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技术报告 第1篇

3个月的产品实习经历,对产品经历这个岗位,产品开发流程有了更多的认识。

所谓的axure,sketch都仅仅只是工具,2个小时就能掌握基本用法,高级功能度娘也会帮你解决。入行之前比较重视用axure完成原型,prd的撰写。但是原来一切只是手段,所有的工具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产品经理的思想,尽量减少与设计,开发的沟通成本。

不过我的文档撰写还是有问题的,仍然不够具体,可以用交互的思想,把文档做的尽量完善易懂,这是接下去3个月需要完成的事。文档的逻辑流程图缺少(因为产品比较简单,能说得清,大部分不涉及,所以一直以来有遗漏)。

2.用xmind做改版页面的整理,功能的整理。或者word写的版本说明,让大家明白本次迭代有哪些功能需要做。

做产品经理一定逃不过“沟通”这个话题,终于深刻明白为何大家老说沟通沟通了,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啊,哪有一个人这么好用的?刚开始的时候只会单纯的接受需求方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办法完成师傅的问答。

后来在与需求方的沟通中会尽可能探知他们的意图,评估功能的必要性(这一点是进步哦!)。与设计的沟通还是比较顺利的(大概是因为设计是个好说话的妹子)但是还是会有在具体设计细节的上有分歧,我采用的方法都是尊重专业,然而这在团队完善,大家的专业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这个原则时可行的。

但是在打架的能力都不强的小公司就行不通了,还是要有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存在,这个责任产品当然义不容辞(所以说我们是苦逼的补位者呢!)。

但是问题来了,在产品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怎么办呢(产品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啊555555)?在缺少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又不够专业时怎么办?好像没有特别的办法,只能努力提高,多质疑,多问,多发现问题,不要怕被设计,开发嫌蠢。毕竟我是为产品质量负责的产品经理啊!

产品技术报告 第2篇

产品体验报告

一、产品概述

1、体验环境

对于app来说,无非就是体验产品所用的机型,系统,然后app版本,体验时间,体验人等方面的信息。

2、产品的概括或简介说明

这个就是简单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app是什么,用来干嘛的。

注意:有心的话,在这里还可以阐述一下你对这个app的品牌的想法,比如说这个app的logo你是怎么看的,这个logo能够传达什么样的理念或者信息,同时也可以顺带贴上官方的 slogan,然后说说你对这个slogan的看法,从而对产品有一个宏观层面的判断。

3、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就是:为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功能,解决的是这些目标用户的什么需求。

把这个阐释清楚之后,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用户需求分析。即产品既然是这样定位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这个“谁”到底是谁,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谁”的“什么需求”的。

4、用户需求分析

A 用户是谁——“谁”

搞清楚到底哪些人是产品的目标用户。

B 用户特征——“谁”

目标用户的特征,角色分析,用户画像等。

C 目标用户的需求——“什么需求”

讲清楚这些用户现在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当前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当前市场上的产品或者服务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甚至根本无法满足这个需求;那么用户就需要一个更好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需要一个更好的产品,这里就自然引出了这个app的解决需求的方案或办法。

D解决方案——“什么办法”

由于用户的这些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无法得到更好地满足,那么这个产品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来更好的满足这个需求。

这里主要从两方面去谈:一个是核心功能点,即在核心功能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创新或者优势的地方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另外一个效果体验方面的,无论是视觉或者交互方面,又有哪些更好的体验。

注意:这里的解决方案不需要结合产品界面来具体阐释,只需要简单罗列出这个app所能提供的解决办法(功能或服务)即可。

E 用户使用场景

既然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套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用户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款产品的用户使用场景有哪些,分别又是怎样的情况。

5、市场状况现状和分析

关于市场状况的分析,之前在你准备的时候已经获得了很多数据,在app annie等地方查找的数据就可以用来分析当前的市场现状,并且给出一些个人看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A 行业分析——

当下的市场状况是怎样的,行业的现状如何,这个市场多大,用户需求量如何,发展空间怎样,将来会不会成为新的风口?也就是根据数据,谈谈对这个市场未来的一些个人看法,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当前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然后同质化产品较少,是一个不错的拓展机会

B 市场数据(产品数据)——

这个app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如何,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得出一些结论和你的建议。

二、产品分析

1、产品结构图

根据你对产品的了解,把app的产品结构图画出来,通过结构图你就能得出这个app的各个功能所在的层级,核心功能的深浅,功能是如何分类规划的。

然后根据这个结论,你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哪些功能的分类比较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功能入口放的太深,不易被用户知晓,哪些不重要的功能又放在很明显的地方,这里就可以提出你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用户使用流程图

你是用户,你把所有的.功能都熟悉了之后,把用户的使用流程图画出来,通过流程图你就看到用户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哪些功能。

在这里就不需要继续展开,因为下一步在进行功能体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用户使用流程图的路线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去体验app的功能。

注意:

A、如果一个app只是专注于解决一个需求,那么用户使用流程图的路线基本上就只有一条,那么根据这条路线进行分析即可;

B、但是如果这个app比较复杂,功能很多,能够解决的需求也比较多,那么用户使用流程图的路线可能也会有很多条,这个时候你不可能所有的路线都去进行分析,你只需要挑少数几个核心需求的用户使用流程路线进行分析即可。

举例来说,淘宝app的功能很多,那么你就可以着重分析实现购物的这个流程;而对于拍卖、淘宝头条、聚划算可能就暂时不要去涉及,毕竟这个app包含的功能太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全方位分析的。人家运营这个app也是需要依靠很多的团队,你想全部涉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就可以截取其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用户使用流程的路线进行分析,这样也更容易专注,尽量不要大而全,大而全则很难深!

3、功能体验分析

这个应该算是体验报告中最重要的地方

在这里,你就需要根据前面的用户使用流程图中的步骤,采用任务走查法,在需要经历的页面中逐个去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看看有哪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清晰地了解到用户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事情,使用哪些功能。那么在这时候你就需要从两个层面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

01、宏观层面:这个就是在整体上对所有页面进行一个把握和分析。比如,某个需求或任务对用户来说是否有必要?完成这个任务是否走的路程太长?核心功能点的入口是否放的太深?在这里你就是需要从宏观层面把功能或者体验方面的优缺点讲清楚,对于缺点方面要给出建议,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02、具体层面:这个就是对单独的页面进行逐页分析。比如功能方面的问题,某个页面的存在是否多余或鸡肋?这个功能放在这个页面是否合适?或者体验方面的问题,这个其实在你做准备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记录,比如,某个按钮是否引导性够强?按钮会不会出现误导?视觉方面会不会有干扰?页面会不会很难看?交互是否够明确?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体验方面要注重第一感觉。同样,无论是功能还是体验方面的优缺点,都需要讲出来,对于缺点方面要给出建议,说说要怎么做才能更好。

注意:

在做产品功能体验分析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是按照用户体验的五要素这个角度来做的:

战略层——这一层面分析的是产品的用户目标和产品目标,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这个类似上面说的用户需求分析,包括用户画像,用户需求,产品的定位,产品的特色等等。

范围层——从产品提供的功能或者服务层面来分析,包括产品有哪些主要功能,逐个分析这些主要功能,并且说明这些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构层——这里就需要画一个产品的结构图或者架构图,分析产品各个功能所在的层级,功能的深浅,功能的入口,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的分类,并且逐一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框架层——这里主要就是对产品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以及信息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出优缺点。

表现层——这里就是分析产品UI,即配色,整体风格,页面布局等等方面的优缺点。

不过我认为根据用户使用流程路线来体验产品功能的思路会更合适,这更符合一个普通用户使用产品的逻辑思路(也许产品经理的思路会跟产品普通用户的思路不同,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正是普通用户的思路),并且对于比较复杂的app来说,如果从五要素层面去分析,那么分析的内容将会很多很复杂,并且容易流于表面;但是如果从用户使用流程路线来分析,提取几个核心路线去分析,那么也就会更专注更深入,对于产品也就更有益。

当然,如果你就是要从用户体验五要素层面去分析,那么你也可以在事先先确定你想要分析的是哪个或者哪几个主要功能,然后再根据五要素去分析这些功能,这样也是可以的。反正就是尽量避免大而全。

还是那句话:大而全就很难精,流于表面的分析是没什么意义的。

三、竞品分析

在对app本身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那么就需要与竞品进行横向方面的分析了。

对于竞品分析,你还是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进行:

1、宏观层面:需要了解这个app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当下的市场格局是怎样的(这个其实在之前市场现状分析的时候已经提到了)?竞争对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者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解决类似的问题?竞争对手的优缺点有哪些?对于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

2、具体层面:竞争对手有什么优秀的功能?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功能差异在哪?UI或者交互方面有什么区别和可参考借鉴的地方?通过比较这些得出我们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注意:在这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不需要太细致,一般来说把竞争对手战略层面、功能层面以及体验层面的优缺点罗列出来,然后在旁边附上对于我们的产品的参考价值,即我们如何参考借鉴竞争对手的优缺点。

四、用户意见

从app store,知乎等等相关渠道去搜索关于用户对于产品的评论意见方面的信息,挑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罗列出来即可,目的是为了借助其他用户的评论来论证前面你的产品功能体验方面的一些说法,并不需要进行分析,不过可以附上你对这些用户意见的一些总结,比如说大家都任务某个功能好或者不好,大家都觉得有什么问题或者产品哪个地方很舒服等等。

五、如果我是PM

此时,如果把自己定位在这个产品的PM角度,那么我们就需要站在战略层面对产品进行一个分析。

这个分析算是对产品的总结性的建议,需要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产品的问题和提出建议,比如说对产品的方向有一个更新的思考,对产品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见地,未来有没有什么可开拓的新策略等等方面。

同时,你也可以总结自己对这个app以及竞争对手产品的使用感想,说说对用户群体市场的理解,以及有没有什么可以深入挖掘的需求。

注意:如果你对产品以及行业的把握还不够,那么这里最好还是不要涉及过于战略性的内容,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班门弄斧了。

六、运营

对于运营方面来说,在产品体验报告里面可以省略。一方面这是产品体验报告;另一方面,你作为局外人,在不熟悉产品的运营规划的情况下,是很难去把握这个运营思路的,而且这也需要丰富的经验。

不过,稍微提一些你的建议倒也是可以的。

到了这里,产品体验报告的写作框架就算是规划好了,后面要做的就是专注于具体的内容,然后把内容填进报告之中即可。

当然,这个框架只是一个通用的框架,对于产品体验报告来说,你还需要考虑报告面向的对象,对象不同,写作和思考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是有区别的。

但是我觉得总体的思路大抵如此,根据对象不同,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总体思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即可。

产品技术报告 第3篇

产品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产品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一、 产品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升级,造船吨位的不断加大,国内外造船模式趋向于大分段建造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船坞(船台)的使用周期,提高船坞(船台)的利用率,即分段在船体车间预制,通过平移设备(如重型平板车等),将经过涂装处理后的分段移至船坞(船台)侧的分段堆场,然后再用起重设备将预制分段吊运至船坞(船台)中,进行船体总装焊接。

在我国的造船厂中,船坞(船台)侧配置的起重设备常见的是门座起重机和三百吨级造船门式起重机。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船舶工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大力推动船舶产业的快速发展,所建船舶的吨位不断增大,而作为提高造船效率的重要设备——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的需求将迅速增长。我公司研制的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是一种大起重量、大跨度、多功能、高效率的门式起重机械。它专用于船坞或船台进行大型船体分段运输、对接及翻身作业。

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大多钢结构较大,制造投资高,国内外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不多,目前单台建造费用已超过千万元。因此,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合理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在主梁设计上采用先进的变截面结构,在材料选取上采用高强度结构钢板为结构件材料,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有效的减轻整机自重,节约耗材、降低能耗、节省成本。其次,运用先进的基于数字化的协同制造技术及专有的制作工艺,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制作周期,提高企业资金的回报效率,同时也带动了下游产业链的运作速度。

再次,于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安全性能方面,本项目产品在对已有的3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同时,在上纠偏系统、起升辅助装置、防倾覆检测技术、故障报警及事故事后分析处理等技术上改进创新,正在组织申报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因此,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的研发,在推动造船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发展。

二、 产品的知识产权及研发资金投入情况:

1、产品知识产权状况

2、项目经费及来源情况(经费单位:万元)

三、 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1、技术路线:

(1)对产品整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将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结构优化方法相结合,以轻量化、动特性为主要目标对主梁、刚性腿、柔腿等大型结构件进行结构修正和优化设计,根据优化分析结果,改进产品结构,对改进后的产品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结构

对比分析。在并此基础上,应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系列设计。

(2)研究产品非均匀载荷工况、非有利气候条件工况;分析部件之间连接形式、结构特点、结合面等特性;通过动态试验,获得一些重要结合面(如导轨副)特征参数,并且把这些参数应用于后面的部件和整机建模,以确保建模精度。

(3)对关键结构件进行新型材料的选择、试验并研发优越的制造工艺及工装工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4)研发创新设计产品的控制系统,提高产品工作效率。

(5)开发产品的智能化系统,提高产品性能,确保产品安全性。

(6)传化已有科技成果,坚持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外购为辅的原则。

2、工艺流程:

四、 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主要技术指标 :

起升能力(均指吊钩下起重量)

上小车起重量 2×160t

下小车起重量 300t/20t

翻身起重量320t(允许载荷差60t)

抬吊起重量600t(且上下小车距离不小于10米)

维修吊起重量 5t

起升速度:满载时 ~5m/min(变频调速);

轻载时10m/min 小车运行速度:~25 m/min(变频调速)

大车行走速度:~30m/min(变频调速)

最大轮压:400kN

起重机工作级别: A5

起重机利用等级: U5

起重机载荷状态: Q2

2、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基于协同的千吨级造船门式起重机数字化设计

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一方面起重量大、跨度大、提升高度高,还要实现提升对象平移、升降、翻身的功能要求高,另一方面设备安装在室外露天场地,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强风、雷雨等的影响,设计过程中包括了结构、材料、工艺性、强度、控制等多个方面,传统设计方面已经无法从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保证,具有现代设计方法的协同设计,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能够大

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基于协同的千吨级造船门式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可在三维数字结构设计与建模的同时,对整体、主梁、刚性腿、柔性腿、行走机构以及提升机构分别进行运动仿真,有限元分析,工艺技术研究与制造准备以及行走提升系统的控制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效率,同时也带动了下游产业链的运作速度。

(2)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制造工艺与装备的研究

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的结构重量大约占整机自重的75%,一方面合理确定结构形式,通过有限元方法,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选择适当的结构参数,在结构的箱型截面的翼缘板及腹板在长度和高度方向上采用不同厚度的板材,对于减轻结构自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节省了材料消耗的同时节约了能耗;另一方面根据三维数字化结构设计图,通过图样的自动拼合,进行合理的数字化排样下料,可大大减少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的制造过程中,焊接加工占到了75%以上的工作量,如何保证其质量,必须要从工艺、工装上入手。在公司已有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主梁、刚性腿等设计专用焊接工装,从而保证在焊接过程中,对厚板焊接区域的预热效果、焊后保温,并进行探伤,确保产品质量。

(3)关键结构件的设计、材料选用及其制造技术

主梁、刚性腿、柔性腿、行走系统以及提升机构是造船门式起重机中的关键件,其结构材料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保证结构强度,同时还必须满足焊接等工艺要求。本项目产品选用焊接性能好的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