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

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无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中,曾广泛结交和尚道士,特别是与佛印禅师,极为友好,你来我往,亲密无间,留下许多轶事趣闻。

佛印禅师,自幼饱读经史,博学多才。熙宁年间,因准备参加礼部考试,始前来京师暂住。那时,东坡在直史馆任职,佛印慕名来访,受到礼遇。他们一见如故,互相敬重,又经常一起论文赋诗,遂成了莫逆之交。

一天,佛印邀东坡上樊楼品茗。谈笑间,东坡悄悄告诉佛印:“最近,皇上因见天时亢旱,要在大相国寺设斋求雨,命愚兄写作《祈雨斋文》,充当主斋行礼官,协助操办一切。”佛印听了很高兴,说:“请兄长设法带小弟进去观礼,一睹御驾龙颜,开开眼界,不知可否”东坡明知此事不好办,一旦泄漏出去,便有欺君之罪。但友情难却,便耳语说:“足下想去,也未尝不可。只消扮成侍者模样,在斋坛上执役,待圣驾临幸时,便可看个够。”佛印为了一饱眼福,满口赞成,东坡回去也作了安排。

这大相国寺,殿宇宏大,气势雄伟。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罗汉殿、藏经楼,一座座庄严壮丽的建筑,依次巍峙。两边还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和16丈高的砖砌楼阁式琉璃塔。当时,定为皇家寺院,共有禅院64座,铜铸罗汉五百尊,还有高二丈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该寺共有僧人逾千,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举行祈雨典礼那天,五鼓鸣钟聚众,各路高僧登坛诵经作法,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其时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忽传御驾已到,慌得佛印面热心跳。过了好一会才心神稍定,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当中,添香剪烛。

再说那神宗皇帝,坐着龙凤轿子,在执宰大臣的簇拥下,出了宣德门,经过御道,来到大相国寺。东坡和众僧列队跪接,迎入大殿。礼毕,驾临藏经楼休憩,佛印献上香茶。

原来佛印因大殿行礼之时,拥拥簇簇,不曾看得真切,特地充当献茶侍者,就近瞻仰,果然与众不同。神宗接过香茶,因见佛印生得身材硕大,方面大耳,眉清目秀,气宇不凡,心中诧异,随口问道:“侍者,什么姓名熀畏饺耸稀熢谒录改炅恕”佛印开始一怔,随后急中生智,叩头奏道:“臣姓林名佛印,字觉老,饶州熃窠西省波阳县浮梁县熃窠西省景德镇市浮梁镇人,是新来寺中出家的。今日有幸得瞻天容,欣喜无量。”神宗见他聪明伶俐,捋捋长髯说:“卿既名叫佛印,可通晓佛法”佛印奏道:“臣自幼读书,素喜礼佛听禅。佛学经典,略知一二。”神宗道:“既然这样,朕赐卿法名了元,紫袈裟一领,金钵一只,羊皮度牒一道煿糯僧道出家,向政府缴纳一定的钱,由政府颁发的凭证,就在御前披剃为僧吧”若是个真侍者,今日得了许多赏赐,岂不是千古奇逢,欢喜万分,可那佛印原是赴京应试,他的才华和东坡不相上下,实指望金榜题名,建功立业,怎肯出家做和尚呢煹是君命难违,怎么敢说我是假充的侍者,不愿为僧熂词剐闹型蚍植焕郑不过一时之间,出于无奈,也只得假戏真做,叩头谢恩。

当下住持引佛印重来正殿,拜过如来佛祖,再带到御前,给他剃去头发,披上袈裟。顷刻间,佛印便由一名乡贡熋髑逡院蟪谱“举人”成为一个英俊的和尚。

此刻佛印亦颇后悔,不该为一饱眼福而出了家,功名无望。东坡也完全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一句闲话,竟连累佛印做了和尚,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不过事已如此,后悔也没有用了,只好用好言劝慰一番。

从此,佛印先后又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承天寺,庐山的开先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焦山寺出家。经过一番苦心修道,精通佛法,被升为润州金山寺的住持。同时,又不忘刻意做诗,终于成为江南一代著名的诗僧。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3

《警世通言》里有篇题为《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小说,讲王安石与苏东坡的逸事。虽然多为杜撰,却可看到辨水煮茶意趣。

苏东坡和王安石人生宦海沉浮,二人在改革中的政见分歧颇大。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王安石已暮年,身体不好,体内痰火郁结。太医给他开了个方子,用阳羡(今江苏宜兴)的茶,以长江瞿塘峡中段的水来煎烹,能消痰火。

苏东坡是蜀地人,有机会去长江三峡,便托付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意思是说不管是你还是你的家人往来,路过瞿塘峡,请在中游打一瓮水带来,我能不能延年益寿,就全靠你了。

苏东坡收到嘱托自然很用心,专程去长江三峡打水。偏偏那天十分困倦,在船上打了一个盹,醒来时船已急流直下,到了瞿塘峡的下峡。苏东坡赶紧从江中取水,无奈中峡已过,逆流而上已不可能,取得的是下峡之水一瓮,亲自送至王安石府上。

王安石将苏学士与水瓮请进来,立刻揭封烹水。水煮沸之后,冲入茶碗,见茶色缓缓泛上来,并非起得很急。

王安石就问苏东坡:“你取的是中峡水吗?”

苏东坡说:“正是。”

王安石笑道:“你怎么糊弄老夫呢?这显然是下峡水。”

苏东坡大惊道:“您怎么会知道?”

王安石说:“瞿塘峡之水,上峡水流湍急,水性也急;下峡水流缓慢,水性也缓。唯有中峡之水,急水与缓水交相融汇在一起,不急亦不缓。所以,太医嘱咐我,唯有用中峡之水泡茶才最合适。刚才水已煮开,冲在碗里,茶色缓缓而起,便可断定此水定是下峡的了。 听完这番话,苏东坡赶紧离席谢罪。

茶在今天已很少用来治病了,但民间依然有“败火”一说。一些老人,即便是夏天最酷热时,也会静静地饮一盏热茶。在他们看来,一杯热茶比冰冻可乐更能解暑。因为热茶能让人毛孔里的燥气、暑意散发开来,烫在嘴里,却清凉在心。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4

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

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

天公为下曼陀雨。

——《蝶恋花》

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轼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心情郁闷,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苏轼要发火,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 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贤妻如此,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上述的《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眉州青神,那里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5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天王巨星”苏东坡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关于苏轼的故事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附:苏轼诗词欣赏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惠崇春*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天狼。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6

多次读这个故事,想到“聪明”一词,这个词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可以这样描述:用耳朵认真去听,用眼睛仔细观察,然后用嘴巴正确表达自己所见所闻的内心感悟。现在很多人都超级聪明,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随时随地做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从来没有认真去听听别的相关信息,没有自己仔细去观察,仅凭道听途说就下判断,就会做出很多糊涂的事,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人大多只是空想家,没有认真去实践的人,当认真去实践后,还要用心去感悟,去总结去分析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确,是否有错漏之处,下次怎么做更好。

我们能做到时时提醒自己“聪明”些,就不会因为别人讲一两句而耿耿于怀,记住了:别人说你是疯子,那你得离说你的人远一点,因为只有疯子眼里才会看到疯子;当别人说你是个天才,你也别得意忘形,要多听多观察细心体悟,经过实践才可以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去猜测个人的主观意识,每一个个体不能代表共性,不能代表共性就不是标准,所以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只要自己清楚“我是谁”就好了。然后去做自己该做的喜欢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别让人家说一句话就成牛粪了,也别老看别人不顺眼,这样心眼太狭无法容纳天地灵气英杰!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8

不要总把自己置于很髙的位置,要尊重他人,否则,只会让自己屡失颜面。

一代风流才子苏东坡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喜欢在人前卖弄,更喜欢作弄人。然而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在江河上泛舟,吟诗作对。苏东坡看到河边有一只狗正在啃骨头,他来了兴致,想以此为题作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对佛印说:“看。”脸上显露出得意的神色。佛印是位高僧,立刻明白了苏东坡的意思。

于是,他把苏东坡赠给他并且题有苏东坡诗词的扇子丢进了河里。苏东坡看到佛印的举动,也马上领会到了对方的意思,得意的神色立刻变成了一脸的羞愧。原来他们二人都打了哑谜。苏东坡让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个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而佛印把题有苏东坡诗词的扇子丢进河里,正好回应了苏东坡的上联,也教训了一下苏东坡,这个动作隐含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苏东坡爱作弄人,嘲讽人的毛病让他不止一次地出丑。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坐禅、参禅。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金山寺坐禅,苏东坡想起平日里和佛印较量多是自己丢脸面,心里很不服气,他一心想找机会戏弄佛印。

突然他灵光一现,计上心来。他召唤旁边正在参禅的佛印说:“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睁开眼睛看着苏东坡,没有回答,却反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上下瞧了一下佛印,对他说:“禅师,我看你这样坐着就像一坨屎。”佛印听到苏东坡的回答没有嗔怒和责怪的意思,却微微一笑对苏东坡说:“我看你就像一尊佛。”苏东坡很纳闷,但是他很高兴,因为自己终于赢了这和尚一回。

回到家里,苏东坡高兴地对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我说他像一坨屎,他非但不骂我还说我像一尊佛。”苏小妹却不以为然地说:”哥哥,我看今天输的还是你。禅师因为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像佛;你心中污秽,所以才看禅师像屎。”苏东坡听了苏小妹的解释恍然大悟,沉思良久。

对他人不尊重只会自取其辱,因此,在生活中应尊重他人,放低姿态提升自我修养。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9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当时的京城开封做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推行新法,深得神宗皇帝的宽信。但苏东坡对新法^,他借物抒情,写了一首七绝诗:“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本是一首咏物诗,不料,国子监博士李宜和御史中丞李定等人诬陷是一首反诗,他们一起上奏宋神宗,^苏东坡。宋神宗下令查清此事,李宜和李定就拿着宋神宗的手谕,将苏东坡关入开封的^问罪。从此,苏东坡在开封的^里度过了103天,有29位大臣和名士遭到牵连,驸马王诜因事先泄密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发配到西北边陲,苏辙上本求情而被降职,大臣张方平被罚红铜30斤,司马光和苏东坡的18个朋友被各罚红铜20斤。

苏东坡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虽然蒙冤入狱,但他坚信自己的清白终有昭雪的一天,因此,他在^里依然心情坦然,能吃能睡,没有丝毫的颓废之态。

苏东坡入狱后,王安石爱惜他的才华,就上书宋神宗,请求释放苏东坡。宋神宗听说苏东坡在狱中谈笑自如,就想看个究竟。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去测试苏东坡是否真的心胸坦荡。一天夜里、苏东坡正要入睡,忽然,有一人走进^,在苏东坡的身边放下一个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苏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犯人,就没有理会,只管自己安睡,而且鼾声大作。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苏东坡说:“恭喜你,你没事了。”原来,那人是宋神宗派到狱中观察苏东坡的太监。那一夜只要苏东坡有不能安睡的举动,太监就有权照谕旨处死他。太监回宫向宋神宗禀报:“苏东坡睡得非常香、像没事人似的。”宋神宗点头说:“看来苏东坡真的问心无愧。”不久,苏东坡被释放出狱。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0

众所周知,苏轼不但是大文学家,还是著名的美食家,以他的号命名的“东坡肉”至今仍是一道名菜。苏轼喜欢吃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也曾克制过自己的食欲。

据他自己写的《东坡志林》记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苏东坡决定节制饮食,每餐不过“一爵一肉”,即使有贵客临门,也不过三盘肉,可以少但不可以多。而且为了实现节食的目标,如果有人请客,一定要事先告诉人家这个标准,若主人不从,超过了这个标准,他就不去了。其实主人准备的菜再多,东坡先生您少吃点不就行了,何必拒绝人家的盛情呢,恐怕他自己也怕看见一桌子好菜控制不住,前功尽弃。

当然,有好东西不吃是很难受的,因此苏东坡还向大家传授了节食的方法,“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也就是说,待饥饿时再吃饭,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美味,等吃饱了,就是有大鱼大肉你也不想吃了。有志于减肥的朋友不妨一试。

苏东坡何等人物,节食当然不是为了身材苗条,他的目的是:“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瞧瞧人家,把节食当作修身养性兼持家的手段。

不过苏东坡节食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他患有眼疾,医生说不可食肉,大约肉是上火之物,病人应当吃得清淡一些,因此他谨遵医嘱。当然,苏东坡也是凡人,对于一个美食家来说,不能吃肉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即使他意志再坚定,也要找出一些不吃的理由来。

苏东坡说,由于不能吃肉,他的嘴不干了,提抗议道:“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凭什么你眼睛患病让我嘴不能吃肉?苏东坡竟不能决。嘴又对眼说:“他日我痼,汝视物吾不禁也。”日后等我嘴病了,不禁止你眼睛看东西。最后苏东坡只好搬出管仲、《礼》的语录来说服自己的嘴。读罢真让人忍俊不禁,好像马季先生的相声《五官争功》一般。

看来减肥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1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2

苏东坡有句名言:“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这“三易三难”,朴素平实,却像菜根一样滋味悠长。生活中很多事,可以证明这话的精辟。

苏东坡能说出这话来自切身体会。我在他的诗文中,寻到了他的痒处,和“忍痒难”这三个字得来之不易。苏东坡因反对新法,在诗中露出对新政的不满,故深陷“乌台诗案”。同年底,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因诗而惹祸,弟弟苏辙和好友们都劝他“痛戒作诗”。东坡也深感“其言至切”,他下狠心把诗“戒”掉,整整5年没有作诗。这里面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牢记教训,硬是忍住了诗这个“痒”处,就是不写。

然而,5年后的一天,东坡意外地收到朋友孙莘老寄来的一块极好的墨。

问题是,墨是写诗作文用的!像一个尽最大努力戒了酒的酒徒,忽然白白得到一瓶佳酿,这诱惑如何忍受?东坡终于忍不住微笑起来,遏制了5年的诗兴在心底翻江倒海,诗句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吾穷本坐诗,久服朋友戒。五年江湖上,闭口洗残债。今来复稍稍,快痒如爬疥。……诗成一自笑,故疾逢虾蟹。

在这首诗中,他做了一个妙喻:“快痒如爬疥”。想做诗的欲望,就像疥疮一样,痒到了极处!“故疾逢虾蟹”是个传说,据说疥疮最怕遇到虾蟹,这次,竟然来了虾蟹!奇痒难耐,强忍着不挠痒痒,何等痛苦?他终于忍不住痒了,天塌下来也不管了。他一下子写了4首,心情该是“快哉快哉”!

这时候,诗情就像疖子,怎么压也压不住。数日后,他又写了一首《纵笔》诗。诗是:白发萧萧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明知作诗还会惹祸,苏东坡还是“纵笔”了,在这位大才子来说,忍住诗这个“痒”,实在太难了。

果然,他再次因诗惹祸。《纵笔》这首诗很快传到京师,一向嫉妒他的宰相章惇一见,笑道:“苏子尚尔快活耶?”一纸命令,东坡再次被贬,这次是更远的、荒凉的海南岛。这年,东坡已是62岁的老翁了。他只好拖着老迈的身躯,风尘仆仆地奔向当时号称“蛮荒”的天涯海角。

对于诗这个“痒”,和挠这个痒的后果,苏东坡是深知的,清醒的,但是忍不住,跳不过!这是他的率真可爱,也是他的宿命。他历尽辛酸,悟出的“忍痒难”,其实道出的,也是一种人性的至诚至真啊。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3

苏东坡傲慢习气总是不改,自认为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堪称得上文坛上的奇葩。佛印禅师与自己的文才不相上下,并且自己的佛学功底不浅,怎么老是被禅师尽占上风,東坡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老想着让禅师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默默坐禪,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妄想纷飞。突然诘难佛印禪師曰:

“请问禅师,你看我此时禅坐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禅师說:“依我的慧眼观之,居士好比一尊清无染的佛啊!”

东坡听后,现出满怀得意的样子。

此時,佛印禅师反问道:“苏大学士,你看我此时禅坐的样子像什么?”

东坡毫不留情地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只是微微一笑,双手合十说了一声:“阿彌陀佛!”

待东坡回家后,很得意地把此事向苏妹妹炫耀了一番,并且說:“今天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風。”

苏小妹听了原委后,却不以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慘啊!因為佛印禅师内心清净,不杂妄念,全心是佛,所以禅师视一切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妄念纷飞,全是污秽不淨的念头,因心不净的缘故,所以你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了一心牛粪,难道你还不是输得很慘吗?”

东坡听得瞪目缩舌,方才恍然大悟。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4

东坡因上次输得太惨,深知自己禅定不深,远不比佛印禅师。于是心生惭愧,开始修习禅定了,天长日久,渐渐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后,喜孜孜地写了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好后就立刻差书童过江,呈送佛印禅师,请他印证一下自己的禅定功夫如何?

佛印禅师看后,莞然一笑。兴手提起一枝大红笔,即在东坡的偈语后批了两个斗大的字:“放屁!放屁!”。又交给书童带去交于东坡居士。

东坡看后,怒气顿生,恨得他切齿咬牙。立即过江,带上书童一起去找佛印禅师算帐。佛印禅师料事如神,深知他会前来闹事,就早早将山门掩上,并且挂了免见牌,门楹帖有一幅对联,“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东坡看后,只是种了禅师的计,只好扫兴而归。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5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得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只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地道歉认错。

智慧小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每个人其实都是渺小的。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6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以上的这副对联。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也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7

苏轼为什么这么喜欢西湖呢?这还有一段故事呢。

当年因为朝廷中的争斗,苏轼被贬谪出了汴京,来到了杭州,成为一个小小的通判,也就是杭州城最高长官的助理。在工作闲暇之余,苏轼几乎走遍了杭州的山山水水。正是西湖的美景抚慰了他因不得志而郁闷的心情。

虽说他感到不被重用,但还是在这篇山水之间做了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在他任期的三年里,为杭州城的百姓们办了很多好事,他协助太守修治六井、还组织过灭蝗灾的行动、赈济灾民,百姓们都舍不得他走,甚至在他离开杭州时,百姓们都哭着为他送行。

但要说他做过的好事中最让人称赞的,还是他为杭州的百姓们修了一座长堤。现在你来到杭州的话,还可以找到它,它就是苏堤。

那是北宋元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90年的时候,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当官,此时他已经是一州之长了,但这次回来他发现,他那么喜欢的西湖竟然因为常年没人治理,湖底的淤泥堵塞了整个湖,让西湖变得浑浊不堪。于是他就开始组织人进行疏通。

他将湖底的淤泥和水草都清理出来,不是把他们丢掉,而是利用这些淤泥水草在西湖湖面上修筑了一条可以任人行走的林荫大道。这大大方便了住在西湖南部和北部的居民,以前他们要绕着整个西湖走,此时只要从苏堤走上三千米就能到达对岸。

更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还让这个堤坝变得美丽起来。他在苏堤上修建了六座形态各异的桥,分别赐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每一个名字都有美丽的寓意,等你慢慢长大就会理解。因为桥的出现,原本只是笔直一条直线的苏堤显得婉转柔美了很多。

苏轼为了让苏堤更加美丽,他还在堤旁种了许许多多的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等等等,数一数竟然有四十多个品种呢!小朋友们想象一下,每当到了春天,苏堤上桃红柳绿,游人络绎不绝,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啊。后来在评选西湖十景时,苏堤春晓也成为了十景之首。

苏轼和杭州,一个诗人为一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到如今仍然福泽一方百姓,而一个城市为一位诗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让他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是苏轼成就了杭州,也是杭州成就了苏东坡。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8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19

很多人推崇大吃客兼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那就看看他是怎么养生的。

有一次苏东坡得了红眼病,医生嘱咐他,别吃生鲜(脍)了。于是,苏东坡写下了一篇寓言。嘴巴说:“你看,我给你当嘴巴,它给你当眼睛,你不能待我们厚薄不均啊。它生病了你不让我吃东西,有这样的道理么?这不行。”于是,苏东坡犹豫了。嘴巴又对眼睛说:“以后要是我长口疮了,我可不会叫你闭上,不许看东西。”

说来说去,还是想吃。

在《东坡志林》里,苏东坡记下了不少养生“经验”。有的还很有些道理,例如“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说的是饿了再吃饭,别吃太饱。饭后散步,溜达到肚子空了就行。之后呢,回屋里静坐或静卧,心里默念:我要是有一根汗毛动一动就下地狱。我是木偶,我是木头人儿……我管着自己,像商鞅厉法,像孙武严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

苏东坡还给朋友写过一个养生方子,说是从战国流传下来的,但“吾服之有效”。这个方子是什么呢?四味药:一是无事以当贵,没什么事是重要的。二是早寝以当富,早睡就是财富。三是安步以当车。四是晚食以当肉。关于第四条,他还特别做了说明:饿了的时候吃饭,就算是吃素菜,也感觉比八珍味美。不饿的时候吃饭,就算鸡啊肉啊摆在面前,也没什么食欲。安步舒服,晚食为美,因为车与肉都在心中。

联想到苏东坡曾经穷得断过粮,他喜欢这种“药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喝茶,苏东坡也能讲出道道来。例如,苏东坡认为喝茶虽然能除烦去腻,但多了,也会消阳助阴。引起脾胃受伤,得不偿损。解决的办法是: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既能脱去齿间残渣,又不伤身体,他还特别说明,不要用好茶漱口,中下等的就行。至于喝茶,几天喝一次,就不会难受生病了。他还引用了从不喝茶的唐朝人母景的观点:喝茶一日之利暂佳,终身之累则大。获益归功茶利,贻祸不见茶灾,属于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那么喝水呢?也有讲究,苏东坡说,下雨的时候,在院子里放很多岔啊罐子、按到的雨水,泼茶煮药,皆“美而有益”,长期服用,可以长生。冷的泉水井水,比雨水稍差,但也是良药。接着他又说了一些八卦道理,天一为水什么的。然后就讲起一些道士们喜欢喝“井花水”,功效和服用石硫磺、钟乳差不多,取用井水储存得当,就能像云母一样的“水中金”,可以炼丹……原来,养生的条理,还是回到炼丹上。

苏东坡号称居士,信佛,对道教也不反感,他知道该养生,知道养生要禁欲,杂七杂八地写了不少“养生之道”,可惜的是,靠谱的还真不多,他老说禁欲指的是男女之事,其实对他来说,难就难在口腹之欲上。节食辟谷什么的他都试过,坚持不懈的决心也下过,但一遇到美食便不能克制。能克制住的时候,也就是穷困的时候,真要克制住了,他就不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只活了六十多岁,从年龄上讲,他的养生是不成功的。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0

导语:说苏轼是著名诗人,大家肯定都是赞成的,说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对,说苏轼是一个散文大家,大家也无法反驳,说苏轼是书画

说苏轼是著名诗人,大家肯定都是赞成的,说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对,说苏轼是一个散文大家,大家也无法反驳,说苏轼是书画大家,也是正确的,但是要说苏轼是一个吃货,可能大家就要思考一二了。一个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怎么就成了一个吃后了呢?

这个问题,若是细想,那还真没什么问题,苏轼他就是一个吃货。有句古话叫做“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说一般在古代的男子,都不会烧火做饭,认为这有失体统。特别是读书人,更是不会下厨房。现今有道名菜,名字叫“东坡肉”,苏轼好东坡居士,这道肉就是他所创。若不是正宗的吃货,若不是对吃食有着很高的追求,苏轼这么一个文学大家,同时还是一个宋代官员,怎么会下厨房,甚至还创作了一道菜呢?

苏东坡爱吃肉,“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于是他自己创了这么一道糯而不油腻,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的“东坡肉”。不仅如此,他还作了一首与猪肉有关的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除了东坡肉,还有一道东坡凉粉。据传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到凤翔东湖避暑。夏日炎炎,天气闷热,苏东坡想要吃一些清凉爽口之物。

于是他让仆人娶了一些小扁豆,然后将豆子研磨成粉状,然后细细熬煮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此后在凤翔各地广为流传,时人为了纪念苏东坡,于是将这道菜命名为“东坡凉粉”。这道菜与“东坡肉”一样,流传至今。

除了东坡肉和东坡凉粉,其他与苏东坡有关的食物,还有东坡墨鱼、东坡豆腐等。

苏东坡还精于茶道,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

从以上的`故事来看,苏东坡绝绝对对是一个吃货。

苏轼是一个历史名人,被后人所熟知,不只是他的诗词散文,关于他的一些小故事,也在后世流传了许多。

秦少游娶苏小妹的时候,按习俗要做催妆诗,秦少游在前方就已经被为难了许久,好不容易到了新房门口,哪知道苏小妹说了一个上联,秦少游久久思考而无所得,正抓耳挠腮之际,苏东坡在一旁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灵光一现,当即对:“投石冲开水底天”。如此得苏东坡相助,秦少游才顺利娶得美人归。

苏轼自幼聪慧,少年时读书常常受到师长的称赞,久而久之自然就养成了自负的*子。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哪知道没过多久就被人打脸了,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本书前来寻问,书中那字复杂深奥,苏轼也不认识书中的字。

妇人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苏轼受了教训,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能干,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于是将那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此后苏轼发奋读书,这个故事一时传为佳谈。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1

东坡来到海南,几乎是用一己之力对抗着蛮荒与蒙昧。但是由于苏东坡这个人“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所以我猜想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没有那么大。在贬谪的三年期间,他讲学礼,兴教化,将一个文化的不毛之地转换成了才俊辈出之乡。最直观的效果是,在他北归九年后,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

如果说东坡每天就在书院里讲讲经文,以文会友的话,那也太低估他对生活的洞察欲望与能力了。他观察并记录种种原始风俗,甚至包括那些生活在丛林中的原住民。不管是对于受尽文化熏陶的苏东坡,还是对于与中土隔绝的海南岛,双方对于彼此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当地人十分迷信,治病的方法不是看医生而是去庙中祷告,杀牛以1祭神。结果每年都有大批从内地运来的牛惨死刀下。苏东坡看到后便将其记录成文字,并设法改变这一风俗。

东坡书院里古木参天,墨宝陈列,颇具雅趣。它只是一个见证,证明书院里曾经书声琅琅;它不仅是一个见证,它让人们咏怀兴叹,向后或向前思考。历史再次展现出它不事雕琢的深沉之美,只要真诚对待历史,再朴实无华的形式都不会苍白无力。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2

京兆尹顾子敦体格肥胖笨拙,人送外号“顾屠”——顾屠夫。这一天,顾子敦邀几位同僚和友人,在慈孝寺宴聚,东坡在受邀之列。酒喝得差不多了,顾子敦略有些高,爬在桌上假寐。苏东坡见状,起身挪开碗碟,在酒桌上写了四个字——顾屠肉案。逗起一桌人大笑。戏耍顾大人的戏还没完,东坡接着从自己兜里掏出三十钱来,丢到酒桌上,下巴朝顾子敦耸耸,一本正经地招呼另一位同桌:“且片批四两来!”——给我从这头猪身上割四两肉厚膘肥的肉。

苏东坡有一次到一位土财主家赴宴,土财主显摆,让他年轻艳丽的姬妾们出来陪酒。众姬妾里,有一位能歌善舞,脸蛋挺漂亮,但身子长得人高马大,土财主最爱。借着大文豪赏脸的机会,土财主央求东坡以此姬妾为题,写几句赞美的话。东坡不假思索,提笔写下一副对联:“舞袖蹁跹,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土财主乐滋滋,那位姬妾却看懂了,一脸羞臊气哼哼起身走开去。

中书舍人刘贡父晚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头发眉毛掉得一根不剩,鼻梁塌了下去。这一天苏东坡和刘贡父一块儿喝酒,俩人互相调侃,东坡巧改汉高祖刘邦诗句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金山寺高僧佛印新建的禅房落成,请苏东坡给他题写个匾额。苏轼忙得抽不开身,佛印等不急了,索性自题三字——“参禅谒”。改天,苏轼闲暇无事,来到佛印的禅房,看到“参禅谒”三字,提笔步其韵写下“硬如铁”三字。佛印深解东坡暗嘲之意,问之:“谁得知?”东坡笑答:“徒弟说”。当时黄庭坚在场,笑得闭过气去。

秋高气爽,东坡与佛印禅师一块儿乘船游览扬州瘦西湖。船到湖心,佛印突然举着上面有苏轼题诗的一把扇子,扔到了水里,同时大声吟唱道:“水流东坡诗(尸)“苏东坡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好你个佛印,敢损我。东坡抬头看见湖边一只狗正咬着一块骨头,脱口而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俩人相视,击掌大笑。

有一天苏轼前来拜会宰相吕微仲,碰巧吕大人在睡午觉,结果让苏轼在客厅里等了好长时间,才见吕微仲懒洋洋起身出来。苏轼心中不悦,正巧看见吕家客厅的鱼缸里养了一只绿毛龟,貌似不经意地对吕说道:“你家这种六眼龟很难得啊“。吕微仲不知东坡话中暗藏玄机,接过话头问道:”子瞻说说哪里能搞到这种龟“。苏轼佯装热情地向其介绍说:”我只知道从前唐庄宗时,有个藩属国给唐皇帝进献了一只六眼龟,梨园弟子还给庄宗编了一套戏词,戏词是这样的——不要闹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三觉!“宰相明知这是拿他睡懒觉比作乌龟,可还没法发作。

欧阳修曾对苏轼讲,早先有个坐船受风寒而患病的人,百草不治,最后用船家船舵手柄处刮下来的汗渍垢,拌合丹砂熬制成汤喝下,病愈。欧阳公接着说道:由此看来,所谓医者,意也——取其意向即可治病。苏轼听罢,戏言道:这么说,要治眼下文人学者懒惰愚蠢的毛病,“当令多食笔墨灰“。

范镇平生不信佛,苏轼老问范公为啥不信佛,范说:老夫凡事非亲眼所见者,绝不相信。苏轼随即问:学生有些不解,譬如您患病,医生切脉,称您脉寒,您便赶紧温补,说您内热,您又立即去火,敢问镇公何曾亲眼见过自己的脉搏?

相传苏轼跟他妹妹也经常开玩笑。有年夏天,苏小妹大白天睡觉,小腿露在外面,东坡恰巧路过,小妹想逗逗哥哥,随口吟道:“露出琵琶腿,请君弹一弹。”东坡笑了笑,应对道:“理上去不得,要弹也不难。”据说苏小妹长了一个大额头,十岁时,哥哥苏轼曾取笑她:“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遭哥哥耻笑,苏小妹也不含糊,回击道:“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讽刺哥哥满嘴胡子找不见嘴和牙。

王安石写了一本《字说》的书,其中对汉字词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的地方。有一回苏轼碰见王安石问“坡”字怎么解,王安石说:“坡者,土之皮。”苏轼接过话来:依着这样解释,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

姜太公八十岁幸遇周文王。而宋玉的楚辞里讲“太公九十显荣兮”,就是说姜太公九十岁才遇见文王而显达;可在西汉的东方朔的文字里,十分肯定地写到:“太公体仁行义,七十有二,见用周武。”是说姜太公七十二岁时被周武王赏识重用。苏东坡读了这二位的文字,笑曰:“太公赖东方朔减了八岁,却被宋玉增了十岁。”

黄庭坚在一首和苏轼《春菜》的诗中,有这么两句,“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春衫诚可脱。”大意是,坡公假如真地因为好一口苦笋而思乡,不妨脱掉官服回家务农种菜去好了。苏轼借此对朋友们说:“吾固不爱做官,鲁直遂欲以苦笋硬差致仕。”黄庭坚字鲁直,苏轼假装无奈地对人讲,我确实不爱做官,可就这样鲁直还是硬要让我因爱吃苦笋而卸官退休回家。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有一次参加一个秀才的家宴,饭桌上吃到一种油果,非常酥脆可口,他就问主人: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说没有什么另外的名字。东坡接着问:“为甚酥?”为何这么酥脆?不等主人答话,满桌客人齐声说:从今以后就叫这油果“为甚酥”好了。又有当地一位姓潘的长官,知道苏轼不善饮酒,所以每次请他吃饭,专为他一个人摆上甜酒。东坡每见此状,必会笑着对座中客人说:“此必错着水也。”渐渐东坡喜欢上了这两样饮食,并做诗记之:“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苏轼夜宿曹溪,秉烛阅读《传灯录》,过于专注,突然一颗灯花掉落到书上,烧去了书上的一个“僧”字。东坡顿时来了灵感,当即提笔于窗下,一蹴而就完成了一首诗:“山堂夜沉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荼毗,烧伤损坏。

苏轼被贬惠州时,与一个乡野小知识分子为邻。这位老书生年已七十,新近小妾又给他生了个儿子,老书生高兴,摆下筵席招呼四邻宾朋。席间,老书生非要请苏东坡为他老来得子写首诗,东坡不好拨其面子,问老书生小妾多大年龄,老书生说爱妾芳龄三十。坡公闻言,腹稿已成,提笔赠送了一副对联:“圣善方当而立岁,顽尊已及古稀年。”

武昌有位姓王的居士,有口吃的毛病,苏轼故意写了下面这样一首诗让他念:“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块觉聒,干锅更戛甘瓜羹。”王居士念不到一半,几乎要气绝。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对自己的一脸胡须颇为自恋,曾经在老师苏轼面前张狂得意,问老师苏轼:“君子多乎哉!”——美男都是一脸毛啊!他没料到老师苏轼不假思索回应道:“小人樊须也!”——小人胡子都密。

苏轼多年遭贬,越贬越远,为发泄满腔郁闷,他写了一首《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3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4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

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

“什么字啊!”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

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

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5

假如东坡在儋州的生活平淡到可以忽略不计,假如东坡在儋州的创作与以前俊秀灵动不可同日而语,假如东坡在儋州一改他达观豁达的心境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海南也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理由与东坡攀亲叙旧。但这一切只是假如。

事实是,儋州之于东坡,东坡之于儋州,互相成就了彼此,也成就了文化与历史。东坡说过,“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由此可见,儋州在东坡的心目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个陌生的、甚至是非常不宜居的环境(当时来说)非但没有消磨东坡的人生智慧,反而为其增添了厚重感。倒不是说东坡在海南的生活有多舒适惬意,事实上物质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苏东坡传》中提到,他住的那所小旧房子,“秋雨一来,房顶就漏,所以夜里苏东坡得把床东移西移……

一次苏东坡看见好多白蚁死在他的床上。”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继续自己的人生态度,你看,他盘点了一堆想要却没有的东西之后,还是庆幸了一把——没有瘴气。

他与山野村夫交谈,与友人下棋唱和,探讨岛内居民的长寿之道与鄙陋风俗,一有机会还是会继续月下漫步的老习惯,空闲无事就到乡间采药。章惇把东坡贬到海南来,就是因为觉得东坡在惠州那种瘴气之地还能生活得如此逍遥,所以想看看到底何地能令苏东坡不畅快。其实苏东坡的政敌们一开始就错了。他们可以通过“没有最恶劣,只有更恶劣”的生活环境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却永远没有办法对他早已根植于生命里的生活态度产生任何作用。像东坡那种人,不管身在何方,生活绝不会乏味。

东坡在海南笔耕不辍,这是肯定的,让他这种人放弃写作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他在儿子的帮助下整理整理杂记文稿,汇集成了《东坡志林》。他还完成了为《尚书》作注。东坡在海南诗作初记一百三十多首,这其中包括他的和陶诗十五首。由此,他终于为自己的.和陶诗一百四十二首画上句点。东坡一直将陶渊明视为精神知己,他在颍州时就开始了这项工作,离开惠州时,已经写完了一百零九首,最后的十五首实在海南完成的。作为最了解他的人之一,弟弟苏子由这样评价这些和陶诗:“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同为北宋著名诗人的黄庭坚则对东坡的岭南之作发出这样的感慨:”东坡岭外文字,读之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由此可见,岭外的蛮荒气质并未令东坡的才气性灵打折扣,相反,这一番不平凡的打磨是对诗作最好的锤炼,最后幻化为文字的绚烂。

苏轼的历史故事500字 篇26

有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记梦》

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表面上,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 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只是鲜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的最初,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