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篇

调查原因: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我们滁州的母亲河―清流河,已变成了臭水河,严重影响了溜州市的城市形象和人们的生活。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一12月调查对象:清流河,市内公共场所及各大生活小区。

调查结果:

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和区民,我们发现:

一、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噪音、废旧电池等。

二、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

1、清流河周边工厂的废水直接排入了清流河,这些废水虽然经过了处理,但大部分处理不合格,导致清流河河水又臭又黑。

2、工业园区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多,有的很刺鼻,有的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人们的环保意识淡漠,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生活小区常有人乱丢白色垃圾,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弃废旧电池,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4、工厂或建筑工地机器的噪音太大,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防止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据此,我提议:

一、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如:有关部门加大对工厂处理废水、废气、噪音检查力度,对有害环境的工厂责令停产整顿并进行处罚。

二、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的宣传力度。如:通过媒体宣传、开展有关保护环境意识的公益活动,在各公共场所设置保护环境的提示牌等。号召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管理,保证工厂或建筑工地在允许的时间工作,不要打扰人们的休息。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篇

调查地点:

安吉县剑山村

调查对象:

剑山村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

xxx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全村道路分为进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通户、进户道路四个等级;通行政村公路宽6米,公路功能和车流量为四级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宽5米,次要道路宽3米,进户道路2米以上。几年来,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标准9公里,村内主干、次要道路及进户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内主要道路节点和主要活动场所共安装路灯47只,满足了村民夜间行走和活动的需求。剑山村还充分利用了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的有利条件,以生态环境为主轴,创建并展现了生态特色:在村庄外围、山顶和陡坡,建起了1500亩生态公益林。

村庄外层空间整体呈现松竹封山顶,茶果满山坡的环境特色,森林覆盖率达71%。在村庄内部,建设了各种生态园林美化村庄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达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闲的小绿地,面积1-3亩,绿地布局由专家设计,栽种四时乔、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设施,有的建有小桥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树2000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块500平方米。由任卫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农居,以节约能源为主要特色,农居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开间两层,所用木材,通过房前屋后绿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复,生态小屋的建筑风格和理念,受到联合国环境所、国家^v^、建设期刊等组织的一致好评。

还有经济园林、庭院绿化、自然湿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环境卫生面貌,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废弃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处理系统,使村庄环境彻底得到净化。目前,全村共发展以砂梨为主的果木面积3135亩,以白茶为主的茶叶面积1200亩,大棚蔬菜和季节性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叶、蔬菜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60户,以《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500余家;2005年,被定为浙江省农业机械示范基地,配备分检机、冷藏设备等机械,推广手扶式镞耕机48台,高压强力喷雾机32台,制茶机108台。

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剑山牌砂梨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证;砂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州市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2006年全村绿色农业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比重达32%。在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剑山村积极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全村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其中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企业2家,可吸纳职工200名;从事饮食、零售、“农家乐”等服务行业11家;通过专业培训进入劳务市场务工农民65人,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随着就业渠道增加,全村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已达%,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占30%;二产收入2031万元,占%;三产收入1267.5万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804元;村集体收入57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说:“以前,我女儿来看我,总是皱着眉头,说路太烂,要下车走半个小时才到,我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啊,我女儿来时,总是夸这儿好,我的心情都变好了。”张奶奶也应声说:“是啊!现在我走出去呀,觉得特别有面子!”我也不禁惊叹:“剑山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篇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xxxx年增长,年均增长。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xxxx年下降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xx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xxxx年增加149元,增长;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xxxx年增加14元,增长;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xxxx年增加26元,增长。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xx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xx年增长,年均增长;购买面料支出元,下降,年均下降。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xx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xxxx年增长,年均增长;年末住房面积人均平方米,比xxxx年多了平方米,增长,年均增幅。其中,楼房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占住房总面积的。钢筋混凝土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砖木结构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xx年增长,年均增长。xx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xxxx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比xxxx年提高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xx年的上升到xxxx年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年,比xxxx年高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xx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v^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xx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亿元。xx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xx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4篇

衣: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

行:

过去,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2个多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镇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5篇

我的家乡巨变社会调查报告

10化本 朱飞燕100900077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洲。”我的家乡—大余位于位于江西省的西南边缘,居章江上游,大庾岭北麓。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北与南康市相连,东南与信丰县接壤,西北与崇义县毗邻,南与广东省南雄襟连,西界广东省仁化县。全县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条形状,国土面积1367平方公里。323国道横贯全境,县城南安镇距赣州市85公里,距南昌市512公里。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利用寒假在家期间,对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做了一个社会实践调查,并整合成一份报告。

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2008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008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灯火辉煌。农村楼房林立,家园清洁。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电、通邮、通车,广播电视覆盖全县各个角落,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96元,比1949年30元增加4066元,增长倍,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6元,比1949年28元增加3588元,增长倍,年均递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616元,比1949年376元增加18240元,增长倍,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7元,比2004年6394元增加3123元,年均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93元,比2004年4297元增加1796元,年均增长%。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家庭开始拥有比较高档的耐用消费品,享受型消费特征凸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辆、摩托车辆、洗衣机95台、电冰箱85台、彩色电视机台、家用电脑30台、组合音响套、微波炉20台、空调器台、淋浴热水器台。每百户使用固定电话110部,移动电话部。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摩托车23辆、洗衣机5台、电冰箱6台、彩色

电视机31台、移动电话32部。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从改革管理体制到调整教育结构,建立和完善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开始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和困难补贴。2008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243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733人。

近几年来,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乡的生活环境也变化了许多。记得我还是个孩童时期,我们村里人住的房子都是土房子,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就数我们的小学教学楼了。那是一栋两层小楼房。蓝天白云下,村民生活简朴,快乐。而如今村民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那一栋栋破旧的土方子都被一幢幢高大明亮的楼房代替了。小时候,村民们的生活用水是从河边的古井里用水桶一担担的挑到家中,而现在我们再也不用到河边去挑水,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再不用担心喝水问题了。记得小时候,遇到下雨天,河里发大水,洪水冲进水井里,大家都不能喝上干净的水。不仅如此,如今每家每户都有

彩色电视机、电话,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现在,乡亲们也没有出行不便的问题。不久前村里修建很多道路,即使住在偏僻角落里的乡亲也不担心出入问题,因为如今乡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路,政府大力修建不少马路,一条条小路变成了水泥浇筑的马路,车辆通行方便极了。再也不担心做不到车,去不了县城,每天都有定时的公交车,还有许多其他的车子。

当然,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是更富足了,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同样在进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在进步。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但是我们的生活的自然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差劲了。众所周知,大余是享誉世界的“世界坞都”,开采矿石在我们县是一项很平常也很重要的工作。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开采,钨矿资源也在慢慢消耗。很多地方都将整座山开采空了,采矿的同时不注意保护环境,我们的河水变脏了,河流也变小了。我县的森林覆盖率,活力木储积量500多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近年来,很多商家瞄准我们的森林,到山上大肆砍伐树木,并将木材运往城里做家具之类的。山水的树木少了许多,又在砍伐过后的土地上种上新的小树苗,因为没有了大树,山中的蓄水量就自然少了许多。如今,我们的河里的水流量变得越来越小,河水也脏了也没有人回到河中玩耍了。如果是从前,小孩子们整个夏天都在河中玩耍,那时河水清澈见底,天空一片蔚蓝,河边树木青翠,真是一片美好乐园。而今昔日的乐园早已无人光顾了,小河也被我们戏称为“小溪”。生活的富足,制造的垃圾也多

了很多,废弃的塑料袋也在增多,不过幸好村里请来了街道清洁工,将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垃圾也进行集中处理,街道也变干净了。如今,大余兴起了旅游业的发展,经过2009年7·3洪灾,很多旅游景点都破坏了,县政府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重新修整了牡丹亭,重建了魁星塔,经过

两年时间的修整,又又扩大了旅游景点,使得县城旅游业更具发展了。大余的牡丹亭、梅关古驿道、丫山、魁星塔等景点更具魅力,吸引了不少游客。旅游业的兴起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更富足了。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更为爱我的家乡,更为关注我的家乡。我根据资料搜索了解家乡近几年的情况,并通过走访家乡各地实地调查,做出一份简单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虽然不完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乡近几年的变化。虽然我现在还能力有限,但我会心忧家乡,把对家乡的牵挂转化为我前进的动力。家乡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我们的城市也变得更现更清洁。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有待于改进,但我相信在政府的带领下,任何问题都会得到完美的解决。所以,家乡的前景是美好的。

所以,通过调查,我是欣喜的,看着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我看到了家乡美好的未来。大余,必将成为一条巨龙,腾飞在章江的身侧,既在她的身畔成长,又为她保驾护航。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下,大余会发展,大余会腾飞。而作为大余人的我,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将来为建设家乡贡献我最大的力量。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6篇

调查地点:

龙化工区

调查对象:

温屋组当地居民和龙化工区领导

调查时间:

20xx年8月9日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韶关市铁龙林场龙化工区是我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龙化工区位于铁龙林场东南部,全工区总面积41平方公里。有13个自然村,404户人家,1926人。耕地面积2490亩,其中水田面积占1807亩,旱地面积占693亩,工区内有条小河,河堤长公里,养育着当地人民。上游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有龙头坡电站一座。改革开放以来,龙化村经济、文化、交通和社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7篇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

年前还都是楼房,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不动声色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发展的重要性。

四、“多姿多彩”,文化娱乐丰富缤纷

物质和精神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县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就是他们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好见证。现在每到晚上,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这就是市民们新的娱乐,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没有固定的老师,大家相互学习,跳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舞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很多市民还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公园里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简单也是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健康。除了这些自发的活动,县政府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拔河、赛跑等友谊活动,还会发放奖品,引导市民们选择健康的娱乐充实我们的生活。

五、“五彩缤纷”穿衣爱时尚

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尽管爱美很多人并不能够买很多衣服。现在县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变化的一个很好例证。经济发展了,人们都讲究穿着了,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点而不再像过去一味注重质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还会选择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选购时尚服饰。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装饰物可谓五彩缤纷,装饰了市民的美,同时也装点了他们的心情。

调查感言

这次的调查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可爱更加迷人了。我坚信她是天边初升的太阳会在党和政府的争取引导下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护她的人民,也温暖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心。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8篇

一、背景概况

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仅学习我们的书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国家时政,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莫一方面的事件提出自己不一般的见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人事毕竟仅限于自己所处的学习范围,一般能加强知识能力,但实践能力有待欠缺。而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可以把我们的理论知识运于实践,同时可以更深刻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给家乡现实与潜在的实质利益。

政府对农民种植土地的减税、资助,政府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政府鼓励群众创业给予更多贷款的优惠;政府对农村残疾、老人、困难户的补助。可见家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已加快了发展的步速。为此,寒假期间我深入家乡对于家乡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及内容

(一)调研目的

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走基层,看变化。

2、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农村的体现。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假期生活

(二)调研内容

1、深入家乡,选择所调研人和内容,开展实地活动

2、利用专业优势,进行信息收集、提炼、分析。

3、就家乡变化总结经验

三、调研基本情况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69元,比2011年增长15%,年均增长3%。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长 ,年均增长;购买面料支出元,下降,年均下降。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一方面我有很大的感受,我爸是个瓦工,很明显的爸的生活忙碌了,收入增多了-大多数农民有资金去改善土房。

(四)、家电讲高档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9篇

一、问题的提出

狂天,我闲来无事,就翻了翻书柜,想找本好看的书来看。忽然,我发现在两本书之间夹着一本相册,这可奇了!于是,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拿起了相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很快,这本相册就被我看完了,还发现这些照片都记录着以前家乡的样子。这下,我开始对以前的家乡感兴趣,就立刻去问爷爷关于以前家乡的故事。然后,爷爷又告诉我这个问题需要我自己去调查和研究,他只能告诉我一部分。于是,我就去请两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调查这个问题,他们也因感兴趣就答应了我的请求。就这样,我们三个人一起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问家里的长辈以前家乡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到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 翻翻相册,仔细观察以前家乡的样子,并和现在家乡的样子作比较,想一想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3、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经济的发展情况及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

四、结论

疽乡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发达起来。以前,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一般都极少,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仅能维持家里的生活,还有钱多出来买车买房和一些珍贵的东西。还有,人们的住房和食物也变得好起来,和以前的简直是无法比较,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早的时候,人们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马等动物拉的车。以前家乡的人们连肚子都不能填饱,而我们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穿暖,变化真的是太大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要过得太奢侈。要知道改革开放以前,缺少食物,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还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从而导致人们的身体发育不良,而现在在生活方面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绿色食品等。所以,现在那些贫困家里能团聚在一起过上一般的生活,变化也是非常快的。 相册 家乡样子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都是一些茅草的房屋,非常不牢固,而现在的房子不仅牢固,还很美观。而且,连马路都从之前用石头铺成的变成了现在用水泥铺成的。家乡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好了。比如:住房、食物,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v^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百多年前,蒸汽机也诞生了,应用于火车和轮船,之后又有了汽车和飞机。这一切的源泉是什么呢?原来,这都是那些无私奉献的^v^员们为了给人民谋幸福,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不放弃,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家乡的经济突飞猛进。啊!我爱你,家乡!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0篇

故乡的云,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芳香弥漫了所有的空气。故乡的变化是多么的大!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辽阔的晴空,清新的空气。是故乡孕育了我。作为家乡人,我很自豪,因为如今的家乡很美丽,却又不失庄严,到处一派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努力工作,过着幸福的生活。

奎些年来,一座座楼房在故乡“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般美丽。那些外地来的人,在这里安家乐业,也直夸这里环境好,人的素质高。要是在几年前,他们才不会这样夸呢!现在大家都极力奔小康,为美好生活而努力。

前几年,一条条坑坑洼洼的路横七竖八地分布在家乡各处。路本不好走,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更泥泞,到处是水坑与稀泥,所以人们过路就变得异常困难,特别是老街,下雨天行人每次路过那里,都会把鞋子和裤脚弄得很脏,车辆打那经过时,轮子会经常打滑,很难通过。一座座高低不平的、破旧的房屋矗立着,人们生活比较困难,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故乡的大小河流里也都是垃圾。由于垃圾的堵塞,河里的水也渐渐不再流动,就如一幅静止了的画,一到夏天,河里的垃圾经过苍蝇的“光顾”后臭气薰天。一到下雨天,河里的水更加臭。桥上过路的人总会捂着鼻子急匆匆的跑过去,再过一段路才将捂着鼻子的手放下来,然后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面貌状况了。前年,这里经过一次彻底的整修――于是一座座崛地而起的楼房,一条条水泥路铺在了地面,平坦无碍,车子经过,快得像风一样。而这一切也只是以往的面貌了,现在的家乡更美了。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们全村的人都行动起来,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努力治理了河道。故乡仿佛改头换面,景色变得十分优美。

从泥路,到水泥路,再到如今的青石板路。 从瓦房,到楼房,再到如今的古房。从生活困苦,到逐渐改善,再到如今的经济宽裕。这一切一切的改变都太完美了。若把这座乡镇比作女子,也许算不上惊艳,却也算是上清秀、端庄吧!

如今的家乡,道路宽阔又平坦,几乎所有的路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房屋,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整修,增添了屋脊和屋檐,多了几分古曲气息,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了一个特制的古灯笼,就连墙壁都刻画成了古典模样,再加上整个装饰,真的,就像生活在古时一样。而且,家乡正在进行更细致、更完美的修整呢!

每当我看到起家乡这些变化时,心里不由得在默默的,对我们伟大的中国^v^和伟大国家肃然起敬: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党和^v^身上发扬光大,是他们在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深信,我们的幸福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1篇

家 乡 巨 变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回首眺望改革开放,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它从日渐破旧的老屋到气派的新房,从小窄门到大院落,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记录着30年山乡巨变

我的家乡在东川,是一个可爱的小乡村。它的四周青山挺拔,山间绿树红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缓缓地淌过,一条大街绕在山腰上,显得端庄、美丽。

以前,家乡人民很穷。村上到处是烂土墙,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有的屋子还是用石板、油毡或稻草搭成的。屋里的地面全是黄土,时间长了就被人们用笤帚扫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里、村道里全是烂泥巴,一脚踏下去,鞋子就陷在里面再也拔不出来了。屋子里黑暗、潮湿,地方很小。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冬天挡不住风,有一年冬天,爸爸领着姐姐回老家,尽管奶奶把土炕烧得很热很热,但刺骨的寒风从四壁透进来,冻得他们耳朵发麻,不得不把头埋进被窝里,被窝里的空气不好,害得他们一夜都没睡好觉。

那时的学校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

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下,东川人民乘着精神文明的春风,正经历着3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座座标准住宅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广平整,充满着盎然生机;不久前还是荒芜贫瘠的土地,如今绿色森林正勃然兴起;不久前还

是沟壑纵横的荒地,如今一座座花园式村庄正崛地而起。清晨,鸟语花香,到处是晨练的人群;傍晚,万家灯火美不胜收,一派祥和安宁!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

可是,如今,当我们尽情享受城市带给我们方便和繁荣的时候,当我们踏着经济腾飞的步伐,感受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您可曾想过,我们也在承受着城市的污染和喧嚣,可曾看到过,也有不和谐的音符飘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漂亮的街道后面,还堆藏着太多的污垢需要及时清理,宽阔平整的马路上还有果皮纸屑伴着晨风四处飘荡,时尚的霓虹灯下,还有随处可见的陋习, 如果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以司空见惯;如果说马路摆摊、占道经营可以习以为常,随地吐痰可以当成小事一桩,乱扔乱倒、乱贴乱挂,视为不值一提;那么,总有一天,当您穿着铮黑明亮的皮鞋,走在遍地果皮纸屑垃圾的街道上时,您将会不再潇洒? 当您穿着漂亮得体的时装,穿过遍地塑料袋和乱贴乱挂的广场和公园时,您还有心情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浪漫和惬意吗?

可曾意识到,我们也有维护城市文明卫生的义务和责任,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那么,在洁净的街道上,突然飘来一片纸屑,一个塑料袋,您会主动的把它拣起来吗?当您漫步在公共场合,会自觉的把吃剩的果皮扔进垃圾箱吗?当您在为孩子讲着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时候,是否自己也在躬身力行?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时刻在鞭策着我的言行。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闷热,我在大树下乘凉,路过垃圾箱的时候,随手把手里的空饮料瓶一扔,没想到扔到了垃圾箱外边,我当时没在意,继续往前走,“妈妈。这个阿姨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卫生”----稚嫩的声音如同六月的惊雷划破了长空,在我耳旁惊响,尴尬的转过身,看到的是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那充满童真的目光里写满了

不解和疑惑,如同麦芒一样扎在我的脸上,当看到孩子的小手正拿着我扔出的瓶子扔进垃圾箱的时候,当孩子的母亲一边露出对孩子赞赏的目光一边向我透出歉意微笑的时候,我的脸红了,我被孩子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孩子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一个讲了不知多少遍,却都从来没有认真去实践的言论,那就是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只有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投身创卫。才能美化我们的家园。

今天为了给广大镇安人民营造一个干净、整齐、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县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号召,党政班子一本经,四家领导一条心,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创卫总体战,作为城市的一员,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齐心协力,共同奏响这曲争当创卫先锋的凯歌!----“花香蝶自来”城市的环境卫生搞好了,城市的品位和层次提高了,就可以吸引和聚集大批的人才,使他们乐于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工作、生活;,才能得到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的青睐,才能大力促进招商引资,更进一步加快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

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我爱这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做好各项工作,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用爱心去关注我们周围的变化,用我们的热情去传播创卫的理念,用我们的行动去肩负创卫的重任。”那时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更美丽!镇安的明天会更辉煌!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村庄也充满了无限的青春气息。登上新盖的大楼,举目四望,整个村庄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一条宽阔的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穿过小山林。路旁绿树成荫,一座座大

楼犹如春天翠竹拔地而起,井然有序。商店一间连着一间,整洁美观,人们都来这里购物。

遥望东南方,家乡人民正用辛勤的双手为家乡经济腾飞出大力。西北部的山上,茂密的树林像翠绿的屏障,一片又一片,连绵不断。山脚下是层层梯田,金黄的稻谷,轻风拂面时,芳香扑鼻,使人流连忘返。家乡人民正在振兴家乡,建设祖国而努力着。

今天当我再次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啊!家乡,你变了,你变得那么富饶美丽,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将来把你装扮得更加伟大壮观。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地区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我的家乡是广东高要禄步镇。由当初的一个很小且贫穷落后的城镇变成了当今一个比较繁荣得城镇。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人生的轨迹。随着时间的发展,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随着现在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逐渐的提高了。这一个年,我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去探索着这里的变化。

逛了一圈之后,发现现在的所城变化真不少。以前大鹏所城是个打战的地方,凝聚了多少战士的汗水泪水。他们日夜的为了百姓们的安全而战斗。而当今,在这个没有战争的时代里,大鹏所城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到大鹏的人民都会来参观大鹏所城,来领悟历史的变化。现在也有一些人不愿意搬离那个地方,都在那里居住,虽然那房子破旧,但却是他们祖先他们的前辈留下来的东西。这让他们一代传一代感到了非常的骄傲。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们这一代的新青年,因该要更加的努力,使自己的家乡更富裕起来。

大鹏山歌,是大鹏客家文化最出名的地方。在以前,人民的生活贫困艰难,起早贪黑的。早上早早起来就得下田去工作,一起来,大家都会唱着山歌去工作。和我一起走着工作人员,带来来到了一条客家村,哪里的人民都会唱山歌。我们来到了一个老奶奶的家里,坐在那,听她讲诉着以前他们生活的故事,并且她唱起了一段小山歌。想到老家的牧牛儿郎的乐观,也来掌牛仔呀掌牛哥,手提牛索唱牛歌,随时随地随牛走,一年到暗乐呵呵。勒杜鹃花开遇彩云,乌头鱼赶滩流水停,做件衣裳线又纺不匀想送你凉帽。盼天晴。听着老奶奶唱着山歌,我们仿佛能想得到那一辈生活的情景。虽然是那么的辛苦,但他们的生活过的充实。现在时代发展了,家乡也变化了,像我们这一辈还能有多少人继续唱着山歌呢?难道的大鹏山歌文化难道就要被流失了吗? 我问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每个人都会在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保留着自己家乡的文化,所以不会被流失的。是的。这一次的我爱我的家乡—返乡专项实践活动中,真的让我好好的了解到了家乡的过去。家乡的历史。

是啊,工作人员带了走了很多地方,我都发现了家乡变得很不一样了。变的美丽了。连本来只有机动车能走的跑道,现在还有绿色单车跑道,以前,年轻人想要出去工作,却放心不下家中的老人,因为担心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现在大鹏建立起了一座非常漂亮,设施非常好的大鹏老人活动中心。再也不怕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哪里有许许多多的老人陪伴。那里,还时常为老人们准备各种各样的丰富节目,还经常有义工过去和他们玩,因为,我也参加了我家乡的义工活动。体会着在家乡做义工的感觉。以前人民住的都是一层一层一间间的瓦房,几个人住在一间房间了,而现在是一栋栋高楼大厦的盖起来了,瓦房也慢慢的减少了。人民现在都拥有自己的房子,想去一个地方不用在走几个小时的路程,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啊。经济发展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富裕了。现在大鹏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外宣传大鹏是个多么好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来到这片美丽的领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是最美丽的。因为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我们童年的回忆,就算我们出去了,也不要忘记回归家乡,时常探索着家乡的改变,而且我们要为我们家乡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是的,这一次的我爱我家乡-返乡专项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让我觉得家乡由古至今的变化,让我感到了自豪。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3篇

一、调查的内容概况:

(一)水污染

我的家乡在这个平凡的村落,村外有一条小河,自我记事以来,这条小河一直都在,河水很清澈,可以洗衣服,用来灌溉,夏天的时候偶尔还有小孩子在河里洗澡。这条小河有一条支流经过隔壁村,以前这条支流与主干道的水一样清澈见底,但时光荏苒,这条支流也不复原来的模样。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废弃物有:煤渣,家禽、家畜的粪便、白色垃圾,破旧衣物等。由于所处的地方是农村,附近没有垃圾处理厂,人们也没有处理垃圾的措施,所以大家都将生活垃圾,废弃物,生活污水排放到这条支流里,或者倾倒在岸边。

据调查统计,涧李行政村共有160余户居民,其中110余户居民还在使用煤炭作为燃料,70余户居民家中饲养禽畜,40余户选择将禽畜粪便用作肥料,余下选择将粪便倾倒在河边。对于白色垃圾,废旧衣物等废弃物,60余户选择将其扔到离家较远的空地,例如河边;其余选择就近燃烧处理。

时间长了,由于煤渣、白色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质,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长植被。支流的水如今变得乌黑,隐隐发散出臭味来,而且河面生长着大量的富有藻类,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景象看起来十分不美观,尤其是下游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如今已经没有人在这条河里洗衣服了。

居民将垃圾倾倒在河边

(二)河流现状

涧李行政村的那条河流主干道的水体所受污染情况并不是很严重,但是近年来河流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河道变宽和河床降低,而这些现象都来源于人类活动。

这条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头和沙,几乎不含泥土。沙是人们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于是人们为了节省造房经费,就自己到河里去挖沙,导致河底的沙石越来越蓬松。到了夏天,暴雨过后便是洪水,洪水轻易就将蓬松的沙石冲走,河水越来越深,洪水的冲击力增加,两岸的沙石也被洪水冲走,如今的河道已变为原来的两倍宽,河道弯弯曲曲,不似原来的比直美观。

河上一直有一座桥连接着河的两岸,这座桥到如今一共重建过五次,如今的桥是一座矮桥,桥下有洞,不发洪水的时候,水从桥下流过,发洪水时,水还漫过桥面流过,减少对桥的冲击,这是我记事以来建的最好的一座桥。

居民不正当行为导致河道变宽

二、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家乡环境污染来源于主要是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排放。而且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村民们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性差,没有严格控制自己行为,依法办事,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同时地方政府不重视对环境保护,只重视当前利益,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只重视经济发展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没有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

三、调查后的建议: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4篇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20xx年下降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长;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长;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长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购买面料支出元,下降,年均下降。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年末住房面积人均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平方米,增长,年均增幅。其中,楼房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占住房总面积的。钢筋混凝土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砖木结构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20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material)看,20xx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xx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年,比20xx年高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20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v^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20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20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亿元。20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20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20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5篇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

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实践时间:xx年寒假。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5、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这样小康生活的`基础上,人们也都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闲暇的时候打打牌,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热门的思想变了,他们不再只是追求面包,而是进入了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6、家乡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97元,10。3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7、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区。在农村,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8、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乡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结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领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楼大厦,黑白电视变彩电,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注重精神生活。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作为一名中专生,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一些调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调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参加这次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不仅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经验,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6篇

家乡巨变

我的家乡在保定,保定的强盛直接反映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

曾何几时,短缺与生活如影相随,票证与我们朝夕相伴,城里人攒着几十元的月工资节衣缩食。而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用的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整体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的亮点不断涌现,开始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性、享受型消费。保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经济水平上,还体现在各个马路上。

记得十多年前,小街仅是一条如田埂般的羊肠小道,紧挨着它的还是大片的农田和一些零星小屋。晴天,小街尘土飞扬,雨天,小街满街泥泞。随着城市的开拓,城市^v^门为减轻城镇街道自行车流量,开始注意起了小街。小道得到了修整,浇上了水泥。但是和宽阔的路面相比,还是那么不协调。原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人们都要在小街两旁焦急地等待着公交车,车一来人们就“奋不顾身”地挤上去;然而现在,马路上又多了许多出租车和私家车,从此人们再也不用为挤不上公交车而苦恼了。

小街两旁低矮的平房不见了,转眼间小街两旁建起了高楼大厦。人们再也不用为房子漏雨儿发愁了,现在人们住在宽敞的高楼里,再也不用为天气的变化而担心了。

小街的变化是历历在目,而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这近十年之中发生的,这不能不叫人折服,是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的成果。保定复苏了,保定的人们将以更矫健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走去。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7篇

调查时间:

1月10日到1月15日

调查地点:

水城县滥坝镇滴水岩村

调查对象:

滴水岩村村民

调查方法:

访谈、查阅

调查人:

20xx年我利用5天时间对我们的家乡滴水岩村近十年来各个方面的变化展开了调查。这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同时也是更深层次了解家乡的一次机会。

我的家乡滴水岩村位于水城县东南部,距县城公里,水黄公路横穿一字河、滴水岩村,全村峰峦叠嶂,海拔高度相差较大。滴水岩村辖区内有14个村民组,村中自然条件恶劣,石漠化严重,在道路、饮水、设施方面等都比较落后,14个村民组中,有四个村民组存在饮水困难,由于传统农业落后,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打工,人均收入仅5600元,在村民们眼中,滴水岩村是滥坝镇最贫困的村子。

在2003年以前村中是没有公路的,村民出入村中十分的困难。半夜起来点这一盏煤油灯爬过姑娘山,小屯,梁子上的地方来到老鹰山镇赶集。10多里的路多为山路危险丛丛,半夜从家中出发到老鹰山镇天已大亮。而那人们的经济来源多为赶集所卖粮食和在观音山镇矿上挖矿所得。村中多为高山,耕地少,土地贫瘠,家庭收入很低,人们都很贫穷。

2003年建成通车的水城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穿过水城县猴场、蟠龙、滥坝、阿戛6个偏远贫困乡镇。水黄公路正好滴水岩村村中穿过,这一条家门口的公路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交通顿时方便了许多。六盘水市、县、乡三级政府就着手依托水黄公路,利用交通的优势,加快沿线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打造“水黄新经济带”。目前,水黄沿线经济带已基本建成,滥坝镇所属的辖区多个村的交通,经济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滴水岩村的党员和村干部潜心实践“双带”,使全村的萝卜、大蒜、棒豆、青菜、芫荽等优质蔬菜种植达到500余亩,把村中打造成为蔬菜基地,这使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在范家坝组党员何天林的示范带动下,该组20多户农户已种植了150亩优质桃树。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帮助10户危房户完成新居建造及搬迁工作,帮助缺少劳动力的特困户进行秋冬种,出资700元为3户“五保户”老人解决了用煤问题,每位党员还根据自身条件向老人们捐赠了衣物、棉被等物品,使贫困党员和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党员和干部还带领村民,完成厕所、猪圈、沼气池一体化改造83口,修复村寨道路1300米,种植行道树300余株,使全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进一步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景象。

扶持弱势群体,借助小额扶贫贷款重点支持“五保户”承包土地等,帮助他们优先发展。扩大畜牧产业规模,在100头基础母牛草区种植工作已完成的基础上,继续管好、利用好上级帮扶的资金,使基础母牛发展到200~300头。利用荒山林地放养本地土鸡,协助村民购买全自动孵化设备。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使西红柿等市场销售好的新品种蔬菜成片种植扩大到1000亩,农户种植牧草达到1000亩以上,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8篇

1.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做小买卖,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

(9)国家重视教育,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改进了农村的面貌,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限,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06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在如2007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人们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儿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当地依然很盛行,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相信神灵依然成风。在国家提倡“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这种风气要根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3..笔者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谢庄村的发展情况为例,笔者认为县政府、乡政府还有一下工作要作:

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切实将新农村的建设思想和指导方针普及给农民,真正做到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配合,通力合作,并调动一切力量。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必须将新农村建设牢记于心,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拓宽信息渠道,使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在农业方面的问题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致富信息”进村、“农业科技”进村。

探寻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外出考察,将新型的致富门路介绍给农民,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19篇

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 交通

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二、住房

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质

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四、穿着讲时尚

过去家乡的人们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家乡的人们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讲究了。

五、家电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0篇

关于我的家乡巨变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v^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而我的家乡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源地—江西省赣州市。我利用这次寒假对家乡的建设情况做了个调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家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经济方面

在村委会的因势利导下,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同时改变了过去的单 一经营方式,使得村民收入方式多元化。在生活中的以下方面可以体现:

1.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村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10年村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269元,比2008年增长15%,年均增长。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2.穿着讲时尚

过去村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村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土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帆布鞋所替代。2010年村民人均衣着消费360元,比2008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年轻人的人均衣着消费更高,超过500元。

3.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截至2010年8月,全村86%的家庭住上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红砖房,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4.家电讲高档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1篇

20xx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村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一天时间,我感受了浓厚的家乡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我们的村名叫做高家庄,位于青岛市胶南市理务关镇,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2300多亩,住户面积350亩,315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0名。

村固定资产3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我们村的村书记丁书记自1999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丁书记,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都称赞他带领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首先引起会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是那美化环境的小松树,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经硬化,村里布置得相当整洁,你会亲切的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v^安居乐业^v^来作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领导介绍说,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其中通过村里的主要干道两旁的树木和流经村南边大河的沙地里的树木总和有3000亩,村里采取政策进行集资,每份资产按股份制分配,谁投入的多,将来卖掉树木盈利就多,利率能达到20%,也就是说,村里谁集资10000元就可获利20xx元,对一个刚刚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收入。

此外还有1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辣椒可达到了每亩6000元。村里有自办的砖瓦厂,专门出产建筑用的水泥砖等材料。还有一个合资的面粉厂,大家可以就近原则解决粮食问题。

在前几年自从国家推行农业补助计划以后,农民在种植粮食的问题上给解决不少问题,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获得去年的麦子款补助,其中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所需的费用都一包在内,减轻农民负担。

村里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村里人可申请使用,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用来拖拉各种农家用品。再有村民自己购买联合收割机,村委和镇政府都给与适当的补贴,帮助村民盈利,现在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毕竟,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的观念也改变了。

在医疗保健上,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比如,有人得了重病,可凭保险卡到医院获得报销费用,报销费用达60%之多,医疗得到保障,村民就不用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发愁了。

在出行方面,村里人近80%的家庭拥有一辆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公交车也逐步往村里发展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等通讯工具也是及其平常的用品,随着数字电视的推进,不有线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久村里就会看上高清的数字电视,这确实是当今农村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v^人才、教育^v^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当天参观村里的学校的过程中,把儿时的学校在一次展现在眼前。学校面积并不算大,大约20亩地,明亮的教室和和崭新的课桌,与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相比,足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有一些差别。想象着孩时的那种对学习的热情和认真让我深深的陶醉在童年的梦境中,想象着我们当时想要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学到手的冲动和热情。

在和村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也有孩子说要回到农村继续为村里人做好事的。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生活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v^考大学,去大城市^v^的话影响着他们,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着无际的想象,希望他们将来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2篇

国庆的一天,我访问爸爸、妈妈、姥姥、姥爷 ,深深了解了家乡几十年来的巨变。我的家乡是吉利区,虽然前些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农村,但是,经过我们上一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硕果累累。大到城镇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都有惊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前单调乏味的蓝绿制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粗糙简单。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水平大大增加。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买粮食还要粮票,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水果、糕点、菜肴、海鲜······丰富极了,现在很多人为吃得太多而发愁,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听说以前还有许多人为营养不良着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砖瓦平房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二十多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得很。而如今,吉利区住房达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见。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几年来,我区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光是河阳新村到了晚上,找个停车位都难啊。

这些仅仅是我们吉利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3篇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20xx年下降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长;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长;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长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购买面料支出元,下降,年均下降。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年末住房面积人均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平方米,增长,年均增幅。其中,楼房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占住房总面积的。钢筋混凝土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砖木结构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20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material)看,20xx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xx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年,比20xx年高年。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4篇

时间: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带着简单的行里,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2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6-10准时开关,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为摆设。现在好了,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前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孩子们留守在家给老人看管,没有地方去玩,只能关在家里。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农村建有公园,配有健身器械齐全、图书馆、娱乐中心,想到那玩就去那玩,白天到图书馆带孩子们看看书,晚上吃过晚饭出去散散步、跳跳舞,非常开心。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据调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惠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事业,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称。它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有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纳入进来。填补了现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待遇水平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办法,到在60周岁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据调查:以前农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两天,不上医院看病,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看病,就一托再托,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看看。现在不同了,人们经济发达了,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医疗设备齐全,加之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农民有病没病都上医院定期检查检查,小病在乡村卫生室看看,大病到县医院,省医院治疗,临时就在本医院报销,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深入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1、据调查。以前那些老种植或养殖办法全部取消。现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收玉米,桔杆还田等一条龙的机械化,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一对一帮抚,帮抚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以惊人的速度大步跃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还,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

3、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乡办企业,所以家乡的就业形势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有的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的保障,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是为农民的经济和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v^决定减负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家乡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5、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我走来,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样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农民也一样享受,一季一换。不象一前那样,买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几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还有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楼,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家乡入住。以前的自行车根本看不到了,现在老年人都骑的是电瓶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家乡的新面貌。

结论:我的家乡的经济生活改变了很多,低矮的平房变成一栋栋高楼大厦,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变化尽管是方便了我们,可还是影响了我们的家乡,如浪费粮食,不珍惜资源,这将为我们家乡带来不好的影响,不爱护环境,随手乱扔杂物,这将严重的影响家乡的面貌。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5篇

调查地点:

安吉县剑山村

调查对象:

剑山村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3日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2.采访。3.对比、总结。

具体经过:

全村道路分为进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通户、进户道路四个等级;通行政村公路宽6米,公路功能和车流量为四级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宽5米,次要道路宽3米,进户道路2米以上。几年来,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标准9公里,村内主干、次要道路及进户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内主要道路节点和主要活动场所共安装路灯47只,满足了村民夜间行走和活动的需求。剑山村还充分利用了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的有利条件,以生态环境为主轴,创建并展现了生态特色:在村庄外围、山顶和陡坡,建起了1500亩生态公益林。

村庄外层空间整体呈现松竹封山顶,茶果满山坡的环境特色,森林覆盖率达71%。在村庄内部,建设了各种生态园林美化村庄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达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闲的小绿地,面积1-3亩,绿地布局由专家设计,栽种四时乔、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设施,有的建有小桥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树20xx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块500平方米。由任卫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农居,以节约能源为主要特色,农居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开间两层,所用木材,通过房前屋后绿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复,生态小屋的建筑风格和理念,受到联合国环境所、国家^v^、建设期刊等组织的一致好评。

还有经济园林、庭院绿化、自然湿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环境卫生面貌,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废弃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处理系统,使村庄环境彻底得到净化。目前,全村共发展以砂梨为主的果木面积3135亩,以白茶为主的茶叶面积1200亩,大棚蔬菜和季节性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叶、蔬菜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60户,以《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500余家;20xx年,被定为浙江省农业机械示范基地,配备分检机、冷藏设备等机械,推广手扶式镞耕机48台,高压强力喷雾机32台,制茶机108台。

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剑山牌砂梨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证;砂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州市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20xx年全村绿色农业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比重达32%。在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剑山村积极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全村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其中销售收入20xx万元以上企业1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企业2家,可吸纳职工200名;从事饮食、零售、“农家乐”等服务行业11家;通过专业培训进入劳务市场务工农民65人,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随着就业渠道增加,全村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已达%,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20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占30%;二产收入20xx万元,占%;三产收入1267.5万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804元;村集体收入57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说:“以前,我女儿来看我,总是皱着眉头,说路太烂,要下车走半个小时才到,我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啊,我女儿来时,总是夸这儿好,我的心情都变好了。”张奶奶也应声说:“是啊!现在我走出去呀,觉得特别有面子!”我也不禁惊叹:“剑山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6篇

一、实践目的:

捅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偭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灵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般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搏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

②走坊个别村镇,调查有关部门:实践时间: xx年寒假。

实践地点:朝阳各村镇及有关部门

社会实践内容:

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xx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灵导下,牢牢依靠全市各族,任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袥奋进,迈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些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国地税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60%,实现了^v^奋战三年、再造朝阳^v^的首战告捷。回顾过去五年,面临国家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各种偠素制约的新考验,我们朝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胜利完成了^v^十五^v^计划,实现了^v^xxx^v^规划的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运转,链续三年在省工作旨标考评中进入前三名,绘就了朝阳历史詹新的篇章。

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体崭开,城乡环境综和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链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题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膳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体提昇。

4、五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新农合人均保障标准题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100%和。25万城镇住户开始享受全民医保。派驻1337位(次)名医进行下乡义诊,万农民群众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5、五年来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题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洁束了重度缺水群众打水远、吃水难的历史。捅过项目扶持,有用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水泙进一步题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体完成预订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预计城镇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和。

6、五年来家乡的培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7所,新增寄宿学生万名。所有免除了城镇义务培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所有免除了农村义务培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题高了万农村义务培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对原有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所有进行了改扩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培育的城镇化: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农村中小学807所,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78所:新组建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职业培育在校生实现倍增: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实现招生,朝阳师专迁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培育事业已整体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7、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的腰包豉起来了,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如此小康生活的基础上,人们也都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闲暇的时候打打牌,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熱门的思想变了,他们不再只是追球^v^面包^v^,而是进入了对高兴生活的追球。

8、家乡养老保险的近况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题高97元,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9、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暑增加,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詹新的住户区。在农村,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水泙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10、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村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最后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任真贯彻落实、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袥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体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灵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矮泙房到高楼大厦,黑白电视变彩电,生活水泙不断题高,除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注重精神生活。

朝阳取得辉煌成就:

1、国民经济飞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全体推进。

3、工业经济讯速掘起,要点产业贡献突出。

4、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城饰面貌焕然一新。

5、流通柿场繁荣活跃,生活水泙明显题高。

6、财政实利显暑增强,金融信贷日益活跃。

此外,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培育事业欣欣向荣,卫生医疗条件显暑改善,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我们武平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新生活。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作为一名中专生,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而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少许调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孰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劲往一处使,努厉完成调查,问题所在,并题出解决方案。总之,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不仅丰富了阅历,增多了经验,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7篇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69元,比XX年增长,年均增长。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 ,比XX年下降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XX年增加149元,增长;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XX年增加14元,增长;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XX年增加26元,增长 。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长 ,年均增长;购买面料支出元,下降,年均下降。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 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XX年增长,年均增长;年末住房面积人均平方米,比XX年多了平方米,增长 ,年均增幅。其中,楼房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占住房总面积的。钢筋混凝土面积 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砖木结构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年增长,年均增长。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 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XX年 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比XX年提高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年的上升到XX年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年,比XX年高年。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8篇

1.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做小买卖,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

(9)国家重视教育,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改进了农村的面貌,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

限,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xx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在如20xx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人们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儿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当地依然很盛行,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相信神灵依然成风。在国家提倡“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这种风气要根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3.笔者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谢庄村的发展情况为例,笔者认为县政府、乡政府还有一下工作要作:

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切实将新农村的建设思想和指导方针普及给农民,真正做到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配合,通力合作,并调动一切力量。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必须将新农村建设牢记于心,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拓宽信息渠道,使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在农业方面的问题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致富信息”进村、“农业科技”进村。

探寻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外出考察,将新型的致富门路介绍给农民,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29篇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时间: xx年寒假。

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

社会实践内容:

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xx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国地税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60%,实现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首战告捷。回顾过去五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各种要素制约的新考验,我们朝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xxx”规划的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运行,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标考评中进入前三名,绘就了朝阳历史崭新的篇章。

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新农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100%和。25万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全民医保。派驻1337位(次)名医进行下乡义诊,万农民群众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5、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和。

6、五年来家乡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7所,新增寄宿学生万名。全部免除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提高了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对原有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镇化;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农村中小学807所,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78所;新组建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倍增;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实现招生,朝阳师专迁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教育事业已整体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0篇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故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四周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故乡的一员,我们酷爱自己的故乡,关心自己四周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态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看借此了解故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故乡环境的对策,为故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调查进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数据,尽可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熟悉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正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本身的能力,我们对故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进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态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态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四周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和水体酿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以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题目,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以为,确切应当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纭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本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气力。可见人们对四周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物资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要挟。解决环境题目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类环境状态,光靠环保部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步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酿成的,保护环境也应当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晓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努力增强环保意识,勤俭资源。假如全地球人人破坏,每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假如全球人人环保,每天环保,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勤俭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避免造成富营养化。

3、稳定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可能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可能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分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惜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愈来愈美好。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新的出发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进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面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都以为这次活动展开得很成功。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1篇

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大以来,^v^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次“十一”假期期间,我们从人们基本生活状况和精神文明生活及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北关村进行了社会调查。

这次调查以唐山市丰润区北关村为调查范围,用访谈法,通过对在家村民和村委会的访谈,来了解当地情况。并在对村委会的访谈中,获得了村委会近期对村民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我们从中抽取了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的数据。并将村民分为老年,中年,青年三部分对其受教育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一.村民基本生活状况及主要经济来源

村委会提供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日常饮食方面,100%的村民认为较从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家庭必需品,92%的人认为能够得到很满意的解决,另外8%的人认为能够得到解决但是不够顺利。在住房方面,86%的人认为能够建起满意的房子,14%的人认为自己虽能建房子,但是不是很好。而在农田建设方面,80%的家庭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另外20%的家庭仍采用的是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方法。而通过对村民的访谈得知,他们在80年代初期日常的饮食有红薯干,玉米面等。白面只有在过年过节才能吃到。许多家庭的必需品需要自己制作或者凭票购买。住房少有砖房以土坯房为主,农田也基本靠人工操作。

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的数据显示,38%的人是靠外出务工,30%的人靠的是个体经济收入,14%的人是靠国家工资,9%的人是有固定工作收入,只有8%的人靠农田收入,其余1%的人靠其他方式收入,100%的家庭均认为都能够满足日常的家庭支出。而根据走访了解到,改革开放以前,将近90%家庭收入的主要来自于农田收入和畜牧养殖,只有少数人来自于个体经营,村里的短工及国家工资。并且,访谈中只有20%的人表示,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们能满足家庭的日常支出。

二.村民受教育程度

在教育方面,老年人群体中文化程度只有1%的人是专科或者技校文化,3%的人有高中文化,15%的人有初中文化,高达81%的人没受过教育;而在中年的群体中有7%的人是专科或者技校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1人上过大学。 28%的人是高中毕业,43%的人是初中毕业,10%的人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仅有12%的人未受过教育。

在青年群体中,有5%的人是本科或以上文化程度,16%的人是专科或技校文化程度,37%的人是高中毕业,42%的人是初中毕业,100%的人接受过教育。并且在所有人当中只有8%的老年人认为教育无关紧要的。

现象分析:

一个乡村,便是一个区域的缩影。在改革放以前期,村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那时的生活艰苦而又贫穷。也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并且将个体经营第一位投机倒把行为,将大量生产力束缚在农田之中。同时教育未得到普及也使得生产力的发展缓慢。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2篇

我们才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逐渐变多,这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我想借此机会,研究一下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

一、调查

1.了解同学们的用眼情况

2.了解小学生合理用眼时间

3.了解小学生做眼保健操情况

二、资料整理

没有近视的同学都是有效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没有近视的同学达到:54人()

这样可以看出,近视的同学,近视的原因。调查后:有20%的同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是:看电视、玩电脑。而没有近视的同学有一部分回家后合理的调节灯光,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最后,我们整理了大家近视的原因:

1. 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3篇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v^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xx年xxxx月xxxx号至xxxx年xxxx月xxxx号。

地点:xxxx省xxxx市附近的几个村庄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居民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4篇

暑期实践报告

——家乡变化

时间: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焦光莹20xx年8月16日 21205011016

家乡变化 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带着简单的行里,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2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6-10准时开关,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为摆设。现在好了,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前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孩子们留守在家给老人看管,没有地方去玩,只能关在家里。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农村建有公园,配有健身器械齐全、图书馆、娱乐中心,想到那玩就去那玩,白天到图书馆带孩子们看看书,晚上吃过晚饭出去散散步、跳跳舞,非常开心。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据调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惠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事业,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称。它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有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纳入进来。填补了现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待遇水平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办法,到在60周岁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据调查:以前农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两天,不上医院看病,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看病,就一托再托,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看看。现在不同了,人们经济发达了,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医疗设备齐全,加之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农民有病没病都上医院定期检查检

查,小病在乡村卫生室看看,大病到县医院,省医院治疗,临时就在本医院报销,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深入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1、据调查。以前那些老种植或养殖办法全部取消。现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收玉米,桔杆还田等一条龙的机械化,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一对一帮抚,帮抚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以惊人的速度大步跃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还,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

3、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乡办企业,所以家乡的就业形势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有的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的保障,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是为农民的经济和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v^决定减负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家乡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5、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

我走来,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样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农民也一样享受,一季一换。不象一前那样,买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几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还有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楼,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家乡入住。以前的自行车根本看不到了,现在老年人都骑的是电瓶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家乡的新面貌。

结论:我的家乡的经济生活改变了很多,低矮的平房变成一栋栋高楼大厦,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变化尽管是方便了我们,可还是影响了我们的家乡,如浪费粮食,不珍惜资源,这将为我们家乡带来不好的影响,不爱护环境,随手乱扔杂物,这将严重的影响家乡的面貌。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5篇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

年前还都是楼房,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不动声色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

发展的重要性。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6篇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v^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xx年xx月xx号至xxxx年xx月xx号。

地点:xxxx省xx市附近的几个村庄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居民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7篇

一.调查背景: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五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特区到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从经济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到“三农”决策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三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实实的改变。

因此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在暑假期间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地点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坎市镇洽溪村,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的方式取得调研成果。

洽溪村交通便利,省道203线穿境而过,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是革命基点。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抚市。由于地理环境依山傍水,旧社会以木船航运为业,拥有木船30余艘,从业船工69余人。坎市至峰市航道全长65公里。从清康熙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300多年,祖祖辈辈从事撑船运输。中国人民解放军王水平将军、坎市公社社长王道清等都是撑船高手。航运结束后,洽溪人民转入亦工亦农亦办汽车运输,同时向山林开发,多渠道打造幸福生活。19xx年土地改革时,划归坎市。19xx年3月,洽溪单独建立行政村。全村总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有204亩,林地面积亩,现共有120户人家,总人口488人。

二.调查准备过程: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3日----20xx年7月29日

2.调查对象:永定县坎市镇洽溪村村民

3.调查单位:洽溪村两委

4.调查目的:通过对于村民的调查走访,充分了解洽溪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以及

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调查报告交予洽溪村两委进行研究,着力推进洽溪村的发展。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走访。由于实际情况制约,并不能对所有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在

四百多的村民中随机挑选了1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只进行了小规模的采集。在走访中,对村民进行具体咨询访问的方法,并且不限定人数身份,以增强调查的可信度。

四.问卷调查表以及统计

问卷调查题1,您的职业是:

问卷调查题2,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问卷调查题3,您觉得这几年您的家庭收入有明显变化么:

问卷调查题4,您认为您所在农村今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问卷调查题5,您认为村里最什么变化最大:

问卷调查题6,您的出行工具是什么

问卷调查题7,洽溪村的旁边众旺化肥厂是否影响了您的生活:

问卷调查题9,您认为洽溪村发展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问卷调查题10,您认为洽溪村什么方面最需要改进

问卷调查题11,在洽溪村建设中您最关心的事

五.调查走访

调查走访的主要内容为走访村里的村民,与其进行聊天式的调查。因为时间比较长,走访人数比较多,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洽溪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对于村民的生活影响。涉及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因此就不在调查报告中一一列出调查走访内容。还有一方面的调查走访是参观访问了洽溪村的两委办公室,并且对洽溪村的村支书进行了一次访谈。主要提及的也是洽溪村这几年以来的主要发展变化,其中不仅仅涉及了村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还涉及了在村里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突出问题。六.分析与结论分析:从调查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五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变化:

1、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甚至在村里的一些地方只能在城镇里见到的别墅也为数不少。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在走访中一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由于经济的发展,村民也更注重自己的居住条件了,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搬进了砖瓦房。

2、交通出行的便利。近年来村里不断对村道进行整改,以适应不断增多的交通工具,村道四通八达。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是比较多的。早些年的河道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由于交通的便利,所以到最近的城镇也不需要多少时间,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便利。

3、生活方式的改善。这几年大家都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在调查走访中我发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有彩电,很多村民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

5、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这个主要是从洽溪村村支书口中了解到的情况。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有许多地方未安上自来水。村民吃的水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井水,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洗衣服等的用水绝大部分都被污染,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污染问题。由于村里有着一个化肥厂,所以这几年污染问题不断加重,村民的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空气受到污染,水体也受到了污染。但是为了发展经济,所以都在牺牲环境。

3、煤炭资源丰富,但是滥采的现象很严重,资源严重浪费。

4、大量农田被荒废,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出务工村民的增加导致劳动力的减少,很多肥沃的水田被荒废,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青睐。

结论: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悟;良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减少化肥厂的污染,充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从长辈那里了解到以前的艰苦好困难,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这次的调查我不仅看到了建国六十年来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内心深处更加懂得了感怀与珍惜。中国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8篇

城中村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城市化进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运动正在进行当中。

一、城中村的由来

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v^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村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

第二种:村内已没有耕地。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村内已无农民集体财产。虽然一些村已将农村村委会改为城市型居民委员会,农民也已农转非,成为城镇人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宅基地和房屋产权还是农民产权。

第三种:“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份被国家征用,虽然村中农民已全部转为城市户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其土地本质仍未发生变化,这部分“村”至今仍然还是“村建制”,实行村的管理方式。甚至还有不少农民集体财产和村办企业经济实体。

第四种:还有部分耕地,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还有不少人是农民户口。农牧种植业仍占一定比重的村落。

二、目前“城中村”的现状

根据2009年的调查,我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402个,涉及村民约万人、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km,建筑面积2276万亩。在这个402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城不城”“乡不乡”成为目前城市的尴尬。城中村对我市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城市形象和卫生、环境上,还有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建筑没有章法,“握手楼”、“接吻楼”普遍存在。

市里有关方面的一份公开材料中这样表述:城中村存在市政设施不配套、社会治安混乱、建筑安全和火险隐患突出等问题,部分城中村已成为滋生犯罪活动的温床。有的城中村内黑作坊、黑工厂泛滥,制假造假等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问题突出,造成诸多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形成严重障碍。

我市主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呈现如下特点:

1、量大面广

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有多达402个村庄,涉及村民约10万多户,30多万多人,而且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

2、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改造难度大

我市“城中村”的平均建筑容积率,二环路内达,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的容积率在以上。部分交通条件好,靠近市场的村庄甚至高达。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区的容积率,改造的难度很大;

3、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

从“城中村”的分布看,二环路沿线的村庄建筑密度最大、容积率最高,而且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

4、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

“城中村”、“城边村”常常利用土地的区位优势,大量出租集体土地,2004年违法用地清理的8000余宗,近13万亩土地,大部分发生在“城中村”、“城边村”。同时,“城中村”的违法建设较为严重,特别是当城市建设需要进行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加层等违法建设当作获取高额补偿的一种手段。

5、旧村建设逐步扩展,新村建设不断增加

“城中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出租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较高,许多村庄采取各种名目新建住房,但其旧村却坚决不拆,全部出租。“城中村”并没有随新村建设而得到解决。

三、城中村改实施方案

我市将按“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动态管理机制,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工作。

1、整改方案

主城的几个区要注意政策统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城中村”改造氛围,把“城中村”改造的组织程度提到最大化,把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把“城中村”居民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运用法律和制度约束力,发挥党政推动力,4管齐下,形成合力,引入市场机制,注重人性化拆迁、有情拆迁,广泛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发挥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的作用,推动“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

2、整改计划制定拆迁补偿政策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在于城中村居民的支持和理解,以及拆迁补偿政策的制约。全市有402个城中村,农房建筑面积有3800多万平方米。用一组数字作比较:这两年昆明城市商品房建设面积每年约为500万平方米左右,那么城中村农房建筑的面积就相当于7到8年商品房建设的总量。

按照城市的规划布局,建城市的新社区,把绿化、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都要在城中村片区拆迁过程中体现出来。

3、整改进度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实施

昆明市不久前制定了“城中村”5年重建工程计划,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规划、区级实施,统一设计、各具特色,优化布局、完善民生的要求,全面改造“城中村”。

4、社保政策三月底出台

按今年确定的任务,今年是10万人左右,如果把5年的都算进去的话,统计居民是76万左右。

5、保障村民的利益

老百姓的房屋面积如何保证,今后的收入怎样保障等,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们会保证居民最直接的利益。

拆迁补偿等政策指导性意见月底就会出台,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最迟所有的政策要在3月底前全部出台。

6、整合村外土地重建实现村民、市民、企业等多方共赢

改造的大原则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在改造和重建中我们会把城中村周边片区的土地一并整合起来,作为城中村重建的土地用地,从而让社会赢、村民赢、企业赢。政府不追求任何赢利,我们在设定政策时就很明确,涉及到城中村改造与重建的很多收费性项目都要免掉。按照陈得水市长的要求,就是要让企业得利,要让村民拆一次,富一截。

“城中村”改造成了市里重塑形象、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昆明“城中村”改造不仅事关“城中村”中的21万多居民,同时事关全市600万人民的安居乐业。在风上的一项调查中,认为“城中村”应该改造的占投票人的93%,认为不应该改造的只占7%。市里虽然没有对此做专门调查,但“城中村”改造是全国各大中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说“城中村”改造是市里最大的民心工程一点也不为过。

“城中村”改造同时也是市里最大的民生工程。“城中村”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小处说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居民能通过改造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化的诸多配套服务和福利;可以通过改造“城中村”实现治安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则每个城市居民都是受益者。从大处说,可以实现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改造“城中村”,不仅腾出了城市人口密集区的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实力,同时会因为“城中村”居民和外来人员的迁移带来郊区、郊县乡村的大发展。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39篇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第40篇

家 乡 巨 变

我的家乡是闻名全国的经济百强县—神木县。因为神木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黑金-煤炭,使神木从贫穷走向繁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原来的神木城区面积极小,只有现在从巡警110到干河子的区域,人口自然也稀少,只有在油库路、钟楼、黄庄才能找到成片的居民区,别处只有两三个村庄。没有广场,更没有公园。城里的人们也靠种地挣钱,大部分地方是耕地。街道到现在的希望小学就没了。人们生活的也不富裕,大多住在平房里,甚至还有人住在砖瓦房里。一眼扫去找不到一栋楼。那时的公路是狭窄而又粗糙的水泥路,路上还没有红绿灯、斑马线......街上基本上没有几辆车,路上跑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班车,人们出行大多是坐三轮车与步行。

而现在,神木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南到单家滩,北至店塔镇,光城区人口就增加到二十万,随处可见生活愉悦的人群。人们大部分住在小区的楼房里。工厂在城区里没有了(大多迁到郊区,为了环保)。修建了东兴广场、迎宾广场、人民广场……还有专供人们娱乐的游乐场、杏花滩公园……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神木经济飞速发展,城里都成了柏油大道,建成了滨河路、麟州路、东山路,通了火车,引来了高速公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中学、小学应有尽有。夜幕降临,神木城又亮了起来。街上的各式路灯,店铺上的霓虹灯,高楼上的探照灯,还有二郎山、东山上漫山的太阳能灯把整座城市装点的五彩缤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神木还非常重视对城市的美化绿化。新建的街道边都留有专用绿化带,栽种各种花草树木,对各条水渠进行绿化改造,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这就是日新月异的神木城,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她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