对话,学说短句“××,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3.通过情境表演体验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月亮的味道》。

2.背景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

3.故事中夜晚的大背景图以及出现角色的小彩图。

4.八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想象:

1.小朋友们,你们看图片上有这么多好吃的,你最喜欢吃什么,能说说它是什么味道的吗?(简单提问两个幼儿)

2.小朋友们真棒,其实不同的食物啊有不同的味道。但是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肯定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们看几张图片就知道了。(师播放月亮的幻灯片)咦,这些图片中都有一样什么东西?是月亮呀,你们有人吃过月亮吗,你们觉得月亮是什么味道的?(提问两个幼儿)

3.那么到底月亮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是酸的,是咸的,还是辣的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做《月亮的味道》(一起来念一遍),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课件,讲述故事:(时间不要太长)

1.晚上,月亮升起来了。有一群小动物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瞧,它们来了。小朋友们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眼睛)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双小眼睛,1,2,3……9,有九双眼睛,都有哪些小动物呢,我们接着往下看。(不纠结到底有几双,我们等会再回来看)

2.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口啊!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3.这时候你们看,谁来了?(小海龟)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你们看小海龟那么小,山那么高,它能爬上去吃到月亮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吃到了没有――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你们看它够着月亮了没有?你们帮小海龟想想办法。(请两个幼儿回答)

4.小朋友们帮小海龟想了很多办法,看看小海龟是怎么做的。原来它搬了救兵呀,这是谁呀?(大象)小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师放慢语速,强调句式)看,大象站到了小海龟的背上。月亮想:“这是在和我做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就要够到了呢,可是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唉,还是够不到。

5.怎么办呢,再搬一个救兵吧,这次要请谁了呢?大象叫来了长颈鹿,(大象要怎么对长颈鹿说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长颈鹿,你到我背上来, 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

小朋友们,大象怎么说的?那长颈鹿有没有够着月亮呀?那怎么办,猜猜接下来会哪个好朋友来帮忙了。(幼儿回答)

6.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对了没有,呦,一下子邀请了这么多动物啊,都有谁呀?(斑马,狮子和狐狸)搬了这么多救兵,这下肯定能吃到月亮了。长颈鹿叫来了斑马、狮子和狐狸。(我们一起把它们叫过来)“斑马、狮子、狐狸,到我们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小动物们大声喊。小朋友们如果你是月亮,你愿意让小动物们吃到你吗?(月亮和大家想的一样/我们的月亮可不这么想)它才不怕呢,它觉得很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眼看就要摸到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让大家够不着。

7.我们来数数有几个动物了?(六只)呦,六只了,连万兽之王狮子都出动了,还是够不到,你们认为小动物们应该放弃吗?那怎么办,如果是你们,会请谁来帮忙,要厉害一点的。(幼儿猜)大家请来了猴子,我们都知道猴子可是又聪明又机灵的,说不定它能想出好办法呢。

8.狐狸叫来了猴子,狐狸要怎么说,大家一起说。“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了,可还是够不到。

你们猜猜月亮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9.月亮的味道真香呀,真的好想好想咬一口啊。我们的小动物们今天一定要吃到月亮是不是?所以它们又请来了谁呢,是小老鼠!我们一起大声地把小老鼠叫过来。“老鼠,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猴子大声的对老鼠喊。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打了个哈欠,它太累了,这回它没有再往上跳。你们觉得这次大家能吃到月亮吗?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背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背上、长颈鹿的背上……还有呢,斑马、狮子、狐狸、猴子,然后……呀,发生了什么?

10.“咔嚓!”他咬下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值!你们觉得这么好吃的月亮小老鼠一个人吃好吗?为什么?(幼儿回答,师抓思想感情月亮不是小老鼠一个人摘到的,而是大家一起合作,相互帮忙的结果)所以他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与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

11.咦,有几只小动物睡在一起呀,我们来数数。(八只,师用鼠标点着和幼儿一起数1234……)那刚才我们数的小眼睛有几双,谁记得?(九双)哦,那还有谁呢,谁在偷偷地看着他们呀……是小鱼。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为什么水里也有一个月亮呀?(倒影)水里的月亮能吃吗?(不能,因为水里根本没有月亮嘛)

小鱼也好想尝一尝月亮的月亮啊,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愿意给小鱼也吃一块月亮吗?(愿意)看来我们的小朋友们都是懂得分享的好孩子哦。

三、教师提问,出示彩图:

1.故事的题目叫什么(贴月亮图)?

2.你还记得有哪些小动物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彩图,若说不全师直接出示)

3.月亮那么高,小动物们是怎么吃到月亮的?(一个一个站在背上)小朋友们还记得是谁站在谁的背上呀?请一个小朋友来帮老师排一排顺序。(教师在旁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出场顺序。每叠加一个动物,让幼儿一起说“××,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的句式)

注意:尽可能让幼儿开口说,师话少。

4.小动物们最后吃到月亮了吗?月亮好吃吗?故事里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四、配合音乐,完整欣赏:

师:呦,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一块儿来讲吧。(师再播放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五、角色扮演,体验合作:

师:小动物们总算吃到了美味的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啊,嗯,又香又甜,还有点脆脆的。你们想不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呀!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演一演故事里的小动物,看看你们能不能吃到月亮。(给指定幼儿佩戴头饰,师扮演月亮角色并说旁白,最后把大月亮给”小老鼠”,让他进行分享,其他动物假装一人咬一口)月亮的味道好吃吗,吃饱了请我们的小动物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

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故事叫什么?(《月亮的味道》)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小老鼠摘到了月亮还分给大家一起吃)为什么要和大家一起吃呢?(因为小动物们的帮助)哦,因为大家的帮忙小老鼠才摘到了月亮,所以把月亮和大家一起分享是不是?

看了这个故事,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呀?对,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帮忙,当然了,为了感谢他们你是不是要把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好,课后我们可以一起再来表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3

【活动目标】

1、能将自己的大胆想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深色星空背景图,准备粘贴用的大月亮一个。

2、油画棒、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月亮像什么。

二、教师将大月亮粘贴到背景图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

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像,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时间。

说完小羊的想法后,教师停止讲述,请幼儿来想像: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做的呢?

在幼儿各抒己见后,教师告诉幼儿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小兔希望月亮还是月亮,他要坐飞船到月亮上拜访他的兔子兄弟!

二、画画奇特的月亮

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里会有些什么呢?大胆地把它画出来吧!

幼儿想像月亮上的奇特事物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把自己画的讲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附故事】

小猫希望月亮是玻

璃做的。她要照照月亮镜子,看嘴唇涂得红不红。小狗希望月亮是面粉做的。圆圆的月亮烙饼,吃起来一定很香很香。小猪希望月亮是金子做的。这么大一块月亮金币,可以买好多东西!小鸭希望月亮是清水做的。清清的月亮池塘,在里面游泳是多么快乐自由呀!小熊希望月亮是白纸做的。漂亮的月亮风筝,没有谁能比它飞得高。小猴希望月亮是铜片做的。敲响月亮铜锣,伙伴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小鹿希望月亮是橡皮做的。牵着月亮气球,在月光下的草地上跳来跳去。小羊希望月亮是木头做的。他最心爱的手推车,正好缺了一个轮子。只有小兔希望月亮还是月亮。他要坐飞船到月亮上拜访他的兔子兄弟。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4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大胆进行仿编,并尝试完整地讲述。

2、学会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物质准备:圆形、半圆形图片数张、儿歌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天黑了,星空中出现了月亮姐姐,小朋友们还记得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对了,月初的时候小月牙弯弯的,过了几天就变成圆形的!再过几天又变成弯弯的小月牙。

二、引导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

1、“月亮真调皮,喜欢变魔术,你猜弯弯的月亮会变成什么?”

小结:弯弯的月亮变成香蕉,可以那在手里吃……还可以变成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2、“圆圆的月亮会变成什么呢?”

小结:圆圆的月亮变成皮球,可以拿在手里玩,变成西瓜拿在手里吃……还可以变成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三、欣赏并学习儿歌。

1、第一遍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月亮的儿歌,听听儿歌里的小朋友和月亮做什么游戏。

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呢?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好玩吗?你想不想和月亮做游戏?

2、出示图片,欣赏儿歌。

提问儿歌里小月亮做什么事?月亮变成了什么?

3、结合图谱,学习儿歌。

师:老师把这首歌,变成了小图谱,谁能看着图谱,给大家朗诵这首歌呢?

四、利用图谱进行仿编。

1、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创编。

师:“你想不想请月亮下来呢?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五、活动结束:月亮告诉我,它有点累了,小朋友们想她的时候在语言区告诉她吧!

活动延伸:将图片投放在语言区。

附儿歌:

月亮呀,下来吧,

你是一个皮球呀,

小弟弟,要把你,

拿在手中玩。

月亮呀,下来吧,

你是一面镜子呀,

小妹妹,要把你,

拿在手中照。

月亮呀,下来吧,

你是一只小船呀,

小弟弟,小妹妹,

坐你到天上!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5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活动准备】

1、挂图。

2、实物小图: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缩)。

3、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划小船。

——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出示月亮船的小图。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请你们听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

2、倾听故事。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是谁帮助她找到了家?

3、说一说,演一演。

——教师演示教具讲述第一段故事。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

——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

蒲公英又碰到了谁?螳螂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谁?蒲公英是怎样对她说的?

——教师继续演示教具讲述第二段故事。

——听完后请幼儿抢答:

①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②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③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④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

(万里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4、学习讲述故事。

——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故事。

——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你们的家在哪儿呢?你们喜欢她吗?

建议:

1、在故事情节的牵引下描绘祖国河山的若干亮点,是将知识传授变为艺术感受的尝试。

2、当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园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不仅可以从名胜古迹来说,还可以从其发展变化来谈。

附: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风吹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风停了,蒲公英睁开眼一看,啊!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树,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像只弯弯的小船。船上有个仙女和小白兔。

仙女看见蒲公英在伤心地哭,便问:“可怜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说:“我迷了路,我要回家。”仙女和气地问:“你的家在哪儿?”蒲公英说:“妈妈告诉我,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仙女微笑着说:“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变越长,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着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诉他,那是喜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现了一片光芒。月亮船来到了万里长城上空,

蒲公英激动地喊了起来:“停一停,停一停,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长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说:“再见,仙女。”“再见,孩子,记住你的家叫中国……”仙女说着,驾着月亮船走了。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6

教材分析:

《朋友船》体现的是动物间团结合作的精神,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文学阅读活动,从而懂得朋友间要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老师首先可以指导幼儿自己看画册,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幼儿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让幼儿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为什么这条船的名字叫“月亮船”?

3、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

4、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最后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读图讲故事。

幼儿行为基础:

1、大多数幼儿不能感觉到朋友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大多数幼儿的读图能力不强。

3、大多数幼儿语言表达得不流畅。

4、部分幼儿听完故事的第一遍能讲出故事的名称及故事里的人物,但讲不清楚故事的重要情节。

5、少数幼儿会答非所问。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文学阅读活动。

2、知道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活动准备

1、《朋友船》的故事(见幼儿画册)。

2、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自己看画册。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儿画册,请你翻到xx,小朋友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你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请你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2、欣赏故事。

师讲故事,或者让幼儿听磁带,讲清楚听的要求:小朋友们听的时候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

师:故事听完了,请你回忆一下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仪示范阅读,让幼儿再听故事。

师:听这一遍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师:这一遍故事又听完了。大家讨论讨论:a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b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c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幼: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海豚、大章鱼;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还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动物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非常想去看大海,他们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为“朋友船”,当“朋友船”驶进大海时,忽然刮起了大风暴,海浪越来越大,把“朋友船”冲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当海豚和大章鱼呼喊小狗小猴,让它们离开破船的

师总结: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4、再次让幼儿看书讲故事。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看书讲故事,边看边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都是好朋友。他们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终于造好了。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狮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马和小猪接着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鸟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顺着小河驶进了大海。忽然,大风暴来了,海浪越来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开始进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狗说:“不!我不能离开我的朋友。”一只大章鱼向小猴喊道:“小猴!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猴说:“不,我不会离开我的朋友。”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驶向了岸边。从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条船,船上还画着小动物航海的故事呢。

月亮的故事教案 篇27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