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调查报告 第1篇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_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个人简历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五)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保险调查报告 第2篇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

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三)解决方式

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保险公司招聘代理人时应该更严格,把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诚信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一旦录用即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不能只以签单数衡量绩效。然后在合同文书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客户能更好的理解保险条款,防止产生一些上述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客户灌输一个正确的保险理念,让客户真正的认知保险,认同保险。由于在权利对比上,客户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国家的保险法也在不断完善,制定了更多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条款。比如新的保险法里就新制定了一条“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力的保障客户的利益了,还有一些条款,代理人未就合同的免责条款向客户做详细解释的,该条款无效,以及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对代理人作出的超出代理权限的许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后再追究其代理人的责任。这些条款都能保障到客户的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的诚信经营。

关于保险业调查报告范文篇3

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报告显示,与其它金融行业相比,保险业目前遭遇的_冲击相对较小,但保险产品和保险交易的固有特性为_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平台。保险公司一旦卷入_活动,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强保险业反_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对于进一步防范_风险、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反_定义与保险业反_工作基本情况

(一)反_定义

1._与保险_

_在不同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之间界定不同。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关于防止罪犯利用银行系统_的声明》中将_定义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系统被利用作为转移或者储存来自犯罪活动资金的工具;犯罪者利用金融系统进行支付,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隐瞒资金来源以及收益所有人;通过安全储存设施对于银行支票提供保管。

根据全球反_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定义,凡是隐匿或掩饰犯罪所得的性质、来源、地点、流转或协助任何非法活动行为人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均属_。

美国作为最早对_进行法律规制的国家,在1986年的《_控制法》中界定了_行为:_是指为掩饰非法收入的存在、来源或使用,就该收入设置假相而使其具有表面合法性的过程。

我国《刑法》第191条设定了_罪,即明知是_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昨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同时,《刑法》第312条设立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以上两个条款将所有清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都纳入了我国刑事打击的范围。

尽管不同主体对_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_的基本涵义:(1)_是在已经实施犯罪行为并获得赃款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法行为;(2)_者明知是犯罪所得而清洗;(3)通过金融机构或其他方式转移或转换犯罪所得;(4)企图掩盖犯罪行为并使犯罪所得在形式上合法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迅猛发展,_行为在概念、手段、范围等各个方面出现了新趋势。随之,_的外延也扩展到:(1)把合法资金洗成“黑钱”用于非法用途,如把银行贷款通过_用于走私;(2)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也合法的资金,如把国有资产通过_转移到个人账户达到侵占目的;(3)把合法收入通过_逃避监管,如外资企业把合法收入通过_转移到境外。

保险_目前在国际上尚无明确界定。根据fatf所作的调查,保险_多是利用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再保险进行,三种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65% ,30% ,5% 。fatf归纳了九种保险_行为:(1)趸缴期领。_者趸交缴大量保费,将不法资金投入保险公司,包装成保单的投资,从保险公司领取经过清洗的资金。(2)提前退保。_者投保后再退保,即使承担较大退保损失也在所不惜。从保险公司得到的退保款项,就成为_者合法的资金来源。(3)购买高价值资产,再通过保险欺昨_。_者利用“黑钱”购买高价值资产,然后伪造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若索赔成功,则实现了“黑钱洗白”的目的。(4)以现金形式投资于保险产品。在发展中国家,保险公司的现金交易普遍存在,为_者提供了清洗途径;在发达国家,不法分子也能够借助保险中介机构的现金交易达到同样的目的。(5)在保单“犹豫期”内取消保单。人寿保险产品允许投保人在“犹豫期”内无条件取消保单,保险公司将已缴纳保费如数退还投保人。该规定的初衷是保护

投保人利益,却被_者利用,得以在较短时间内以最小成本完成_。(6)与保险中介或保险公司员工勾结_。保险中介或保险公司员工明知投保人的资金来源有问题,但为获得高额佣金或其它好处,帮助_者办理相关保险业务。(7)通过第三方支付掩盖保费来源。保险公司承保时需识别投保人的身份,_者利用识别范围之外的第三方支付保费。保险公司通常难以确定该第三方与投保人的关系及保费资金来源。(8)通过跨国保险交易_。跨国保险交易通常涉及从外国银行账户支付国内保险费,或从国内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到国外银行账户。由于各国法律法规差异较大,保险公司难以准确核查。(9)以欺骗方式染指商业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_者通过参股保险公司或直接设立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方式,直接操纵_。

2.保险业反_

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反_法》是我国反_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的反_,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_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昨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_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该条款规定了我国反_的法律定义。

保险业反_概念在我国尚无统一界定。依据反_的法律定义和_行为的新发展,有的学者将保险业反_概括为“政府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调动有关组织特别是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合规识别、监控、记录和报告保险_行为,并对发现的保险_者予以必要处罚,以阻止或抑制保险_的全过程。

(二)保险公司反_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1月《反_法》颁布实施以来,保险公司在反_组织制度建设、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建立健全组织

各保险公司按照要求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承担本公司的反_工作。明确高层人员专门负责反_合规工作,确保反_合规管理人员和各业务条线上反_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及其他资源。如太平人寿在反_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同时指定合规责任岗及责任人负责反_工作。

2.制定完善制度

各公司基本建立了本公司的反_制度,反_内控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在公司基本制度层面,明确要求执行反_法律、开展三项基本工作、加强宣传培训、严格保密和加强审计等,如人保财险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反_工作暂行办法》。二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分别对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明确了具体操作要求,如阳光产险的《关于补充收集客户资料的通知》。

3.识别客户身份

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保险公司在各个业务环节和业务渠道均识别客户身份。如新华人寿结合自身实际作出了严于上述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保全、理赔业务,无论金额大小,一律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太保产险寿等适时修改第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的反_职责。

同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_工作的通知》,各公司在综合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户背景等因素基础上制定了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管理办法。如中宏人寿为使风险划分标准更为科学准确,购买了专门软件,实现了检索_和外国政要名单的功能,并在实践中成功发现一例台湾政要疑似_案例,客户风险等级管理发挥了实效。

4.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

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各公司在内控制度中均规定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不得少于5年。多数公司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要求同时以(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纸质版和扫描版形式归档,专人专室保管存放,并采取保密措施。

5.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已开发了反_信息收集和报送系统,实现了直接从核心业务系统中抓取大额交易和符合条件的可疑交易。自20xx年10月1日始,保险机构正式向中国反_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截至20xx年底,共报送大额交易报告3. 66万笔、可疑交易报告万份。

6.开展反_宣传培训和内部审计

各公司按照要求制定实施了全员反_培训计划划,中国人寿等公司还将培训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同时,各公司做了大量反_宣传工作,如在营业场所张贴国家反_政策的宣传条幅、印制反_宣传资料等。另外,保险公司不断加强反_内部审计,逐步将反_审计纳入公司常规审计。

(三)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反_的监督检查

中国人民银行和_按照《反_法》和报_批准实施的《反_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反_工作。

1.人民银行对保险公司的监督检查

(1)非现场监管。人民银行对保险公司的非现场监管主要采用年度和季度报表的形式。通过对非现场监管报表内容的审核登记、分类整理,分析评估保险公司执行反_法律制度情况。对发现有疑问或需进一步确认的,通过现场检查等其他方式进行确认和核实。

(2)现场检查。20xx年人民银行共检查保险公司528家(含其分支机构数),处罚了11家法人机构,包括3家产险公司、8家寿险公司。要求11家公司限期整改;对其中1家产险公司、2家寿险公司罚款,共计33. 6万元。

20xx年人民银行共检查保险公司1765家(含其分支机构数),处罚了24家法人机构,包括9家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其中,要求6家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限期整改;对8家产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罚款,共计万元。

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未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所有被查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反_内控制度不健全问题。

2.保险监管部门开展的反_工作

(1)制度机制建设。_认真落实《反_法》,不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一是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反_法>,防范保险业_风险的通知》,进一步要求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反_内控制度。二是初步建立了反_工作机制,建立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的反_联络人制度。三是推动反_协调机制的建立,加强与人民银行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四是成立了保险业反_监管机构。明确由稽查局协助人民银行负责保险业反_工作,稽查局为行使好该项职责成立了反_处。

(2)监督检查。保险监管部门将反_纳入日常监管工作。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强化风险防范。二是将反_内控制度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强化对法人机构反_责任的追究。三是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反_现场检查。

(3)培训宣传。_20xx年举办了两期系统反_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就保险反_法律法规、保险公司反_内控制度建设、违法案件分析等内容进行培训指导。各派出机构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辖区内反_教育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保险业反_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评价

1.反_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

保险业反_只经历了两年时间,处于起步阶段。反_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其理由,一是防范保险_风险的难度较大。保险具有投保自由、退保自愿、缴费方式灵活、可以保单贷款等特点,客观上使其具有较大的_风险,_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性也给防范保险_带来难度。二是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制定完善有力的反_内控制度,包括引进专业人才、利用新技术手段和获取信息需要保险公司承担较大的经营成本,以其现阶段发展水平,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此目标。三是监管部门对保险反_缺乏有力的监督指导。监管部门在指导保险反_方面无经验可循,对保险反_的理论研究和监管投入不足。

2.反_制度建设较为薄弱

从国家法律制度层面看,保险业反_法律制度有待完善。保险业反_的制度依据主要是《反_法》和人民银行的配套部门规章,没有保险业的专门法律规章制度。已有的制度更多考虑了银行业的反_需求,对保险业反_缺乏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公司内控制度层面看,公司反_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薄弱。保险公司反_内控制度多是应监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一些公司为应对监管部门检查,草率出台反_内控制度。

3.反_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保险消费者的反_意识较为淡漠。在保险公司履行正当反_职责,要求客户出示身份证件或收集机构客户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信息时,保险消费者误以为保险公司在故意刁难或侵犯其隐私权,经常以各种形式拒绝和抵制。二是保险公司自身的反_意识有待加强。各公司对_行为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认为履行反_职责是替政府分担事务,以违规换业绩的短视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

(二)存在的问题

1.客户身份识别的制度依据和现实手段不完善

(1)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无依据。划分客户风险等级是有效识别客户身份的基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_工作的通知》,保险公司需在规定时期内完成新老客户的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但监管部门未给出关于划分标准的指导意见。另外,多数保险公司没有统一渠道获取各类高风险客户名单,包括恐怖组织、_名单,以及各类犯罪嫌疑人、通缉犯名单等。

保险调查报告 第3篇

1) 今天我推销的东西,将使买者受益。对方购买所获得的利益,比我推销所得的利益要多得多。我必须跟很多人交谈。因为人们大都和气、友善,所以交谈是有趣的,做有趣的事,又有钱赚,何乐不为呢?只有懂得如何推销的人才能赚大钱,我越努力推销,收入就越多,因此我的收入不受限制。——(美)卡尔.巴哈

2) 我们保障的是家庭持久的温暖而不是得过且过的生活;我们所提供的是远见而不是鼠目寸光的日子;我们销售的是明天不是今天,是未来不是现在。我们销售的是安全,内心的安详,一家之主的尊严以及免于恐惧,免于饥渴的自由。

3) 了解新企业主的忧虑,以及活动状态,有助于您为他们设计合格的保单。

4) 一个好的说明会在于提供观念与资讯,而非单纯的销售说明。

5) 我对资本主义向来没有好感,但保险制度却是资本主义唯一可取的地方。——_总理

6) 世界上金钱所不能买的东西,恐怕就是寿险,你不但要有理想,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7) 我一直是人寿保险的信仰者,即使一个穷人,也可以用寿险来建立一笔资产,他可以感受到真正的满足。因为他知道,倘若有任何事件发生,他们家庭也可受到保障。——_总统

8) 增员靠风气;环境靠人气;业绩靠士气;成功靠志气。

9) 魅力是天生乎?它是一种学问、技能,只要努力研究,经常磨练魅力,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10) 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李嘉诚

11) 如果增员对象能够主动作自我评估,必能为行销人员省下不少时间。

12) 关怀客户,不是在收保费时才出现在他面前。

13) 对于一个愿意帮助他自己的人,没有比购买保险更好的办法。没有希望的地方,就没有奋斗,也没有保险。——约翰逊总统

14) 我们没有什么新方法,新的制度,遵循的是保险业几百年来之所以成功的法则。

15) 行销旅行要把握住有限的时间,做最充分而紧凑的运用,才能收到最好的成绩。

16) 保险是功德无量的事业。

17) 座谈会的目的不是在于直接推销,而是为自己打出招牌。

18) 推销是可以致富的行业,成功的机会源源不绝。

19) 在没有取得准客户的共识之前,任何仓促的同意,都会导致事后的反悔或疑惑。

20) 如果您能专业、敬业、守法、尽本份照顾您的保户,忠诚于您所属的保险公司,则那顶荣耀冠冕将非您莫属。

21) 当收获的时候就该开始付出,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下一次收获。

22) 如果你想勇往直前,那么就学会不要对任何东西有依赖。

23) 解决问题的通用办法就是不断提高自我。

24) 经历过风雨未必见的到彩虹,在风雨中必须把血、泪、汗凝聚,才可把彩虹映射上天,如果没有说明付出不够,下次风雨来到时抓住机会。

25) 有时要学会放弃,才能找到幸福。

26) 长期的爱情需要两个人长期的付出,爱是一种牺牲。

27) 如果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很强了,那得马上注意,很有可能有些方面就非常弱了。

28)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

29) 事业恰似雪球,必须勇敢往前推,愈推愈滚愈大,但是,若在途中停下,便会立刻融化消失。

30) 您不能期待,一打电话就会接通,一接通便接受面访的准客户。

31) 您是否思考过,在您繁忙的工作时间之内,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完美,更迅捷,答案是学习。

32) 您希望保户能平心接纳您吗?录影带是您最佳的敲门砖。

33) 保险是今天的关怀和明天的保障。

保险调查报告 第4篇

中国保险需求模型预测

国内外经济学者采用的保险需求预测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基于计量模型作出的预测;二是基于相关指标作出的预测;三是专业机构对单个指标作出的预测。出于准确性原因考虑,我们选择了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和模型的选取,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借鉴。第二种方法即基于相关指标作出的预测方法,以及专业机构的个案需求预测方法,在这里只是作为第一个方法的补充或验证。

由于影响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预测及其分析时,将两者进行了分别处理。

人身保险需求预测

为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检验而可能导致的伪回归现象,我们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和面板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释变量的假设有三个:一是假定20xx年GDP增长率为至20xx年的增长率为;二是假设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一个百分点;三是假设根据往年数据,人口死亡率每年递减。这样一来,得出如下人身保险需求预测结果。

财产保险需求预测

由于财产保险各险种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我们对需求整体规模进行预测时,只选取国民收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而非单方面作用关系,我们选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这样一来,就有了三种预测,第一种是只包含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型预测;第二种是只包含国民收入的模型预测;第三种是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国民收入的模型预测。假定20xx年至20xx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

根据预测模型,未来5年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情况是:人身保险的平均增长率是;财产保险的平均增长率是;平均增幅为。

如何看待这个预测结果?有三点需要说明:一是预测结果只能是一个参数,不能是一个定数。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响。三是要权衡模型预测结果的利与弊。

采用模型对保险供求总量进行预测,有两个问题没有办法确定:一是模型预测需要的条件很多是假设条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对现实作出的一种假设。因此,模型预测结果不一定能够代表中国未来5年真实的保险需求。

那么,真实的保险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一个研究报告说,人均收入介于20xx至10000美元之间的国家,保费收入的增长会比整个经济增长平均快1至2倍。那么,我们预测的结果只是瑞士再预测的下线,即1倍的预测数。如果是2倍,那么,增长率应该是21%以上。简单的说,如果“十一五”期间工作做得好,增长率可以达到为16%,甚至可以达到21%以上。

保险供给预测与分析

保险市场的供给能力通常用三个指标来反映:一是保险市场结构和企业数量;二是保险经营资本所承担的风险的密集程度,常用偿付能力指标和部分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险经营的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按照这些指标,我们用三种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额方法、肯尼系数方法、偿付能力额度方法,分别对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供给能力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一)财产保险能力预测结果:

20xx年财产保险公司的资本为亿元,20xx年为亿元,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

(二)人身保险供给能力预测:

采用与财产保险供给能力预测相似的方法,预测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xx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偿付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和540亿元。即到20xx年底,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大约在235亿元,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资本缺口约为235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50%,偿付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540亿元。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大约为540亿元,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资本缺口约为540亿元。

三种预测方法的结果同时显示出,保险供给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扩大之势。同时,不管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供给能力都不能满足保险需求的需要。靠供给拉动需求,其作用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保险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机问题。保险市场危机形态有两种:一种是需求约束型危机;另一种是供给约束型危机。目前则表现为一种带有供给约束型特征的危机。

回顾我国20年的发展路程,任何一项经济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思想意识的转变。没有市场意识,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没有法制意识,也不可能有法制经济。同样,没有风险意识,就不可能有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在经济学辞典里加一个“概念”,那就是“风险经济”。在社会学辞典里也增加一个“单词”,那就是“风险意识”。这样一来,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中就应该有了3种经济、3种意识: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风险经济;市场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

只有风险意识增强了,与风险意识相联系的保险意识才能树立起来。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是中国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转化的前提条件。推进保险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因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呼吁,建议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大力倡导风险意识。

保险教科书把保险分成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没有错。但如果把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对立起来就不对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有人担心推行法定保险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都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保险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树立全民保险意识;二是推行法定保险。在瑞士,不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属于法定保险,就连火灾保险也被列入法定保险范畴。将法定保险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购买这些保险。长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自觉遵守的保险消费习惯。

保险调查报告 第5篇

现在,保险开始渐渐成小康生活所需必备的新“三大件”之一,与住房、汽车平起平坐。许多专业人士认为,人生需要的保障层次为:第一安全,第二健康,第三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第四老人得到良好的赡养,第五规避职业风险。因此,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因而,家庭支柱最需要保险。如果我们是家庭支柱,那么保险对我们而言是爱心、责任以及一如既往的承诺,里面有对父母的反哺之情、有对子女的殷殷期盼、有对配偶的绵绵爱意、更有对生命尊严的无限尊崇。保险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财工具。理财首先是保证既有财产安全性,比如说现代社会有很多的理财方式,包括银行储蓄、股票投资、基金产品、房产投资、外汇、期权、期货古玩等等,而保险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唯一不可替代的是对既有资产的一种保全。这种“既有资产”甚至包括人本身,从某种意义来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自然的生命”,另一个就是“经济生命”。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对家人承担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可以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保险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责任的方式。因为它有五大功能,分别是:1家庭保障;2教育基金;3退休金;4应急现金;5有计划的储蓄。目前社会上,保险的种类越来越多,保险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寿险,车险,意外伤害险,责任险等等保险,已经越来越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人们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目的去选择不同的险种,以保障在特定的情况下,自己的利益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或者将损失尽量降低。另外,保险还有其他派生职能,主要由防灾防损职能和投资职能,这使得人们在购买保险时,可以有更多的需求选择。其中我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本次关于保险的调查,主要目的是去了解目前社会上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另外,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和影响。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

长沙市民特别是保险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负责人。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所采取的方式以访谈为主,资料法为辅,将访谈结果以及查阅到的资料相结合,得到本次的调查结果。

四·调查时间

20xx年8月5日—20xx年8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下现阶段,长沙市内有些保险的\'政策是什么,并通过访谈,调查了人们对待保险的态度,调查了影响人们购买保险产品的因素,还调查了,就作为消费者而言,保险公司应如何来扩大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影响。

六·调查结果

当今社会上保险的发展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据调查,有一个民生人寿的业务员说:“哎,说真的,这保险太难做。首先,人们的观念意识还非常非常的薄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业务员误导客户,没有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出适合客户的险种,导致后来的一系列的人们对保险产生了反感的心理。最主要的不能怪人们,而是公司的业务员。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多得点佣金就误导客户,不设计适合客户的产品使得现

在市场非常非常的难做,这真的不能怪客户啊。而是我们这个行业还存在着太多不专业的人士,如果每个业务员都站到客户的立场上,设计适合客户的产品,用专业知识去说服客户,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有怪业务员,我是民生人寿的,对此深有体会。”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比较的优秀的政策,比如 20xx年长沙市社会保险政策,它的最低缴费基数暂定为1500.长沙市社会 保险结算年度从20xx年起调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因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滞后,导致部分业务无法正常办理,影响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知精神,暂定我市20xx年度社会保险缴费金额费基准数为2500元每月,最低缴费基准数为1500元每月,最高缴费基准数为7500元每月。具体基准数根据每个员工上年的平均工资来定。现在各项缴费比例为: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8%,个人1%;工伤单位,个人不需要承担;生育单位,个人不需要承担。另外,养老保险的政策是: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实行双基数。参保从业人员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基数。参保从业人员个人缴费比例为8%。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统计年报工资总额作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单位年报工资总额小于核定的参保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基数之和作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

(二)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个体工商户雇工按缴费工资基数的8%缴纳,业主按全部雇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12%为雇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三)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必须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这些政策的话都是根据市民的生活状况来制定的,对他们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还是有很多人看好和相信保险的。

目前社会上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因素:

(1)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大。(2)社会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常常会在不同的方面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各类疾病疫病的发生。(4)现在人口老龄化加重,人们想要更好的保障自己的生活。(5)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投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6)目前社会上保险种类多,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来保障自身利益。(7)另外,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消极因素也有。现在,一些保险公司在外名声不好,在被保险人出事后,极力推卸自己的责任,出现了很多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矛盾。另外,现在购买保险有很多好处,除了可以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之外,还是一种储蓄工具和投资工具,有时也会成为应急准备金,而且还会提高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对于保险公司如何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和影响,

保险调查报告 第6篇

为合理规划和建设金融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对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调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险机构更好的借鉴。报告从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1.管理信息系统向大后援应用阶段发展,总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强。

本次调研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xx年10月19日开业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_批准的其他业务。

2.深入应用保险信息化系统,为做强、做大保险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保险在中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1979年4月,_同意恢复保险业务。20xx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承诺。20xx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已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对现代销售模式变革创新的促进。太平洋集团公司董事长说: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构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新的商业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为核心。没有这个特点,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时代特征的。缺乏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不要说发展,生存都会有问题。

4.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保险调查报告 第7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 ”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_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

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中国保险需求模型预测

国内外经济学者采用的保险需求预测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基于计量模型作出的预测;二是基于相关指标作出的预测;三是专业机构对单个指标作出的预测。出于准确性原因考虑,我们选择了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和模型的选取,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借鉴。第二种方法即基于相关指标作出的预测方法,以及专业机构的个案需求预测方法,在这里只是作为第一个方法的补充或验证。

由于影响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预测及其分析时,将两者进行了分别处理。

人身保险需求预测

为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检验而可能导致的伪回归现象,我们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和面板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释变量的假设有三个:一是假定GDP增长率为至20的增长率为;二是假设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一个百分点;三是假设根据往年数据,人口死亡率每年递减。这样一来,得出如下人身保险需求预测结果。

财产保险需求预测

由于财产保险各险种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我们对需求整体规模进行预测时,只选取国民收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而非单方面作用关系,我们选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这样一来,就有了三种预测,第一种是只包含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型预测;第二种是只包含国民收入的模型预测;第三种是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国民收入的模型预测。假定20至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

根据预测模型,未来5年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情况是:人身保险的平均增长率是;财产保险的平均增长率是;平均增幅为。

如何看待这个预测结果?有三点需要说明:一是预测结果只能是一个参数,不能是一个定数。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响。三是要权衡模型预测结果的利与弊。

采用模型对保险供求总量进行预测,有两个问题没有办法确定:一是模型预测需要的条件很多是假设条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对现实作出的一种假设。因此,模型预测结果不一定能够代表中国未来5年真实的保险需求。

那么,真实的保险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一个研究报告说,人均收入介于至10000美元之间的国家,保费收入的增长会比整个经济增长平均快1至2倍。那么,我们预测的结果只是瑞士再预测的下线,即1倍的预测数。如果是2倍,那么,增长率应该是21%以上。简单的说,如果“十一五”期间工作做得好,增长率可以达到为16%,甚至可以达到21%以上。

保险供给预测与分析

保险市场的供给能力通常用三个指标来反映:一是保险市场结构和企业数量;二是保险经营资本所承担的风险的密集程度,常用偿付能力指标和部分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险经营的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按照这些指标,我们用三种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额方法、肯尼系数方法、偿付能力额度方法,分别对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供给能力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一)财产保险能力预测结果: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本为亿元,2010年为亿元,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

(二)人身保险供给能力预测:

采用与财产保险供给能力预测相似的方法,预测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偿付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和540亿元。即到2010年底,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大约在235亿元,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资本缺口约为235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50%,偿付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540亿元。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大约为540亿元,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资本缺口约为540亿元。

三种预测方法的结果同时显示出,保险供给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扩大之势。同时,不管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供给能力都不能满足保险需求的需要。靠供给拉动需求,其作用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保险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机问题。保险市场危机形态有两种:一种是需求约束型危机;另一种是供给约束型危机。目前则表现为一种带有供给约束型特征的危机。

回顾我国的发展路程,任何一项经济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思想意识的转变。没有市场意识,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没有法制意识,也不可能有法制经济。同样,没有风险意识,就不可能有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在经济学辞典里加一个“概念”,那就是“风险经济”。在社会学辞典里也增加一个“单词”,那就是“风险意识”。这样一来,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中就应该有了3种经济、3种意识: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风险经济;市场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

只有风险意识增强了,与风险意识相联系的保险意识才能树立起来。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是中国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转化的前提条件。推进保险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因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呼吁,建议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大力倡导风险意识。

保险教科书把保险分成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没有错。但如果把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对立起来就不对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有人担心推行法定保险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都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保险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树立全民保险意识;二是推行法定保险。在瑞士,不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属于法定保险,就连火灾保险也被列入法定保险范畴。将法定保险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购买这些保险。长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自觉遵守的保险消费习惯。

保险调查报告 第8篇

ww Y k 文

章 来源

保险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理财 _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2010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_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2002年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8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

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三)解决方式

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保险公司招聘代理人时应该更严格,把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诚信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一旦录用即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不能只以签单数衡量绩效。然后在合同文书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客户能更好的理解保险条款,防止产生一些上述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客户灌输一个正确的保险理念,让客户真正的认知保险,认同保险。由于在权利对比上,客户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国家的保险法也在不断完善,制定了更多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条款。比如新的保险法里就新制定了一条“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力的保障客户的利益了,还有一些条款,代理人未就合同的免责条款向客户做详细解释的,该条款无效,以及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对代理人作出的超出代理权限的许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后再追究其代理人的责任。这些条款都能保障到客户的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的诚信经营。

5 Y k 文

章 来源

保险调查报告 第9篇

首先,保险业在中国金融领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起码在50年内还算新兴,在国外的保险业市场中,已经超过200%的保险市场份额很多,而中国,就说北京地区,仅仅发挥了10%,可见,中国的保险业市场还大有可为,

另外,选择从事一个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选择了,说明了你的判断,从事保险等于是在从事一个“慈善”机构,不要去想利用它能赚多少钱,而是去用保险去造福更多的人,那么,利润也会随之而来。人们觉得保险业骗子多,保险业难做,保险业没有发展,那是因为人们不去了解保险,不知道保险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保险,一种责任转移和免除责任的代言词!在现在的社会中也可以说是一种“健康储蓄”。买保险不是为了某种盈利,而是为了自身的更加实际的要求,用来消除危险所带来的灾难,所谓的骗子不过是一时口快,口若悬河罢了~~~~~保险业中的从业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是其他营销类公司和金融类公司所没有的。经过正规的培训出来的保险业人员不论是气质还是专业知识都是一流的,那么剩下的就是人品的问题,做保险就是做人,实实在在的做人,实实在在的帮助别人,实实在在的做保险,那么即使你刚开始没有人的关系,没有营销经验,那么你也会成功!

任何行业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难做只是业务员在工作过程中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所感觉到的困难,要去寻找问题和困难的突破口,然后去解决,那么难做也只是一时的困难罢了

至于发展,在第一段已经提到了,更多的人现在仍然误解,难以理解甚至极力排斥。我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保险业,了解这个当今社会人人需要的一种“健康商品”“健康储蓄”。

[论保险业]

保险调查报告 第10篇

一、甘肃省基本情况

(一)地区概况。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处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呈狭长带状,境内多民族聚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乃至中亚、西亚的桥梁和纽带,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二)甘肃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支持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别是中央为甘肃量身定制的《_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的落地,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推动甘肃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甘肃“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以及近期“1+17”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使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全省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和收入增长速度都进入了历史最快时期。据统计,全省近3年年均减贫140万人,贫困面从xx年底的下降到xx年底的。由于扶贫成绩突出,甘肃省现被_扶贫办确定为国际减贫培训考察基地之一,成为全国扶贫工作的样板省份。

二、保险业服务甘肃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甘肃保险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风险保障、社会管理、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灾救灾、提高贫困人口风险抵御能力以及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推进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发展,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在农业保险发展方面,相继开办了玉米、马铃薯、小麦、棉花、青稞、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和森林等10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中药材、苹果、设施蔬菜等3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烤烟、肉牛、肉羊、葡萄、大樱桃等特色保险试点,形成了多层次的农险格局。中央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的牦牛、藏系羊保险承保覆盖面、赔款补偿额位居全国前列。xx-xx年,甘肃农业保险累计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700亿元,支付赔款亿元,受益农户150多万户次,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农业、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人身保险保障方面,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在全省14个市州全面推开。随着工作的深入,根据精准扶贫工作安排,近期,甘肃省政府决定自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金额由5000元降低为3000元。截至xx年6月,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达到亿元,有2229万城乡居民拥有了大病保障,累计有万群众享受到了大病保险补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全省城乡居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明显降低。

(二)引导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的风险抵御能力。创新开展“两保一孤”特困群体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试点工作,针对特困户风险保障缺口,将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和农村孤儿群体纳入保障范围,采取团体保单方式进行承保。目前,试点工作在秦安县全县铺开,覆盖“两保一孤”人群万人,提供风险保障亿元。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陆续开办31款专属产品。截至xx年底,累计为万低收入农民提供了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各类保险赔款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意外致贫返贫问题。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推动9市28个县区开展农房保险,承保农户万户,赔款万元,受益1308户。开展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农户提供增信服务,推动“政银保”三方合作,支持482名养殖户获得融资988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了农民的融资和就业渠道,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途径。

(三)整合保险行业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积极推动“险资入甘”,三年来,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参与甘肃省重大建设项目13个,累计投资168亿元,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工和持续进展提供了低成本、稳定、长期的保险资金支撑。开展干部挂职交流,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人才支持,xx年,甘肃省政府经过会商,同中国_等中央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干部挂职机制。截至目前,先后从_系统和保险公司两个层面选派了20名年轻干部到甘肃经济发展慢、基础设施差、扶贫任务重的市县开展挂职锻炼,利用行业优势、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找项目、筹资金、出政策,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肯定。常态化开展双联扶贫工作,与联系村贫困户结对子,进行一对一扶持。甘肃保监局以及有关保险公司共帮扶双联村19个,帮扶特困户651户。 3年来,为联系村修建了道路、水渠、水窖和农田围栏等多项公共基础设施,长期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累计捐赠图书数千册,捐款数百万元,并为联系村村民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防范联系村村民因灾或意外事故返贫。

保险调查报告 第11篇

一、我国农业保险陷入发展困境的制度根源

(一)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滞后影响了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农业保险身份不明。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手段及管理规则与商业性保险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农业保险立法的滞后,而现行《保险法》又忽略了农业保险,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至今仍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而在实践中则由商业性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实行商业化经营,得不到政府应有的支持,导致目前“农民保不起,公司赔不起”,农业保险整体发展水平低的局面。

2、农业保险依法不当。由于对农业保险实行商业化经营,农业保险也被视为商业保险行为,在实践中则运用《保险法》进行规范。但商业化经营模式并不能改变农业保险本身固有的政策性,用来规范商业保险行为的《保险法》,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适用于农业保险。另外,《农业法》的有关规定不利于农业保险发展。因为农民收入低而农业成本高,削弱了自愿购买农业保险的经济基础,强制保险成为发展农业保险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农业法》则规定“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参加保险,任何组织不得强制”,这又进一步加大了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难度。

3、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参与并在农业保险中起主导作用。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看,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应有的职能和作用通常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但我国由于农业保险法律的空白,政府应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都没有明确,这增加了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影响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直接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缺位使保险人经营风险增大

农业风险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高度相关性,一旦发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使跨越几个县甚至几个省的保险对象同时发生灾害事故,遭受巨灾损失。这使得保险公司不能通过集合大量标的来分散农业风险,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的越多,风险越集中,保险人的经营风险越大。因此各国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但我国还未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再保险机构。一旦遇到巨额风险或巨灾风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只能自己承担全部承保责任,导致保险公司经营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从而影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扩大和经营稳定性。

(三)农业保护制度忽视了农业保险、抑制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农业具有弱质性,面临着很高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各国政府都采取农业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农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农业的保护程度不断提高,但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以直接的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为主的保护制度,发生农业自然灾害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忽视了农业保险。这种农业保护制度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农业保护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小;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实行的直接拨款救济灾民的政策导向影响了农民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提高,直接抑制了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四)财政支持乏力,限制了农业保险的扩展

表现在:一是财政补贴少。目前,除个别试点地区对农业保险有少量补贴外,全国没有出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从国外来看,大多数国家对农业保险保费都给予财政补贴,一般来说为农作物保费的50%-80%。二是缺乏经营主体。全国各地试点经营模式虽多,但仍处于探索之中。三是再保险体系不健全。

二、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展现代大农业上

从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遭受落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抵抗。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只要风调雨顺就有好收成。许多的地区,特别是农业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的意识还相当淡漠,没有自觉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来分散农业经营中的风险认识。我国现代化大农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发展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生态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二)政府要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准确定位

农业保险必须建立在发展现代大农业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困难,找政府”的思维定式,使他们无须去寻求保险保障方式,在遭到自然灾害损失后,政府不得不动用纳税人的钱去进行力不从心的无偿救济;即使是参加了保险的农户,在出险后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时,仍然把这看成是政府的恩赐,或是民政部门的救灾款,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他们投保受损后应有的权利。

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运作,对市场经济的完善起负面作用。不利于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也不利于农业保险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在这方面,政府应下决心,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准确定位,确立农业大市场经济观念,利用立法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手段,清理各种法规和制度,搞好服务,搞好市场监管,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

(三)应建立产品丰富、市场繁荣的现代农业保险市场

我国农业保险开展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保险市场缺乏合格的市场主体,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热情不高,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不多,保险产品奇缺。国家在设计农业保险市场时,必须兼顾市场中各方的利益,平衡收益与风险,鼓励最多的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在现代农业保险市场中,运用利益驱动,使商业保险公司迸发出极高的热情,根据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分阶段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丰富市场,吸引广大农户进入农业保险市场,购买商品,投资保险。

(四)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承担大灾损的经济补偿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各中自然界灾害,有些自然灾害发生后,影响是大面积人,区域性的,灾重面广,损失巨大。对这种大军巨损的赔付靠那些资金实力有限的商业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是力所不及的,有必要由中央财政出资金组建苦干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要区别于民政救济机构,力争做到保本微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保险调查报告 第12篇

为更好地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维护城乡计划生育低保对象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功能,有效解决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的就医难题,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部委,“关于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通知精神” 创新具有计划生育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计生部门补一点、的方式为计划生育家庭投保,并将承保对象从个人扩展到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切实关怀、关爱计划生育家庭,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家庭抵御风险能力。为切实做好全县__年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推进和谐计生、和谐社会建设,是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平抑出生人口性别比、解除计划生育家庭后顾之忧的一项有效举措,是号召育龄群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手段。现将全县开展__年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有关事项如下:

一、保险内容

(一)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其夫妇年龄在65周岁以下,子女年龄在1周岁以上者,均可作为被保险人参加保险。

(二)保险费为:每年每个家庭每份30元,保险金额每份0元,其中意外伤害死亡保险金额18000元,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金2000元。

(三)保险期限:一年(__年9月1日—__年8月31日)。

二、参保范围

(一)农村独生子女户;

(二)农村双女户;

(三)城镇独生子女户和其他计划生育家庭户;

(四)参保对象为每个家庭两代人(即父母和子女)。

三、补助标准及办理方式、时间

(一)农村独生子女户:以一户一份30元计,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补助10元,镇计生办补助10元,农村独生子女户出10元;

(二)农村双女户:以一户一份30元计,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补助10元,双女家庭户出20元;

(三)城镇独生子女和其他计划生育家庭户,以一户一份30元计,自出30元;

(四)各村(社区)保险业务由村委会负责办理,填写相关表册后和保险费一并上交镇计生办,镇机关和学校由镇计生办负责办理;

(五)每户家庭最多可办理两份。

(六)办理时间:__年8月20日—__年8月30日。

四、目标任务及奖惩措施

(一)目标任务。__年全县计划生育意外伤害保险任务目标是 户,各村(社区)具体完成目标任务分解情况见《__年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任务目标表》,镇直各单位和学校的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由镇计生办协调组织开展。

(二)奖惩办法。对各村(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实行奖惩考核:完成100%的每户奖元;完成90%—99%的每户奖2元;完成80%—89%的每户奖元;完成70%—79%的不奖不惩;完成率低于70%的从年终责任制兑现惩200元;超任务完成的按实际超额完成户数每户奖1元。

五、工作要求

做好__年全镇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各村(社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动员,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大力营造社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成效,镇上成立了以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计生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宣传动员、培训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全县各村(社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对提高计划生育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认识,将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十部委,“关于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通知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积极动员、组织计划生育家庭自愿参保。

(二)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各村(社区)、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保险利国利民的好处,使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使计划生育家庭普遍树立保险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保投保的意愿,提高参加保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做好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注重细节,确保质量。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各村(社区)、各部门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保险内容和参保范围等要求做好办理工作,要充分注重参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确保办理工作质量,坚决杜绝因工作失误导致的理赔案件。

保险调查报告 第13篇

根据回收的40份问卷进行统计,调查结果统计见附。

首先在第一题,对人们闲散资金的了解上,有12个选择股票,25个选择了存款,9个选择了保险产品,2个选择了奢侈品,用于公益事业的为0,6个选择用于其他用途。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处置自己闲散资金方面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运用最普通最保险的方式,即存款。而有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存款收益率低,渴望通过股票获得较高收益,而选择保险产品的人是少数,可见保险的普及率有待于提高。

在第二题您是否购买过保险上,28个人选择了是,12人选择了否。此题可以看出有大部分人已经对保险产品有过接触,购买过保险。

在问到拥有的产品为那个公司时,4个选择太平,17个选择平安,8个选择

太平洋,10个选择人寿,6个选择泰康,1个选择安邦。可见平安的产品更加普及。

关于人们购买的保险是哪种类型的,20个人选择了人寿保险,可见人寿保险市场较多,第二的是意外伤害险。由此可见人们多数是出于对自己的关注而购买保险,财产和婚嫁险的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扩宽。

在选择没有购买过保险的人中,有一半的人选择想过为家人购买保险,一半的人选择从没有想过。而多数人选择不会购买保险,少数人选择会

在1年以后购买保险。

关于购买保险产品注重的方面,大部分人都认为最重要的是企业信用和产品本身。由此可见保险公司要发展业务,得到人们的认可,必须提高企业的\'信用以及提高自认产品的优势。

对于购买保险的渠道,亲友介绍占大多数,推销人员其次,再次是自己主动购买。可见人们对购买保险的主动性不强,多数是亲友推荐才购买。

问到保险的受保人,给子女和自己以及父母购买的占大多数。

而购买保险的初衷方面,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作为自己和家人的保障,剩下4个人认为可以作为一种投资。可见理财型的保险产品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保险调查报告 第14篇

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脆弱,“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现象日益突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省委、省政府针对农业发展现状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对于减轻农业风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二、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保险险种范围较小。省里试点起步阶段规定保险产品目录为水稻、生猪、鸡、鸭、大棚蔬菜、西瓜、柑桔、林木、淡水养殖等9个品种,根据我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抗风险需要,按省定1+4x模式,参保险种原则上不超过5个,我县只能从中选择确定水稻、生猪、鸡、鸭、蔬菜大棚等5个险种,其他如食用菌、蚕桑、茶叶等我县传统支柱产业却无法参保,群众对开设这些险种呼声很高。

(二)保险条款不尽完善。一是参保对象条件偏高。现有保险条款倾向于规模化的种养大户设保,其设保“门槛”偏高,如要求水稻种植20亩以上、大棚蔬菜5亩以上、生猪50头以上、肉鸡鸭8000羽以上,使许多未达到一定规模的种养户失去参保机会。二是事故绝对免赔额偏高。如生猪,规定饲养1000头以下的绝对免赔额是5头,使得养殖规模在几百头的农户认为参保不合算。三是产量减少没有列入赔偿范围。根据保险条款,水稻只有在植株死亡绝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而对遭遇病虫害、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损失却不在赔偿之列,如去年我县水稻扬花期,突遇低温,致使621亩协优水稻减产5成以上,投保农户至今未能得到理赔。

(三)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是宣传发动不到位。政策性农业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有些乡镇、村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策宣传、动员力度不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了解不多,造成投保面较小。二是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加上近年来我县没有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不大,造成的损失也不多,对农业灾害心存侥幸心理而不愿投保。三是农户收入普遍不高。虽然我县从财政拿出资金对保费给予一定补助,如水稻保费补助80%,其他50%,但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农户,仍认为保费过高,难以承受。

(四)理赔定损难操作。一是责任划分确定难。政策性农业保险标的主要是农作物和牲畜产品,具有不匀称性特征,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责任的划分相当困难。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懂保险的业务知识,又要懂农技的相关知识,给理赔带来许多困难。三是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难防范。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的控制下,受被保险人的行为影响很大,农业损失中的主观道德因素难以分辨。

三、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议

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上合中央的决策部署,下遂农民群众多年来的心愿,是一项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全局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应针对xx实际,以加大“四个力度”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一)加大领导力度,在理顺工作体制上下功夫

保险调查报告 第15篇

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地处西南边远地区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发展亦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相关地市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困境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基于此,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的总结,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深层根源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农业保险试点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大多数人所预期的农业保险“回春”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政府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救灾负担。因此,如何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今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的统筹协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农业保险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90年代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很不稳定。

其二,农业保险已达到一定规模,农业保险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中已占有一定份额,但这个份额依然过小,有时甚至显得无足轻重。尽管如此,这个衡量指标依然较低,农业保险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显得极其弱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其三,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保险赔款使被保险人的农业灾害损失获得了部分补偿,对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维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对于保障农民的灾后生活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对于某些地区、某些时期、某些农民来说,这种作用还相当大。此外,农业保险范围、保险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增加,已达到一定数量。农业保险从无到有,险种呈不断增加之势,养殖业、种植业保险险种都已达到一定数量,保险标的扩展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产品、牲畜、家禽、淡水养殖产品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发展很不稳定,承保面还相当小,市场份额小,险种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使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

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也使得政府不得不背着沉重的救灾负担,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层次还处于较低层次。

(二)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民及相关部门的风险意识淡薄,需求有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属于经济范畴的农业保险,同样受人们观念意识的影响。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和经济共济制度,其属性属于准公共物品,农户对它的了解和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体制还不健全,农民自身意识的约束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较大,许多地区,包括云南省在内的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意识还相当淡薄,限制了农业保险的需求。

一方面,他们没有自觉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来分散农业生产经营中风险的认识,整体上对农业保险的投保意识不强。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既心有疑虑,又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通常具有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

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这都需要政府和保险人转变服务理念,科学定位,加大诚信宣传力度,激活农民保险意识,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农业保险亏损严重,供给不足

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风险关联性。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的波及面广,常常造成大范围的损失。

(2)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主要有三种情况:损失预期较高的农民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临时性损失预期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潜在的投保农户将更倾向于投保产量风险较高的土地。而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给农业保险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管理成本及赔付,影响了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3)外部性问题。农业保险具有双重的正外部性,农民购买农业保险获得的个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由私人部门市场供求决定的农业保险实际“消费量”将低于社会最佳规模,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

由上述三个原因导致的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使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经营出现了亏损。我国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大多为区域性经营,不利于分散自然灾害的关联性风险。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办法之一是建立强制或者准强制保险制度。而外部性问题应该通过各级财政补贴解决。在20xx年实施的准强制性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这与政府的大力推广有关。但能繁母猪保险只是农业保险的很小一部分,其他的农业保险项目仍然面临着上述三个问题,导致供给不足。

3.农业保险缺少地方性法规和财政资金补贴支持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证明,农业保险离不开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和指导。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看,各国举办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有两类:一类主要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兼顾农业发展;另一类主要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从中国的实际来看,农业保险立法的重点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原则、补贴措施、风险保障范围、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经营组织形式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少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法规,会使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建立长效的农业保险机制。

同时,我们从上面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分析可以看出,没有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的支持,农业保险举步维艰。一方面,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风险商、成本高、费用高、赔付率高等特点,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财政资金补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三)云南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

1.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

云南省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主要是由可支配收入不足、旧经济体制下的观念、保险意识淡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有较大一部分农民有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可是因为在收入低,政府补贴力度又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农业保险这类“奢侈品”只能望而却步;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会选择自留风险,鲜有采取保险等手段转移自身的风险。他们更多的是在受灾以后向亲友寻求经济上的帮助,或者或是通过过去的积蓄来应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农民开始增加种植和养殖的品种,种养品种的多样化又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内在风险调节和分担机制,降低了农业灾害造成损失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还受到农户保险意识淡薄的影响,这主要是由农民对农险了解程度低所引起的。可见,农业保险在(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够高。

2.农险的高风险性与高成本制约了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农险的高风险性主要是由自然灾害频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统计资料不全引起的。

第一,云南省地处复杂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特殊的气候环境,历来就是一个多灾重灾的省份。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冰雹、霜冻、低温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兽害、恶性杂草害等)、环境灾害(生态破坏、污染等)是云南省面临的最主要的五大类灾害。加之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经济生活对自然因素的依赖较大,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较弱。

第二,在农业保险经营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尤为严重。农民对保险标的风险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不足就会造成依此设定的保费偏低的现象。此外,农民在投保后,防灾防损工作的质量高低,以及在灾后补救措施的及时与否,都会对赔付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第三,相关统计资料不全。保险公司的经营建立在集合大量同质风险,通过大数定理、精算技术厘定保险费率的基础之上。然而,云南地区相关农业统计数据极不完整,这就抑制了保险公司精算技术的发挥,费率厘定无数据可依。这会对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致经营高风险。

云南省农业保险的高成本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云南农村地区的分布不均,且较为偏僻。这对保险公司的展业、风险区划等工作极为不利,由此产生的成本极高。

其二,前面所提到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存在着高风险性,而这种高风险性必然造成保险公司的高赔付,高赔付额就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最终是为了赢得较高的商业利润,然而农险的高成本使得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大打折扣,严重挫伤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3.农业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我国尚未推出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云南省也没有相应的地方性农业保险法规。在这种无法可依的情况下经营农业保险,不仅农民的利益得不到较高的保障,保险司的利益和积极性也会受挫;其次,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农民可支配收入不足,在没有政府补贴或者补贴不够的情况下,他们更不可能去购买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险保障;最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工作不到位。在购买了保险的云南省农户中,主动去保险公司购买的比重占了大多数,而乡村干部动员购买和统一购买的比重却不高。在保险公司尽量缩减展业成本的背景下,乡村政府的宣传和支持工作的作用随之凸显出来。如果乡村政府能够积极做好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在统一购买农业保险这一环节上更加积极主动,加大支持力度,就能够更好的普及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在经济学中物品按其有无竞争性和排他性被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自然垄断物品和共有资源物品。其中公共物品是指有如下特征的物品:成本或利益的外部经济;取得上的非竞争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从农业保险的性质分析,它具有供给和需求双重的正外部性,但他在消费上有时会表现出非排他性,所以只能称之为准公共物品[13]。⑴农业保险在“消费”上具有正外部性,表现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受益,而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

会成本。农户消费农业保险的过程中产生了利益外溢,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加之我国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增长较为缓慢,面对高昂的农险费率,需求不旺的情况更加严重。⑵农业保险在“生产”上也有正外部性。它体现于农业保险人提供农业保险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而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农业保险人“生产”农业保险是承担了部分本应该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边际私人成本高于边际社会成本,但边际私人收益却小于边际社会受益,正外部性由此产生。⑶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具有非排他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保险公司在进行防灾防损时使得一些没有购买保险的农户也得到了好处,使得农业保险出现非排他性。

2.农业保险系统性风险较为严重,风险难以有效分散

在保险中系统风险则指影响所有保险参与者,使被保险人间的表现产生相关性的因素。农业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则是指各行为主体间的相互表现而产生的相关性因素,很容易导致主体间的一种恶性循环。⑴在农业中,系统性风险首先表现为区域性同类气候、流行性疫病等。这种风险往往涉及面广,如大面积干旱、飓风、洪水等,风险一旦发生则涉及千千万万农户,上亿公顷农地。在这种状况下风险波及面很大,风险高度相关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将风险在承保个体间有效分散,提高了保险公司承保这种非分散性风险的成本。⑵农业风险具有广泛的伴生性,即一种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的发生。由此农业保险的损失也容易扩大,而且由于这种损失是多种风险事故的综合结果,很难区分各种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3.信息不对称使保险公司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两种反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它们都会对农业保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问题在农业保险中非常普遍,比如表现为经营状况较差的农民隐瞒某种危险和投保动机,有目的的投保农业保险的某个险种(如一切险),使危险集中,如果投保每年可以更新,则有临时性损失预期的农民更倾向于投保。逆选择行为使风险集中,不仅损害其他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且可能使保险人给付的保险金剧增,甚至收不抵支。⑵道德风险。比如农民投保后减少对农业设备、家畜和中间投入品(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的投入,这同样增加了保险人的风险。总之,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业保险人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加大了保险人的经营成本,破坏保险筹集资金的功能。如果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过高,保险人就会减少农业保险供给,或者根本不供给农业保险产品。

4.农业保险经营体制不合理,无法使各行为主体达到利益均衡

农业保险会带来市场失灵的现象,在各国都是如此,政府成为解决市场失灵的突破口。从我国农险实践看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除部分税收支持外,其余的资金支持很少,政策性农业保险则是完全按商业化的经营模式,这必然导致农业保险发展停滞不前。根据我国实际,对广大的在农村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比较适宜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让商业保险公司唱主角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容易铺开,只要政府的政策到位,扶持措施得当,让商业保险公司既有利又承担风险,在政策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操作的优势,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剩下的就是解决好补贴问题。

⑴针对险种进行补贴。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但不是所有的农业保险产品都必须实行政策性经营,只有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商业性保险公司又不可能或不愿意从事经营的农业保险项目,才有可能纳入政策性保险加以补贴。某些险种可以视政策导向,有选择地、有条件地纳入政策性保险,但补贴幅度可以小一些,比如某些单风险农作物保险,虽然这些保险标的也同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这些保险标的遭受冰雹、洪水、火灾等单一风险的概率较小,符合一般商业保险承保风险的条件。还有就是一些范围较小、价值较高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的单风险保险或某些综合风险保险,也适合商业化经营,由保险公司和农户来承担费用,政府可以少补贴一些。

⑵政府补贴的可操作性问题。如果农业保险公司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决策开办的,中央和省两级补贴都可给该保险公司,似乎合情合理。首先,需要确定对农业保险业务的补贴范围,制订补贴规则;其次,需要确定保险公司做了多少符合政策规定的农业保险业务,然后才能进一步确定该为每一类符合政策要求的业务提供多少补贴以及这个补贴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之间如何分担。

保险调查报告 第16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理财 _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xx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20xx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_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20xx年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xx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

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保险调查报告 第17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但据调查了解,目前县域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应引起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外部监管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目前保险监管机构只设立到省一级,省级以下的市县没有设立分支机构。从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市县两级由于机构少、业务发展潜力大,成为新一轮各保险公司争夺的主要战场。随着市县两级机构数量的增多、同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客观上要求相应的监管力量、监管水平、监管方式与之相适应。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力量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明显不相适应,难以真正了解基层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

(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适度竞争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竞争过度会给保险市场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一是人员频繁流动。随着机构的增加,对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着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重点,在高薪、高位的诱惑下,不少管理人员走马灯一样,频繁跳槽,不利于保险队伍的相对稳定和续保业务的开展。二是个别保险公司借助于权利部门搞垄断经营和权利“寻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基本原则。三是以支付高额手续费为诱饵,变相搞商业贿赂。同业竞争不规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保险业自身发展和保险市场的稳健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保险营销人员持证率偏低。根据《保险法》有关规定,保险代理人必须参加保险业务知识培训,并考试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保险公司持证率不足80%,与监管要求相差太远。持证率偏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利于保险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保险公司的社会信誉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在产品宣传上有误导客户现象。目前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大多是固定格式保险条款,部分内容专业术语较强,而社会公众保险知识普遍欠缺,对保险条款也没有细加研究,购买保险时主要以保险代理人的宣传解释决定是否购买。部分保险代理人短期行为相当严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客户对自己的信任,过分夸大产品的保障功能,对限制性条款和免除责任没有如实告知客户,误导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选择,为以后客户与保险公司在理赔问题上发生纠纷埋下隐患。

(五)存在_行为。部分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得保单,不择手段。如劝说某些单位领导利用小金库办理团体保险等,使非法资金能通过购买保险变为合法资金。

(六)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容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甚至威胁到农民的生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目前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情况看,增速有所加快,但保险的覆盖面和保费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数极不相称。

二、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保险监管体系,增强保险监管功能。一是修改和完善配套的保险监管法规体系,从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上建立健全和界定保险市场行为规范标准。二是建议在县市级建立保险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或委托银监局对基层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保险机构准入审查,对基层保险机构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建金融稳定协调体系。要针对出现的混业经营情况,在县级区域内建立由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牵头,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的混业监管协调机制,针对银行、保险业务的交叉区域讨论其风险及时进行研究,通过信息共享、稳定协调机制及时排除金融风险隐患,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管控力度。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提升保险“窗口”形象。二是严把准入关,彻底杜绝无证上岗。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险代理人诚信记录信息库,与资格证书一同管理,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四是加大对保险从业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对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代理人,要坚决辞退,并记录在案,终身不得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五是保险公司要信守承诺,加快理赔速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利不受损害。

保险调查报告 第18篇

目前,失业保险征收情况要远好于失业保险支出。而现阶段失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却集中在失业保险的支付环节上。为了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的发放工作,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的监管力度,20年8月,区就业局成立了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专项检查小组,拟定了工作方案对全区领取失业保险人员领取失业金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在检查的同时进行了相关情况的调研。检查发现,经办机构在对失业人员是否享受失业金、失业金的停止、基金支付监管等仍存在着具体问题,企业在参保、缴纳失业保险金上还是存在着侥幸心理。本文结合年初审计、本次检查和工作实际,现就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提出一点建议。

一、检查的基本情况

失业保险待遇专项检查小组对全区8月正在领取失业金人员享受待遇在15个月以上人员中确定出的301名检查对象,联合区社保、地税、工商、镇街对这301人进行了全面核查。

(一)参保情况

301人中,有7人是在领取失业金期间以单位形式参加了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或者医疗保险(没有参加失业保险),111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183人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有人正处于灵活就业中,其中谢家湾街道有4名失业人员分别从事保安、家具销售等工作,但所在企业均没有为其参保。从统计看,类似此类灵活就业人员占检查比例的左右。

(二)求职情况

就求职愿望而言,约71%的人有求职愿望,并有明确的工作意愿,但由于对工作职位、工作待遇的要求无法达到,现在仍处于失业中;约23%的人有求职要求,但对工作没有强烈愿望,处于可工作和不工作的状态;约6%的人不愿工作,也没有强烈的求职愿望。在检查中,上述人员均表示就业压力比较大,自己的求职愿望和现实有些差距,领取失业待遇也不是他们的初衷,多数人表示自己正努力找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

目前,企业和职工对参加失业保险的意识较前些年有很大改观。从实际办理过程看,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欠费造成失业人员待遇享受难。现行《重庆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及其职工自欠缴之月起一年内清缴了所欠失业保险费与滞纳金的,失业人员自清缴次月起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而实际上,失业人员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仍旧欠费。致使部分企业职工失业后,经办机构根本没办法为其办理失业保险金。

2.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企业不愿承担送档等义务。目前,由于一系列原因,企业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愿意履行失业职工送档义务,致使失业人员超过了申领失业待遇期限;同时有参保单位如雇工不多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失业保险金申领所需资料准备不足,失业人员反复跑路的情况较多,也有造成失业人员无法申领失业待遇情况发生。

3.企业有违规帮助失业人员套取失业金现象。主要表现为失业人员已在企业就业,企业则通过瞒报失业人员社会保险,不予为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以帮助失业人员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

(二)经办机构方面

1.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每月失业保险金的发放由金保系统自动导出,但享受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是否灵活就业或者其他,系统无法显示,经办机构没有办法监控,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基金监控缺位的现象。

2.缺乏与税务、工商等其他部门联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是否就业、有否提前退休等情况,缺乏数据对比。现行情况下,无法与税务、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缺少强有力的佐证。如20年国家_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待遇期间有申报个税的情况,由于没有与税务进行信息共享,则失业经办机构无法掌控此类情况。

3.灵活就业人员停止享受待遇享受难。现行失业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待遇期间重新就业的必须停发失业保险金。目前,经办机构对重新就业人员的认定只能掌握在重新参保(失业保险)的、或者当月不与签字的情况下停止,对出现的短期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体身份参加养老保险或者医保的失业人员等情况,失业经办机构只能认定为其仍属失业人员。

4.工作力量薄弱。根据对各区县的调查,全市均存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人手缺乏的问题,这就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失业保险的业务经办和基金财务管理上有交叉现象,在基金的监管,特别是待遇支付上还缺乏一个专门监管的部门。

(三)申领失业待遇的失业人员方面

1.认识不足。对失业保险“是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就业”的作用和目的不明确,认为只要失业了就该领取失业金,是否再就业跟领取失业金没关系。

2.有故意骗保行为。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过程中,有专门为领取失业金而领取失业金的情况。在了解政策的前提下,诸如本身为自愿离职,但有要求企业为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建议和对策

(一)用新理念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要改变过去“失业保险就是管职工失业以后的事情”的旧观念,树立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新理念,把失业保险制度建设重心放在防失业、促就业上,一方面维护企业既得利益,同时要保障失业人员在履行缴费义务后的权益,通过制度的完善,切实减少失业基金的风险点。

(二)加强对失业保险工作的认识

在目前的五项社会保险中,失业保险这一险种往往被忽视甚至忽略。从历年稽核和今年_的审计情况看,企业在对五个险种的保险费参保上,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失业保险的参保情况仅仅好于生育保险,与工伤保险基本持平。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不但客观存在,而且是在未能就业的群体中解决起来最难的问题,这部分人不是年龄偏大,就是没有一技之长。所以从民生角度考虑,失业保险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不但要把它放在五大社会保险中头等的重要位置,而且要放在就业工作的头等位置,就目前其他就业群体看,他们都是有依靠的,而未就业群体失业人员恰是更应引起关注的。

(三)加大失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多年,但社会对失业保险的认识和人们对失业保险的熟知远远落后于其他险种。主要原因表现为企事业单位等对失业保险的认同和认可度缺乏,认为只要给职工发了工资、参加了相应险种就行。目前,很多企业在失业保险认识上不明确,不知道对失业保险企业和职工有什么样的权力和义务。如20年来,九龙坡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共出动人力200余人次,印制发放资料10000余份,积极配合区里做社保法和失业保险政策的宣传,但社会认知效果仍不理想。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市、区人力社保局在失业保险政策宣传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和人力物力支持,制定专门的失业保险宣传册和明确专门的宣传渠道。

(四)加大失业保险稽核监督和执法力度

人力社保部门应整合内部力量,加大对企业的稽核力度,对出现少报漏报现象应加大处理力度,对直接责任人和经办人员应严厉的批评教育,必要时可加大处罚力度。目前,失业经办机构人员少对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参保、有否少报漏报,以及追回失业人员多领冒领失业金情况都存在工作工作不力。对此,需要执法部门特别是劳动_门的支持,方可保证失业金的正常征缴和基金的运转,()保障失业职工权益,切实促进失业保险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进一步扩大基金支出范围

一是在基金缴纳费率上进行浮动,对缴纳社会保险情况良好的企业,次年缴纳可以实行一定比例的降低,从而减小企业的负担,加速企业的基金的良性循环;二是扩大基金的支出范围,加强企业补贴。诸如对培训的奖励、稳岗的补贴等,形成长效机制;对主动吸收接纳正在领取失业金人员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加强对领取失业金人员就业补贴。对领取失业金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积极就业或主动创业的,由失业基金支付适当奖励,切实达到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再就业的目的。四是实行奖励机制,对缴纳社会保险积极,稳定岗位效果突出的企业,实行一定的奖励,对企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进行肯定,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保的积极性。

(六)成立专门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

目前,全市多数区县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基本都是由就业局失业保险科承担,这使得失业保险业务和财务在经办过程中有一定的混淆现象。主要是失业保险在就业范围内为单险种,以此形成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责任仅仅根据内控制度的要求,设立了兼职内审部门,这实际上将基金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监督任务落在了科长和分管领导身上。设专门的失业保险基金监管部门,实现失业保险业务和基金财务的真正分离,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

保险调查报告 第19篇

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报告显示,与其它金融行业相比,保险业目前遭遇的_冲击相对较小,但保险产品和保险交易的固有特性为_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平台。保险公司一旦卷入_活动,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强保险业反_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对于进一步防范_风险、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反_定义与保险业反_工作基本情况

(一)反_定义

1._与保险_

_在不同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之间界定不同。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关于防止罪犯利用银行系统_的声明》中将_定义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系统被利用作为转移或者储存来自犯罪活动资金的工具;犯罪者利用金融系统进行支付,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隐瞒资金来源以及收益所有人;通过安全储存设施对于银行支票提供保管。

根据全球反_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定义,凡是隐匿或掩饰犯罪所得的性质、来源、地点、流转或协助任何非法活动行为人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均属_。

美国作为最早对_进行法律规制的国家,在1986年的《_控制法》中界定了_行为:_是指为掩饰非法收入的存在、来源或使用,就该收入设置假相而使其具有表面合法性的过程。

我国《刑法》第191条设定了_罪,即明知是du品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s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偷运犯罪、贪腐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昨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同时,《刑法》第312条设立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以上两个条款将所有清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都纳入了我国刑事打击的范围。

尽管不同主体对_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_的基本涵义:(1)_是在已经实施犯罪行为并获得赃款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法行为;(2)_者明知是犯罪所得而清洗;(3)通过金融机构或其他方式转移或转换犯罪所得;(4)企图掩盖犯罪行为并使犯罪所得在形式上合法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迅猛发展,_行为在概念、手段、范围等各个方面出现了新趋势。随之,_的外延也扩展到:(1)把合法资金洗成“黑钱”用于非法用途,如把银行贷款通过_用于偷运;(2)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也合法的资金,如把国有资产通过_转移到个人账户达到侵占目的;(3)把合法收入通过_逃避监管,如外资企业把合法收入通过_转移到境外。

保险_目前在国际上尚无明确界定。根据fatf所作的调查,保险_多是利用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再保险进行,三种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65% ,30% ,5% 。fatf归纳了九种保险_行为:(1)趸缴期领。_者趸交缴大量保费,将不法资金投入保险公司,包装成保单的投资,从保险公司领取经过清洗的资金。(2)提前退保。_者投保后再退保,即使承担较大退保损失也在所不惜。从保险公司得到的退保款项,就成为_者合法的资金来源。(3)购买高价值资产,再通过保险欺昨_。_者利用“黑钱”购买高价值资产,然后伪造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若索赔成功,则实现了“黑钱洗白”的目的。(4)以现金形式投资于保险产品。在发展中国家,保险公司的现金交易普遍存在,为_者提供了清洗途径;在发达国家,不法分子也能够借助保险中介机构的现金交易达到同样的目的。(5)在保单“犹豫期”内取消保单。人寿保险产品允许投保人在“犹豫期”内无条件取消保单,保险公司将已缴纳保费如数退还投保人。该规定的初衷是保护

投保人利益,却被_者利用,得以在较短时间内以最小成本完成_。(6)与保险中介或保险公司员工勾结_。保险中介或保险公司员工明知投保人的资金来源有问题,但为获得高额佣金或其它好处,帮助_者办理相关保险业务。(7)通过第三方支付掩盖保费来源。保险公司承保时需识别投保人的身份,_者利用识别范围之外的第三方支付保费。保险公司通常难以确定该第三方与投保人的关系及保费资金来源。(8)通过跨国保险交易_。跨国保险交易通常涉及从外国银行账户支付国内保险费,或从国内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到国外银行账户。由于各国法律法规差异较大,保险公司难以准确核查。(9)以欺骗方式染指商业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_者通过参股保险公司或直接设立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方式,直接操纵_。

2.保险业反_

1月1日起实施的《反_法》是我国反_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的反_,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du品犯罪、黑s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偷运犯罪、贪腐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昨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_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该条款规定了我国反_的法律定义。

保险业反_概念在我国尚无统一界定。依据反_的法律定义和_行为的新发展,有的学者将保险业反_概括为“政府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调动有关组织特别是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合规识别、监控、记录和报告保险_行为,并对发现的保险_者予以必要处罚,以阻止或抑制保险_的全过程。

(二)保险公司反_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月《反_法》颁布实施以来,保险公司在反_组织制度建设、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建立健全组织

各保险公司按照要求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承担本公司的反_工作。明确高层人员专门负责反_合规工作,确保反_合规管理人员和各业务条线上反_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及其他资源。如太平人寿在反_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同时指定合规责任岗及责任人负责反_工作。

保险调查报告 第20篇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万人。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一、##办事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以xx年为例,##办事处农户保险投保面积共计亩,保额共计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户2387户,面积亩,保额元;水浇地玉米投保户414户,面积亩,保额元;葵花投保户968户,面积亩,保额元;大豆投保户669户,面积亩,保额元。投保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xx年保险公司共分两批对农户进行了理赔,第一批理赔各类农作物亩数为亩,占投保面积的,赔付金额为元,占保额的,第二批赔付金额10万元,两批共赔付金额为元,占保额的。同时,保险公司将农户投保的元保金转到xx年,为农户继续参了保。

二、存在的问题

1、保险公司强行将农户上一年的保费转到下一年,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不良影响,剥夺了农户自主投保的权力。

2、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少,目前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在办事处开展种植业保险,无竞争,势必导致其服务质量上存在问题,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3、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不透明,诸如:灾年农业年成是怎样界定的,理赔标准是什么等等,参保农户都不清楚,导致农民反响很大。

4、保险公司理赔时间过长,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

5、理赔数额应严格按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实施,不能各乡平均分配。这样严重破坏了公平原则,也会使保险部门公众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制约保险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对于农民的损失以往主要靠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这两种办法来解决。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救急救不了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保险则是化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价格、低收益的特点,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农民由于收入低,大多数人缺乏为其农产品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让他们自愿购买农业保险一时很难做到。因此,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必须加大政府引导,但也要走出政府包办的怪圈。

2、加大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会造成市场的失灵。纯商业化经营的路子也难走通,这就客观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责,对农业保险这个准公共性产品给予财政补贴。除对农户的保费补贴外,还要对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费用给予补贴,另外在税收、贷款利率、再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

3、实行“三低”原则。“三低”即低保险、低保费、低保障。由于农业因灾受损经常发生,有时损失还较为严重,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损失都纳入保险范围全部给予补偿,收取保费高,农民不愿也无力接受,因此,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这样既帮助农民抵御农业风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又解决了农民和地方财政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将政府灾后补助资金前移为灾前保险费补贴。

4、强化竞争意识。一个地区应形成多家保险公司参与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给农民参加保险选择机会,才能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5、公开保险程序,增加保险理赔透明度。参加保险后,一旦受灾,农民对农业灾年收成如何界定,怎样界定,保险公司如何理赔,理赔的比例数额多少,标准是什么,理赔的时限长短,农户都不是很清楚,容易打消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6、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农业保险比较复杂,风险控制较难,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特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万人。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保险调查报告 第21篇

身处虎门的我,保险业在虎门掀起阵阵高潮,整个广东地区,就数虎门的保险业最为发达,签单率是相当的高?

民意调查:假如我投身保险,有多少朋友会支持?

我做过,你猜猜是比例在多少?竟然吓一跳,竟在80%左右。

原因大致如下:

1、身处人才市场,不乏客户来源与人才来源

2、为人勤奋,耐心足

3、业务能力也不错

各位如何看待保险业,想听听大家的高见?

不适合保险代理人工作的症状: ■ 不喜欢陌生拜访、不好意思和熟人谈保险 ■ 脸皮薄、怕求人、怕被拒绝

■ 不喜欢有目的性的交往

来咨询者对保险代理人工作的具体感受: 在从事保险营销的过程当中觉得很难施展开,尤其是这行的特点是需要一个人去市场上现实中不断地寻找客户,开发跟踪客户,积极主动不厌其烦地与客户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并见机适时地与他们沟通灌输保险观念和推销保险产品。这种保险营销的方式让我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要遭到很多的拒绝误解或者是无休止的拖延。 一个以前的同事正好跟我联系,让我去他们公司了解下,有个什么讲座,就这样我去了,进去里面的气氛和环境深深的吸引了我,好象是我想要的地方,再次感受到台上的讲师讲得非常的好,是一个学习的环境也是在之前销售中没有人给我讲过的许多有关销售的技巧,正好这次可以在这里提升下自己。毫不犹豫地就答应在这里工作。前期培训结束了,应该是我们走出去见客户的时候了。每次出去拜访陌生客户时都很有信心,可到客户那里就又是个心态了,还是怕见客户,很多时候我尽量去见比较弱势的人,对他们我好像才不会害怕,可以进他们的门,但就这样下去,照样也没有谁愿意听我讲产品,信心每天都会受打击,但还好的是每天早上去公司又可以被他们的讲话所安慰,就这样在这个公司我留了3个多月。最后心里无法再去接受这种每天信心受打击的事实,就离开了。

喜欢做兼职讲师,每次培训课堂都是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喜欢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热情和对我的认可。不喜欢陌生拜访、不好意思和熟人谈保险;而且保险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中年妇女,既不喜欢,也没有共同语言和这些客户沟通。另外,对保险没兴趣,对保险专业知识更没兴趣,总提不起精神来备课,总是一拖再拖。

内心深处自己确实觉得不适合做销售,只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和眼光了。当时从事保险销售,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己要带孩子,没有别的工作可以选择,而保险貌似很自由,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二是自己想改变自己内倾的性格,因为我只愿意跟自己合拍喜欢的人交往,这样也对发展人脉关系没什么好处。可真正从事保险后,却发现改变很难,自己一直怕见客户,尤其要对不同的人宣传保险,不停的讲啊讲,感觉自己不喜欢这种工种模式。而保险貌似自由,其实一点也不自由,业绩的压力很大,就算在家没有事情做,脑子也在运转,公司天天催业绩,感觉自己特别抗拒这种工作模式。我们经常开激励表彰会之类的,经常会有奖励制度(达到条件就奖励),别的同事对此热血沸腾,冲峰陷阵,而我对此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但看到别人业绩顶呱呱,而自己做不出来时,没有业绩就没有收入时,自己却是很懊恼。有时却好像刻意的回避客户一样,有时约客户时甚至希望客户没有时间,帮客户找理由,甚至该约客户时却迟迟拖着不打电话,我想应该是自己害怕拒绝吧。难道是自己能力不行,比不上同事,或者是自己站错了位置,入错了行业,看来是入错了行业,曾经自己虽不是很自信,但却是不否认自己的能力的,但是这个行业,自己真的不行。

我见了几个客户,发觉销售并不好做。大多数时候要面临客户不信任的眼神和不屑一顾的语气,而且现在提起保险,人们好像谈虎色变一样。我知道这是观念问题,每当经理讲完,我就觉得充满的信心,可以改变别人的想法。但是面对客人的时候就不知道讲些什么,有时语无伦次,场面会很尴尬。一个月快过去了,可能也是由于我的熟人太少,每天不知道给谁打电话,该约谁谈保险,到现在还没开单!我在想,我是否适合做这行。

很喜欢提供的培训,很专业,很系统,氛围也很好;真正很系统的开始销售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真不适合做销售;我可以很顺利的完成整个销售过程,也可以很愉快的和我的客户沟通,也签单回来了,但我还是觉的不开心;后来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一些客人没有需求意愿的情况下,我仍需要使用各种技巧或手段去激发他的需求,以达到我销售的目的,这些技巧和手段无法让我高兴起来。后面这半年我大都在混培训、享受培训带给我的那种快乐,后期我已经完全不愿意去跑单了。

不喜欢主动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和人攀谈,而喜欢和人自然地交流。

公司锤炼一下,未果,甚至还缩回去了。

无法说服别人投保,还是败下阵来。人撒出去游游荡荡,没有目标,没有归宿感。不喜欢保险的

陌生拜访,漫无目的地到处扫楼,让我觉得身心疲惫且收获不大。讨厌这种工作。

喜欢那里的工作氛围,每天早上开晨会,让已经做出成绩的人讲成功的经验,都是在鼓励你去成功,公司的理念是希望每一个进入公司的人都能够成功。这一点不同于任何一个传统的单位,让我感

到很振奋。但这项工作需要去推销产品给陌生人,我害怕被拒绝,害怕别人把我的自尊踩在脚下,所

以做得很失败,不仅没有挣到一分钱,还导致一段时间害怕见人,自尊和自信严重受挫。

没有喜欢过这份工作,因为培训的时候,被灌输的观念与自己原有的完全不一样,不想为了拉到

业务而言不由衷地夸别人,讨好别人,不想为了拉到业务而说假话,不想自己应得的佣金返一部分给

客户,不想为了要客户签单而隐瞒一些本该提示的信息。在展业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不合法、不合理的

现象,让人觉得得变成一个我认为的“坏人”才能在这行干出点成绩。

好象没有喜欢的,喜欢打电话成功后的感觉,但很快就被下面N个不成功的电话给打压下去。喜欢

和一个客户谈成功后的巨大喜悦,同时很快陷入更多不成功带来的沮丧。

感觉自己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在和同事的辩论中我多获胜,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思辩说服别人买保险应该不难。我很喜欢保险公司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不必看上司的脸色,相反他们为了业绩对我们关怀倍至,各人的业绩和收入全由自己的能力和勤奋。我不喜欢的是公司每个人都以业绩论英雄,可以说是相当势利。而且公司的业绩考核压力非常大,90%的员工都只是为完成业绩要求而疲于奔命,很多人为了业绩和收入可说是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思考或者正在寻找准客户,工作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为了业绩压力惶惶不可终日。不可否认公司的激励制度非常先进,让每个人都处于狂热状态,尽管很多人收入非常低。

做保险公司理财顾问的缺点:不敢跟身边的亲戚朋友说我在做保险,怕亲戚们反对我不支持我;如果跟身边的朋友说会让他们躲避我要面子;有压力,因为这个纯靠业绩才有收入。

保险调查报告 第22篇

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金融市场已不再是信用社的避风港。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回归农村金融市场,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并有多家国外银行从开始抢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然而多年来形成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帮助信用社获得更大的经营利润,农村信用社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与中间业务并重的发展方向上来。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风险小、成本低、业务量大、收益稳定、派生性强、附加值高等优点。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信托租赁及国际业务中的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等。近二三十年来,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如,信用卡业务、电子转账系统、担保承诺、代理融通、代理保险、债务互换、信息咨询等业务。特别是近些年来,银行业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出现了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业务。但是由于信用社大多地处农村,许多类中间业务并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所以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偏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拥有的基本保障明显不足,并且我国保险的普及率还非常低,客户急需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在农村,保险业务始终没有普及到普通居民当中,这就为信用社在保险领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一、银行保险的现状

二、农村信用社保险业务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的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保险业务收入只占各项收入的极小份额,以廊坊市某联社为例,营业收入26265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351万元、占比,代理保险业务收入18万元、占比;营业收入27553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566万元、占比,代理保险业务收入95万元、占比。虽然这个联社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但是在整个营业收入中占比依然不足1%,处于一个可以忽略的地位。

目前信用社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协议代理阶段,合作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1)信用社代理销售储蓄分红型或投资连结型的保险产品;(2)保险公司为信用社的信贷业务提供配套保险服务,即提供抵押品保险和借款人的人身意外伤害险等。

而且现在信用社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多对多”的模式,即每家信用社都与各家保险公司合作。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多对多”的模式是一种很不稳固的合作模式,因为双方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考量: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不愿意进行长期投入,比如对信用社人员的培训和对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进行宣传,因为他们的投入有可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信用社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状况、长期战略等进行深入了解,只要比比保险公司开出的条件就行了。这种“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很容易诱使保险公司在保险费率及手续费提成上形成恶性竞争,而信用社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收益和更换保险公司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保险公司理赔意愿和服务水平,很容易损害客户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信用社的公信力和一致性,最终形成了信用社保险产品品种单一,各保险公司服务趋同。

三、银行保险的发展方向

四、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有利条件

任何一个好的合作模式都必须满足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形成“共赢”,信用社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就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果。

首先来看对于信用社的好处:(1)最直接好处就是提高信用社盈利能力,扩大信用社的客户群。(2)通过完善客户的保险,加大了信用社客户的抗风险能力,能降低信用社的信贷风险。(3)信用社通过增加各类中间业务可以逐步建立金融超市,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4)通过推广中间业务,可以延长信用社的经营链。(5)信用社通过保险公司的宣传,可以增加信用社的美誉度。(6)经过保险公司的定向培训,可以提高信用社人员的营销能力和个人素质。

然后来看对于保险公司的好处: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农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通过信用社这个平台,可以让保险公司直接进入农村新兴市场,不但可以降低宣传费用,而且可以提高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完善保险公司的服务种类,增加保险公司的赢利点。

最后来看对于客户的好处:(1)由于农业及中小企业属于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的行业,增加合理的保险可以大幅度增强客户的抗风险能力。(2)通过信用社大规模营销客户,可以使客户形成消费集团,可以帮助客户以“批发”的价格支付保费。(3)由于农村客户对于保险知识了解比较少,信用社的保险人员作为农村的“本土专家”,可以为客户设计有针对性的保险方案、定制真正适和“三农”的保险产品。

五、发展农村信用社保险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模式选择

目前,在国际上的银行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银行代理模式,即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由银行提供销售渠道收取手续费;二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即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签订较为长期的合同,银行在收取手续费之外,还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三是银行入股保险公司,通过股权纽带参与保险公司的经营。信用社现在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而发达国家的银行基本上都采用第三种模式。

虽然第三种模式可以使信用社获得最大利益,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及制度的制约,以及保险公司利润下降、保险密度虚增、保险公司潜在信用危机的存在,信用社在短时期内很难和保险公司实现利益均享、风险共担。所以笔者个人建议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具体地说就是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实行“一对多、主推一”的模式,即由省联社牵头和多家保险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每年在某一类具体的保险业务上只重点推荐一家(或两家)保险公司。部分因客观原因不能采用此家保险公司的信用社,在当年最好也只签一家合适的其他保险公司(仅指在某一类的保险业务上,多类保险业务就有可能用多家保险公司)。

这种模式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作为省级联社和保险公司谈判具有规模优势,足够的业务量可以让保险公司做出最大程度的让利和支持。二是省联社拥有人才优势和领导地位,有能力调动足够的资源研究开发适合信用社长远发展的保险种类。三是可以充分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加大保险公司的长期投入力度。四是有利于多家保险公司在同一类保险业务中形成良性竞争。五是可以吸引保险公司适应信用社的特点增加保险品种,提高保险服务的针对性,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六是信用社可以有效借助保险公司的智库建立自己的开发战略,满足农村客户不同层次的金融保险需求。

(二)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模式

保险调查报告 第23篇

随着国家“三农”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和农业生产风险补贴机制也日益完善,自__年起,我县陆续出台了高效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国家补贴保险”成了新农村建设中颇具经济魅力的字眼,农业保险补贴为农民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补贴及高效农业种养殖业保险补贴成为各级政府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激励手段。高效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运行近7年了,究竟给广大农民带去了多少实惠,农民如何看待“高效农业保险补贴”,“ 高效农业保险补贴”还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就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研。

一、财政补贴实施基本情况

据笔者调查,__镇是全县经济作物重镇之一,从__年起实施高效农业保险制度。保险品种从当时的能繁母猪增加到育肥猪,__年参保品种呈多样化,有油桃、梨、钢架大棚、河蟹养殖等品种。参保率和保险品种逐年提高,财政对参保农户的保费补贴标准在逐年提高,其中肉用仔鹅、育肥猪、肉鸡、荷藕、内塘河蟹等品种高效农业保险的保费,各级财政补贴达70%;能繁母猪、奶牛品种高效保险各级政府补贴高达80%。到目前为止,全镇参加高效农业保险的品种已有七种,广大农户受益匪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效农业保险补贴工作在宣传动员、承保核实、防灾减损、查勘理赔、资金配套、财务运作等环节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关注。

1、宣传动员待加强,参保意识待提高。由于农民受传统小农意识影响,理解和接受保险的观念较弱,对补贴政策缺乏了解,往往要等到“殃及池鱼”,才会“怦然心动”。加之现有经营规模较小,预期收益较低,不愿再付出保险成本,如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由于赔付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当年度的台风、暴雨、持续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户自愿投保积极性有待提高。

2、服务机构不健全,行政推动难维持。从目前情况看,县镇村高效农业保险工作几乎全部依靠基层组织行政来推动,类似于农业保险公司机构还未将保险产品的经营服务延伸到乡镇村组户,还没有真正建立让农民更积极、更踊跃、更放心的基层保险机构与队伍,农业保险机构应有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本没有发挥。

3、保险成本费用高,理赔定损难公正。高效农业保险费率偏高。一方面是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品种,农民是急于投保,其出险率和赔付率就高,保险公司就有亏损,如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另一种是旱涝保收的品种,农民则不愿参加保险,造成保险公司无利可获,经营成本上升,因此费率也高,如旱生蔬菜保险业务。理赔定损难公正。一方面是农业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镇村干部兼职,未经专门的培训,机械性多、灵活性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按照理赔条款的条条框框,许多损失不在范围内,但因其考虑化解农村基层干群矛盾实际,特殊原因的,也适当赔偿。另一方面是承保标的是动植物,流动性大,基本信息难把握,要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让农户满意的理赔标准就较困难。

4、资金配套难保障,财务核算待加强。作为惠民之举,国家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由各级财政和农户共同负担保费。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农业保险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依靠县镇两级政府,而农业大县与重镇,往往都是财力弱县镇,配套补贴资金负担相对较重。

5、保费指标下达不合理,有虚增保费、虚支赔额的违纪现象。据调查,有些地方主管农业保险部门为片面追求保费指标,不顾当地实情,以粮食种植面积的40%下达高效农业保险面积和保费,造成基层虚增保源和保费,出现集体垫付保费、虚报定损理赔、骗取上级财政补贴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也容易出现个别参保户多次报灾,以轻报重,以少报多等虚报现象。同时,镇村两级对农业保险代事代办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

三、几点建议

高效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的实行在转移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引导农民积极参保投保等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应当建立差别化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更多的补贴资金,加大对农业大县重镇或者欠发达县镇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当地开办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对相关重点保险品种进行适当补贴,提高财政对保费的补贴额度,以减轻农民个人保费负担压力。建议将是否参加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作为高效农业发展扶持奖励的前置条件。

2、强化宣传动员,增强保险意识。将高效农业保险精神宣讲到户,讲清政策,讲透条款,使得种养大户能充分认识到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是为了降低他们农业经营风险,增强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参保。

3、完善考核机制,力求务实为民。高效农业保险补贴工作尚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完善基层考核机制。高效农业保险补贴的推广实施成功与否关键在基层干部。摒弃部分干部对高效农业保险工作视为“多此一举、忙中添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认识。二是纠正以粮食种植面积一定比例下达保费指标做法,切实为基层办实事,为农户办好事。

4、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核算行为。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责任。财政、人保、农经、气象、农技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各守其职。建立农业核灾定损工作组织和三农保险专兼职队伍,定期对核保和定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加强对基层财政、农经部门、行政村有关保险代理代办业务培训。

保险调查报告 第24篇

1) 保险是今天的关怀和明天的保障。

2) 保险行销是寻找顾客,满足顾客的保障需求,及继续服务保户的一种艺术。

3) “从一而终”的人,不但可赚取丰富的金钱,也均衡发展了其他,成为一专业、卓越,并且充满喜乐的人。

4) 不管您现在身处何种阶层,领略别人成功的故事,必有助于您前进的步伐。

5) 成功的人永远有梦,每一个梦就是一个理想。

6) 处理拒绝,最忌讳与客户强辩,辩赢了,就失去了成交的机会。

7) 多工作,如神经病似地工作;最佳推销员与消极低沉推销员的分别即在此。

8) 不论处于何种情境,一张笑意盈人的脸,最易打动保户的心,来赢得对方的信赖。

9) 行销的路本就不平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工作的独特之处,怎能培养足够的信心呢?

10) 熟能生巧,但不意味着行销工作的准备,能够偷工减料。

11) 您想现在开一张不额支票,存在保险公司,还是未来开一张巨额支票,给税务局?

12) 我相信,没有什么取代人寿保险;因为人寿保险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构想的最伟大的财务证券。——Bertpalo

13) 成功模式有行为准绳,温和敦厚,做你自己;善体人意,热诚进取。

14) 为什么不把钱拿去买有用的东西呢,保险仅一念之间。

15) 出在拔萃的秘诀是主动推销自己,积极面对参与。

16) 即使您不是莎士比亚,也可以写出一封引人瞩目的开发信。

17) 一百次拒绝,就坚持一百零一次说明,就多这份坚持,让客户改变原有的心意。

18) 唯有在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才不至于有勇无谋。

19) 人寿保险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金钱。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以免除遭受万劫不复的灾难。——邱吉尔首相

20) 千万别让恶习在您漫长的行销生涯中留下阴影。

21) 一个杰出的保险推销员每天一定做四件事,寻找客户;不要完全相信客户口头承诺,一定要在保书上签名才算定案,最好能亲自参与签署过程;经常与客户保持联络。

22) 举凡任何的社会资讯或研究数据,都是你开发市场最有价值的参考。

23) 您演讲时,是否总滔滔不绝,而听众总是昏昏欲睡。

24) 为了保存明天,我们今天必须行动;对于国家大事如此,保险行业亦是!——里根总统

25) 我们的人民在自由的天地里和未来的国家信仰中(生活),一个最明显的证据是上千万人民拥有寿险保单的事实。——_将军

26) 我们销售的是面包、牛奶、子女的教育、家庭的幸福、圣诞节的玩具和新年的礼物。我们销售的是天伦之乐与自尊。我们销售的是利益不单纯是金钱。我们销售的是希望、梦想和祈祷!我们保护的是周围的邻居、朋友和街上的孩子们。——柏特·派罗

27) 雄厚实战经验的唯一方法,就是每日勤于拜访客户,而相处的艺术,则端视个人的良好修养。

28) 我不知道谁会对我的产品有兴趣,但是只要我持续地拜访客户,一定会有对我们产品或服务有兴趣的人出现。

29) 建立信誉,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但是您有短时间内做好的可能。

30) 自闭门户的经营时代已落伍,走团体组织的策略是迎向国际化的前进驱力。

31) 生意的大小,受您的想法支配。想得小,这宗就小;想得大,这宗生意就大。

32) 如果您不知道准保户在想什么,您又怎么能够对症下药。

保险调查报告 第25篇

浙江是典型的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xx年末,全省有各类中小企业113万家,占企业总数的%,税收贡献率和就业贡献率分别达到%和%。为了掌握当前中小企业参保情况及制约因素,促进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浙江保监局近期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xx]143号)的界定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抽取1220家各类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实地走访了绍兴、台州等中小企业密集区,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当地政府、中小企业以及保险公司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中小企业参保基本情况及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末,浙江省(不含宁波,下同)参加财产保险的中小企业合计82491家,占中小企业总数的%。20xx年,中小企业在企财险、责任险和信用保证险的保费支出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风险保障金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调查显示,易受水灾、火灾、爆炸等影响的高风险企业参保率较高,如随机样本中制造业占%,纺织业占%,化工业占%,服装业占%,皮革业占%等。中小企业参保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参保面较低。20xx-20xx年,浙江省参保中小企业分别为64923家、84843家和82491家,参保率分别为%、%和%,远远低于广东、江苏等省份。大量的中小企业游离在保险服务体系之外。

(二)投保险种集中。企财险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投保险种,占20xx年保费总支出的82%,且投保最集中的是财产综合险,其次是财产一切险和财产基本险。相反,投保责任险和信用保证险等险种的中小企业较少,保费支出占比分别为17%和1%,且有不断降低的趋势。

(三)不足额投保现象较为突出。调查表明,20xx年保险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55876家,占比%;500万元-1000万元的8206家,占比%;1000万元-3000万元的8466家,占比%;3000万元以上的10276家,占比%。保险金额区间分布不均,企业资产受保险保障部分占比较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四)参保企业区域分布特征明显。近3年来,杭州、绍兴、嘉兴和金华地区中小企业参保数量较多且保持相对稳定,分别占当年全省参保企业的%、%和%。而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受台风灾害和保险公司承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参保数量呈现较大的波动,如温州20xx年参保企业5194家,20xx年为20247家,而20xx年减少至4595家。

二、中小企业“参保难”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中小企业保险需求是一种引致的、不连续的、多层次的需求,易受到行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小企业保险的整体经营环境建设比较滞后,一些体制性制约因素仍待解决,“市场错位”或“市场缺位”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消除,部分中小企业的保险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主要表现为:

(一)高风险行业、地区保险需求旺盛,而保险供给较为谨慎,部分中小企业参保困难。从区域分布上看,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等东南部地区,由于台风、洪水灾害频繁,当地中小企业对包含台风、暴雨、洪水等水灾责任的财产综合险、一切险等保险产品需求旺盛,但保险公司企财险业务普遍出现巨额亏损,如温州市、台州市近三年保险公司企财险平均赔付率高达%和%。由此产生一系列矛盾:一是巨额保险赔付导致经营亏损与保险价格持续低水平运行的矛盾;二是企业投保意愿强烈与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不足或萎缩的矛盾;三是保险公司商业化运作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迫于各自总公司的严格考核,保险分支机构只能收紧承保条件,根据管理能力、历年赔付情况对企业实行区别对待,造成一些风险高、管理差的中小企业脱保,形成了“市场缺位”。

(二)部分保险产品针对性差,保险责任过窄,中小企业较难选择合理的保险产品进行投保。浙江省中小企业地区、行业分布广泛,管理水平各异,对保险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如商业和服务业类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是责任赔偿风险,保险需求更多体现在责任险方面;工业、建筑和运输业类中小企业可保财产数量大,且有些属高危行业,保险需求更多是企财险和责任险。而现行保险产品市场灵敏度低,产品“通用性”明显而“个性化”缺失。如企业财产基本险和综合险在费率核定以及责任限定时以企业工业等级为基础,难以满足集团化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另外,适用于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的保险产品较少,保险责任较狭窄,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购买欲望不强。

造成中小企业“参保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自身因素:对保险功能认识相对不足,投保积极性不高;资本实力较弱,赢利能力较差,保险购买力相对不足;财务管理不规范,大量信息失真,且逆选择明显。

二是保险机构因素:经营观念陈旧,开拓动力不足;保险产品市场灵敏度低,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产品定价与承保风险不完全匹配,有效承保能力不足。

三是外部机制因素:缺乏对中小企业保险的专项扶持政策,在一些高风险、高责任的领域,商业保险产品部分地充当了政府公共产品,代替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而相应的税收优惠、保费补贴、费用补贴等支持政策比较缺乏,制约了保险公司产品供给的积极性;缺乏中小企业信用征信管理体系,导致承保、理赔纠纷较为普遍,对保险公司承保和中小企业投保的积极性影响较大;信用信息平台缺失,高额的信息搜索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求矛盾。

三、推动中小企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中小企业保险发展,必须多方联手、多管齐下。中小企业要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保险公司要加快产品创新,改善服务,培育和开发中小企业保险资源;各级政府要适时出台相关扶持和配套政策,为中小企业保险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一)建立中小企业保险发展平台。加快成立地方政策性保险法人机构,根据浙江实际开发区域性保险产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赋予各地有关部门相关职责,负责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保,推动和协调强制保险工作;完善全省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平台,增加中小企业信用记录,扩大企业信用信息运用范围和手段,为保企双方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

(二)研究制定鼓励政策。根据浙江省实际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实施强制保险的重点范围和特殊领域,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并予以一定财政扶持。一是在建筑、采掘、勘探、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中小企业实施强制性的雇主责任保险。二是在中小企业中鼓励推行雇主责任保险,并作为工伤保险基本保障的有效补充。三是在省级以上名优产品中大力推行产品责任保险,对部分关系民生、健康的产品实施强制保险。

(三)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对符合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资金扶持,对投保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并在其他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或优先权。如允许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支出纳入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让的保障机制。

(四)继续完善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延长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降低出口企业的支出成本,引导出口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推广杭州、金华等地有关贴息政策的经验,在省级层面研究制定信用保险融资贴息政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出口企业充分利用信用保险融资。

保险调查报告 第26篇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1。2万人。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21。64%。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一、办事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以xx年为例,##办事处农户保险投保面积共计83401。78亩,保额共计170221。7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户2387户,面积59849。56亩,保额119699。12元;水浇地玉米投保户414户,面积7655。83亩,保额26795。4元;葵花投保户968户,面积10339。12亩,保额15715。46元;大豆投保户669户,面积5557。27亩,保额8001。72元。投保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14%。xx年保险公司共分两批对农户进行了理赔,第一批理赔各类农作物亩数为921。1亩,占投保面积的1。1%,赔付金额为69257。6元,占保额的40。67%,第二批赔付金额10万元,两批共赔付金额为169257。6元,占保额的99。43%。同时,保险公司将农户投保的170221。7元保金转到xx年,为农户继续参了保。

二、存在的问题

1、保险公司强行将农户上一年的保费转到下一年,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不良影响,剥夺了农户自主投保的.权力。

2、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少,目前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在办事处开展种植业保险,无竞争,势必导致其服务质量上存在问题,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3、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不透明,诸如:灾年农业年成是怎样界定的,理赔标准是什么等等,参保农户都不清楚,导致农民反响很大。

4、保险公司理赔时间过长,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

5、理赔数额应严格按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实施,不能各乡平均分配。这样严重破坏了公平原则,也会使保险部门公众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制约保险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对于农民的损失以往主要靠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这两种办法来解决。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救急救不了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保险则是化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价格、低收益的特点,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农民由于收入低,大多数人缺乏为其农产品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让他们自愿购买农业保险一时很难做到。因此,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必须加大政府引导,但也要走出政府包办的怪圈。

2、加大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会造成市场的失灵。纯商业化经营的路子也难走通,这就客观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责,对农业保险这个准公共性产品给予财政补贴。除对农户的保费补贴外,还要对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费用给予补贴,另外在税收、贷款利率、再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

3、实行“三低”原则。“三低”即低保险、低保费、低保障。由于农业因灾受损经常发生,有时损失还较为严重,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损失都纳入保险范围全部给予补偿,收取保费高,农民不愿也无力接受,因此,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这样既帮助农民抵御农业风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又解决了农民和地方财政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将政府灾后补助资金前移为灾前保险费补贴。

4、强化竞争意识。一个地区应形成多家保险公司参与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给农民参加保险选择机会,才能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5、公开保险程序,增加保险理赔透明度。参加保险后,一旦受灾,农民对农业灾年收成如何界定,怎样界定,保险公司如何理赔,理赔的比例数额多少,标准是什么,理赔的时限长短,农户都不是很清楚,容易打消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6、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农业保险比较复杂,风险控制较难,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增加农业保险产品种类,扩大风险保障范围,例如应把马铃薯种植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实现农村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