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1篇

动物王国里住着一位聪明的猴,叫拉伯。他喜欢乐于助人,别人有困难,都去帮助那些人,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科斯。

一天,拉伯的朋友科斯丢了一只羊,科斯的姐姐说:“肯定是名偷小斯偷的,可是*没有证据,不能指证他。”拉伯想:这名偷不是已经被逮住了吗?怎么又出狱了呢?他这次做案肯定跟以前一样的。拉伯看了看天空,说:“没关系!我自有办法!”说完,就去小斯家。“拉伯兄,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拉伯说:“咱们能聊天吗?”“当然可以了!”小斯说,“我今天买了一只羊。”“是什么颜色?”拉伯问,“黑色!”小斯说,“哦!”拉伯说,这时,天空飘来了好几朵乌云,忽然,下起了大雨,黑羊变成了白羊,拉伯说:“终于找到了证据了,呵呵!”然后,拉伯打了110,警察把小斯带走了,拉伯高兴地把羊往科斯家走去。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2篇

对书中所描述的梁山好汉赞叹之余,不仅心生佩服,拍案叫绝。在众多好汉中,我尤为喜欢欣赏鲁智深和武松两位好汉。鲁智深为人粗犷豪放,力猛过人,修得一身好武艺,做人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也有缺点,像脾气暴躁,有勇无谋。他对人坦诚,肝胆相照,这点为我所欣赏,他的性情急躁,遇事不沉着冷静,终陷于敌人的陷阱,是我为之惋惜与抨弃的。

武松这一山东好汉,有情有意,有胆有识,在景仰岗为人民除掉大老虎当地一害,为之一快。后为报对己有养育之恩的大哥武大郎一仇,毅斩西门庆,被逼上梁山。

梁山众好汉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风采,看得我不忍拭卷,爱不释手,真的所谓“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梁山好汉个个雄姿英发,令人叹为观止。故事结尾,宋江错领众英雄归降,使梁山好汉损失惨重,不仅让人深思。梁山众英雄好汉的一幕幕在头脑中来回放映,痛之又痛得被扼杀在封建统治中。可悲可叹呀!由此我想到,我们少年儿童必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指引我们今后前进的方向。人生的道路如逆海行舟,不进则退,需要严把人生的命脉,总之一句话,大海航行靠舵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3篇

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我最敬佩鲁达。

金老汉父女和鲁达素不相识,但听了父女俩屈辱的遭遇,鲁达怒火中烧,当即决定为他们打抱不*,爱憎分明,令人喜爱。三拳打死镇关西干净利落,令人称快:一拳下去,郑屠的脸顿时成了红色,眼眶上又一拳打得郑屠求饶,太阳穴上又一拳,当即结果了郑屠的小命。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拍案叫绝,真是“路见不*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呀!

鲁达大闹五台山,展现了他豪爽,不受约束的性格。和尚本不该喝酒吃肉,但鲁达岂是吃斋念佛的主?他留在五台山本是权宜之计,不但下山喝酒吃肉,上山时还带条熟狗腿,这不,惹怒众和尚和他打了起来。但那众和尚哪里是鲁达的对手,结果被打倒一大片。这是鲁达不受约束的性格使然,并不能说明鲁达是个顽劣之徒,相反,鲁达心地善良,同情弱者,从不主动挑事。我对鲁达的评论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相国寺看菜园,是鲁达侠义性格的写照,倒拔垂杨柳更是神来之笔。众泼皮没事找事,要来和鲁达过招,结果被鲁达一个个扔到了粪池子里,真是不打不相识,从此相国寺菜园子的菜再也无人来偷,众泼皮也都高看智深一眼。

大闹野猪林,典型地写出了鲁达粗中带细,讲义气的一面。得知林冲可能路上遇险,鲁达一路尾随而来,当两个小喽啰要暗害林冲时,鲁达挺身而出,救了林冲一命。

我对鲁达有一评论:行侠仗义好鲁达,三拳除暴人人夸。垂杨倒拔显神通,替天行道真豪侠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梁山好汉鲁达

——《坎特伯雷故事集》读后感3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4篇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v^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银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从此,宁波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5篇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祝英台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了,他想念祝英台,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么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祝家庄有个祝员外,祝员外有个小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年复一年,长到了十六岁。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祝英台心里很羡慕,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爹爹,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

祝员外一听这话,十分生气:“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你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好好听着:你在家里做针线,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出门读书这件事,以后提也不要提!”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站在窗前观望,花园里花红柳绿,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飞着飞着,飞到围墙外面去了。

“唉,要是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

当天夜晚,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穿上男装,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趁花匠睡熟,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带着银心,偷偷出了祝家庄,走上大路,朝杭州城走去。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祝英台心情快活,她看花花好,看鸟鸟好,看人人好。

走啊走,走到草桥亭,天下起大雨,祝英台招呼银心说:“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赶路。”

亭子里有位书生,他端坐在石凳子上,正在看雨景。书生身旁有个书僮,他见到银心,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这位小哥,我挑担子,你也挑担子,一路辛苦了,过来我身边坐!”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连忙后退,转头唤祝英台:“小姐——”

眼见就要露馅,祝英台急中生智:“小姐好端端在家里,你唤她做什么?”

没等银心回答,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这位兄台见笑了,我家中有个九妹,见我出门读书,也要到杭州城求学,无耐爹爹顽固,死活不让她出来,九妹只好留在家中。”

书生说:“世间不许女子读书,这实在不公*。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让女儿读书明理,也是天经地义。”

祝英台听了这话,心想,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难得他为女子抱不*,他真是我的知己。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我叫祝英台,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不知贤兄尊姓大名,要去哪里?”

“在下梁山伯,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哈哈,梁公子,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遇上同一场雨,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这不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正是,正是!我母亲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我梁山伯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今日与祝公子有缘,不如插柳为香,结拜为兄弟。”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插在地上当作香烛。梁山伯十七岁,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岁,梁山伯唤他“祝弟”。两人相对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约定从此同生同死,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

雨停了,主仆四人结伴同行,有说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山上有万棵松树,山下有十里荷花。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冬天松树常青,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谈诗论文,感情渐渐深厚。祝英台伤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亲自煲药,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

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光阴。

有一日,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英台,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父母在家日日思念,鸟语花香也不欢喜。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病倒在床,盼望英台速归,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

祝英台离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她找到师母,告诉师母说:“师母,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其实不是男子,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

没想到,师母笑起来:“这个,我早就看出来了。”

“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这三年来,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感情深厚,希望师母成全,为我们做媒。”

说完,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梁山伯送她出门,两人依依难舍,走呀走,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前面有座凤凰山,祝英台说:“凤凰山上凤求凰,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

“贤弟,夫妻才能配凤凰,我们俩是好兄弟,你这个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片垂杨柳,前面有个清水塘,祝英台说:“水里鸳鸯成双对,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

“贤弟,夫妻才能配鸳鸯,我们俩是好兄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座独木桥,祝英台说:“我俩走到木桥上,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贤弟,牛郎织女是夫妻,我是兄来你是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唉,梁兄啊,你真是一只呆头鹅!”走到分别的长亭,祝英台停下脚步,叹息说,“不知梁兄可曾婚配,有没有钟情的女子?”

“因为家境贫寒,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梁山伯低头说道,“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

“这样正好。梁兄,我来给你作个媒,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梁山伯求之不得——只是,梁家穷,祝家富,我怕贫富悬殊,难成婚配。”

“梁兄不要担心,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七夕到祝家庄求亲。约了相见的日期,两个人依依惜别,祝英台回家去,梁山伯回到万松书院。

一回到书院,师母就把他叫了去,把玉佩交给他:“祝英台临走前把这块玉佩交给我,央求我为你们俩做媒。”

梁山伯满心欢喜:“多谢师母,刚才与英台贤弟离别前,他把祝家九妹许配于我,让我七夕节到祝家庄求亲。”

师母笑了:“山伯,你真是个书呆子,难道你没有看出来,英台是扮成男妆的女子呀!”

梁山伯想起刚才在长亭送别,祝英台又说凤凰,又说鸳鸯,又说牛郎织女,恍然大悟:“哦,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祝英台就是祝九妹,祝九妹就是祝英台!”

师母说:“既然你俩人订了婚姻,就应该尽早去求亲。山伯,你下山寻英台去吧!”

梁山伯谢过师母,拜别师友,回到家中,禀明母亲,便去祝家庄求亲。

再说祝英台,她回到家中,父亲从病榻坐起身:“英台,父亲催你回家,一来因为你爹娘身体有病;二来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纪——我为你订了一门好亲事,只等你回来就成亲。这三年,你读书明理,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为。”

听了这话,祝英台顿时感觉晴天霹雳:“爹爹,你,你把女儿许配何人?”

“我为你选择的好夫君,是马太守的好儿郎马文才。”

“爹爹,你把这门亲事退了吧!”

“什么?马太守家有钱有势,难道还配不上你?”

“爹爹,这三年来,英台与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已经请师母做媒,定了终身。我不能再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

祝员外一听,“啪”一声拍烂了书桌:“我容你出外读书,你竟与外头男子私定终身,你与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不能退婚。从今日起,你乖乖在闺中待嫁,再不得出门半步。”

祝员外十分愤怒,他把祝英台关在家里,让人日夜看守,再不许她出门了。

到了七夕节,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可是祝员外对他说:“英台其实是我家女儿,不是男子。男女授授不亲,你们两人不便相见!”

梁山伯急了:“我与英台同窗共读,三年来亲如兄弟,分别后我才得知英台是女儿身,师母为我俩做媒,嘱咐我早日来祝家庄,向祝伯父提亲。”

祝员外告诉他:“我已将女儿许配马家了,英台马上就要出嫁。你回家去,另寻佳偶吧!”

梁山伯走到祝家门外,又抬头去看祝家的楼台,却看见英台身穿女子的衣裙,正站在阁楼上,流着泪望着他。

两个人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墙跟下,只是相对望着流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山伯回到客栈,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的心碎了,当晚感染了风寒,没过几天,病死了。

那店家可怜他,把他埋在路边的荒郊,为他造了一座土坟。

祝英台出嫁那天,她穿上红嫁衣,打扮得很漂亮,她坐在花轿上,心里想:“如果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变成两只蝴蝶就好了。”

当花轿行到梁山伯的墓前,英台推开轿门,跳出轿子,她甩掉绣花鞋,赤脚朝墓前奔去。一时间,四下里风起云涌,大雨刷啦啦落下。等到祝英台跑到坟墓前,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坟墓裂开一道缝,祝英台从裂缝跳入墓中,坟墓马上合拢了。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青,天上出现一道彩虹,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

两只蝴蝶自由地飞,快活地飞,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一会儿飞到湖上,无论飞到哪里,它们总是在一起,形影不离。

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6篇

在《水浒传》一书中施耐庵成功地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但谁才是真正的梁山好汉呢?是疾恶如仇的宋江,足智多谋的吴用,还是武艺高强的林冲?

在我眼里,“混江龙”李俊才是真正的梁山好汉。只有他才真正地延续了梁山好汉的创业精神,使自己成为所有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人。

首先,他有着足够的勇气。在三败高太尉的战役中,李俊怕宋江放走官军水军将领,和张横一起把俘虏的水军将领刘梦龙和牛邦喜杀了。招安后,离开了梁山泊的梁山水军能力大打折扣,征辽国凯旋时,李俊等六个水军头领找到吴用要求重上梁山。为了水军的荣誉,李俊精心谋划。苏州一战,他带领二童等人,率领水军拿下苏州城,加快了方腊的灭亡。如果李俊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许梁山好汉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全部牺牲。

其次,他有着无穷的智慧。在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官军来犯梁山,陆战支撑不住,敌方主将会先从水路跑回梁山。这时候,梁山泊的芦苇荡里冒出一条小船,船上的头领家传悠悠地闲荡过来,未等对方放箭,那人先扎入水中,半天没动静,然后就会看到对方的船开始漏水,主将多半会被生拉硬拽拖下水,完成一次完美的逮捕行动。其实,这就是李俊领导的梁山水军。正是有了以他为首的强大的梁山水上力量,才会让梁山成为固若金汤的水上城堡。

再次,他有着独立的人格。与宋江不同,他对朝廷不抱任何幻想,不迷信宋江,太湖小结义就是他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体现。最终,凭着他开阔的视野和独立的人格,李俊成功做上了暹罗国国主。

李俊和其他人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有一颗忠诚的心,还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正是因为他具备了这种性格,让他走向了成功的道路,做了宋江不敢做的.梦。他才是梁山精神的传播者和维护者,是《水浒传》中真正的英雄好汉。

——逼上梁山造句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7篇

《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这四个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梁祝故事的“化蝶”结局并不是首创的,也不是偶尔为之。

纵观*古代文学史,不难发现,传统的悲剧多以大团圆结局。例如长篇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是一个封建家庭造成的悲剧。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忠于誓约,最后以死抗争。诗的结尾是这样:“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鸳鸯似为两人精魂所化,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再也没有什么力量把他们拆散。

这样的结局,也和梁祝故事中的“化蝶”一样,反映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胜利的信念。

那么对“化蝶”这类团圆结局,我们今天怎么看待呢?我们认为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它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毕竟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按照*传统的审美心理,读者或观众对作品总希望有个结局,并且是美满的结局。出于善良的民族心理,总是对弱者和不幸者寄予极大的同情。民间流传的故事往往从这种心理出发,给故事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们说“梁祝化蝶”,比翼双飞,是百姓们的共同心理要求。往往因为有一个团圆结尾,人们才爱看爱听,作品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团圆结尾还富有战斗性——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顽强的抗争,战胜一切恶势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歌词及鉴赏 (菁选2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8篇

很早很早以前,祝家庄住着一位财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个女儿,名叫祝英台,不但美丽大方,而且勤勉好学。她想到学堂念书,可学堂不收女子。经过苦苦挨求,终于征得父母同意,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

路上,祝英台遇见一位书生,名叫梁山伯,也要去杭州求学。这二人,一个聪明乖巧,一个憨厚老实,相互说话挺投机,彼此感觉很良好,便山誓海盟、结拜兄弟。山伯年长称“梁兄”,英台从此为“贤弟”。

同窗三年,“梁兄”对“贤弟”百般照顾,却从未识破对方是个女生;“贤弟”对“梁兄”十分敬重,好感也与日俱增。

说话间,学业期满,该是打点行囊,告别老师,各回各家的时候了。“梁兄”恋恋不舍,十八里相送,把“贤弟”送到长亭;“贤弟”情意浓浓,说家里有个“小九妹”,让“梁兄”一定来提亲。

几月后,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咦,原来“小九妹”就是祝英台。“贤弟”已不再是清秀的男生,而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可是,祝员外腰缠万贯,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压根儿瞧不上家境贫寒的梁山伯,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太守的儿子,活活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梁山伯悲恨交加、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祝英台闻听噩耗,突然间变得异常*静。她不再与父母抗争,只是要求娶亲的花轿必须在梁山伯坟前停留,待她祭奠之后,再去马家成婚。

就这样,花轿在梁山伯坟前停了下来。祝英台跪拜在地,哭得泣不成声。这哭声感动了上苍,感化了神灵。忽然,坟头裂开一个大口,祝英台奋身一越,跳了进去。娶亲的人们还没顾上去拉,坟头又紧紧地合拢了。这时,天空现出彩虹,地上盛开鲜花,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3篇扩展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3篇(扩展1)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菁选3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9篇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梁山的作文600字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10篇

东晋时期,在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他有个女儿叫英台,自幼随兄习诗文,一心想往杭州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请求。祝英台决定女扮男装,祝父见女儿乔装,一无破绽,为了不使她失望,只得应允。英台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梁山伯,相见甚欢,在草桥亭上撒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祝父思女,英台回乡。

梁祝依依不舍。在十八相送途中,英台不断用事物暗示爱情,但是善良的山伯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与自己长得相像。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里穷,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城的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凉而别。离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令。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闻山伯死亡噩耗传来,誓以身殉。

当英台被迫出嫁时,故意绕道去墓前祭奠,在她哀恸感应下,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一对漂亮的蝴蝶,在人间飞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11篇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祝家庄有个祝员外,祝员外有个小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年复一年,长到了十六岁。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祝英台心里很羡慕,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爹爹,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

祝员外一听这话,十分生气:“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你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好好听着:你在家里做针线,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出门读书这件事,以后提也不要提!”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站在窗前观望,花园里花红柳绿,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飞着飞着,飞到围墙外面去了。

“唉,要是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

当天夜晚,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穿上男装,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趁花匠睡熟,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带着银心,偷偷出了祝家庄,走上大路,朝杭州城走去。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祝英台心情快活,她看花花好,看鸟鸟好,看人人好。

走啊走,走到草桥亭,天下起大雨,祝英台招呼银心说:“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赶路。”

亭子里有位书生,他端坐在石凳子上,正在看雨景。书生身旁有个书僮,他见到银心,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这位小哥,我挑担子,你也挑担子,一路辛苦了,过来我身边坐!”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连忙后退,转头唤祝英台:“小姐——”

眼见就要露馅,祝英台急中生智:“小姐好端端在家里,你唤她做什么?”

没等银心回答,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这位兄台见笑了,我家中有个九妹,见我出门读书,也要到杭州城求学,无耐爹爹顽固,死活不让她出来,九妹只好留在家中。”

书生说:“世间不许女子读书,这实在不公*。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让女儿读书明理,也是天经地义。”

祝英台听了这话,心想,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难得他为女子抱不*,他真是我的知己。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我叫祝英台,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不知贤兄尊姓大名,要去哪里?”

“在下梁山伯,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哈哈,梁公子,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遇上同一场雨,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这不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正是,正是!我母亲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我梁山伯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今日与祝公子有缘,不如插柳为香,结拜为兄弟。”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插在地上当作香烛。梁山伯十七岁,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岁,梁山伯唤他“祝弟”。两人相对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约定从此同生同死,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

雨停了,主仆四人结伴同行,有说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山上有万棵松树,山下有十里荷花。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冬天松树常青,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谈诗论文,感情渐渐深厚。祝英台伤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亲自煲药,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

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光阴。

有一日,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英台,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父母在家日日思念,鸟语花香也不欢喜。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病倒在床,盼望英台速归,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

祝英台离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她找到师母,告诉师母说:“师母,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其实不是男子,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

没想到,师母笑起来:“这个,我早就看出来了。”

“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这三年来,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感情深厚,希望师母成全,为我们做媒。”

说完,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梁山伯送她出门,两人依依难舍,走呀走,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前面有座凤凰山,祝英台说:“凤凰山上凤求凰,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

“贤弟,夫妻才能配凤凰,我们俩是好兄弟,你这个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片垂杨柳,前面有个清水塘,祝英台说:“水里鸳鸯成双对,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

“贤弟,夫妻才能配鸳鸯,我们俩是好兄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座独木桥,祝英台说:“我俩走到木桥上,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贤弟,牛郎织女是夫妻,我是兄来你是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唉,梁兄啊,你真是一只呆头鹅!”走到分别的长亭,祝英台停下脚步,叹息说,“不知梁兄可曾婚配,有没有钟情的女子?”

“因为家境贫寒,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梁山伯低头说道,“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

“这样正好。梁兄,我来给你作个媒,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梁山伯求之不得——只是,梁家穷,祝家富,我怕贫富悬殊,难成婚配。”

“梁兄不要担心,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七夕到祝家庄求亲。约了相见的日期,两个人依依惜别,祝英台回家去,梁山伯回到万松书院。

一回到书院,师母就把他叫了去,把玉佩交给他:“祝英台临走前把这块玉佩交给我,央求我为你们俩做媒。”

梁山伯满心欢喜:“多谢师母,刚才与英台贤弟离别前,他把祝家九妹许配于我,让我七夕节到祝家庄求亲。”

师母笑了:“山伯,你真是个书呆子,难道你没有看出来,英台是扮成男妆的女子呀!”

梁山伯想起刚才在长亭送别,祝英台又说凤凰,又说鸳鸯,又说牛郎织女,恍然大悟:“哦,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祝英台就是祝九妹,祝九妹就是祝英台!”

师母说:“既然你俩人订了婚姻,就应该尽早去求亲。山伯,你下山寻英台去吧!”

梁山伯谢过师母,拜别师友,回到家中,禀明母亲,便去祝家庄求亲。

再说祝英台,她回到家中,父亲从病榻坐起身:“英台,父亲催你回家,一来因为你爹娘身体有病;二来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纪——我为你订了一门好亲事,只等你回来就成亲。这三年,你读书明理,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为。”

听了这话,祝英台顿时感觉晴天霹雳:“爹爹,你,你把女儿许配何人?”

“我为你选择的好夫君,是马太守的好儿郎马文才。”

“爹爹,你把这门亲事退了吧!”

“什么?马太守家有钱有势,难道还配不上你?”

“爹爹,这三年来,英台与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已经请师母做媒,定了终身。我不能再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

祝员外一听,“啪”一声拍烂了书桌:“我容你出外读书,你竟与外头男子私定终身,你与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不能退婚。从今日起,你乖乖在闺中待嫁,再不得出门半步。”

祝员外十分愤怒,他把祝英台关在家里,让人日夜看守,再不许她出门了。

到了七夕节,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可是祝员外对他说:“英台其实是我家女儿,不是男子。男女授授不亲,你们两人不便相见!”

梁山伯急了:“我与英台同窗共读,三年来亲如兄弟,分别后我才得知英台是女儿身,师母为我俩做媒,嘱咐我早日来祝家庄,向祝伯父提亲。”

祝员外告诉他:“我已将女儿许配马家了,英台马上就要出嫁。你回家去,另寻佳偶吧!”

梁山伯走到祝家门外,又抬头去看祝家的楼台,却看见英台身穿女子的衣裙,正站在阁楼上,流着泪望着他。

两个人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墙跟下,只是相对望着流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山伯回到客栈,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的心碎了,当晚感染了风寒,没过几天,病死了。

那店家可怜他,把他埋在路边的荒郊,为他造了一座土坟。

祝英台出嫁那天,她穿上红嫁衣,打扮得很漂亮,她坐在花轿上,心里想:“如果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变成两只蝴蝶就好了。”

当花轿行到梁山伯的墓前,英台推开轿门,跳出轿子,她甩掉绣花鞋,赤脚朝墓前奔去。一时间,四下里风起云涌,大雨刷啦啦落下。等到祝英台跑到坟墓前,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坟墓裂开一道缝,祝英台从裂缝跳入墓中,坟墓马上合拢了。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青,天上出现一道彩虹,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

两只蝴蝶自由地飞,快活地飞,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一会儿飞到湖上,无论飞到哪里,它们总是在一起,形影不离。

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12篇

付欣妍

大家好,我是梁山伯,关于我和祝英台的故事,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祝家庄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叫祝英台,她家境很好,但还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她得知山里有个书院,书院里可以读书写字,还能交朋友,于是祝英台决定女扮男装动身前去。

到书院后,祝英台和我们一起拜完圣人就一起去交友了。一开始祝英台还很拘谨,但她后面认识了我,我俩成为了很要好的伙伴。但她的身份还是被师娘知道了,我们要分离了。在离开的路上,我答应她会去她家提亲。

她到家后,不管谁去提亲,她都拒绝了,只为等我,而我倒把她临走前要我去提亲的事给忘了。

当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已被父亲许配给了马家。

因为这件事,我得了相思病,死了之后,我母亲把我埋在了马家通往祝家的路旁。

在祝英台出嫁时,她仿佛听见了我在对她呼唤,于是她竟跳下桥,来到我的墓前,这时,墓突然裂开了,她脱下嫁衣,跳进了我的墓里,墓又突然合了起来。

这时,暴雨倾盆。雨停不久后,从墓里飞出两只蝴蝶,他们就是我们的化身。

这就是我和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13篇

张浩宸

西晋时,祝家庄的祝员外有个女儿叫祝英台。祝英台非常好学,于是女扮男妆,去了红罗书院求学。

在路上,祝英台遇到了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便结拜为兄弟。在书院,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三年以后,祝英台的父亲叫她快快回家,梁山伯恋恋不舍地为祝英台送行。经过三年的朝夕相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为人很是欣赏,想嫁给他为妻。在路上她试探了好几次,可是梁山伯却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祝英台回家后,梁山伯甚是想念。当他从师母那知道祝英台原来是女儿身,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祝家。但是祝员外见梁山伯乃一介穷书生,就告诉他已将祝英台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

失去爱人的梁山伯,一病不起。不久就凄凉地离开了人世。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悲伤不已。

到送亲那天,当祝英台的花桥来到梁山伯墓前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家不得不停下脚步。此时,她从花轿走出来,脱去红装,露出白色的孝衣。只听“轰”,梁山伯的坟墓裂开了,祝英台跳了进去,“轰”又一声,坟墓又合上了。

这时,雨停了,风止了,从坟墓中飞出了两只漂亮的蝴蝶,它们一起摆动着翅膀,飞向远方,再也不会有人将它们分开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00字 第14篇

古时,只有男子才可上学读书。书声琅琅之时,窗边总趴着一个秀丽的身影,活泼俏皮的容貌,似乎成天无忧无虑。“既然仅男子才可读书,我何不男扮男装试试?”原来这俊俏可爱的女孩正是祝英台,他托腮思考,清秀明艳的小脸红扑扑的,着不了淡淡的忧愁。

教书先生欣喜地卷着经书,一字一顿的念道,还不住的瞟一眼身旁风度翩翩的秀才、众书生无一例外,皆大吃一惊,心生此念:这人名字好像女子,莫不是女的?但是,又看了看这位俊俏的秀才,心想:世上美貌的少年也多着,名字又算得了什么?可以说“世上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秀才初入学堂,受到许多冷嘲热讽,唯有一位叫梁山伯的才子待己甚好,不久两人便成了知己。当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尽是红颜佳人,心中不觉的产生了爱慕之意。祝英台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才华横溢的.梁山伯。祝英台的父亲多次催逼女儿女富商之子马文才尽快完婚。祝英台天性善良,孝敬父母。知父有养育之恩于己,也只得忍泪而别。

祝英台白晳稚嫩的小脚在喜气洋洋的红缎鞋中显得似玉般美丽,曼妙的身材在喜衣的衬托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旁人不禁连连赞叹。真的不能相见了吗?前脚刚刚跨进轿子,祝英台的芊芊玉指不禁下意识地轻轻一碰盖在脸上的红布,惨然一笑。

自此,梁山伯茶饭不思,得了相思病,忧愁而死。祝英台得知,悲痛欲绝,从此无影无踪。在柳暗花明之处,万木参天之境,总有一对蝴蝶,比谁都要凄美,在一朵开得灿烂的花上展现自己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