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编故事150字 第1篇

【词目】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编故事150字 第2篇

今天闲来无事,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当我看到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时,不竟想起了弟弟小时候的一件事。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一阵狂笑。

那是一个星期天,爸爸带我和弟弟去游玩,我们坐在汽车上,一路上弟弟都在玩妈妈的手绢,他不停的挥舞着手绢,玩的很是开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车颠簸了一下,弟弟的手绢一不小心掉到了车窗外,我心想:这下遭啦,弟弟该哭了,司机也不可能会停下车让我们去捡一个手绢的。谁知道弟弟竟然没哭,只是说了声:“不好,手绢掉下去了”。我不由的为弟弟在心中点了个赞,这个“闹人精”竟然没哭,不然准得吵的一车人不得安宁。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只见弟弟很着急的拉着爸爸的手往车下跑,下了车,就往车后跑,跑到他丢手绢的那个车窗旁停了下来,“怎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我和爸爸被弟弟说的摸不着头脑儿。只见弟弟开始哭了:“妈妈的手绢呀,明明是从这个窗户掉下去的,怎么没有了,呜呜呜……”这时我和爸爸才明白过来,爸爸搂过弟弟开始安慰他,我却笑的前俯后仰,笑死我了,这个小笨蛋,这不是刻舟求剑吗?

刻舟求剑编故事150字 第3篇

故事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注解

寓言原文

刻舟求剑 [1]

(战 国)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7.舟止,止: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