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故事概括150字 第1篇

妈妈,给,期中考试卷!”刚放学走进家门,我便把一直揣在手里的试卷交到妈妈手中。“100分!沅沅,你取得了100分,妈妈真不敢相信,妈妈得好好看看。”妈妈认真地看起了试卷,我在妈妈身边兴奋地说开了:“妈妈,我这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哦,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说我进步神速,让同学们竖起大拇指说‘赓沅,赓沅,你真棒!’还有呢,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看我的试卷,我的好朋友都夸我真厉害!”“沅沅,你真了不起!”妈妈脸上洋溢着笑容,高兴得无法形容。

此时此刻,那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图画再次浮现——匡衡双手捧着书,跪坐在墙脚,借着墙洞中透过来的亮光看书。啊!我得感谢《凿壁偷光》,是它让我知道只有勤奋学习,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向匡衡学习,我的成绩就一定会更出色,我也一定会成为妈妈心中的“凤”。

凿壁偷光故事概括150字 第2篇

【汉字书写】:凿壁偷光

【汉语注音】:záo bì tōu guāng

【成语出处】: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凿壁偷光的意思】:凿开墙壁偷借邻居家里的灯光来读书,后指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刻苦努力学习。

【凿壁偷光的近义词】: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的反义词】:不学无术、一曝十寒;

【凿壁偷光的故事】

汉朝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匡衡。他出生在农民家里,小的时候他很爱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供不起他读书,也没多余的.钱买书。只能向人借书,乡里有个有钱人家有很丰富的藏书,匡衡就每天去他家做短工,却不收分文工钱。这个有钱人觉得很奇怪,问匡衡这是为什么。匡衡说:“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就满意足了,我愿意每天都来你家做短工。”这个有钱人听了非常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匡衡很快就又愁眉不展了,书是有得读了。可是,他白天要做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买不起油点灯,匡衡为此非常着急。有一天晚上,他又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时候,忽然,发现屋子里有一道微弱的亮光,仔细一看是从墙角的一条缝隙透进来的,原来是邻家的灯光。这个发现使匡衡非常兴奋,他立刻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立刻找来工具一点点地在挨着那条缝隙在墙上凿穿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洞,“偷”来了邻家的一点光亮。从此后他每天都能捧着书本,靠在洞前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匡衡就是这样的勤奋学习,使他后来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最终成为西汉时期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

【凿壁偷光例句】

唐《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数年学剑工书苦,也曾凿壁偷光史路。”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凿壁偷光”“囊萤照读”的志士。”

【凿壁偷光造句】

求知是一种欲望,凿壁偷光是一种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大家需要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

现在这个年代,虽然用不着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来读书,但是发愤忘食努力学习的同学也随处可见。

凿壁偷光故事概括150字 第3篇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汉朝一个叫匡衡的人,为了读书,凿壁采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就是匡衡。

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

匡衡的`邻居家里日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通亮。他想到邻居家里去读书,可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亮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本对着这光,读起来也挺方便。

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有钱去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县里有一个财主家,家里堆放许多书,他就去帮助财主家干活,不要工钱。财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啥白白给我家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给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里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财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全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