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1篇

新乡 市凤泉区陈堡小学 2014 年 3 月

学习《论语》 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创建工作, 促进教职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的号召, 决定在全校教师内开展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争做民族文化优秀传承者” 主题教育活动。

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刑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审美情趣、 行为模式、 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铸就了仁、 义、 礼、 智、 信等优秀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民族智慧、 规范世俗行为的重要功能,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精神瑰宝,也影响着世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开展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全校教职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争做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者,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 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争做民族文化优秀传承者” 为主题。

三、 活动目的 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 旨在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陶冶全校教职工的性情品德, 加强孝老爱亲、 诚实守信、 亲德向善、 爱物敬人、 持身恭谨、 勇于担当、 崇荣知耻、 合作共赢、 勤奋好学、 求实创新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实践, 内化为自身素质, 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

1、 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诵读活动, 感受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从经典之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的活水, 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 陶冶性情品德, 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熟读成诵, 美文美心, 嘉言懿行, 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与和善诚信的品行, 塑造自信自强的人格。

3、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读《论语》, 聆听宗师之教诲, 认识其诲人不倦之言行, 感受其教书育人之智慧,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 组织领导 成立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领导组织活动的实施。

王开占 副组长:

王春梅

王晓梅

梁春庆 成

王明柱

李秀凤

王天杰

张洁岚

王会贤

李吉瑞

崔艳萍 五、 活动原则 1、 熟读成诵:

广大教职工对国学经典《论语》 力争达到“认读准确、 诵读流利, 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够背诵” 的目标。

2、 教学相长:

教师在加强自身诵读的同时, 要激发学生国学兴趣, 引导学生广泛学习国学内容, 不断提高国学素养。

3、 教研同步:

将国学经典诵读与科研紧密结合, 做到边实践、 边研究、 边总结、 边交流, 努力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

4、 有效整合:

学校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注重过程, 讲求实效。

六、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3 月 10 日—— 3 月 31 日)

1. 成立机构, 制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争做民族文化优秀传承者” 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下发各办公室;

2. 召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争做民族文化优秀传承者” 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议;

第二阶段——主题活动阶段(4 月 1 日——10 月 31 日)

1、 学习形式 ①认真研读原书(4 月 1 日-8 月 31 日)。

要有明显的阅读圈划痕迹和阅读批注。

②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每位教师每月必须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③集中学习交流。

全校教师每周集中学习交流 2 次, 每次 1 个小时, 时间为周一和周三下午第四节。

④授课教师:

王开占

王春梅

王晓梅

梁春庆 王明柱

李秀凤

王天杰

张洁岚

王会贤

李吉瑞

崔艳萍 ⑤组织检查。

学校将不定时抽查教师的读书学习情况, 并以适当形式通报。

2. 主题活动(9 月 1 日——10 月 31 日)

(1)

读书系列活动之一:

“诵读论语, 与孔子同行” 诵读会 选取《论语》 节选为诵读内容, 各办公室推荐选拔, 举办决赛暨“诵读论语,与孔子同行”

诵读会, 强化全体教职工的传统文化底蕴。

(2)

系列活动之二:

名师导读——于丹说论语。

通过百家讲坛, 聆听大师名家的讲座。

(3)

系列活动之三:“读论语, 润书香” 演讲比赛。

通过举办演讲比赛, 交流学习心得,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提升个人修养。

(4)

系列活动之四:“读论语, 谈人生” 交流会。

组织学习交流会, 汇报读书感受, 分享读书之成果。

(5)

系列活动之五:

“读论语, 写心得” 征文活动。

通过诵读《论语》, 撰写读后感。

(6)

系列活动之六:

评选校园经典读书之星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11 月 1 日——12 月 31 日)

1、 评选“ 《论语》 诵读会” 诵读精英。

2、 评选学校优秀主题征文。

3、 评选校园经典读书之星。

4、 评选演讲比赛优秀教师。

5、 举办总结表彰大会。

7、 向区教育局推荐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标兵, 上报优秀学习心得材料。

8、 上交活动总结材料。

六、 活动要求 1、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读书活动, 引导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学习促进发展” 的观念, 提升个人修养,有效的促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的构建, 同时还能够运用其教育思想于教学当中, 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 丰富载体, 认真组织好本次主题教育活动。

读书活动, 要做到四结合:一是把读经典与推动学校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 二是把读经典与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单位创建工作结合起来; 三是把读经典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起来;四是把读经典与提升个人修养结合起来。

3、 狠抓落实, 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通过组织自学、 分组讨论、 集中学习探讨、 提炼创新等形式, 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将全校教师分为低中高 3

个学习小组, 由学习教育活动各办公室教研组长负责小组学习讨论工作。具体为:王天杰负责低年级组, 李秀凤负责中年级组, 王明柱负责高年级组。

各小组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 抓好学习“时间、 内容、 质量” 三方面的落实。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领导要指导、 督察各组的学习, 特别是各组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 认真组织本组人员按照学校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 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确保读书活动不走过场。

4、 联系实际, 力争有效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

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的同时, 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深入查找师德师风、 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更新教育理论知识, 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 有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提升个人素养,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推动学校的发展。

新乡 市凤泉区陈堡小学

2014 年 3 月 14 日

论语新解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2篇

吴文学

张葆全《论语通译》

张葆全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虽然《论语通译》的名气并不大但却是一本相当难得的好书。

首先它要言不繁篇幅合理绝无一般《论语》注解的故作高深状更无老太太臭裹脚布似的唠叨。其 次白话翻译通顺好懂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另外点评扼要简洁分寸得宜绝无漫无目的的延伸 和牵强的逻辑。最后每一篇注解结束后他都会写一篇赏析文字以回顾全篇。

我们以《论语·学而第一》的第节为例。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张注诸侯国。乘指用四匹马 道治理。千乘之国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算是一个中等的拉的兵车。时季节农时。

张译并且讲求诚信节省用度并且爱护国人役使老百姓要按农时只在农闲之时才让他们服役。” 孔子说 “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处理国事

张评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共识。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古代

这一条语录的注释简洁明了白话文不用直译所以比钱穆、李泽厚等人的版本流畅自然。而更主要 的是 评点内容直指本章最为核心的“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句中将他认为 《尚书·五子之歌》是伪书的观点顺便带出不无谓跑题又增加了知识性。这就是张葆全《论语通译》的典型特色。

《傅佩荣解读论语》

论语新解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3篇

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向我们指出了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边学、边思考,要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有,并应用到工作中。

这本厚重的图书之中,包含了太多内涵,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字一言都细细的诠释着中国流传千年的儒家哲学。朴素的言语中处处蕴含着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论语》教育我们用一种简朴、温和的角度看待问题。书中讲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用“忠恕”二字教会我们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让我们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和谐相处,达到“仁者不忧”的最高境界。

孔子教导世人用“君子”作为自己的人格标准,正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内心,以个人内心的强大去化解生命中诸多疑虑。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这部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后人推崇为经典的著作,从太多方面给予世人以启迪,让我们在纷乱的思绪中找回自己内心真正的力量和渴望已久的平静。

还记得上师范的时候,学校教学楼命名为“弘毅楼”,当时老师是这样向我们解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今天再一次阅读《论语》,从中让我感受到了男子汉的担当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寻找到了更多的正能量。

翻开这本厚重的书卷,一字一言都细细的诠释着中国流传千年的儒家哲学。朴素的言语中处处蕴含着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习就是边学习、边思考,要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化为

己有,联系生活,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所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提醒自己不断地思考,学习学的就是一种兴趣,为满足自己而感到满足。。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根据钱穆先生的解释,弟子在家则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信实, 对人当泛爱,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心。这更适合运用于如今的生活。在如今教育状况下的学习,我们都注重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道德仁爱修养的提高。因此,多看书是永远适用于现在的我们的。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钱穆先生解释为——品德不加意修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义的,不能迁而从之。知道了不好的,不能勇于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呀。孔子担忧他以及他的学生做不到这些,不仅仅是在当时,现在我们也存在着这些问题,历史传统文化正在流失,人们的道德水平也跟着时代发展而被消磨。新闻报道的那些老人该不该扶,外国景点的中文提示都表示了深深的担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培养坚强的意志,树 立远大的目标,并要以坚持不懈的恒心努力奋斗。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奋斗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真正的

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现在的我们不需要说一定要为国家做出多大贡献,我们需要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这都表明我们要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这是我曾经最耳熟能详的课文之一。君子之所以被称为君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的才华,更是因为他所具备的“气质”。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不被其所影响,甚至更好的利用周围所给予自己的一切。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君子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为学,当重德行。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学习钱穆老师所写的《论语新解》,让我再次重温经典,让我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身临夫子教导的场景,感悟到了经典的平凡智慧。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到了论语的从古至今深层含义,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修身正己,勤勉自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以后生活与学习的目标;与此同时培养坚强的意志,让书中的知识真正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还有的是对态度的培养,气质的养成。才所谓德才兼备,堪为君子。

学习《论语新解》心得体会

我刚看完杨伯峻先生的书作为入门,正在看钱穆先生的书。我觉得,两书都适合初学者看,两书一起看尤佳。

论语篇章散乱,文字简洁,歧义很多。个别章节从古至今就众说纷纭。虽然杨先生的书不可避免的也有个人色彩,但相对于其他版本来说已经是最基础的翻译。钱先生的书虽名为新解,但大部分内容中规中矩,并非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之书。

论语时代久远,汉代的人就开始有了不同的解释。更何况时代更久远的今天。注释论语犹如写史:对于历史故事,时代离得越远故事反而越多细节;对于注释论语,今天的人可能比同代的人解释的更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我不追求论语“真正的解释”,这些留给专门的人去做。我只需要从中挑选一个我喜欢而且比较主流的观点即可。其他一些书如于丹的论语或者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显然“非主流”了点。

杨钱两位先生解释论语,大都也是在古今的众多解释中作一个选择而已。我看两书,就感觉有的句子杨先生挑出来的解释令我信服,而有的句子或许其他解释更好。但这些歧义大都不是重点。整体来看,两书对孔夫子的思想描述都是清晰的而一致的。

学习《论语新解》心得体会 这真是可爱极了的一本书啊。

先说钱先生的的注解吧。虽然没有看过其他版本的注解,但是钱先生那掏心掏肺的一腔真情啊,总是让人感动的。严肃而不道学,独立思考而不胡掰瞎扯,细致而不拘泥,易懂而不俗气。这可不就是中庸之道了么。

当然重要的是《论语》本身。可爱极了啊,孔子定是个讨人喜欢的人。这书讲起大道理、经验来是毫无倨傲的温润,记录起日常、段子、八卦来又有板有眼的正经。读的时候可以正襟危坐严肃地读,也可以歪着随便读读。正经读来可以窥见宇宙天命、世界人心的大道,随便读读也可以教自己宽慰开心。这样就是开卷有益了吧。

我很喜爱子路呀。老师夸奖其他同学,就连忙追问那打仗呢(他自己擅长)的子路;老师用一句诗来表扬他,他就反复念这句诗自己得意的子路;老师问同学们有什么志向,就忙不迭抢答我要治千乘之国使其壮大的子路;老师去见了南子,就直愣愣不高兴的子路;老师落魄之时,就愤慨世道的子路;老师生病了,就说要替他祝祷的子路;老师病重时组织同学们冒充属官家臣,好让老师能葬得体面些的子路(后来孔子这里没有死);听到老师赞美路边的野鸡,就对野鸡作揖的子路;推荐小同学做官被老师批评了,也会开口狡辩的子路。这个人啊,讲义气,能治国,又活泼泼的。跟了孔子这么多年,一身淳气、野气,都还是那副模样啊。

可惜这个人,最终死在了卫国乱政之中,死在了老师的前面。劣势时仍忠于职守,败危之际仍想着整理衣冠。最终惨死,被人剁成肉泥,就像孔子预言过的那样不得善终。子路死后,孔子再不吃肉酱。

以上。

学习《论语新解》心得体会 作为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谈论中国人的思想并追溯其根源,我们不可能避开贯穿整本《论语》的仁爱孝悌;我们谈到教育,就不可能忽略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所带来的学在民间的一系列影响;其中所包含的一些政治主张在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情况时也不失为良策。

在我看来,《论语》首先体现了孔子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人治”。“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不欲,虽赏不窃’”在这里孔子认为,社会的稳定与否完全在于领导人是否有才干,其领导者的道德水准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我不否认领导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但是决定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的绝非一个人的行动。在社会上有小部分人能坚守仁,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是在平日里也能遵守基本道德要求,但当自己的利益受到重大侵犯时,道德就会让步于利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的表率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而孔子将治盗的希望全部放在一个人的言行上,即使季康子做到了,如果他的继任者做不到,那这个事情又将怎么接解决呢?

回看整个历史,我们一直都在期待明君,春秋战国怀恋三皇五帝治理下的原始社会,猛烈抨击桀纣的暴政;而其后汉武盛世、贞观之治等等将一个朝代的繁荣都归结与一个君主是否贤明。这样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每个人都有私欲,并且随着一个朝代建立的时间愈久其继任者往往享乐思想俞严重,将天下重任交付这样的人,其结果就只能是一个朝代的日趋衰落。这样,整个人治思想带来的必然是社会的崩溃。

孔子同样还数次提到谨言慎行,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孙行。”“君子哉蘧柏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个意思很明确,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时,你应该积极为国家效力。而君主不能接纳你的意见,你的一腔抱负无法实现时,你就默默的归隐于山林当中求得自身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非一味的提倡仕途,他更注重的是个人思想抱负的保存,所以提倡无道之际的归隐以保证其思想不受社会的玷污来求其纯洁性。从这里看,陶渊明、苏轼从本上来说仍是受的儒家学说的影响。

但是问题在于,我遇到邦无道的时代,我为什么不能反抗这个时代,而一定要逃避这个时代呢? 诚然,反抗的代价是巨大的,嵇康不太明确的反抗都让他死于非命,在狱中留下《幽愤诗》沉痛反省自己的反抗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陈胜吴广的反抗并非毫无效果,朱元璋更是因此建立起了自己朝代。我不讲他们是无德之人,但是很难说他们是有思想抱负、有

道德礼仪修养的。他们的反抗尚能成功,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我们为什么能去建设一个有道的社会呢?即使面临牺牲,这未尝不是孔子所赞赏的杀生成仁啊!

《论语新解》读后感(九):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中心,他所提倡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之名何其好听,但是它的施行和实现又是何其难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层次和格调高低之别,以法治国之格调似乎要低于以德治国,在当下之中国,于依法治国都距之尚远,更遑论以德治国。

此一句实际上是孔门政治思想之理想化,如近世马恩之共产主义,后世子孙曲解孔子之意(一如今人曲解马氏之意),不在现实土地求得制度之建立与改良,而求诸有德之君,剑走偏锋,以至于近日。今人读史,不只不于历史中吸取教训,痛切深思而有所改进,反而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误国误民不浅,怎不教人捶足顿胸啊。

再谈一下钱先生的这本书。钱先生旧学功底深厚,全书是用浅近的文言文写就,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虽是文言文,但一般读者还是能看得懂的,本人系一普通读者,除极少数地方不能尽知其意外,其余皆能流畅地阅读。本书是对论语的串讲,旨在向普通读者普及国学常识,领会孔子思想与精神的本意(建议大家不要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多都曲解了孔子的本意)。对《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给出了详细

的注释(论语系语录体没有严谨的叙事,加之孔子距今两千余年,其间注者无数,莫衷一是,有时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常有几种解释),接着是对整句话的总结与阐发,最后还有白话试译。总之,一般读者读起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障碍的。如果确实不习惯看古文,本人建议参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学习《论语新解》心得体会 近日读完钱穆先生所著的《论语新解》,对于儒家的道德学说有了一点新的感悟。众所周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时代,人人自危,求取自己的利益,道德准则则被弃置一旁,属于一个新旧交替、方生方死的时代。为了使社会从动荡不堪解脱出来,孔子选择了复周礼的道路。孔子认为周代礼乐制度完善,以周礼为行事的基本规范能使社会井然有序,天下安定、百姓安乐。但是有礼还是不够的,孔子创造性地改造了古代仁的概念,将其赋予新的内容,把仁作为行礼的内在基础,从而有了儒家完整的道德学说。

一、礼——理想化的社会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仪式活动,但最初的仪式活动并不是礼。在仪式活动发展成为礼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出现了一批专门掌管仪式活动的人员,仪式活动变为少数人垄断,成为体现少数人意志的一种活动。显然,礼的起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