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1篇

暑假里,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哥从宝应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上面写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这些英勇的^v^人和工农红军,早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芜人烟的雪山草地,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创造了奇迹。

在长征这部传奇史诗里,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红鬼”,他们都是十一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少年,来自中国各地。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有些是逃出来的学徒,有些曾经做过奴婢,并且全部都是自己做主参加红军的。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已是四年军龄的老红军了。看到他们的事迹,我有很多感触,被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感动了,想到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生活在红旗下,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不愁吃不愁穿。安心的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比起长征中的“小红鬼”真是天壤之别。他们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吃尽了人间之苦,有的红军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长征的路上,但是他

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人民还是凭着这种信念,在建国六十周年来临,创造了辉煌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事业迅猛发展,载人飞船上天,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不断强大。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不需要在枪林弹雨中生活,我们需要的是长征精神。我们将永远发扬这种精神。白折不挠、自强不息,不被任何困难压倒,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路上不断争取新的胜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2篇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举行“红扬长征精神”主题报告会。学校专门请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来给我们作报告。

下午一节课后,我们搬着凳子下楼排队。

大约要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报告会开始了。这是,一位老红军健步走上主席台,随行的有金水区的区委代表。老红军坐下后,发表致辞,我们得知这位老红军已经84岁了,然后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红军长征时的情景……

1934年10月10日,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这些奇迹都是红军战士创造的。其中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险、非战斗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草地有无数深不见底的泥潭,被野草覆盖,许多红军战士就陷在泥潭里。粮食紧缺更是红军最大的困境,走在前面的战士挖野菜吃还填不饱肚子,而后面的战士则连野菜也吃不到了,他们经常将皮带吃了!在过雪山时,零下20摄氏度红军战士只穿一件单衣就走过雪山,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给予红军战士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但他们凭着韧劲在一线希望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奇迹!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3篇

九月一日晚八点,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次的节目是红军长征这个主题的。节目请到了三位^v^老兵,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途远,走雪山、过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伟大的曾用一首《长征》,道尽了红军的历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捷生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她是最小的红军,出生十几天就加入了征途,被放在马背上的摇篮上。有一次战斗,贺龙将军顾不得手上的是什么,把她扔了出去,就参与了战斗。当战斗结束后,他才发现贺捷生不见了,一旁的战士告诉他,她被他扔了。贺龙将军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天不怕地不怕,可那一刻,他真的怕了。

有一位^v^老兵是通讯员,是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长征路上,他们用许多土办法为电池充电。当发电机没有汽油发电时,就用猪油。有一次,他摔下山崖,四周有黄金、食物、牲口,可他最着急的事就是找脖子上的干电池。

听他们说,他们每个人一天只吃一粒黄豆,有时没有食物,就把稻草鞋吃了。这一刻,我震惊了,我们每一餐都能够吃得饱,还能有许多的配菜吃,衣食无忧。可是他们不但吃不饱,而且有时只能吃树皮草根!

^v^几百万大军,有许多先进武器;而我们^v^,只有小米加步枪和三八大盖、盒子炮。^v^是人民的队伍,是坚韧的队伍,无论是多么恶劣的环境,都适应下来了。而^v^只是一群软弱的酒襄饭袋,受不了苦。

当节目结束后,我不由得从窗户看向了灯光灿烂的“钢铁森林”。我们今天的生活,都是由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4篇

眼睛都是红的,整个看片过程中一直在哭。十几岁的人很难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以前听说犹太人遭到大屠杀之后,他们的纪念馆非常详细,而我们的纪念馆很普通,让你感受不到当时的那种悲惨。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亲人的离失、肉体与大自然的搏斗,我觉得非常震撼,至今我还沉浸在影片中。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好片子。导演把我们拉回那个年代,看那个年代的人怎样在领袖的指挥下去跋涉、去寻找光明。一个镜头让我很感动,战士们举着枪往前跑的时候,有一排绿绿的草,小孩子坐在那里在想,我们要往哪里走,感觉到无助,但是他们心中是充满希望的。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是它用很微妙的手法让我感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对光明的向往,还有他们那种很坚强的意志力。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v^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 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v^?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如果要问我,《我的长征》给我的的感悟是什么?那我会说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v^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 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长征,是情与情的交融;亲情,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嚎;友情,用自己的生命从悬崖边换回小战士的生命;民族情,红军以真诚和严格的纪律,使之与山区百姓融为一家;爱国情,飞夺卢定桥的英雄们,万尺高桥坠落的生命,谱写了爱国赞歌。红军是一支穷人的队伍,却是溢满宝贵精神的情感之源。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5篇

一支乐曲,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一首诗词,细细品读,才能感悟其中的意境;一段历史,细细冥思,才能悟得里面的精髓。

每当开学的时候,老师都会放《开学第一课》给大家看,让大家对新的学期抱有全新的奋斗目标,能够快乐的成长。2017年热播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长征精神。我们看了整整两节课。每次看到触动心弦的片段。我都会暗自流泪。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几个穿着整齐军装的高龄老红军,他们一一诉说着他们的长征故事。虽说他们的年龄已经很大,但是看他们精神抖擞的走上讲台的气势,一点也不比当年差。他们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他们亲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五角星上,五角星带着他们的名字飘荡在空中,融入我们的心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的荣光,无比的幸福和骄傲。每位老红军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记得。有一位老人讲到他年轻时,他跟着大部队去打仗,一路上就穿着草鞋,甚至有的时候还赤着脚,他的脚被地上的石子顶破了,但他没有放弃前进。有一次他们经过黄河时遭到敌人的埋伏,他随着他的包袱一起掉入河里,在湍急的河里,他一直在寻找他认为比他生命还重要的两节干电池,当他摸到黄金和大米时,叹了一口气,又继续寻找,直到找回干电池,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可见,在当时,条件是何等艰苦,资源是何等的匮乏。

除此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因为她是参军年龄最小的人,她一出生就参与了长征,他父亲把她带在身边,每当她哭泣时,大家都会很高兴地说:“太好了,这孩子还活着。”但与此同时,士兵们也担心队伍因她的哭声而暴露。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次贺龙的部队遭到袭击,他们父女被迫分开,庆幸的是一个军医救了这个婴儿,从此贺龙就决定把它揣在自己怀里,这样就不会把她弄丢了。后来,在一次大战中,贺龙骑着马冲向敌人,脑子里全是杀敌之类的,早已忘记了自己还有个女儿,就这样再次把女儿给弄丢了,等到战争结束后,贺龙才发现女儿不见了,顿时脸色苍白,心急如焚,他们到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草丛里发现了她,贺龙曾说过:“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能保护,又如何去保卫祖国。”

这一个个感人的长征故事被老红军们述说着,而我,早已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6篇

从瑞金到陕西的长征征程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成为中国人民发奋图强的精神支柱。

为什么这漫漫征程可以成功呢?因为他们忠于人民忠于事业,他们能为集体牺牲自己: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机枪眼,让自己的战友安全度过机枪口,自己却中弹而牺牲;也因为他们坚强不屈,永不言弃:在过草地时,许多地方看上去像草地,但踩下去才发现是死泥潭,但他们却没有退缩,没有害怕,继续向前;更因为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在漫漫征程中,他们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决不会自己先起内讧,在粮食紧缺的时候,一个金色的鱼钩钓起的鱼绝不是为了自已,而是全连的战友先尝。多么可歌可泣的精神啊!如此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又怎能让它毁在我们手中呢?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对于我们来说,就应该具有远大理想,然后朝这个理想顽强奋斗,将梦想变为现实,让人生道路焕发光彩,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支撑,地球之巅――青藏高原的铁路才能建成,青藏高原铁路才会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战”等一系列光荣称号。才能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站的历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正因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精神,在那么寒冷的情况下,他们摆动了冰冷的钢铁,他们开凿了深远的隧道,他们建成了史无前例的青藏铁路。

传承长征精神,更要发扬万众一心,团一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应当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依靠集体力量去拼搏去奋斗!

如今,虽然我们不必再去枪林弹雨中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要能不屈不挠的求索,也要无所畏的前行,更要向着理想勇敢奋斗!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壮举,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再创历史上的辉煌。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7篇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老红军梁天文来到现场,寻找自己当兵时政委的后人。今年已经104岁高龄的老红军秦华礼,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事业,前半生坚持通信建设,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负责传递重要情报,后半生建设通信教育,培养了十几万通信人才。

1933年初梁天文在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穿着自己的棉衣和草鞋参加了童子团。儿童团解散后,到卫生所里当了一名勤务员,卫生所跟着师部行动,14岁的梁天文被分给师首长杨政委(杨朝礼)当勤务员。长征途中,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1937年2月,杨政委在梨园口作战时牺牲。杨政委的墓地被立在梨园口烈士陵墓,昔日的小战士想要寻找曾经无微不至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杨政委的后人,同他们一起祭奠缅怀烈士,祭奠英魂。今晚昔日的小战士能否找到杨政委的后人来共同缅怀他心中永远的首长呢?

非常遗憾,我们没能找到杨先烈后人的具体线索,但是我们帮您请来了三位红军的后人,对于寻找红军后代的事情,他们都很积极地参与。

我们还请到了两位同样参与过长征的老红军,三位老人站在一起,见证了一段80年前的光荣历史。今后,我们将沿着他们所走过的路,继续长征。

随后,我们找到了杨先烈的侄孙女,并促成了她们和梁天文的见面。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梁天文终于实现了八十圆年未的梦。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8篇

在长征的路上,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丰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红军在雪地中艰难的走着,忽然警卫员跑到将军的面前,说:“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快步的走到那,看见一位老战士倚着树冻僵了。将军大喊到:“军需处长呢!喊他过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警卫员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他把棉衣给了别战士,自己却被冻死了!”红军是这样的舍己为人,在《一袋干粮》,《魂驻小红桥》等故事,不都是这种忘我的精神吗?现在人们还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吗?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挤上上了78路公交车,我注意到:车里有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站着,一个坐在座位上十岁左右的孩子,这显然反差很大。每次停车,或稍微刹一下车,这些老人都摇摇欲坠,如果没有了扶手和铁杆,恐怕早要摔倒了。

孩子的妈妈已经看不下了,好几次,偷偷地拍拍孩子,示意要让位。可孩子无动于衷,装着看不见。后来妈妈急了,便直接喊他,可他头直摇,还说:“妈妈,我累了!我要再坐一会儿!”妈妈又说:“那么老人不更累呀!你还是个孩子,应该有活力!”孩子不以为然的说:“再有活力,也是人。”孩子停了停,不耐烦地说:“他们干嘛不早来呀!孩子说完了话,车箱里顿时鸦雀无声,许多目光都聚集到了孩子那里。到了说完话后车靠站,车箱广播里传来了爱心话语:“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这个孩子顿时低下了头……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孩子的自私与革命红军的无畏精神恰恰相反;宁愿别人受累,也不愿自己受累,这样的孩子长大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吗?红军万里长征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知道贡献,知道舍己为人。

我们是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一代,我们要铭记红军的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大公无私精神,找回我们失去很久的东西。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9篇

第一篇是写红军战士们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在长征途中有个小女孩叫做小兰,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v^是一名党员。一天她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递给了一个战士,可是却不小心被弄掉进了水里,小兰偷偷用野菜把包裹填满。这时的红军正煎熬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没饭吃,只好吃树皮、吃皮带和胶鞋。这个小故事显现出红军战士的坚强、智慧、勇敢和团结。毛爷爷也说过: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像这样的长征小故事还有许多。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吧!有时假期为了逃避补习班的考试说头疼。唉!真是不应该呀!!!

还有一件事:飞夺泸定桥。198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过。这座铁索桥就是泸定桥,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向对面爬去,敌人的子弹打在红军战士的身上,可是倒了一个还有一个。最终红军还是过河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红军长征故事700字 第10篇

风儿在怒吼,雨儿在哭泣。连风雨都被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动。长征,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完成多么巨大的艰难行程。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吧!

看,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无情!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害怕、退缩,鲜血染红了一根根乌黑、冰冷的铁链,他们仍是前进、前进……终于他们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听,在无边的草地上,老班长用和蔼的声音叫小同志把鱼汤喝下。他们的粮食已经断了好几天了,菜地里的野菜也已被挖尽!饥饿,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用一根生了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了一两条小鱼,用它煮成鱼汤给小战士喝,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在其他战士走出茫茫草地的同时,他却永远倒下了!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那些英烈的背影也已日渐模糊。每当想起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依旧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长征的事情。有时学习就像长征,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我们,使我们进步。为奥运备战的运动员们就像在长征,面对着 “敌人”,他们总是很冷静的,用自己的毅力和实力,获得辉煌的成就。生活也像长征,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次次的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让我们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的历史,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新“长征”中建功立业!让长征永远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