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1篇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紧扣字词,理解文本

复习时,我设计了两道填充题,让学生填出带拼音的字,并读通句子,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7个生字,又回顾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紧扣“十分吃力”、“满头大汗”,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满头大汗”,从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撑船的辛苦,为下文鲁班的“想”作铺垫。第二自然段我紧扣鲁班的动作“两眼盯着”,“默默地想”,让一个孩子**来做“两眼盯着”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两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看着一个地方。在讲解鸭子拨水时,让学生抓住“往后拨水,身子向前”来明白鸭子拨水的轻快,第四小节抓住“眼睛一亮”再现鲁班思考的过程。

二、演读重点段

课文的第三小节讲鸭子在水中用脚蹼拨水的样子,是鲁班发明橹板的关键之处,这一小节我先用图片让学生认识鸭子的“脚蹼”,然后边说边示范鸭子脚蹼拨水的样子,接着让学生走入情境:“现在你们就是那群小鸭子,你们的手就是脚蹼,快来拨水吧!”学生用手做拨水的样子,同时提醒学生把手并起来会游得更快些,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提高难度,请学生带上表情,加上动作来读这一小节,一次,两次……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将文本的朗读提高到了一个层次。

三、通过视频解读文本,化难为易

课文的第4小节是全文的重点。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那么轻快,“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做橹板的过程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放出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了橹板的制作过程。

另外,用“竹篙撑船“的吃力和用“橹板摇船“的轻松学生不易理解,这两种场景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见过,同样通过视频的演示,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明白两种行船工具的好与次了。

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对于字的教学只设计了教学“忽”和“安”两个字,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以《课标》为基准,研读教材,备透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用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2篇

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鲁班闲着没有事情干,便到田野里去散步。这时正是炎炎夏日,他突然看见有好多孩子头上顶着荷叶,在烈日下面跑来跑去玩,似乎一点儿也没觉着热。鲁班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孩子们顶着荷叶玩,既然没有觉得炎热,那荷叶肯定能**一定的阳光。”回到家,他拿一片荷叶做“模型”,拿了一些极细的长木头做支架,再用一层层的羊皮铺在顶端,再想方设法地把羊皮和细木头连接上,一边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得做个跟荷叶形状相似的,这样就可以更加轻松地**阳光了。”就这样,一把荷叶状的伞就诞生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把伞,一把有名的\'木匠鲁班造的伞。

通过这个故事,我十分喜欢鲁班的那种研究精神,并同时知道了,人要善于发现、勇于思考,为这个社会效力。还要多从细节看起,往往在非常不引人注意的动物或植物身上,潜藏着无比的奥秘,我们大家得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探索去研究动植物,也许会发现一些你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哦!

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3篇

鲁班是我们国家的发明家之一,他发明过许多东西,如果没有他,我们的许多东西将一直没有了。今天我将来写一写鲁班造伞。

那一天,天灰沉沉的,闷热极了,天上全是乌云一片一片的。鲁班正准备回家,忽然,倾盆大雨来临,鲁班只好冒着大雨跑回家,就像一只落汤鸡,全身都是水!

鲁班这时想了想,下雨了,没有地方躲躲雨,肯定要被淋了,如果我造一个个亭子,这样就不会淋了。鲁班跑回了家,立刻按照自己的奇思妙想,没过几天,他就造了一个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美丽的亭子,让人惊叹不已。

又过了些日子,那天也下着大雨,鲁班赶紧跑到亭子里,鲁班想回家,可是大雨没有想要退缩的意思。鲁班想:我也不能等大雨停了再回家吧。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这亭子也不会跟我一起回家的。这时候,两个小孩子撑着一把荷叶,在雨中欢乐地玩耍,鲁班受到了启发,在亭子里用木头做了一把伞,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给他夫人看。

当夫人看完后,对他说:“这伞也不能伸缩,两把伞要占多少地方啊!”鲁班听了对夫人说:“我明白了,我一定再去改进。”

鲁班冥思苦想,终于想到用弹簧来伸缩,于是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孜孜不倦,终于把伞做出来了。

鲁班努力钻研做出了伞,我们也应该向鲁班学习。

——鲁班造锯教案 (菁选2篇)

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4篇

学《鲁班学艺》这一课将近尾声时,在体会鲁班学艺的坚持不懈、不怕艰辛等精神后,问学生:“你知道鲁班后来的成就吗?”学生根据书上最后一段谈了鲁班的成就,还有些学生也提到了自己在课外掌握的关于鲁班成就的知识,然后我比较完整地出示了介绍鲁班成就的资料,接着要求学生联系鲁班学艺的经过,谈谈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想。

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说:“看到鲁班的成就,我想到的就是鲁班学艺时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其他的学生也都不假思索地马上举手,纷纷要求发言。

我先示意那个学生坐下,说:“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比较简练,但是老师现在希望的是你们能根据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得深一点,而且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语言上也应该丰富一点,而不能三言两语带过去。我们应该将每一个发言都作为展现自己才能的一个机会。现在你们再想想,想好了后也可以和同桌先交流一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再来个精彩纷呈的语言和思想齐飞的.展示会。”

学生听了就低头思索,有的还拿起笔写几句,有的和同桌后前后桌讨论几句。我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准备好了,就请学生发言了。

学生1***说:“看到鲁班的成就,想到鲁班学艺的艰辛,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够引用*时积累的词句来说,这一点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出你的古诗文底蕴不错!”我夸他说,同时也点了一下他说话的方法,提醒一下其他学生。

学生2说:“看到……我想到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去。’鲁班如果没有经历学艺时这么刻苦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的!”

学生3说:“……我想到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做任何事就成功都要刻苦、坚持不懈地去努力,鲁班学艺很刻苦,我们想获得好成绩更要刻苦!”

这个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我让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4说:“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鲁班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由这个教学环节我意识到,如果我们每次请学生发言,都要求他们认真地思索,在思维和语言上都给以比较高的要求,相信他们应该在说话能力上是提高得比较快的。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充分地关注学情,一旦发现学生学的环节不扎实应该马上调整,正确地把好舵,那课堂上会不会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大班科学鲁班造伞教案3篇

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5篇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2、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多动脑筋,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配套图片。

2、小锯子一把。

3、收集鲁班图画书供幼儿阅读。

活动过程:

1、《鲁班造锯》的故事:

(1)出示锯子,**:你见过这种工具吗?它有什么用?

(2)老师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思考: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2、《鲁班造伞》的故事:

(1)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老师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我国第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

(3)看图讲述: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时会怎样?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样做的?最后,鲁班造出了怎样的伞?

听了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一个怎样的人?

3、简单介绍鲁班及其他发明。

4、激励幼儿要像鲁班学习,从小爱动脑筋,多发性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多动手做做、试试。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3篇

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6篇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2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你读过课题,分析记忆完“鲁”和“橹”后,我问学生:通过课下的初读课文,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很自然把学生带进课文第一自然里。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

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是抓住了“盯”这个字,我先把“盯”换成了“看”,让学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样吗?学生都说不好。为什么?郝子龙马上***说: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说到这里还要老师讲吗。在指导朗读时就感觉特别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两个象声词和“轻快”来理解鸭子滑行的轻松。在这段中我没有讲,把时间全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动手画一画鸭子的脚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没见过鸭子,能画出来吗?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数孩子都画得非常像。当问他们怎么画得这么像时,好多孩子都说在电视上看过,在书上看过,在奶奶家看过……就这样不讲他们明白了鸭子为什么会在水里轻快地滑行。进而朗读这段,读得特别生动。

当学习到第四自然段,“出神”这个此难住了孩子们,没有一个回答的。我引导他们想象生活中对你感兴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样?有个学生叫起来:入迷。鲁班在“出神”,那他此时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学in生说:眼前一亮,说明他想出办法了。我因势利导问:“为什么要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记了,想赶快试试行不行?”胡从政:“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为细的会断,也不好修成鸭子脚蹼的的形状。”是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最后,为什么称这个工具为“橹板”?学生说得更是精彩。钟文昊:人们为了时刻想着发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来命名。这样让不知道的人们都能知道这个工具是鲁班发明的。太好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回想这节课的得失,遗憾的是读书还少,给孩子的机会还是不能照顾到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是我以后应该注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以《课标》为基准,研读教材,备透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用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鲁班造伞的故事 (菁选3篇)

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 第7篇

昨天我读了一个鲁班造锯的故事,故事里面主要讲了鲁班在上山割草的时候,不小心他的手被锋利的丝茅草割破了血。

他心想草怎么会割破手指,于是他摘下丝茅草的一片叶子,发现叶子两边都是利齿,他的手正是被这些利齿划破的。鲁班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我可以模仿丝茅草的样子做一把锯子。”鲁班带领徒弟们,马上用大毛竹做了一根竹条,上面刻了许多像丝茅草的利齿样的锯齿,做完后到小树上试了几下,真锋利,几下就把树皮拉破了,后来他又把竹片发明成铁片,就是我们现代用的“锯”。

在以后,我不管在学习方面,纸工方面都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才能找到解决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