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读后感 第1篇

第一次看到“龙应台”的名字是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放在育儿图书区,所以对龙应台没什么感觉,最多觉得她是一个“有文化的妈”。2011年,年末的时候微博上“方韩”两家吵得火热,我没兴趣,只觉得那段时间中国好平静,只有两个人在吵架。不过“韩三篇”引出来的关于“自由”“民主”的讨论倒让我略有兴致,并从此了解到“龙应台”和“昂山素季”。

咦?龙应台,不是那个很有文化的妈么?跟民主、自由有什么关系?于是在上学期购的最后一批书中,选了一本《野火集》。这部集子二十多年前就出来了,由于寡陋现在才读到,可是书里的每一句说的不就是所有我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么?

书里有两篇是龙应台的自序《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写给21世纪的学生》《80年代这样走过》。仅仅两篇自序已经读得我热泪盈眶,羞愧万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漠不关心,对生活的狭隘态度,和薄弱到几乎没有的独立思考能力,简直到了可耻的地步,我真不敢说我是接受过教育,是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如果中国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的话)。

序言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在威权时代,统治者有一套笼络年轻人的办法······设计种种“育乐”活动让年轻人参加,同时将政治意识形态,像把糖置入咖啡一样融入歌舞升平,欢乐光明的活动里,很容易就赢得青年人对执政者的好感、信赖和忠诚,对统治者的爱戴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真诚的。”“该不该有文艺活动,不是看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是看政治人物的政治需要。”

赶巧,我读高一的堂弟发了一条说说“他们卸任了,中国的政治该何去何从?”乍一看这句式怎么这么熟悉。“毛爷爷走了,我们该怎么办?”对毛一个人的崇拜,变成了对“他们”的崇拜,人数增加了,本质不变。堂弟为什么会这样呢?政治课上支离破碎的理论,历史课上满篇的谎言,一年一度的“红歌比赛”和cctv的欣欣向荣,堂弟接触到的最多最直接的教育,来自课堂的,来自电视的,哪一个没有承担塑造意识形态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还是那么明确和单一。再加上领导人天衣无缝的演技,社会各界,强强联手,他当然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伟大,光明,正确的裆”。我的堂弟是这样,我其他的兄弟姊妹呢?你的兄弟姊妹呢?在接受了几十年的“灌输教育后”我们没有学到厚实的知识,没有获得学习能力,没有培养出独立处事的本领,却成了某部分政治野心家真诚的粉丝,我们从不会质疑他们那么完美的人格,从来理解支持他们的一切口号,不容许别人对他们有一丝不敬,我们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不会拉屎放屁。

野火集读后感 第2篇

《野火集》使得龙应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因此成就了她源源不绝的理性而犀利的文章,渐渐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致使她的那片火燃烧了整个中国,而终于有今日我们所见的足跨海峡三岸的一个社会的良心、酱缸文化的谏诤者--龙应台。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这个学习英美文化的伟大女性,在她深深热爱的台湾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笔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声。龙应台所拥有的魄力和勇气,是她震慑文坛的锐利武器;精辟独到的言语,一针见血。

单单选取了这三篇文章来叙述我的感想,因为这文章,都是龙应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话语。句句独到。

《野火集》,龙应台,都是文学对这个世界最无与伦比的馈赠。

野火集读后感 第3篇

当我看到台湾人民因害怕流氓而不顾自己的家园,任他们随意践踏。当我看到他们只能忍受别人欺负,却一句话也不说,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为什么他们从不违抗,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什么他们能忍受半夜时听着外面那吵闹的声音?

这叫我怎么不生气!

看到钓鱼的人从来不会责骂乱扔垃圾的人们,我的心不禁激动起来。他们钓什么鱼,河水那么脏,鱼都是脏的!爱河的人,请你们昧着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声不吭?你们难道要在旁边无声无息地观看?你们为什么不训斥扔垃圾的人,叫他们不准再将垃圾扔进河中!想想,那清澈的河水渐渐被污染,根本不能相信它以前是那么纯洁。爱河的人,你们的心难道不疼,为什么无动于衷!

这叫我怎么平静下来!

往下看,我知道了商人们燃烧电缆。他们是那么的过分!他们难道没有孩子,难道只有亲手捧着一个变异的无头婴儿,他们才会心痛一下。台湾的母亲是那么期待肚子里的宝宝出生,他们肯定可爱极了,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一般。谁能想到生出来的与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们商人还有没有良心?

看到这些,我不敢相信台湾发生了那么多的恶劣事件。这些虽是从前,却给我们深深的警告。

我根本镇定不下来!

不要以为你只是社会中的一人,只有团结起来,社会的恶劣情况才会改变!

野火集读后感 第4篇

现在的我原本是不愿意去读这种负能量书籍的,只因在微博中读到一句很认真的话,才有兴趣翻开它。看书的时候,总是有种说得很对,但哪里又不对,貌似很愤慨,但哪里又别扭的感觉,好几次让我差点中断阅读。看完有种混乱、无助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我曾几度因为别人负能量的传递差点奔溃,显然这样的玻璃心是无法消化这种负能量的,心中无阳光,如何面对黑暗,更如何推开黑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自责自己的软弱、无能,告诉自己以后要有勇气、要正义。可真正到现实中时,仍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想、所愿。

而我意识到以后以我之力,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完善自己,让自己充满阳光,让自己的阳光足以影响到身边的人和事。这便是我拥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 我仍没有勇气,通过吵、闹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表述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却没有能力要求别人必须赞同以及认同我的想法,毕竟人人并不是我。 此刻,我似乎理解到了《野火集》描述的真正重点,并不是让我们用生气、吵、闹去解决事情,而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好与坏,用事实去表达对与错,不论结果怎样,但要表明观点,不说的话别人永远都不知道。

野火集读后感 第5篇

第一次听说龙应台还是她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她那温柔纤细的文笔借助其内心真实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今年暑假,有幸翻开了龙女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野火集》,霎时感受到了龙女士不同的一面。

整本书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初来乍到的我们90后对爱国热情程度有所提升。看完全书后,龙女士的笔尖已经将我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读完整本书后,对《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以及《生气,没有用吗》两篇文章记忆犹新。在这两篇文章中,龙女士就七十年代台湾的“脏乱差”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做法,以及成效与收获。

当我在阅读此二文时,似乎身临其境。的确如今的中国大陆的文明程度与当年的台湾不相上下。跌倒对老人无人搀扶,出租车、公交车占道抢道、行人乱穿马路……数不胜数的事例只能说明大陆文明在倒退吗?

就中国举办过最隆重的盛会之一——上海世博会来讲。我也去过不少次,可每次总能发现有那么十来个人在公交车门前推搡,把几名外国人推到了后面,只为抢几个座位;也有那么几个孩子在公交车上大声喧闹;更有那么几个妇女手拉着身边的孩子趁人不备快速掀起隔离带钻入排队的人群中。

更可悲的是,国人讲隐忍是出了名的,人们不愿去制止这些不良行为,或许还有人会去指骂这些“爱管闲事”的人。

龙应台女士以智者的睿智揭示直指国人的道德劣根性,我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反而一味地躲避、去隐藏。这真是一个太多国人都避讳的问题,又恰恰是至关重要的`症结所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个中原大地,带去龙女士以及所有爱国人士的心声,关注我们共同的家。

因此,当我读完《野火集》后,感谢龙应台女士用笔喊出了许多国人不敢、不屑、不愿说的话。至此,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公民,一名文明的公民,一名配得上“炎黄子孙”这个殊荣的公民!

野火集读后感 第6篇

读《野火集》完全是因为想看看龙应台的其他风格,看这种书这几年已经没有再如以往愤世嫉俗,看到后或者有引以为知音的感觉,已经慢慢的尝试做一个局外者,不在被很愤怒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但看《野火集》还是让我有点激动。

在我认为,《野火集》和同样来自台湾的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用文章来唤醒人们。《丑陋的中国人》唤醒中国人进行自我反省、取长补短,而《野火集》唤醒的是中国人的良知。

《野火集》里的文字虽然注满感染力和煽动性,但是它超越党派,不涉权力的性格又使人“放心”。感性文字中蕴藏着最直接的批判,人心为之沸腾。

龙应台女士常常针对当时台湾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让人心有戚戚。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书中的文字,不辛辣,不深沉,很是生活化,虽然写于二十多年前,读起来还是快意恩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以‘沉默’为耻”等,她用文字来发出呐喊,提醒我们这些生活得混混沉沉的人对社会、对环境、对人,对已,产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表面看上去,龙应台女士是痛恨台湾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深层次所反映出来的,更是对台湾的爱,她说的现象都是真实的,她评台湾的大学管理模式为“幼稚园”,批中学教育是在培养“机器人”,甚至说台湾好比是“生了^v^的母亲”,可她还是说,台湾是“那个生她养她给她生命和家的人”

正如序言中杨泽先生的评价:龙应台的文字如野火,照亮台湾全民民主时代前的不成熟,尚未启蒙的状态。这样的书,即使今天读了,仍然会野火般点燃人没有死亡的思想。一页页的翻过,似乎就是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恍若亲身经历,环境污染,教育桎梏,官义,关于屈从,关于权威,关于崇洋,一些是我们曾经做过的羞愧脸红事,一些是我们受过的窝囊委屈气,凡之总总,

文字的力量在于给人启示,掩卷反思,关于别人,关于自己,竟也如龙女士所说产生了“无力感”,苏格拉底说:“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的时候,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径改变这个制度。”这两点于我都无法做到,这就是龙女士说的“市井小民的悲哀”么?

不管如何,还是感激龙女士,提醒我这个“市井小民”也有个体诉求的需要,我身上也有保护自己个体价值的冲动,也有承诺社会良知的涵养,这或许就是我从书中受到的启蒙。

我从没去过台湾,对台湾的了解也很肤浅,但通过拜读龙女士的文章,感觉80年代的台湾正如我们的现在的大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不正如当年的台湾吗?很佩服龙女士道德批判的勇气、胆略、魄力、精神,赞同有人称龙女士为“女鲁迅”,于刀光剑影之中,感受她的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诚挚,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烧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义和不公,以此清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来,我们现在不也正需要这样狂飙的野火吗?

野火集读后感 第7篇

《野火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读来就像读鲁迅的《呐喊》一样。但《野火集》里面的文章更加通俗易懂,讲的都是现在我们关心的、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主要理由,特别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文章中透出来的真实,以及对这些事的评价。于是我选择了几篇文章。

先来看看这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篇文章在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给我触动最深的就是这句活:“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

文章开头以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例,讲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怯懦自私。”这四个字就像一把大锤,狠狠的抨击我的心灵。文章讲到了中国人对违法小贩的怯懦、警察的无动于衷、钓鱼人面对脏臭的河水的忍受、对违反交规的计程车司机的纵容、缺德厂家将污水倒进河水里,还讲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质疑、以及外国人来中国的种种安全规定,这一切足以使人们生气,愤怒,但人们还是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所以文章最后还说“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都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

这就是野火给我带来的全部感想。

野火集读后感 第8篇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从禁闭到开放,都凝聚着一些人的斗争和汗水,甚至是牺牲。对于那些奉献了自己,改变了社会的斗士来说,我们应需奉上真诚的赞美。

过去的台湾,是一个专制的地区;现在的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质普遍比较高的地方。这个巨大的改变,离不开一位拒绝沉默的教授――龙应台。

在龙教授尖锐的笔下,《野火集》诞生了。

这本书正如他的书名一样,野火般地销售起来:学校大批大批地订购;一位医生买了300本,四处寄发;走进书店的人们都买两本,一本送人,一本给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够多……

这本书,就如拒绝对社会不良现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种,将争取自己权利的火种撒到每个人的心田。当时,有人把龙应台当作“纵火犯”来看待,而大部分人,却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话。

毫无疑问,正是在当时政府的压迫下,才有那些指责政府不公平的言词。而政府随之的改革,也意味着那些为争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改变社会的,是那些拒绝沉默的人,拒绝容忍的人,是他们,奉献了自己,为下一代争取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为那些勇于奉献,勇于面对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无比敬佩,而对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更多的是同情。

别人的嚣张很多时候来自你的软弱和纵容。那些民主斗士为了更美好的社会奉献斗争,甚至牺牲,我们什么也没做却享受着他们的成果,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是不是应该感到羞耻?

社会的改变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个人创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野火集读后感 第9篇

选择看《野火集》是因为龙应台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我的十分相像。看完全书时,龙先生的笔尖已经将我的思想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

下面,我就以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份来谈一谈我的理解与观点。

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以及《生气,没有用吗?》这两篇文章中,龙应台先生谈到了对于七十年代台湾的“脏乱差”现象,当时的国人根本不予理睬,从众性使得他们漠视了这个满身污垢,却被他们称之“家”的台湾。所以,当龙先生“生气”时,却受到了以白眼和辱骂作为“先锋”的“回报”。对于这一点,我是感同身受的。曾经在一个飘雪的冬天,我看着红灯前自由穿梭的行人,大声喊出:“是红灯,你们为什么要穿路?”时,身后的一名中年男子用脏话骂了我,从我身边挤着(来往行人很多)走去了对马路;一位走到马路中间的老伯很诧异地回过头来看我,像是见到了一个不明外星生物体……那一刻,我的眼眶红了,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坚持交通法规的人的下场:众目睽睽之下,像一个小丑。但是龙先生说“讲道德勇气,不是可耻的事;说社会良知,也并不肤浅。”而且“在一个法制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

中国有句俗话“忍字头上一把刀”,可见国人讲隐忍,是出了名的。只要别人不危害自已的利益;只要自已不做害人利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多国人“根深蒂固”地相信这个“理念”。所以,鸟儿找不到茂盛的树林了;老人倒地也没有人帮忙送医了;世博护照被偷找不到小偷了……这些都是身边确实发生的。太多只顾自己利益的人一边埋怨“人心不古”一边理所当然地继续自已的无动于衷。但是龙应台先生告诉我们“要维持一点基本的人的尊严,就不得不仰靠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这不仅要求我们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还要制止别人做害人利己的事。”而且我们“不应该迷信逆来顺受”。

同时龙应台先生以智者的睿智揭示直指国人的道德劣根性“我们不敢正视自已的缺点,反而一味地掩藏——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太多国人都避讳的问题,却又是至关重要的症结所在。

拿上海世博会来说,我本身就是世博小志愿者,所以有关世博的新闻会特别关注。当电视上播出了哪个广场举行盛会时,镜头远处,说不定你就能看见几个孩子爬到建筑上打闹;一群人拥上公交车,把几个外国人挤在门外;一个女士偷偷地快速掀起隔离带钻进了队伍里……这些盛会中的败笔,都被掩盖了。所以当看到《野火集》里针砭的社会弊端时,我的感受好像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国人重形式、做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但是龙先生告诉我们“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因此“我们不做大人物,总可以做个有一点用的小人物吧?一个渺小的个人,如你,如我,还是可以发光发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个中国大地,带去龙先生以及所有爱国之人的心声,关注我们的家、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上海,从小我出发改变这些不美好的现状。就像文中龙应台先生所呼吁“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但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因此当我读完《野火集》后,并没有对名人的膜拜,有的只是对一个文化理念与公民意识先驱者的崇敬,感谢她用笔喊出了很多人不敢、不屑、不愿说出的话,感谢她这样一个平凡却勇敢的中国人。我想正因为有了这样前辈的指引,所以我才会变得更坚强与勇敢。

野火集读后感 第10篇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84、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v^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出版年份相同,写作目的相近,具体内容互有参照。总之两本书虽都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还都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阅读。

文章发布已有将近30年了,30年前的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等。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台湾已经有了较好的转变,而在大陆却依然严峻。这让我感觉大陆与台湾是不是有着30年的差距,或者说30年后,我们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准。

我爸妈去过台湾,据他们说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净卫生的食品,优美的风景,较高素质的居民。细想起来,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陆恐怕真的没有几个。真的希望祖国大陆可以有台湾那样物质和精神文明。

最后说一下,龙应台是一位女性。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她的畅销书《目送》,一直以为这个名字的背后会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样的温文尔雅的男性。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龙应台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关心民主建设、百姓疾苦、民族未来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战士。她的言论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是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的攻击的。她也是顶住了政府的压力,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进而点燃了台湾自由民主的野火。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与情怀,真真让人赞叹敬佩。

同时推荐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为认识中国人的必读书籍。《野火集》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首选科目。

野火集读后感 第11篇

龙应台成名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我是读了龙应台的近作《亲爱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这样,找到了《野火集》。

这本书的年龄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价是元。书的内封页上,贴着图书馆的还书期限表,大红的印盖上读者的还书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显着它曾经的炙手可热。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篇名似曾相似。这篇文字里写道:“他看见一辆车子把小孩撞伤了,一脸的血,过路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孩,或谴责肇事的人。”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在讨论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国的人似乎都在生气,生气归生气,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行动吗?又或,你敢行动吗?

《生了^v^的母亲》,篇名很刺目,^v^就是污染殆尽的环境。现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乡,土壤都被铅污染了,整个村庄的小孩子,血铅全部超标。在北京,何处能闻到一口清新的空气?我的住房已经到五环以外,夜夜空气中都弥漫着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厂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许不止一家。

《幼稚园大学》,碰巧最近听到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装萌的报道,这怎么怪得了他们。我们教育旨在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吗?从小到大,有谁问过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吗?有功课教他们人际关系,爱与责任,审美与情趣吗?

《自白》,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我很遗憾我是个女的。我很遗憾别人发觉了龙应台是个女性。”读到这句话时,我忍不住笑了。原来,豪迈如龙应台者,也有这样的感叹。女性的社会角色,现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关注公众事务、抨击社会弊端、长于理性思辩的女性仍不多见。我的朋友,以硕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听她们讲:“除了孩子,别的我无暇关心。”也难怪,偶尔跳出个龙应台,头脑固化者会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溃的老鼠》,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麦尔教授怎么会想到对老鼠做那么残忍的实验,老鼠的智商当然不足以应对那么复杂的情境。可是,人类社会也很残忍,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试验场,就被搞崩溃了。崩溃者的错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诚心或无心把人弄崩溃的实验者呢?就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除了龙应台的文字,《野火集》还收录了各色人等的读后感,林林种种,观点五花八门,赞同的,反对的。允许不同观点同处一书,恰可体现龙应台的包容和大气。从此处也可看出《亲爱的安德烈》的编排来源了。

野火集读后感 第12篇

初读《野火集》,我被其深奥的语言惊吓住,我以为这本书整本都是如此的深奥的语言,越往后读,才发现那些是这本书的序言,写序言的人称龙应台为侠女,说她吃了强身,多吃无害的“正气散”,还说她是盗火的玉娇龙,这些评论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作家呢?

《野火集》收录她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然而我看后,我很生气,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吗,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我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孰视无睹,知道我看到这篇文章我才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的确,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他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v^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她的勇气,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读书时,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

社会制度有的地方的确是不好甚至有点荒唐,然而却没有人来反抗,看到乱扔垃圾的人,却不去制止。个人的思想控制着个人的行为,人们不生气,哪里会有反抗,个人问题是比制度问题更根本的问题,我想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龙应台这种敢于不满勇于改变的精神。

野火集读后感 第13篇

2011年02月21日星期一19:32翻看龙应台的《野火集》,有这样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题目是《不会^v^闹事^v^的一代--给大学生》。第一次阅读龙应台的文章,与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击着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经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我身边的人有很多对于世界极不关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

野火集读后感 第14篇

当我读到野火集中《幼稚园大学》的一段时,觉得很有必要立马跟我的同伴分享,于是我大声的将那一段读出来,当我读完时,大家表现出令人惊诧的冷静,于是我又挑了《不会闹事的一代》,在我读的过程中,有人哼起了歌,有人点开了娱乐新闻……朗读完后,我有好深好深的失落感,不是因为没人夸奖我的朗读水平,而是伙伴们令人不可理喻的麻木。

这两篇都是有关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缺点。文章的每句话都像是在抽我们的耳光,想抽得我们心疼,想抽得我们清醒,可是大家连挠痒痒的感觉都没有。究竟是这耳光的力度不够,还是我们脸皮太厚?

面对权威的畏缩,缺失独立处事能力,被迫塑成的价值观等等,这些明明都是我们所面对,所忍受,所苦恼的事情呀,可是读到这些赤裸裸的文字时大家连一个泡的共鸣都没有?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伤口,还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伤口,要做到如此麻木需要有多薄弱的自我意识呀?教育者喊出“创新,大胆,独立”的口号,可是其实际操作不过为了培养“平庸,怯弱,顺从”的学生,面对我和我的伙伴,现在只能说,他们成功了!

说到教育,那就再多说点废话,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考教师资格证,和很多人一样,我并不清楚以后是不是要当老师,只是觉得这个证该考,大家都在考,所以我也得考!

可是现在突然感觉压力山大。当我们看到从“颜色小学”(红绿领巾)到“机器人中学”再到“幼稚园大学”。教育是如何“千方百计”将我们的创造性扼杀,如何粗暴的向我们灌输意识形态,如何残忍的讽刺我们的梦想时,我们非但没有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并为此感到悲伤,没有想要怎样弥补和拯救自己,现在竟准备亲自将毒手伸向下一代。

教育,教师这个责任我是否真的承担的起,难道我真的会为了几口饭去做“^v^”。我要做教师的朋友们,请你们真的承担起教育的担子,实现你们的教育理想,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像我这样的“脑残”,还无处伸冤……

野火集读后感 第15篇

已经是第二遍读龙应台的《野火集》了,每次读完,总不由地拿龙应台笔下的台湾八十年代与当今大陆的现状作对比。——多么相似!毒奶粉?我们有!病死猪肉?我们卖!脏乱臭?我们多得很!

但是平静下来想,几乎每一个国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为了谋求更加快速的经济增长,盲目地寻求捷径。台湾的八十年代,19世纪后期的英国、美国等,皆是如此。

我们通过焚烧、掩埋来处理大部分垃圾;我们把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马路上,我们四下张望,发现无人后随手扔出一个纸团或随地吐一口痰……仅仅只是因为这些做看上去可能更加便宜,或是更加方便、更加简单。也许有人会反问: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怎样处理垃圾是我能说了算的吗?污水处理不是有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吗?垃圾扔在地上,不是有清洁工清扫吗?

所以概括地说:为了适应现在的环境(应该是经济过快发展而其他设施未及时跟进的环境),我们的遇事思维渐渐陷入了一个“只求当下”的怪圈。我们只顾着解决、考虑已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来不及或根本就没意识去想以后的事。

焚烧、掩埋垃圾或许是当前容易实行的办法,但由此产生的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损失;污水随意排放节约了厂商的成本,但是我们的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喝着用着这样的水,我们的身体会健康吗?治理被污染的水、让身体恢复健康我们将付出更多;垃圾有它该去的地方,有人清扫就可以随地乱扔吗?

“野火”中,龙应台的愤怒,是对台湾每一块坑洼之地的不满和不满背后深深的关切、心痛。不论这样的关切和激愤的言辞究竟能影响什么,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人,通过针砭时弊,让“野火”点燃更多人心中的怒火,让我们每个人重新审视周围,不再只求当下、只求自身、只“甘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

这就是《野火集》给我们最大的警醒: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止代表个人,个人的背后还有集体、名族和文明。

野火集读后感 第16篇

全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生气,没有用吗?》。原因很简单,它引起了我的共鸣。龙应台提倡人民不能总是宽容和气,如果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利的情况要以激烈的方式采取行动,即文中所说的“生气”。然而“生气”这种方式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对此龙应台给出自己的结论——造成“生气”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这个社会有太多暴戾的人,不可理喻。第二,我们的法令不全。第三,执法的人姑息。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气”的人太少。我们总在说“不要忽视个体的力量,汇聚细微的力量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但前提是这些力量可以汇聚到一起啊!总是一个人在努力的话,他迟早会疲惫会无力的。

依稀记得高中三年只交过5块钱的班费,但是我们班并不是没有的支出,联欢我们每次都是热热闹闹的,吃喝玩乐从不比别的班少。那我们的班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卖废品赚来的。那废品每个班都有啊?我们班的废品主要是塑料瓶。并不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多么爱喝饮料,而是我们从校园里捡来的。当我听到班主任让我们在校园里捡回空瓶子的时候我很诧异,总觉得高中生了,还去做这种事情多丢人啊。可是我却做了三年,可能是因为班里的同学都很单纯,大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随手带回在校园里捡到的瓶子。细小的力量汇聚就会成为很大的力量,大家都在这样做,我这样做又有什么丢人的呢?我记得高二会考的时候有好多同学留宿,于是作为生活委员和宿舍长的我就组织大家转楼层,收集瓶子,三天的时间收集了整整七麻袋的瓶子,每个瓶子只有五分钱,我们那一天大概有八十块钱进账。每个人都很累,但是都很开心。在每个周日的下午,我和上铺都会去转校园,边聊天儿,边检瓶子。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对啊,勇气,班主任说“重要的不是你们靠捡瓶子攒了多少班费,而是你敢不敢弯腰去捡”。就好像车棚的自行车到了一列,你敢扶起来吗?当初我敢,而现在我一点勇气都没有了。是不是越长大,人的顾虑就会越多?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缺少了坚持的勇气。说到底我还只是俗人一个,因此我无法忽视世俗的眼光与束缚。或许龙应台“生气”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太多了。

龙应台的《野火集》之所以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她理性的分析,与强有力的批判。恐怕与她在愤怒之中流露出的希望也有很大的关联。这世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说”,推之于写作,批判就成了比较简单的事情,随便拎出来一个中学生都能义愤填膺地批判得天花乱坠。但是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批判,解决方法不是更具有实际意义吗?龙应台的《野火集》并不只是着眼于批判,她还在尽她最大的努力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她总是对那些“生气”了的人大加赞赏——“真是大快人心的一场戏。我为每一个写过信、打过电话、表过意的高雄市民喝彩”。因为他们在扎挣着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他在多篇杂文中反复提到“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他在努力的引导广大人民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包括了更好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的生活环境而奋斗。

野火集读后感 第17篇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野火集》后,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龙应台把台湾写得过于黑暗了,但是我却找不到可以辩驳的地方。整本书都是在讲理,所有的文字都是对事实的合理剖析。虽然我认为龙应台写的还是有过激的地方,但不得不说,她这本书写得很好,逻辑性很强,而且通过这本书在台湾的反响我知道她就像大陆的鲁迅先生一样,唤醒了许多被蛊惑着的人。

虽然龙应台写的是早些 年 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她在其中批判的许多现象正发生在中国大陆。

走在人行道上,有辆计程车扫着我的手臂飞过,马上被红灯挡住。我生气地走过去,要他要下窗户,说:“你这样开车太不尊重行人;我们社会不要你这样没有水准的公民,” 很可笑的,知识分子的调调,我知道。灯绿了,这个司机把车停到街口,推开车门走了出来,手拎着一根两尺长的铁棍,向我走来。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最近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司机想要逆穿单行道(似乎是这样),一位外国女士用自行车拦住该司机,微笑着请他退回去。这位司机不但不退,反而开始鸣笛、谩骂,好像他是有理的。最后司机见女士执意不走,便把女士的自行车扔到了一边,开车逆行而去。

惊人的相似,不是吗?二十年前台湾发生的一件事,现在却在大陆重演。龙应台分析的结果,是“生气”的人太少。换到这个案例,也就是这种敢于挡车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一位女士站在那里,而是十位、二十位路人站在车前,那位司机还敢这么放肆吗?他还敢毫不心虚地谩骂吗?答案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司机素质低下、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原因,但正如龙应台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气”的人太少。

这只是其中的一例,像这样有着惊人相似度的“巧合”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大陆也需要一位龙应台,也需要这样一把野火,把所有这些该被清理掉的现象全部烧光。但是这种人不能多,这么激愤的人一多,中国就容易乱。而当前国际局势是不能容许中国出乱子的。所以,野火虽重要,一把就够。多了,就把好的东西也一并烧掉了。

野火集读后感 第18篇

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84、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v^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出版年份相同,写作目的相近,具体内容互有参照。总之两本书虽都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还都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阅读。

文章发布已有将近30年了,30年前的中国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等。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中国台湾已经有了较好的转变,而在大陆却依然严峻。这让我感觉大陆与中国台湾是不是有着30年的差距,或者说30年后,我们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达到今天中国台湾的水准。

我爸妈去过中国台湾,据他们说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净卫生的食品,优美的风景,较高素质的居民。细想起来,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陆恐怕真的没有几个。真的希望祖国大陆可以有中国台湾那样物质和精神文明。

最后说一下,龙应台是一位女性。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她的畅销书《目送》,一直以为这个名字的背后会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样的温文尔雅的男性。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龙应台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关心民主建设、百姓疾苦、民族未来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战士。她的言论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是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的攻击的。她也是顶住了政府的压力,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进而点燃了中国台湾自由民主的野火。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与情怀,真真让人赞叹敬佩。

同时推荐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为认识中国人的必读书籍。《野火集》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首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