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初看这本书,觉得整本书都是在介绍君主的处境,讲做为君主,应该做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国家繁荣强盛。似乎和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离得很远,没有任何交集,不过接着读下去之后,仔细思考起来,的确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维持。

在《君主论》当中,涵盖了大量君主应如何治军的论述。其中关于雇佣军的论点更是对欧洲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正如*写的那样“凡是想要获得君主恩宠的人们,向来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君主最喜爱的东西作为献礼”,*确实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对伟***事迹的知识在《君主论》一书中都奉献了出来。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探讨了君主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如何治理国家,这么多方面中,我对*认为君主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很感兴趣,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慷慨的人还是吝啬的人?

要我以前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太简单了,当然是慷慨的,仅就词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是看了*的分析,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实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会种田赚钱,用的都是人民**的东西,他凭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当的话就变成了奢侈,而到最后君主为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声势必不得不横征暴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就会使人民怨恨这个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稳了。***“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因为他太慷慨了,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慷慨的君主没逃过惨死的命运。*说:“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如果说慷慨不能使我坐稳江山的话,那么吝啬之名又何妨?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

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说两者只能择其一的话,我和*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被人敬畏好。为什么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威胁让我去打我的老师,不去的话就会对我拳打脚踢,那我肯定会按他的威胁做,因为冒犯一个我爱戴的人比忤逆一个我敬畏的人简单多了。那么依次类推,人民反抗一个他们爱戴的君主比反抗一个他们敬畏的君主要简单多了,道理是对的,可是如果人民爱戴一个君主的话,人们为什么还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个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证的话,人民事很可能**的。就像人们爱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稳了;人们虽敬畏秦二世,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万世就可怜的终结于二了。

有人把*在《君主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称为***,之后***就成了为达目的不择**,强权至上**的代名词。我虽然对*提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很不赞同,但我还是认为做君主毕竟不是做一般的人,还是需要一些像*说的吝啬,狠毒的品质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

以上就是是我对《君主论》这本书一些浅薄的想法。

——国富论优秀读后感悟心得作文3篇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爸爸给我买的4本一套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第一次认识了马基雅维利这个名字。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既被_称赞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又长期被人误解,蒙受恶名,甚至有人称他为“罪恶的导师”.....

我是一向对这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感兴趣的,从韩非子、曹操到罗博斯庇尔、圣鞠斯特和拿破仑。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充满争议的原由是因为所谓彼时社会或者正统思想与其思想或作法的不兼容,而往往后世对他们的历史作用却持肯定看法,可以看出:这些人,总是出身在不合适宜的时代,被压制和不被理解。但他们的锋芒是掩饰不住的。他们的思想,既符合历史的大潮,又恰恰天才的预言出未来的历史走向。当然,我也无意为他们辩护,因为世界上没有十足完美的人。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宏观的历史中客观的评价其历史作用。

马基雅维利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意大利四分五裂之际,以一个历史理论家的身份提出了政治学的现实内容。虽然他不是首创者,早他1900年前的雅典人色诺芬在他那本《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居鲁士的父王和其对话中就揭示了完美的君主应该知道如何完美的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作为这一理论的延伸,从《君主论》中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中马氏就以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善是形式,是一般情况下的伪装。恶是实质,但这个恶,却是有别于道德伦理上的恶的。因为完美的君主行恶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善,而政治是大众的善。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君主就必然舍弃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采取“恶”行确是相对的,也确是避免危害国家的一种特殊手段。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能从《君主论》中学习到什么呢?马氏在文中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们和理想往往相反:骗子小偷背叛者充斥着整个社会。当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不适用于现世的某种准则,那么我们有必要恪守传统的道德而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吗?

马基雅维利摇弋在教会道德和政治现实性之间,然而他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因为他意识到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采取强权和高度的专制。这个愿望,在他生前没能实现,甚至死后两三百年之间意大利都处于分裂、受人奴役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学说指导着后人的行动。他的后人并未从他的学说中受益许多,相反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之一普鲁士却将这一学说贯彻在德国统一的道路上(铁血政策,国家军队,以及联合容克地主),从而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马氏的思想从而得到了发扬广大。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悲情的人,他生不逢时且缺乏一个能认识到他才能的明主;虽然身故但是后世依旧对他毁多于赞,贬过于褒。可他的思想所散发的光辉却足以照明整个佛罗伦萨,即而照亮整个世界。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4篇

君主论读后感

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里

读罢《君主论》,思想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马基雅维里对于一个君主宁愿成为一个吝啬的、残酷的、不择手段耍权术达到目的建议感到十分惊讶。

以下是摘自《君主论》中的两个片段:

“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置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摘自《君主论》第十五章)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 效法狐狸与狮子······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 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反 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 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 遵守信义。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

守信不渝的,因此 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义涂脂抹粉······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摘自《君主论》第十八章)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5篇

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

——读《君主论》有感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写给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一本带有进谏性质的小书,讨论的关键自然是关于君主权力的获得与保持。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最惊世骇俗也最为世人所诟病的观点是:君主需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关键词:《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 统一 正确对待

主要内容

马基雅维利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学者们对他作出的评价截然相反,恨之者斥之为“暴君的导师”、“玩世不恭的浅薄的强权政治的维护者”、“传授邪恶的魔鬼”,爱之者尊之为“民族主义国家的理论先驱”、“爱国者”,誉其为“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之所以对他会有这种毁誉参半的评价,全因为他的名著——《君主论》。

开头第一章,是从分析政治权力的概念开始的,马基雅维利提出了“自古以来,对人类实行统治的一切国家、一切_采用的政体不是共和制、就是君主制”。①然后他暂时抛开了前者,集中精力分析君主的权力。从第六章起,马基雅维利开始了对“全新君主政体”的研究。他指出,新君主政体的获得与巩固应该依靠君主自己的军队或君主的个人魅力,抑或通过别人的武力协助和良好的命运来实现。在第八章中,马基雅维利对于那些依靠邪恶之道取得君主国的人,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人那样激愤地进行谴责,而是异常冷静地找出他们在统治国家后显示出的力量,甚至会表现出一丝承认和赞同的口吻。在该章的结尾,他冷峻地说出:“最重要的是,君主必须到他的人民当中生活,这样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不管是好的情况还是坏的情况——都不会使他改弦易张。因为如果改革的必要性发生在不利时期的时候,想要实行严厉的措施为时已晚,而温和的措施又帮不了你,因为他们会被看成是你采取的无奈之举,任何人都不会听此而对你心存感激”。②在接下来的两章中,他基本上还是给人以冷静和现实主义的感觉。在第十一章,马基雅维利写下了一个敏感的论题《关于教会君主国》。这是他在书中第一次提出和宗教相关的问题。他开篇提出:“这种国家是由上帝提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6篇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主要论点是:国家的福利证明任何行动路线的正当性。在政治事务中,政治需要压倒伦理;公共生活中的标准是不同于私人生活中的道德准则的。马基雅维里认为,对于统治者来说,公平交易可能是一种代价太高的奢侈的行为,为了便于交易,也许有必要采取欺诈和暴力行为,这种做法在人们看来似乎是难以接受的,并且可能是有罪的,但在政治领域却是例外。这体现了马基雅维里的“国家与道德毫不相关,政治和伦理应该彼此分离”的中心观点。马基雅维里相信,政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7篇

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马基雅维利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说两者只能择其一的话,我和马基雅维利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被人敬畏好。为什么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威胁让我去打我的老师,不去的话就会对我拳打脚踢,那我肯定会按他的威胁做,因为冒犯一个我爱戴的人比忤逆一个我敬畏的人简单多了。那么依次类推,人民反抗一个他们爱戴的君主比反抗一个他们敬畏的君主要简单多了,道理是对的,可是如果人民爱戴一个君主的话,人们为什么还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个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统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证的话,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们爱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稳了;人们虽敬畏秦二世,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万世就可怜的终结于二了。

有人把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之后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强权至上主义的代名词。我虽然对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很不赞同,但我还是认为做君主毕竟不是做一般的人,还是需要一些像马基雅维利说的吝啬,狠毒的品质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当有人阻碍甚至威胁到君主的统治时,就应该狠下心来抓住时机将对手铲除,能短时间内一次性消灭干净,而不是长时间的一个接着一个的消灭,不然社会长时间被白色恐怖所笼罩,无法正常生产生活,阻碍国家发展不说,群众也很可能造反。而短时间残酷,在人们心目中一时间会产生巨大的震撼甚至恐惧,但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其他不太相关的少数人的生命财产的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淡忘。所以很长痛不如短痛。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别忘了李世民的仁政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军队上的,李家的天下是军队打下来的,唐朝之所以灭亡离不开对军队控制权的丧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力量团结起来是无比强大的,甚至强大的军队也无法与之抗衡,但君主不能像控制军队一样管制人民,但他能通过军队,法律,刑法等使人们产生敬畏,但又不至于引起人们的憎恨,产生反抗的情绪,从而维持统治。马氏说过受人爱戴是建立在他人的意志上的,而被人敬畏则建立在君主自己的意志上,这便是关键所在。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8篇

读了《君主论》一书,感触颇深,给了我一个深刻,印象马基利维利根本不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人民都是庸俗、无知的,他说:“再没有比乌合之众更可怕的的了”,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强有力的君主身上,在强大的王权统治下制止封建割据势力、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才能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但看完看完全书后我知道马基雅维利的论证是被局限在具体时空,一定程度上失之偏颇,但仍是一部惊世的作品。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对意大利几百年来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总结,是其自身从政经验的概括,全面而又集中地体现了马基雅维利鲜明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关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强烈愿望。但此书没有被当时的君主所接受并采纳,主要是由于马基雅维利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手段可以超越正常的道德规范约束的观点,使他在16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多遭到排斥,还被称为“凶残的马基雅维”。

马基雅维利是坚定的君主专制的拥护者。《君主论》是他为了在政府中获得一官半职,表达自己观点而著的。《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从现代事物的长期经验和对古代事物的不断研读中获得的,通过对这些事物长期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检验而浓缩写成的献给意大利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洛伦佐殿下的“礼物”。他希望这位统治者能够借此机会发现自己的不幸从而命运有所转机,更期望洛伦佐能够在伟人事迹的知识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领导意大利人民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富强。但事与愿违。

“一切武装了的先知都能够成功,而非武装的先知则归于失败”,马基雅维利凭借自己长期外交生涯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肯定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统一和兴盛的前提条件。他告诫君主,“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王国,其主要基础是完备的法律和精良的军队,而且精良的军队甚至比完备的法律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如果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然而,意大利人一直被雇佣军队的将军们所统治,根本没有好的结果,因为这些雇佣军队是不团结的,怀有野心的,毫无纪律,不讲忠义的,在朋友当中则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则表现怯懦”,“除了一点军饷之外,他们既没有忠义之忱,也没有其他的理由使他们走上战场,而这点军饷并不足以使他们愿意为你牺牲生命。”雇佣军的首领们,“如果他们是能干的,你可不能信赖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渴求自我扩张,因此不是压迫自己的主人——你,就是违反你的意思压迫他人。反之,如果首领是无能的,他往往使你毁灭”。马基雅维利认定雇佣军是意大利一切灾难的原因。对于援军也同样否定。他指出,“援军带来的危险比雇佣军更多,因为他们一来就是造成毁灭的条件,因为他团结,完全听任外国人的命令”如果他们失败,你也失败,如果他们胜利,他们会操纵甚至消灭你。“总之,就雇佣军而论,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若就援军而论,其英勇剽悍却是最可怕的”。因此“英明的君主总是谢绝使用这种军队,转而依靠自己的军队”他认为,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上不稳固的.,“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因此,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是:谁想用意大利人的武装来保卫家邦、统一国家、抵御外人,那么首先必须建立一支由本国公民组成的军队。

《君主论》也论及君之道,即君主应该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_和巩固_。在这方面,他认为,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民应该怎样生活是两码事,这对君主来说尤其如此。无可否认,君主具有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些美德,诸如诚实、慷慨、守信、仁慈等,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但人类的条件不允许这样,因此,“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因为“一些事情看来是恶行,但是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和福祉。例如,在谈到慷慨和吝啬时,马基雅维利说,“被人们称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做法上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君主只有在慷他人之慨时,象带军出征,靠掠夺、勒索、敲诈来补给时,慷慨才是必要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君主为了保有慷慨的名声,势必耗尽财力,横征暴敛,额外增加人民的负担,使人民仇恨他。而“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则会带来这两者。”君主如果英明的话,就不要介意吝啬之名。因为当人们看到君主由于节约的缘故而收入丰盈,能够抵御对他发动进攻的任何人,能够建功立业而不加重人民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将会认为这位君主是越来越慷慨的。而在分析君主应当怎样守信的问题上,马基雅维利更是提出了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他主张君主必须效法狮子和狐狸,“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马基雅维利指出,笃守信义是值得赞许的,但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且最懂得运用阴谋诡计,并且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他列举教皇_六世,“除了欺骗人们之外,既不曾做过任何其他事情,也从来不曾梦想过任何其他事情,但他总是找到了上当受骗的货色”在遵守信义于己不利的时候,君主决不应该遵守信义,但他务必要装出遵守信义的样子,至于其他的品质,马基雅维利指出,必须在表面上装出慈悲、忠实、仁爱、公正、笃信的样子,他甚至主张,一个聪明的君主一定要用策略造成一些反叛自己的仇敌,然后再用强力把仇敌削平,这样才能使自己名声大振。

总之,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该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这些观点看是不符合人们的道德观,但在特定的情况和背景下仍有一定合理性,《君主论》是一部值得深讨的一本书。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9篇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在世界历史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也是很有争议的两个角色。我们不妨暂且抛却这些争议不谈,先来了解一下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一些基本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未能受系统教育,属自学成才。1498年,梅迪奇家族被驱逐,马基雅维利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国务秘书,并在此位置上任职14年。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他国统一的王权为国家带来的兴旺发达,从而思考意大利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之后,由于1512年民军的失败及梅迪奇家族在西班牙的扶植下在此回到佛罗伦萨掌权,马基雅维利失掉了自己的政治职位,过上一种隐居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他的政治思想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和军事思想代表作《战争的艺术》得以完成。

在《君主论》这本书中,主要谈论了三个大方面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一、君主如何获得权力并维护在统治地区内的权力;二、君主对军事力量的掌控方式;三、君主的个人品格或者品行对国家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君主获得统治权力的方式又可分为两个方面:通过继承获得权力和通过占领新土地而获得的权力。在这两个方面中,马基雅维利主要侧重于论证如何维护在新占领区域的权力。他认为,维护在此类地区权力的最好方式有三种:一、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10篇

新疆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设计)

题 目: 君主论读后感 指导老师: 张家飞

学生姓名: 图尔荪江.阿卜力孜 所属院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政治 班 级: 2012级政治学 完成日期: 20xx年10月2日

新 疆 大 学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里对意大利几百年来的政治实验和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自己实际从政经验的理论概括。他对国家政治生活本质的赤裸裸揭露,扭转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政之本质的虚假认识,把传统政治从伦理道德的阴影下成功地引导到权力上来,对于人们客观、正确地认识当时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政治国家观正在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揭穿了传统政治伦理化的虚伪面纱,不仅成为后人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历代君主们提出了一整套统治策略和政治权术,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政治生活,伦理道德,传统政治

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 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 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 狮子的勇猛。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11篇

《君主论》的成功在于它顺利的在欧洲诞生,城邦林立,强敌环饲的佛罗伦萨给与了霸权理论得天独厚的土壤。彼时的欧洲,有限的辖地造就了一大批村长国王和县长国王,统治的本意变成了生存而不是享受。于是乎,卑鄙就成为了卑鄙者的通行证,无耻也成为了无耻者的座右铭,成王败寇的差别就在于比别人再多无耻一点点。本书便给众多的强盗头子们提供了机会,也给人性中的阴暗面找到了一个貌似正当的理论基础。剩下的工作,便是欧洲强盗们如何更好地践行这套理论,印证这套理论,最后放之四海皆准。

马基雅维利是个直率的功利主义者,直率的甚至有些可爱。老马同志认为人之初本善或是本恶已无需争论,他在书中一针见血:“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然后他又进一步指出:“对于一个君主来说,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他精辟的言辞锋芒毕露,字里行间已经具备了杀人的潜质。东方和西方,一进一退之间,日后发展的道路便清晰了起来。所以,并不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实在是我们纯真的眼里融不进沙子,风沙一来唯有放弃抵抗而已。

五百年过去了,《君主论》却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它就像一把利刃,随时戳穿着政治主宰和商业寡头们的种.种谎言。马基雅维利随时在提醒我们:强者与道德无关,强者与宗教无关,强者只与自己有关。关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各种美德,老马有如下一段描述:“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或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但君主又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要显得具备一切优良品质。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面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老马看透了。世界越来越小,竞争却愈加激烈。无论是战争社会还是商业社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说法颠扑不破。金融危机,伪善的西方政客和资本家们联手吹大了东南亚的经济泡沫,人们突然发现天堂和地狱竟仅一纸之隔,第三世界的“群氓”们被狠狠的欺骗和抛弃。如今,次贷危机的影响又席卷而来,马基雅维利的徒子徒孙们多少年前开始的游说收到了效果,他们表里不一,大发其财,其苦果却要由全世界的人来承担。战争没有一天停止过,掠夺也没有一天消失过,君主们却悄悄发生了转变,他们被上文明的衣衫,行使文明的欺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相同的结局绝不会再次上演。得益于国人眼界的不断拓展,知识层面的持续扩大,我们在今天能够看到《君主论》这样一本影响了后世众多政治家、企业家、帝王和流氓的著作,也看到了辉煌成就之前的龌龊手段,了解了他们一袭晚礼服下面的满身脓疮。洋务运动时期,朝中的大佬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商业竞争极端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利用他们的思想,完成自己的崛起。

《君主论》这本书描述的是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

君主论读后感600字 第12篇

《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国的他在其领导失败后并没有随首脑们离开,而是留在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归国并祈求能为国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样,而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虽然最终被营救却也只得远离公共生活。而命运的双手总是玩弄马基雅维利,当马基雅维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终于获得美第奇家族批准返回佛罗伦萨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的人民推翻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这样马基雅维利再次被驱逐出公共生活。这一年,他悲惨去世。直到4后,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意大利才统一。

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来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仅仅是又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国家构成的`,它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它们必须联合却又互相抵触着。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我觉得《君主论》所宣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各种历史的种种迹象也曾表明只有强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领导去统一混乱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达到一种和平。如果没有如同《君主论》中那样强有力的领导者就不能完成统一从而使国家和平安稳。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由此一小小一句话,也能看出他支持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是怎样的。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君主以德为先,以德服人。他的结论是对君主而言,他若想保有其王国,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善良的事情,并且必须视情况的需要使用之一手或不使用这一手。”从动物身上,他应该同时效仿狐狸与狮子。“因为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所以他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马基雅维利将这种不善良的事情相区别开来,认为有“恶劣使用”和“妥善保管”。因为在一种混乱的政治场面,国王君主需要执行一种国家的强制命令以便达到表面和平。因为连表面和平都不能够达到,也就表明了这个国家已经是岌岌可危,人民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是水深火热性命堪忧了。只有经过强制力,而后慢慢逐步攻破才可以达到真正的和平稳定。马基雅维利自己也说:“妥善使用的意识就是说为了安全的需要,可以偶尔使用残忍,除非它们能为臣民谋利,其后绝不再使用。恶劣使用的意思是指尽管开始使用的残忍手段是寥寥可数的,可其后与时俱增,而不是日渐减少。”由此也可以看出《君主论》是主要适用于相对于历史长河短暂的特殊混乱时期。

总而言之,《君主论》并非一本充满邪恶言语的书籍,而是一部超越了历史长河的书籍。即使现在看来,它也有它独特的智慧蕴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