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

其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自己是综合岗,综合岗的职责就是服务,如何帮同事解决困难,帮同事排忧解难,帮同事梳理难点,这是我因该做的。但是反思自己,这一段工作做的很不到位,对组内的帮扶太少,只顾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同事出现了困难,自己却没有切身关心,只是简简单单,寥寥数语的说一下。同理心不够,试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肯定不是光说,而是要采取行动。所以当同事们出现困难时,应该做的是少说多做,真真切切的去帮助、去解决、去给他做出来,而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同样,服务最终是要落地的,不落地的服务,就是骗人感情,玩弄感情,虚情假意,自己以后一定要做到、做好服务。

最后,造成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践踏组织利益,以为所有人所有事都因该以自己为中心,恨不得地球都得围绕着自己转,只是一味的索取,而不懂的付出。这就是自私自利,在集体中,最应该摒弃的就是这种自私自利,只有无私,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前面,我们的团队利益才会得到最大化,只有团队好了,我们个人才会在团队这棵大树下,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1)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3篇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

密尔的自由不是形而上的自由,不是康德的那种高高在上的自由,他的自由限制在政治自由的范围里,是功利主义的自由。他的自由体现在伤害原则之上:“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在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原则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他身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密尔的自由有点类似于以赛亚柏林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集体不能干涉个人的自由,这属于消极自由;个人对自己享有最高的主权,这是积极自由。

《论自由》共有五章,第一章“引论”,告诉读者本书主要讨论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度,提出伤害原则;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的自由”,讲的是因为人们不可能达到真理,所以必须保留错误的意见,完全抹去与整个社会不同的意见是极端危险的,由此来捍卫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伟人类的福祉的因素之一”,人按照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不仅仅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实现自己的个性就是幸福的一部分,社会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个体实现自己的个性;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密尔在这一章确立了著名的伤害原则,讨论社会在什么时候可以干涉个人,社会如何正当地干涉个人;第五章“本书教义的应用”,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如何运用密尔的自由原则,比如教育,饮酒,赌博等问题。接下来仔细讨论每一章都说了什么。

第一章:引论。

约翰米尔讨论的自由不是“自由意志”,和哲学家们讨论的自由是不一样的,他的自由是“对于统治者所施用于群体的权利要划定一些他所应当收到的限制”,自由是对权力的限制。密尔把自由牢牢限定在政治自由的范围里,不讨论在康德那里像神一样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他觉得在他的年代全圈政府已经不是令人担忧的对象了,而是在民主的基础上怎么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尤其是道德的暴政,密尔觉得大多数道德都是“阶级利益和阶级优越感的创造物,是社会中一些有势力的部分的好恶”。他要讨论的是集体意见能否合法干涉个人意见,这个限度在哪里?限度就是伤害原则。在引论里他也提到了功利主义,他说:”在一切道德问题上,我最后总是诉诸功利主义的,但这里所谓的功利必须是最广义的,必须是把人当作前进的存在而以其永久利益为根据的。”也就是说密尔的自由不是高高在上的,所有问题的第一因,功利主义是自由的前提。

第二章:论思想的自由和讨论的自由。

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章。这一张主要捍卫了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捍卫的手段就是证明公众的意见也有可能是错的。密尔极力反对用公众权利压制个体的思想。“假定全人类统一持有一种意见,而仅仅一人执有相反的意见,这是,人类要使那一个人沉默并不比那个人(加入他有权利的话)要使全人类沉默较为正当。”他还说:“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之后,密尔极力证明社会和政府会产生许多谬误,每个时代都曾抱有许多随后的时代视为错误荒谬的意见。任何意见都有被怀疑的权利,无论是道德问题或是宗教原则,如果没有少数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不保证他们的言论自由的话,整个社会和政府都会处于危险之中。除此之外,他还推重两个对立观点之间的共存和融合。“两种思想方式各借对方的缺陷显出自己的功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各靠对方的反对才把己方保持在理性和健康的范围内。

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原因之一。

他觉得人应该抱有自己的个性。这一章显示出了密尔的多元论倾向,他说:”不同的人不能健康的生存于同一道德的空气里,正不亚于各种各样的植物不能健康的生存与同一物质和空气里。”密尔对个性的捍卫建立在言论自由之上,因为人类的真理是很难统一的,一套真理不可能适合所有人,意见的分歧时必然会产生的,所以,保存每个人的个性至关重要。“对于各种各样的个性只要对他人没有损害应当给予自有发展的余地。”这一章还还展示了密尔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人性不是一架机器……它毋宁说像一棵树,需要生长并且从各方面发展起来,需要按照那使他成为活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和发展起来。”这种黑格尔风格的话出现在功利主义的著作里还蛮让人惊奇的,密尔算是吧德国古典主义和功利主义糅合在一起了。

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

这一章讨论人类生活中有多少应当派归个性,有多少应当派归社会。主要的观点就是:“凡主要关涉在个人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归属个性,凡主要关涉社会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归属社会。”根据伤害原则,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由个性处理,只要不伤害到别人的利益。在涉及他人的利益时,就必须遵守规则。人可以特立独行,只要他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他要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负责,别人不能干涉他,却可以在情感上不喜欢他:“一个人因为自慎或是个人尊严上具有缺点而当然会招致的他嗯情感方面的损失和因对他人权利有所触犯而应当遭到的谴责是不一样的。”

第五章:本书教义的应用。

最后一章他讨论了一些具体的零散的问题如何应用他的理论,比如贸易、求职、^、警察的权限、国家的权限赌博、饮酒、教育……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3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教师就应以工作和群众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群众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想旗帜鲜明的反对自由主义,就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我。

二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有严于解剖自我的勇气。“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应对不正确的倾向,个人要及时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征求正确的意见和推荐,并及时加以改正。*时要用心参加各项专题讨论,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我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

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我做起的决心。反对自由主义,,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好处,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

1、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时自我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基础。

2、真诚是对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群众的团结协作。

3、用心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用心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的提高。

4、持续自我的持续进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应对困难,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磨炼中提高自我;应对成绩,更要力戒浮躁,踏实工作,虚心的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促进自我的进步。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2)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4

1、在霍布豪斯以前,人们是怎么理解“自由”这个概念的。

2、到了霍布豪斯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让之前的“自由主义”解释力不足了。

3、我们来看霍布豪斯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理论到底是什么。

书名:《自由主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5

《论自由》被密尔认为是其最有生命力的著作,原因在于这本书成为了一种单一真理的教科书,这一真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而愈加突出:性格的多样化对人类和社会及其重要,让人类可以向无数的、乃至相冲突的方向充分发展。洛克证明了政治自由的合理性,而密尔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则把自由从政治领域延伸到了个人领域。

密尔《论自由》的目的在于界定群己权界,提出了关于自由的两个原则:个人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国家或社会如果要干预个人行为,唯一的动机是社会保护。在这两个原则的支配下,任何个人的行为,在不涉及他人的情况下,他成了个人的最高主权者。因此,个人自由成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边界:你的自由,我的边界;我的自由,你的边界。自由的含义体现为严复所归纳的“自为造因,自受报果”。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当中,自由的意义则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自由拥有的不被他人干涉的空间,是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充分自主,对行为结果的自我承担。在个人自由发展的环境中,个人的独立性不断培养出来。个人拥有的自由保证了个人不需要对权力的唯唯诺诺,国家对个人空间的不干预,使得国家对个人的思想不能一致化。密尔在《功利主义》中提出,快乐分为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高级快乐是精神上的快乐,而低级快乐是物质上的快乐。人们只要经历了这两种快乐,就会更加享受精神上的快乐而非仅仅追求物质快乐。因此,自由提供给个人的是精神上的快乐,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如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人区别于动物正是在于人是会思想的动物,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对自由的渴望,是每一个人本能的需求。

自由对个人的充分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是人类幸福的基础。功利主义认为,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的,而幸福也是多元的,自由、正义、美德、诚信等等都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自由所实现的当然是“最大多少人的最大幸福”。密尔写到,“一国当中,人们性格的多样化,然后国家才有具有活力。”个人自由培养的独立性的个人,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础。自由社会带来的是自由的、异质化的个人,异质化的个人带来的是思想的创新,人们智力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专制社会中,个人根本无自由可言,权力对思想压制有本能的爱好,这种压制带来的是众多同质的愚民。愚民是专制者巩固权力的手段。因此,人民越是独立,国家越是强大。迪尔克姆认为,分工越细,个性越鲜明,每个人对社会和其他人的依赖性越深,因而社会整体的统一性也就越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个人自由是异质化个人的保证,异质化个人是形成一个有机社会的条件。霍布豪斯认为,自由主义的核心是懂得进步不是一个机械装置的问题,而是解放活的精神力量问题。好的机制必须能够提供渠道,让这种力量通行无阻,使社会结构生气勃勃。

另一方面,个人自由的确立,是对国家的一种约束。密尔看到了民主政治中,少数服从多数所产生的“多数人暴政”。专制的武断是可以看得见,但多数人暴政带来的后果却总是在无形当中,其影响是所有人都难以逃避的。可以说,多数人的暴政产生的恶丝毫不亚于专制产生的恶。多数人暴政在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述,作为同时代的思想家,密尔在《自传》中坦言,对多数人暴政的论述受到了托克维尔思想的影响,他们都意识到了民主政治中多数人利用民主的工具对少数人自由的压迫。密尔对个人自由的呼吁,目的在于防止群体对个人的干涉,损害个人的自由。《论自由》提出的两个原则,是对群体和个人权力界限的划定,更是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对群体权力的约束。个人拥有的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权,是一种个人权利不得随意侵犯的权利,要求国家权力作为群体组织对个体权利的尊重。

个人自由对群体的约束,使得国家的职能须重新界定。密尔对实现自由要义的要求是政府“代民之谋不若听民自谋”。民众之事,让政府来做,不如让民众自己来做,因为最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他们知道怎么做最合适。如果民众所以的事情都需要政府过问,那么政府的权力将会越来越大,这样势必对剥夺个人的自由。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自由的实现需要个人权利的可捍卫,国家权力的可控制。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提出,国家的职责是为正常健康的公民创造自食其力的条件。为确保个人的自由,政府所做的是提供一个个人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密尔认为,国家最重要的天职在于扶植国民,培养他们独立自治的能力。为促进公民独立自治的培养,国家权力必须下放,赋予地方权力更多的自治性,鼓励基层民众自主管理。这也是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所发现的:美国民主的要义在于地方自治组织的发达。

19世纪是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年代,各种自由学说不断涌现。密尔对自由理论的阐述,之所以在如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恐怕在于个人自由是每一个人发展都不能或缺的,这是“对个人自由最动人心弦、最强有力的辩护”。这样一种渴望没有地域之分,没有民族之分,它仅仅是人们内心最本能追求,是对黎明前黑暗的一声呐喊。自由就像是一束光,对生在光明中的人们如此司空见惯,但对黑暗却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6

通过学习*的《反对自由主义》,使我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反复重读后感概万千。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会和感受。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镇机关工作人员应该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

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集体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培养廉洁从政的高尚品质。

二是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勇气。“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要及时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及时与领导和同志们交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时要积极参加镇机关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党委*的各项决定,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为朱曲的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要树立从我做起的决心。反对自由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以公立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心系群众,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时不仅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更要解民忧,排民难,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2、以诚立身,切实维护镇机关整体团结。真诚是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

3、以勤立身,积极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的提高。

4、以谦立身,保持自我的持续进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面对困难,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磨炼中提高自己;面对成绩,更要力戒浮躁,踏实工作,更虚心的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

自由主义无处不在,我要时刻警钟长鸣。真正做到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做一名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机关工作人员。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7

近日学习*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我个人感觉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公司领导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深深感到了领导的良苦用心,给了我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从中学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科学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治风云的变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在有些行为和思想上,有很大程度的偏离了人生目标。根据*同志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现在就是自由主义的思想在作怪。

*同志在文章中列出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根据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所作所为,我也在审视着自己的行为。日常工作中,发现他人在工作上存在问题,碍于情面,也不愿深说,轻描淡写地提示或只作暗示,让其自己发现、自觉改正,求得一团和气,还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搞好团队的团结,实际上于人、于己、于工作都是有害的。在听了不正确的议论后,只要不是关于自己的事情,就不管不问,不为真理争辩,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现在我明白,如果你不能诚恳的指出别人的缺点,把坏的说成好的,你自己也不能得到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忠告。我们应该不断的认识自己,改进自己,除了自我反省以外,就是需要同事们客观反馈和真实的评价。同事之间只有相互关怀,共同进步,人际关系才能自然而然的达到和谐状态。少一些勾心斗角,少一些所谓的利益冲突。我们都是为了环联的良好发展在共同努力,不要把个人利益和个人欲望做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而因为这些和同事起着没有必要的冲突,甚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同事的痛苦之上。这些表现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要损人利己,更不赞成损人损己、损己利人,而是提倡利人又利己,即共赢。在我们公司这个“小社会”来说,我们应该努力达到的也是这样的共赢。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该以工作为主,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明确的指出,哪怕会有一些争论,只要得到的结果是好的,公*的那就可以了。把公司的事情都要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因为这个工作没有分配给你,就置之不管,不能出现自由主义思想,应把握大局观,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把思想战线统一起来,共同努力,实现多赢。

自由主义就像腐蚀剂,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队伍的整体水*。通过此次深刻学习我的感触很大。*同志的这篇反对自由主义虽然写于1937年,距今已有70个年头,但其中许多自由主义的表现,至今还存在,不由得佩服*同志当时就这个问题分析的那么透彻。同时也在思想上为我敲响了警钟,一些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自己身上也多少存在,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后果,现在既然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么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认真的反思,努力的加以改正,做一个明智、识时务者。对人、对事都要认真负责。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争做先进,胸怀坦荡,忠诚踏实,工作积极,凡事先思后行,保持一个积极理智的心态,用真诚和博爱去影响人、感染人、吸引人,同各位领导同事拉起手来,团结一致,为环联的事业奉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8

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

有的思想家从“人之本性”的角度论述它。塔西佗说,“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尚的心向”;英格索尔说,“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有的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的角度论述它。韦伯斯特说,“上帝只将自由赐给热爱自由的、并随时准备保卫它的人”;塞万提斯说,“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的幸福之一”;卢梭也说,“人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还有的思想家,看到了个人自由不是孤立的,是与其他人的自由联系在一起的,开始思考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社会自由的关系,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说过:“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孟德斯鸠则是从法律的角度论述自由:“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法国国民公会宣言》中也提到,“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

这些论述往往充满感情上的震撼力,但缺少理论上的说服力。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为什么是个好东西?一个社会为什么要使它的成员保持自由?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过系统的思考。

对这些问题给出让人满意答案的,是19世纪英国思想家密尔的《论自由》。在该书中,密尔探讨了自由的涵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个性自由、社会权威的限度以及个人自由不受政府干涉等问题,可谓为自由主义的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9

《论自由》一书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其次,在讨论自由方面,密尔认为真理只能来源于讨论;《论自由》一书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正是资本主;

《论自由》一书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近代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密尔最具代表性的着作。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老师的推荐与指导下,我有幸拜读如此佳作,以下为读后感。

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阅读《论自由》前,我似乎从未深刻地思考自由的意义,只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见到了解到古今中外各阶级人民追求自由的运动与观点孔子、孟子、伏尔泰、华盛顿、甘地、严复等,他们的事迹及观点都曾烂熟于心。是的,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

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历与学识实在无法逐字逐句地领会到其深刻而博大的内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在书中最感兴趣且触发感受的是书中所言第二部分关于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的分歧,密尔认为不能强迫异议的人沉默。他在书中提到,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我曾在高中政治课的哲学课堂上遇见这句话,印象颇深,时至今日才知是出自密尔先生的《论自由》。当对于自己思想或意见与他人的意见冲突时,密尔认为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这几句话令我深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和他人发生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宽容的心,我们应承认分歧的存在。每人都深知自己是可能错误的,可是很少有人想着有必要对自己的可能错误性采取什么预防办法,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多多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要宽容地给予人们充分的思想自由。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说便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逊地做到这一点,这不失为一个追求理性和真理的人的做法。

《论自由》一书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我们知道在此时期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一触即发,社会民众也亟需关于自由的讨论。然而即使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中,自由的尺度是不同的,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我相信《论自由》中的理论推及至今,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仍对于人们自对由的理解有着极强的启迪作用。因为自由并不会因为时代、社会的进步而淘汰,自由是我们永远值得思考和追求的。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0

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开始复兴。最初祭起自由主义旗帜,恢复古典自由主义理念的是哈耶克。哈耶克的目标非常清楚,他希望向人们展示,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都是灾难性的。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实行自由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与法治的社会。哈耶克致力于证明,社会的性质以及人的行为的性质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既不可能维护经济的发展,又不可能维护自由。其次,人类的理性能力的局限表明,试图依据某种理性目标而构建制度的能力大抵是不可行的。再者,他在许多场合都力图向人们展示,除非对^的权力有所限制,我们可能会逐步将自由社会的自发秩序转移为一个服务于某种有组织的的利益的集权制度。

哈耶克毕生努力的目标,是重申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回答古典自由主义受到的挑战与批评,并为古典自由主义提供新的知识论基础。

哈耶克在讨论自由主义的时候,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演进理性主义与构建理性主义。前者是思辨性的,理性主义的,后者是经验主义的,非系统化的。哈耶克认为,建构理性主义必将导致非自由主义乃至反自由主义的结论。构建理性主义的本质是对理性指导人们评判社会制度,进而帮助人们掌握并控制社会进程的能力持乐观主义态度。哈耶克认为,这种态度必然要求对社会实行某种理性化的控制或者说导向,以实行某种目标。

但是哈耶克对建构理性主义的批评在逻辑上有许多含混乃至自相矛盾之处。首先,他从未十分清晰地阐述他关于构建理性主义与演进理性主义区分的标准。其次,哈耶克关于建构理性主义与反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牵强。最后,哈耶克自己的自由主义理论也带有强烈的构建理性主义倾向。他受到了来自康德的许多影响。哈耶克对于自由最基本的论证即受到了康德的影响,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个人必须拥有一个受保障的活动空间,这就是个人的自由权利。

塔尔蒙在其著作《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中描绘了自十八世纪以来同时存在的两种民主传统:自由主义民主与极权主义民主。他的贡献在于,他将极权主义民主与一种乌托邦主义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他用政治救世主义的概念来称呼这种乌托邦主义。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它认为有一种先定的,和谐的,自然的,完美的社会秩序,人类必然向这种社会演进并将最终达到这一社会,第二,它赋予政治相当重要的意义,把实现千年理想王国的希望寄托于政治学上。 第三,它对政治的理解不是实用主义的,就事论事的,而是全面的,宏观的,它认定所有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政治问题的解决都与某些根本问题的解决联系。

不少自由主义者将极权主义的特征归为意识形态,因此冷战时期的他们便提出了去意识形态化。他们主张结束意思形态化的政治,使政治成为理性的,现实的与经验主义的。他们强调,意识形态是一套系统化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思想体系。用希尔斯的话说,与其他信仰模式相比意识形态是高度系统化与内在统一化的。这种意识形态是全面的,系统化的,无所不包的。它既包含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解释,又包含对个人,社会,国家行为规范性的规定,具有强烈的政策与实际导向,这种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封闭性。那些接受了某种意识形态的人会拒绝接受意识形态外的任何证据,任何经验。

罗尔斯的《正义论》代表了古典自由主义在当代的复兴,至少从方法论而言是如此的。构建罗尔斯理论大厦的是两个概念,原始状态与无知之幕。理性的人在一种假定的原始状态之下。理性的人在一种假定的原始状态之下,由于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状况与环境缺乏认识,故而会做出最正义,最公正的选择。罗尔斯的理论包含着五方面的内涵,第一,罗尔斯的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表达了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关于人的基本概念,即抽象的,不带任何价值观与善恶观的个人。第二,非社会的个人;这是继承了社会契约论的传统。第三,普遍主义。第四,主观主义。第五,反完美主义与国家中立的观念。

此外,还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复兴。代表是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1

自由主义是一种错误倾向,它是自私自利、敷衍了事、随心所欲、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今天读到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对自由主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认为反对自由主义是迫切的任务,作为企业的一员,我想大家都应该远离这种错误的倾向,要做到严于律己。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对比自身发现原来的我也有很多缺点,遇事不爱争辩个究竟,任何事情原则性不强,工作学习不及时充电,致使业务能力水*停滞不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说一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这样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会有个圆满的结果。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亲朋好友办事比较方便,已经成为眼下“常规性原则”,但我要打破这种“常规性原则”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自我。在工作中有建议要立即向领导或上级表态,事后不再群众中指点评说任何事情。坚决不做*所形容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这种人。领导交办的任务一定要努力完成,遇到麻烦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绝不推诿发牢骚。要做到团结同事,共同进步,把工作做到

更好。不把个人愤恨、个人攻击掺杂在工作中去。如果有损同事工作积极性的行为,我会勇于制止,并且鼓励同事积极工作,绝不行若无事。

我会始终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工作要求要有目标和计划,态度认真,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自己能及时改正错误,更好的工作和进步,为企业发展增添一份微薄力量。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2

《论自由》论的自由主要可分为三个,第一,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二,论个性自由;第三,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首先谈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它包括一切人们对事物的意见看法进行表达的自由。在密尔眼中,不受限制的思想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意义深远,思想自由能发展人的个性,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反,如果用一种外在的标准或通过权威的力量去限制或压制人们的各种意见,将会妨碍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书中有言“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对后代和对现存的一代都是一样,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

也就是说,在密尔看来,即便一个错误意见全部错误,正确的意见包含了全部真理,那么,不允许人们讨论和提出挑战,就意味着持有真理的人们实际上会不再思考以至于成为一种偏见,也就不会对这个道理的理性依据有领会和认知。而作为正确的真理,由于这样也会出现逐渐丧失其真理地位的危险,也阻挡了这个真理实际上的效力。因此,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永远不窒闭他人的意见和思想,不干涉他们的思想和讨论,而且要欢迎任何形式的讨论,才能让社会整体更加接近真理。

人们拥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后,因为思想的不同,个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便谈到了个性自由的问题。密尔调发展个性是个人独立、个人解放的根本要求:“凡是听凭世界或者他自己所属的一部分世界代替自己选定生活方案的人,除需要一个人猿般的模仿力外便不需要任何其他能力。可是要由自己选定生活方案的人就要使用他的一切能力了。”

想一想刚刚集体结束统一高考、又迷茫地不知如何选大学和专业的考生们,他们的生活方案不就是别人代替自己选定的吗?僵化的考试除了需要遵循固定的套路、需要“猿般的模仿力”之外又需要什么其他的能力呢?

人的个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个性自由理应得到推崇。为了给每人本性公平的发展机会,就必须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然而看看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制度,无论是打着三纲五常、“亡天理灭人欲”,还是以国家、集体的名义阻碍个人追求,实质都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在论述个性与发展是一回事之时,密尔强调只有培养个性才产生出或者才能产生出发展得很好的人类。而且,密尔还强调,首创性是人类事物中一个有价值的因素,以及坚持天才的重要性,坚持让它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得自由舒展的必要性。我们不能试图用一个模子来范铸人们,应对个性的任何显著表示宽容,只有支持鼓励自由和境地的多样化,这两个人类发展所必要的条件的发展,才能使个性保住它的根据,避免个人性格的各项情况日益趋于同化。纵观近现代富强起来的欧美国家,无一不建立在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公民素养的国民之上。

谈到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密尔指出“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

这一点其实是个人自由的界限的再阐述,只牵及到私人的个人行为不应当受社会的干涉,特别是不能因为公众的喜好厌恶而强制“异端”也要和他们一样“统一”。

而什么时候公权力可以干涉个人自由呢?密尔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一成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

举个例子说吧,比如对罪犯的惩罚、剥夺他的自由就是为了防止其对他人的危害。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该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权对个人行为进行裁判,并对他进行强制判决。政府对个人自由的干预,只应是为了防止他人利益被损害,不可以更进一步,社会不能非法干涉个人合法自由。

每本书的存在都有其价值,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一味肯定。我认为“自由主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自由主义主张的就是个人的自由,但这是法治之下的自由。因此,为了让每个人享受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3

在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自由主义观念支配一般大众的思想并影响形形色色的政党的实践。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整个西方的政治制度都建立在自由主义的原则及价值观之上,并受其制约。自由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尼采说,只有非历史的存在才可能被赋予恰当的定义。的确,每个历史性的事物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具有复杂而又多样的概念与含义,难以真正界定,自由主义的概念尤其如此。

自由主义难以界定的原因如下:自由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强调的重点不断变化。其次,自由主义理论家对于自由主义不同方面的态度不一样,从而描绘出全然不同的自由主义画面。自由主义是理论,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是制度是政治运动,还是政党纲领。

自由主义在其发展中的内涵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自由主义。这是最早的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反对绝对主义,争取个人自由,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张在十九世纪基本完成,人权保障体制与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基本建立。第二个阶段是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财产私有制。他们鼓吹市场经济,要求国家对经济的不干预。最后是社会自由主义。他们强调关注弱者的基本生存条件。但是无论是什么阶段,他们都坚持个人主义,将社会视作联合体而非有机共同体。

自由主义学者在研究时对于不同方面概念的强调会导致自由的概念的难界定。许多自由主义学者将自由主义视作是关于自由的学说。与之相对的,保守主义强调秩序,社会主义强调平等。例如美国的加塞特,萨皮罗,意大利的伊诺第都是持这类观点的学者。史蒂芬·霍尔姆斯则题出自由主义的四方面规范。第一,个人安全,合法垄断暴力的机关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第二,公正性,普遍性。第三,民主,通过选举与公开讨论的方式来参与政治。曼宁则提出了自由主义的三规范——平衡,自由主义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社会的稳定在于个社会不分权力与资源的平衡。自发,强调社会的自发秩序,自由个人的创造性,较少的社会控保守主义认为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其最基本的内涵是现代性。无论如何界定,自由主义的四个主要素是不变的——个人主义,平等主义,普遍主义,社会的向善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者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自由主义。例如拉斯基,他认为自由主义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个人主义。阿伯拉斯特则表示,自由主义是为保护私有财产而出现的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政党的衰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成功而造成的。在当代,自由主义的目标大多已经实现。经济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理念被其他政党所吸收。自由主义作为一种选举性的力量在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可避免地转向了衰弱,但是作为一种背景性的理论或者各种意识形态背景,却日益传播。现代西方思想其实只有一套学说,那就是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4

根据领导的要求,近日我认真的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对自由主义的表现以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深深地触动着我的思想,再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对我的感悟很大。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就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自学的体会和感受。心里也清楚自己学习的还不够深刻,有不当之处,还请在座领导和同事给予批评和指正:

首先作为一名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理念。要不时的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不断的引领团队,加强团队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时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以文为本,以行感人,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质量,任何时候都要有胸怀大局观念,更要诚心待人。促进以勤为本,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心态,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围绕着团队,不离不弃。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某些人的明哲保身之道。作为一名在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处处排除不良习气,不能像有些人遇到难办的事,就推诿扯皮,说和做不同行,不一致,但遇到好办的事后,又互相争功。这样做不是在为学生办实事,而是为了自己在不出大事时的表现而已,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热衷于拉帮结派,在管理层下面乱讲一气,在员工中造成成了恶劣的影响,时刻把自己和一般同事混为一谈,办事敷衍了事,看到和团队利益受损无动于衷、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一对对的牢骚和仲伤他人自取自乐的言语常挂在嘴边。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遇到困难和不正确的倾向及疑虑,这时候就要及时加以改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遇事情要多分析,细观察,必要时事非要分清,统一思想,坚持正确的原则,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团结精神和整体的和谐。反对自由主义,有助于增进团队加强纪律性,有的人在工作中怕得罪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对违纪行为左避右闪,视而不见,有的人奉行好人主义,高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批评同事怕伤和气,宁可损工作也不愿伤和气。虽然这类事情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这些行为足以会危害到团队的稳定性。

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中的是一种表现,在我们大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若不及时自我批评学习,对工作会产生消极松懈的影响,对落实’六个一流’工作目标是十分不利的。我作为一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人员,今后要时时刻刻用这篇文章来鼓励自己,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要做到:1.做事情要讲大局,真心做事,牢记四勤,责任心在先,不信背后的`谣言及恶语。2.在工作中讲技巧,*时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实实在在的为学生服务,尽快解决学生们最期盼的问题。3.对待任何人任何事要和气,保持一名管理者的形象,说话言行不能盛气凌人诚待人,真心做事,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已。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已。我的路还很长,怎样走才是正确的,在十字的交叉路口,走错一个方向,可能会悔恨终身。因此我改变不了事实,但我可以改变态度,改变对生活、工作及人生的态度.

以后时刻都以团队的整体和谐为己任,不推事不扯皮,坚持以乐观的言行带动人,以勤办实事的行为感动人,已优良过硬的管理水*把我们的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工作做好,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社会信任的文明校园。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4)

——拿来主义读后感5篇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5

日本的大前研一先生在刚出版的《专业主义》一书中这样问:你够专业吗,并明确给出专家这样的定义:在重新认识自身市场的过程中,专家这个词是象征性的,对于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它只能起到一个升压器的作用,大家对专家共同的看法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水*、自立和自主以及高绩效。

专注决定高度

专注是高成本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高成本就意味着坚持不渝的信仰,沉着冷静的科学态度,且跟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固执地去满足这种价值上的职业态度。期间即使遭遇讽刺,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或动摇,甚至面对威胁,却依旧能用心专注到今天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微软基专注于电脑操作系统、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成就了微软的帝国大厦;誓死不进电讯服务业的任正非把智慧、想象力和积累的资源有效地集中结合起来形成专注行动,以专注定乾坤的方式让华为公司走进依靠战略竞争力步步取胜的境界。

做企业如此,做人亦然。什么都能做,结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即便是现在什么都还能凑合地做着,最后的也必然只有一件事能够做到位,其余的只是陪衬而已。专注的价值不在于今天能够做成一件事,而在于持续地改善,持续地增长,持续地满足需求。一个人有了持续的专注,就有了独自掌握和占有资源的能力,也就有了领先于别人的`基因。虽然有人不认可专注的寂寞、价值和潜力,但时至今日做减法致胜的案例往往多于做加法的,多元化的聪明往往败给专注的愚蠢。

边做边悟

大前研一先生认为要想获得在新的竞争地中取胜的能力与工具,不能依靠现有的战略论和过去成功的经验,重要的是把精力集中聚焦在不断认识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并磨练自己的资质,只有如此,才能依靠专注而健康生存下去。的确,做人做事,要靠悟,靠先见力,有时别人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目标是方向,是标准,有了这些,竞争也就有了胜算的把握。悟到了,也就洞察到了,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就会成功;皇明太阳能的黄鸣先生正是基于这种对能源、环保、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的预见力和洞察力,利用十几年的时间专注地把企业做成了*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巨无霸。正是基于这种对能源、环保、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的预见力和洞察力。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6)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3篇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6

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专业主义》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专家需具备的4种能力中,我最关注的是讨论的能力。因为讨论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他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取得提升。全通的团队是年轻,有朝气,渴望成功的。讨论是我在团队管理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了解团队组员的思路和新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进展,但是之前的讨论是不成体系的,是粗放的,看了《专业主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我有了新的认识: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多人的讨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会脱离讨论的本质,偏离讨论的主题。而一片祥和,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对上司的吹捧和追随的行为也是要坚决予以禁止,提倡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实基础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要受人欢迎。

讨论要符合逻辑。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建立假说,之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讨论中的提问和反驳都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陷入诡辩的境地。讨论伊始,我们就必须对讨论的主题进行验证,确保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提问,是不能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需要机智的提问,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反驳的目的不是击倒对方,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是为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符合逻辑的反驳首先要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

在通读《专业主义》全书之后,很多内文标题的提出和正文的阐述我并不能够理解,常常感觉读起来很吃力,无法理解。佛说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我自己有个误区,就是希望能够从书上,从其他人身上汲取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经验,其实真正要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是源于自我内心的。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7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当自由主义论及自由,民主或者市场经济等概念的时候,其重点是强调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参与或者个人的经济活动。

关于个人主义的概念,卡尔·波普尔认为,个人主义就其基本词义而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与集体主义相对立(2)与利他主义相对立。哈耶克对于个人主义的理解与波普尔极为相似。他区分了两种含义的个人主义,即真正的个人主义与虚假的个人主义。真正的个人主义是一种解释性的学说,通过对那些作用于其他人并且由其预期行为所引导的个人活动的理解来理解社会现象。这是学说的实质在于把个人作为解释整体的出发点。从个人的特征推导出集体的特征。其二,它是一套价值观于行为规范,它设置了个人主义的秩序。

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认为,社会是个人简单的集合体。个人优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是派生的,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者利益而组成的人为的机构,除了个人的目的之外,社会或者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与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相联系的是认识论的个人主义。认识论的个人主义是关于知识本体的学说,其核心在于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事实。认识论个人主义者大多数是经验主义者。而且,最典型者往往又是怀疑主义者。约翰·密尔在著名的《论自由》中就是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论证言论与讨论自由的必要性。密尔强调,任何人的认识都有局限,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知识是完全正确的。只有经过自由讨论,自由辩论,比较正确的知识才可能形成。

在个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还有伦理个人主义。伦理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的。善恶不是事物内在固有的属性,而是纯粹个人主观意向的产物,是个人的选择。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善恶,善恶只是个人的判断而已。边沁的伦理观在本质上就是非常个人主义的,边沁将道德完全看作是个人的主观评价,而评价的基础是功利原则。伦理个人主义与宗教个人主义通常联系在一起。韦伯指出,新教与传统^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倾向于集体主义,而新教则强调个人主义。

正是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才有了前提与基础。政治个人主义包含几项相互联系的原则。第一是个人权利至高无上的原则。这种个人权利被人概括为人权或者说是公民权。其含义是个人在法律框架下享受一系列平等的,不受专断权力侵犯的权力。政治个人主义的第二条原则就是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实现个人的利益。第三·,政治个人主义的必然衍生就是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正当性来自于公民的同意。这就是民主的原则。经济个人主义的核心则是强调个人通过竞争与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强调政府较少干预经济。

以上几方面的个人主义内涵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规范性的,即都试图描绘一种值得追求的状态。相对而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就是一种解释性的学说,它强调理解集体的前提与基础是理解个体。霍布斯指出,社会是一个复合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理解个人的特质和特征,才可能理解社会的特质和特征。但是除了少数社会学家之外,现代社会学的主流都批判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在谈及个人主义内涵的时候,不可不涉及到所谓的个性问题。密尔是少见的,对于个性问题加以强调的哲学家。个性的观念在密尔那里和自由的观念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成为密尔自由主义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关于个性的论述,密尔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将大为逊色。

个性问题不是一个自由问题,特别不是个人的消极自由问题。而是所谓的个人内心自由问题。密尔讨论个性自由的时候,强调个性就是个人具有独立意志,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性格与利益对外界作出判断,而不是根据他人,社会,习俗等做出判断。在密尔看来,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于其自己选择生活方案的能力。个性代表了多样性,代表了美,代表了活力,代表了自由,而个性的对立面则是一致性,专制与停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仅意味着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意味着每个人有自己的欲望与冲动,有自己的追求,又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目标。在他看来,多样化是进步的佐料,充分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有人对于个人主义的批判落脚于个人主义可能削弱社会道德感,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毫无道德感的个人。但是恰恰相反,个人主义的本质在于强调个体的权利,价值,尊严,利益。而这种强调的前提是所有个体在理论上都具有同等的权利,价值,尊严与利益。因此,个人主义不仅不支持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恰恰相反,它承认所有个人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要求个人尊重他人的利益与权利。更为重要的是,个人主义强调,所有这些道德意识最终都是个人的选择。个人的行为只有在伤害他人时才应成为法律与社会干预的对象,个人行为的道德与否,完全是个人的选择。法律制止人们作恶,保障社会的基本秩序,道德引导人们向善,追求社会的尽善尽美。而由于强调道德是个人的选择,个人主义往往会倾向于孕育社会的道德感,个人主义在强调个人选择道德的同时,实际上将道德感赋予个人。而整体主义道德观剥夺了个人道德选择的机会,将道德行为变为强制行为,这实际上是取消了道德。

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原则是自由。戴维·米勒曾对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观念做过分类。第一种自由传统是最古老的,即共和主义的传统。依据这种传统,自由人就是一个自由政治共同体的公民,自由政治共同体就是自主的共同体。第二种自由传统是自由派的传统。在这里,自由是个人行为的某种状态,即不受他人制约或者干预的状态。第三种是唯心主义的自由传统,认为自由是一种自我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自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当一个然遵循自己的真正欲望,亦即他自己的理想信仰时,他才是自由的。霍布斯对于自由的定义是,自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贡斯当的理论将自由分为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公民资格,即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现代人追求的自由则是不受政府限制的私人活动空间。柏林关于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直接继承了贡斯当的自由概念,并赋予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柏林的消极自由大致相当于贡斯当的现代自由,它指的是自霍布斯以来的英美自由主义思想家所强调的那种不受其他个人或者人们制约着的自由。积极自由是一种理性自主。

自由主义所强调的自由是法治原则下的自由。密尔在他的《论自由》中详细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他把整个社会事物划分为两个大部分,其一是私人领域,应该由个人自由处置,其二是公共领域,社会与政治权威只有在这一领域才有干预的权利。至于如何界定这一原则,密尔提出了一个极其简单但是非常著名的原则:“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预,唯一的目的只是正当防卫。”密尔明确地将干预个人自由的行为限定在消极地防止危害他人的行为上。这就是说,一个集体或者个人只有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才有权阻止另外一个人按照其意志去行动。基于这一原则,密尔讨论了个人自由的范围,包括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个人选择自己特殊生活方式的自由,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从事社会,经济,政治活动或者其他活动的自由。

对于自由的价值论证主要是两个理路,一个是洛克等自然法主义的权利论证,一个是边沁密尔等人的功利原则论证。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论证自由主要是强调自由的社会结果,特别是强调个人自由与创造性,进步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认为,自由将导致善的社会结果。同时他们在论证之时还付诸于怀疑主义——“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窒闭的意见是一个谬误的意见”

但是密尔等人的言论也引来了保守主义的批判。他们认为,密尔以一种机械主义的方式理解社会,故而只强调对某一特定个人或者群体的伤害,全然不顾社会的伤害。戴维林引用迪尔凯姆的观点,认定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于某种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道德,共同的观念。如果这些道德,观念,信念受到削弱,社会统一性的基础便会受到削弱,社会稳定便很难维系。保守主义对于密尔原则的另外一个批评是密尔对于伤害的理解过于狭隘,有些伤害可能是物质的,肉体的,有些伤害可能是精神的,情感的,道德的。

对于平等的诉求在自由主义的话语中同样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关于平等观念的讨论可以一直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正义的框架内讨论平等,他首先区分了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特殊正义又细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涉及平等主义。根据他的理论,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也就是平均主义,一类为比值相等,事实上是按照德行进行分配。斯多亚学派则通过自然法来论证平等。

在自由主义的平等观念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这一理念被英国著名道德哲学家看作是自由主义平等理念的基础,或者说“基础平等理念”。当然,人生而平等不是一种事实描述,而是一种价值追求。最早为基础平等理念做出论证的是自然权利学说。他们的基本预设是,人生而平等,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有天然的自由与平等。在自然法学派之后,功利主义也高扬平等的原则。以功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者扬弃了自然权利学说,并以功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处一套平等观念。以康德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则强调人有相同的道德能力,有相同的尊严。他认为,任何一个人,一个理性的人,都是作为本身目的的存在,而不是他人的手段,每个人都有绝对价值,也就是平等的价值。无论是从自然权利的角度,功利主义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尊严的角度论证人的基础平等,都体现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个人主义特征。自由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普遍主义。

基于基础平等的观念,可以导出不同类型的平等主张,最常见的平等主张包括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前者指的是平等的权利,后者指的是平等的境况。形势平等意味着每个人基于其人之所以为人的共同特性,有权在社会实践规则面前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这个意义上说,形式平等意味着,每个人基于其人之为人的共同特性,有权在社会实践规则面前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这个意义上说,形式平等是一种程序性规则,它赋予每个人平等的行为自由。

所谓实质平等又可被表述为生存境况的平等。自十九世纪之后格林所代表的新型自由主义开始,自由主义在平等问题的立场有一个重大转折。实质平等成为自由主义关注的重要问题。格林强调,真正的自由就是使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享有最大化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罗尔斯理论中的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都与平等有关。第一条是所谓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条原则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差别原则要求利益分配应该向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哈耶克则反对把实现人的物质方面的平等作为目标。在他看来,人生而平等仅仅意味着在权利方面的平等,但绝不意味着在事实上应该平等。他指出,由于人的自然禀赋的不同,那么如果同样给予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人们的实际成就就会互不相同。哈耶克在理论上复归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路径,提出“任才能驰骋“。如果说哈耶克的平等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证逻辑的话,那么诺齐克的理论则代表了从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证自由至上主义的努力。诺齐克认为,国家的职能应该只局限于最小国家,即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保证契约的履行,国家无权以强制方式实行财产的再分配。在他看来,财产权是人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基本权利。

在自由主义理论中占据独特地位的还有民主原则。虽然自由民主在现在总是混在一起使用,但是我们要知道,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主义。自由主义关注的核心是限制政府强制权力的管辖范围,从而为个人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而民主主义强调的重点是由大众或大众的多数控制乃至行驶政府的强制权力。前者涉及政府权限的范围,后者则涉及谁来行驶政府权力的问题。自由主义对于民主的论证通常有两种路径,其一是以权利为基础,其二是以功利为基础。从权利出^证民主制度的核心在于强调民主政府是唯一合法的政府。从洛克开始的社会契约论就是以这种方式论证民主的。社会契约论的核心不在于描述历史,而在于抽象地建构合法权利的渊源。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倡导民主的典型代表是卢梭,卢梭对于民主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其理论中所包含的正当性观念。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不诉诸任何先验的,抽象的正当性原则,而仅仅以民主制度可能产生的有益后果论证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功利主义一般从两个角度阐述民主的价值,第一,民主制度比任何其他^形式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利益,保护社会的福祉。第二,民主制度能够较好地促进人们本身的美德和智慧。在对政体的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政体的主张。一种是古典的直接民主制度。一种是英国传统而来的代议制。卢梭是代议制坚决的反对者。他认为,自由的意味是自主,而代议制则让人失去自主。但是麦迪逊则认为,代议制可以克服直接民主的弊端。因为现代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热情以及不再。现代人的核心在私人领域,而非公共生活。密尔也是支持代议制的,他认为代议制是大众参与原则与精英统治原则的完美结合,是平等原则与效率原则的高度统一。自由主义民主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点,构成了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本质内涵。第一,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基础是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第二,自由主义民主是间接民主。它在本质上是两个互相冲突的原则结合,妥协,平衡的产物,其一是大众参与原则,其二是精英统治原则。第三,自由主义民主在本质上不强调共同利益问题。

自由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学说,其核心是界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自由主义的理想国家是一个权力有限并受到制约的国家。在国家问题上,自由主义有两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其一是权力无限的国家,其二是无政府状态。

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对国家充满恐惧。自由主义并不是否认国家的意义与作用,而是将其把国家看作了人类为了过一种共同的,有秩序的生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为了将这种必要的代价限定在较小程度之内,自由主义致力于限制国家的权力与职能。限制的途径是,第一,限制国家权力的活动空间,强调个人与市民社会的权利。第二,以分权的方式形成国家权力机构内部的制衡,从而防止出现专断权力。卡尔·施密特认为,自由主义宪法展示了两个主要原则,第一个是分配原则,第二个是组织原则。自由主义组织原则的核心是分权,即将国家权力划分为若干范围,分权的目的在于制约平衡,即以分权的手段限制国家权力的目的,构建有限国家或者说小政府。其二是法治与宪政,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8

读完这本书,我更多的不是激动与欣喜,而是认同再认同。该书所有的文字都围绕本书的核心,即密尔在书中所说的本文的目的,力主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使凡属社会以强制和控制方法对付个人之事,不论所用手段是法律惩罚方式下的物质力量或公众意见下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它为准绳。这条原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的或集体的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或防卫队他人的危害。(这段话不是我复制的,而是一字一字的打出来的)。

我认为该书的核心与我本人之前的一个观点极其相似,即一个人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不可以妨碍他人的自由。所以说,读完这本书,我并不是感到受很大的启发,而是百分百的认同。

其实,谈到自由就要谈到集体(所谓的集体)。一些集体的存在并没有很好的为集体里的个人带来福祉与利益,跟多的是为了这个集体中少数人的利益和权力,里面的大多数人是被加入的,他们的自由和福祉收到了名正言顺的侵犯。我不太喜欢集体里的多数的暴虐,即密尔所说的,人民意志实际上只是最多的货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民的意志,结果是人民会要压迫其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其实,我觉得当中的少数人在数量上并不是少数,而他们的愿望与声音就这样被少数服从多数了。而服从的结果并不一定给集体带来很多好处。时间久了,可能就会产生奴性服从。这都是自由的悲哀!

其实,很多时候,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那个意见可却可能是真确的。有时候,一项任务没有被授予一个人而是另一个人,前一个人却可能是最合适的。比起占着茅坑不拉屎,我更讨厌资源被错误配置。

其实,小政府往往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当然最好是世界各国都是小政府时最好,大政府的国家往往会侵犯小政府的国家。而不必要地增加政府的权利,会有很大的祸患,不仅对内部,而且也会对外部产生祸患。

其实,进步与自由是有很大正相关性的。密尔说进步的唯一可靠而永久的源泉还是自由,因为一有自由,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独立的进步中心。当然我不赞同其唯一的字眼,但这个观点仍然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国家在创新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自由的含义有宽容。的确,如果没有宽容或宽容度不够,那么自由也会受到压制,我们有时会对那些与自己本身、自己民族、自己家乡乃至自己国家不相符的行为举止或做事方式等表现出异样的眼光甚至憎恶等等,这其实是对自由的冒犯。

最后,我想说,去走自己的路吧,但也不妨碍他人走其自己的路!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19

在霍布豪斯以前,人们对于“自由”或“自由主义”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不受外界干预的个人选择,只要能保证人们是自由的,那么国家与社会不应该对经济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与再分配。但是霍布豪斯看到了当时在西方世界出现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认为越是保障不被外界干预的个人自由,人们的自由越是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霍布豪斯开始重新阐述他对“自由主义”的理解。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0

在三篇文章的学习中让我颇感深刻的是*的《反对自由主义》,说来惭愧,当看到文章的题目时,我深感疑惑,在我们这个充满自由,向往自由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反对自由主义了,显然,我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主义,我将它与自由等同了起来,认真的看完整篇文章后,我顿时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为我们*们的广阔认知而自豪!

自由主义的若干表现方面都体现了浓厚的个人主义,他们都为着自身利益着想而把集体利益放在了脑后。在反对自由主义的过程中,集中体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长期角逐。为了净化我们的社会,早日奔向*,我们党员甚至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参与到反对自由主义的浪潮中来。

偶那个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什么是自由主义,为什么要反对自由主义,而我们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在他17岁时就已经彻底明白了其中的内涵和关系。很好的论证就是,马克思在其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到: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也许可以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和完美的人。要知道当时的马克思只有17岁,他能用文字把这种思想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并教育着作为后辈的广大青年的我们。

我们以之为行为准则,时刻牢记在心,渐渐地摒弃掉各种自由主义,树立好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当然要根除自身的自由主义并非一朝一夕和一劳永逸的事,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党龄的增加,阅历的见长而慢慢淡化,这就需要我们的恒心和毅力的坚持不懈了。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1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菜,会在*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2

在熟读《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后,感触颇深,*在文中所列举的十一种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历经半个多世纪,在党内仍然存在,细看身边的人和事,我感慨万千。

当前流行一股不正的社会风气,那就是讲究关系的社会,熟人熟路好办事,于是自由主义就有了伸展*台。因为熟,有拉不下面子的,有怕得罪人的,有怕受到打击报复、遭受个人攻击的等等。明知是不对的,但为了和气也可以不痛不痒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不是要把事情做好,从而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不是着手去解决问题了,而是为了保持同事间、上下级之间这种丧失原则的和气,忘记了党性党纪,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个别党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少管闲事少说话,为人处事要圆滑。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24个字,如今已成为新新人类立足社会,为人处事之经典了,但这也正是自由主义的集中表现。就拿工作上来说,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采取了你说我不说,你做我再说的方法来掩饰自己,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心理。如设备突发状况,有些人不积极,不主动,群众说的他不听,理由困难一大堆,问他原因讲不清,一推再推,即不干,也不听,更甭谈让他出谋划策了。领导叫了他行动,只有他们的话才听,谁叫那是上级。待事情处理完了,便有了他的,该如此这般做的雄韬伟略了。于是自由主义又有表演的舞台了,那就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坏习气,民主时无人发言,集中后意见满腹,即使是不正确的意见也不提出,更不争论,形成了组织真空。把组织性,纪律性抛在了一边。

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要把自己的得失看得淡一些,要把团队的目标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消灭自由主义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艰巨的任务,通过每个人真诚、不懈的努力,自由主义必将萎缩和消沉。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一丝一毫的松懈,都会使我们前功尽弃。

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足够的警觉,保持团结的信念,保持信任的交流,保持谦逊的态度,保持批评的勇气,保持正义的立场,保持奋斗的精神,保持牺牲的信念,将反对自由主义进行到底!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3)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有感3篇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3

自由主义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由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由主义不断增添新的内涵,出现新的观点。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大厦。

自由主义是晚近的概念,最早将自由主义系统化阐述的是洛克。但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事实上,现代自由主义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以其民主制度闻名于世。但是其对于法治的极度重视才是自由与民主理念的基石。在古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看来,自由的含义就是尊重法律。他们区分了专制政体与自由政体,并将专制政体视作是坏的,不正义的。专制政体的特征在他们看来就是权力不受法律的制约,主宰一切的统治者。古希腊人对于自己的法治传统感到自豪,并且将其视作古希腊文明强大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也有近现代的学者指出,古希腊人的自由并非是真正的自由。古希腊人的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公共生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是政治动物。”这里的人指的是公民。公民在古希腊时期的含义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含义相差甚远。古希腊人的公民是参加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而人的自由,在这种语境下也就变成了公民的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古希腊时期人的自由是只限于政治环境或者说是公共领域的,而个人领域的自由是不被保障,甚至是不被视作存在的。因此,霍布斯指出,古希腊罗马人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贡斯当也认为,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是在所有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与近现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核——个人主义相去甚远。所以有学者认为,不是古希腊的政治传统,而是古希腊后期的哲学孕育了自由主义的先声。在古希腊后期,城邦被世界帝国代替。公共领域的参与随着城邦政治的轰然倒塌而转向终结。在此基础上,人被迫从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人们在思考,应该过怎么样的生活的时候,不再付诸于公共政治,而是在个人生活中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点,从伦理,道德成为哲学讨论的基本议题这一事实上可以看出。个人开始挣脱集体的束缚,真正成为了人们思想的核心。个人主义精神由此滥觞。其中的代表是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的核心观点是自然法。自然法理论认为,在现实的法律基础上,还有自然的法律,也是人的理性所揭示的法律。现实的法律必须以它为归依才能获得其确切性,才能有效。自然法蕴含于万事万物之中,每个人自然也蕴含着自然法。因此从这个概念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自然法的影响直到罗马时期依旧存在。罗马时代自然法的代表人物是西塞罗。西塞罗的自然法观念包含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与平等的理想。他认为,国家的存在需要依赖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国家是一种公共的事业,它追求公共的目标。同时,他还强调,国家本身和它的法律必须要永远服从上帝的法律——自然法,即超越了人的选择和人的制度的更高一级的正义统治。法官和国家管理体系应该只是法律据以说话的代言人的角色。这种应该以一般性的规则与法律学说支配立法的观念无疑蕴含了普遍主义的色彩,包含着罗马人对于普遍正义的信仰。与此同时,罗马在司法实践中所形成的罗马法也蕴含着相当强烈的个人主义意味。

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思想被神学所统治,而在公共事务上则被封建制度所支配。关于这二者对于自由主义的影响,学术界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人,尤其是启蒙思想家认为,中世纪神学遏制了人们的自由,进而导致了野蛮主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基督教作为个人性质的宗教在其内核中包含了些许个人主义的成分。对于封建制度,马克思韦伯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封建制度包含契约化,法制化的倾向,或许可以作为现代宪政的起源之一加以考虑。

自由主义的先声在古典时期出现,在近代早期萌生,最终在16,17世纪的大潮中走向成熟和精致。在近代早期,对于自由主义有重大影响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是自由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文艺复兴之后,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开始形成。自由主义的基底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将目光聚焦于人之上,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起点。而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人文主义,是人权向神权挑战的宣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以神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的转变。

文艺复兴文化中不仅包含了人文主义的倾向,还包含了个人主义的倾向。当文艺复兴的思想家,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他们眼中的人不是集体化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个个体的人。他们不再是面无表情,匍匐在神之下的信徒,而是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个人。这在文艺复兴从艺术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两个点。一,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人的多样性,丰富性,由此展示了个人之间的差异,展示了个人的独特性。第二是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孤独的个人,脱离于社会的个人。但是即便如此,个人主义的大厦也还未建成。在这时,文艺复兴的个人主义依旧带着强烈的古典特征带有古希腊与古罗马思想的特征。

相比文艺复兴,之后的新教改革运动无疑在自由主义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一个说法是:“自由主义只不过是没有上帝的新教而已。”对于新教改革和自由主义做出最坚实解释的是马克思·韦伯,他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新教与近代自由民主的关系。韦伯指出,只有新教伦理才能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精神。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基督教被认为具有超越价值,有利于普遍主义的出现。但是由于个人必须要向上帝沟通,因此个人的意志往往还是需要屈从于集体的。而新教改革彻底摧毁了教会这个代理人的合法性根基。将对上帝的信仰从公共领域转向了私人领域,并且赋予了个人意志以神圣性。有趣的是,虽然新教改革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观点,但是在其一开始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相比于自由主义的宽容特性,新教改革最初是不宽容的代名词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现实政治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对于自由主义的内核,个人主义第一次做出哲学表述的是霍布斯。霍布斯表达了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其彻底的现代性特征标志着其与柏拉图,苏格拉底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彻底决裂。这种决裂主要可以从传统自然法学说与现代自然法学说的不同看出来。传统自然法学说所关心的主要是一个客观的尺度与法则,它是一种先于人类意志并独立于人类意志的,具有约束力的秩序。而近代自然法则则主要倾向于是一系列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主观声称的,来源于人类的意志。霍布斯的的哲学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哲学,视社会为个人简单组成的集合体,这与社会有机体理论大异其趣。而社会有机体理论往往会导致集体主义的结论。与此同时,霍布斯的道德相对主义构成后来自由主义的核心。霍布斯还提出了自由权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使用自己的权利,按照本人的意愿保卫自己本性的自由。对于自由的定义,霍布斯的观点更接近于后来柏林所说的消极自由,即个人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合适的手段区做任何事情的自由。

相较于霍布斯的观点,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则更加偏向于积极自由。在他看来,自由不仅仅是不受外界障碍的消极状态,更是遵循某种必然性的状态。真正的自由不仅仅表现为有某种抽象的权利去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而且意味着具有现实的能力去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这种能力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事物必然性的认识。进一部地,斯宾诺莎认为,人类获得自由的途径并不在于拜托自己行为的必然性和因果性,而在于从外界的或强制的必然转变为内在的或者自由的必然。也就是说,使自己的活动从外在因果的强制性中解放出来,变成自己自觉自愿实现的行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从自然的奴隶变为自然的主人,才能获得自由。这是对于自由意志存在问题的回应。然而,完全依靠自己的自然权利的行为并不是自由的行为,只有完全听从理性的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因为,只有理智才能告诉我们人们如何追求自己的真正利益。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在表面上是受人控制的,但是由于这种控制恰恰符合他的真正利益,所以在实际上他是自由的。

斯宾诺莎将民主制度理解为实现个人自由的手段。在他看来,人们只是将自然权利交付给社会的大多数,而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下无异。在转交权利方面,斯宾诺莎主张将所有权利都转让给国家。他认为,民主政体是有多数人组成的政体,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不可能肯定一个不合理的策划。因此不必担心这样一个全能的,不受所有法律限制的政体会危害公民。

虽然霍布斯和斯宾诺莎调都对于自由主义裨益良多,但是真正第一次系统地阐述自由主义理论的是后来的洛克。相比于斯宾诺莎,和卢梭,洛克的理论无疑是肤浅的。但是他的伟大在于对之前英国业已成型的自由主义传统所进行的总结与归纳。他的理论主要由三大基石构成,第一个是人的自然权利理论,第二个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第三个则是宗教宽容的理论。洛克延续了霍布斯的理论,从自然状态构建正当的政治秩序。相较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洛克的自然状态更显得乐观主义些。因为洛克比霍布斯更信任人的理性行为能力。所以洛克所设计的国家是有限政府,而非霍布斯的绝对主义政府。在洛克看来,政府的由来是因为非社会化的人受不了自然状态下的种种不便而自愿依据理性而组建的联合体。社会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在于保护个人利益,除此之外,绝无其他利益。和霍布斯一样,在洛克的学说中,个人是第一位的,社会和国家是第二位的。个人是本源,社会国家是派生。个人是目的,社会国家是手段。洛克是第一个系统地论证财产权的学者。他认为,财产权是个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财产权的来源是人对自己有所有权,然后通过劳动将自身的人格延申到劳动的对象上去,使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因此人对自己的所有权就转移成为了对于物品,财产的所有权。洛克学说对于自由主义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政府必须基于人们的同意。通过这一方式,洛克厘清了政府正当性的来源问题,并且还推倒出了权威的正当性来源。同时还引申出了革命权。洛克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成果就是宗教宽容。洛克的《论宗教宽容》以充满激情与思辨的方式论证了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应由个人的良知来选择。他强烈反对国家干预个人的信仰自由。主张,必须严格区分公民政府的事物和宗教事务,并正确规定二者之间的界限。“,官长的全部权力仅限于公民事务,而且其全部民事的权力,权利和辖制权仅限于关怀与增进这些公民权利,它不能也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扩张至灵魂拯救。”洛克的宗教宽容理论代表了对古典政治哲学的颠覆。政治的目标从追求至善将为了寻求秩序,其目的是使得芸芸众生能够在一起过一种和平的生活。

此时,在英吉利海峡的另外一边,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法国启蒙运动中含有自由主义元素的主要是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三派。孟德斯鸠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于洛克思想的衍生。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关于权力与自由的讨论。他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在孟德斯鸠看来,自由与法律联系紧密。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自由只能由法律来保障。法律既约束被统治者,也约束统治者。没有人有超越法律的权限。一旦有公民无视法律,做法律禁止他做的事情,他就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会那么干。没有法律保护的自由就不再成为自由。

孟德斯鸠认为,最差的制度就是专制主义制度。所谓专制主义制度就是没有法律,统治者的命令就是法。在专制统治下,统治者的行为不受任何的制约。基于对于专制主义的批判,孟德斯鸠发展出分权的理论。他将分权的思想与自由的概念联系起来,并具体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方案。他认为,滥用的权力是对于自由最大的侵害。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用权力来限制权力。

倘若说,孟德斯鸠的理论核心在于限制权力以保障自由的话,那么卢梭则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他更关注谁来掌权的问题。在他看来,只要掌权的是人民,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人民不会去做伤害自己利益的事情。

卢梭的自由是柏林所说的积极自由,其内核是自主。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声称:“一个人一旦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时,他就从这时候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主张将自身所有权利都转移给集体。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力量放置于公意的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种社会契约论中,每个人全部转移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每个人服从公意的时候,他不过是在服从他本人,并且仍旧像往常一般自由。

最早从自由主义的角度对卢梭展开批判的是贡斯当。他认为,卢梭的理论中存在一个重要漏洞,即任何主权都必须由个人所行使。而任何政治权力无论在抽象意义上如何代表人民,如何体现公意,在实际上,它必然由少数人所实行,必然更多地反映少数人的利益与意志。因此,贡斯当强调,企图通过民主方式来保证主权的绝对权力不侵害个人利益,只能是一种幻想。任何由人行使的权力都不应该是绝对的。他认为,卢梭的理想基础是对古代制度的模仿。在他著名的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的讨论中,他指出,古代人所谓的自由主要指的是公民的参与权,用现代术语来表达就是民主权。而现代人的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生存空间。是个人不受社会与政治控制的权利。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另外一位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托克维尔对于自由主义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贡斯当开始的自由主义对大众的恐惧发展为一套系统理论。他将其系统地表述为多数暴政的恐惧。他认为,民主制度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无政府状态,而在于它所拥有的绝对权威可能扼杀个人自由。多数暴政既拥有政治权力,又拥有社会的乃至道德的权力。多数是真理的化身,是道德的体现。它表达了对于人格的根本否定,对人尊严的蔑视。托克维尔非常重视市民社会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在他看来,一个由各自独立的,自主的社团组成的多元的社会,可以对权力构成一种社会的制衡。

美国对于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宪政主义,体现在如下的几个点上:一,发展了自然权利理论,构建了天赋人权的观念;第二,指出,保障个人权利就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第三,美国宪法也是自由民主法治的观念最早融合的实践方案。

启蒙运动不只发生在法国,还发生在苏格兰。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以及亚当·弗格森是其中的佼佼者。休谟哲学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之上的温和的怀疑主义。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摧毁了道德普遍性的哲学基础。在休谟看来,任何追求人类思想或者道德一致性的努力都会导致专断主义。休谟提出了一套关于正义的理念,他认为,正义是一种人为的美德,而不是自然的美德。他指出,正义感不受自然的,它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也不是建立在外面的永恒不变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某些观念关系上面的,而是由于应付人类环境和需要所采用的人为措施和设计。人类原本不需要正义感,只是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人为地达成某些协议,于是出现了正义的概念与原则。休谟正义观的提出,奠定了其关于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代表了与所有形式的唯理论的决裂。休谟对于正义的解释否认了政治讨论中所有确定的预设。在政治中,没有任何东西导源于不证自明的前提。人们之间所以组成社会,按照规则行动,绝非是出于对某种先验的理论规范之遵守,而是基于惯例,习俗,源于人们追求功利的愿望,或者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协议。

休谟摧毁了自然法理论的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休谟虽然在论证过程中也谈到了功利。但是此功利非彼功利。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规范性的,以功利主义的原则去衡量,评价历史的,现存的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倡导基于功利原则基础之上的改革。而休谟的功利主义更多是解释性的,用以论证。

亚当斯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民财富问题,其中心在于探讨一种最能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制度框架。斯密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所谓的理性经济人的预设。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分工。分工的前提是人们为了利己的目的而进行交换。霍布斯根据个人的利己本能推倒出政府的必要性,而斯密却从个人的利己本能看到人类社会进步于经济发展的渊源。在他看来,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造成社会利益的总实现。另外一方面,个人只有在为他人利益服务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私利。这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就神奇般地达成了和谐。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和谐的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斯密认为,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制度,是一种最自然的制度。斯密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即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试图以政府行为实行资源控制恐不是人间智慧或者知识所能做到的。

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功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纪。功利主义的学说将功利原则视作道德与立法的根本原则,它批判自然权利的学说,批判神权学说,以功利主义原则评价现实社会,并要求改造现实社会。因此,从某些意义上讲,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可以被视作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休谟以他的怀疑主义摧毁了自然法理论的根基,但是也同时动摇了自由主义哲学的普遍主义预设。而休谟的功利主义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填补了被休谟摧毁的自由主义基底。休谟将功利原则视作是衡量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的唯一原则。其基本出发点是,道德的原则必须建立在人的感知的基础上,人的感知有两大类,就是快乐和痛苦。人性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这一基本特征决定着人类道德的基本特征。功利主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效果主义,功利原则与最大化原则。效果原则主张以效果而非动机作为判断行为道德性的标准,功利原则是功利主义学说的和谐。边沁功利主义的特征是以快乐定义功利,即强调感官的快乐。对于边沁而言,苦乐是善恶的基础。最大化原则是功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原则。它的基本内涵是追求功利的最大化。在边沁看来,衡量集体行为是否正当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该行为所涉及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幸福的计算方式是在行为中所产生的幸福总量减去行为所产生的痛苦总量。因此,在政治上,边沁主张政府必须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边沁主张,必须用功利主义的标准,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标准重新评估所有法律条文与判例。在此基础上,编织成文法典。在经济上,边沁主张放任自由。

边沁的继承人是约翰密尔。密尔对于功利主义的贡献在于他把功利的原则与自由主义的原则成功地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有了相当牢固的亲缘关系。密尔是近代自由主义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全面阐述自由主义原则的思想家。密尔开始思考立法同经济的关系,包括立法同市场的关系,密尔甚至认为,产品的分配严格地说不属于经济范畴,而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因而属于立法控制的范围。而且,密尔的个人主义哲学也与正统功利主义的个人主义有很大区别。正统功利主义者个人主义的出发点是以现存的人为出发点,而密尔则对个人的精神追求,个人道德与才能的升华十分感兴趣。

密尔的这种观点在牛津唯心主义那里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牛津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格林。牛津唯心主义在自由主义发展历史中的突出地位在于,它标志着对传统英国自由主义的全面批判以及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彻底重新解释。在扬弃了传统英国自由主义哲学诸多因素的同时,牛津唯心主义哲学家们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汲取了许多重要概念。并用黑格尔哲学改造传统自由主义。他们接受了德国哲学中社会有机体论的社会哲学,对英国自霍布斯以来的机械主义社会关提出批判。在他们看来,个人作为有机体的一员使得其价值得到实现。格林哲学的基点就从个人主义转向了集体主义,并且提出了积极自由的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大萧条使得人们开始更多地转向国家干预,政府权力入侵了社会层面,代表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壮大。这种趋势在二战以及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依旧存在,我们不得不说,自由主义转向了衰落。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4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呢?

《拿来主义》写得精彩,对文化取舍的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世纪后的国家呢?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5

passion:直译就是激情,超级喜欢的一个词语,发音都让我觉得充满了热情。

昨晚看到很迟,睡觉的时候想:幸好我还是耐着性子将两本书都看完了。糅合两本书的内容,会觉得看到和领悟到的东西更完善。就好比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时,需要不断地练习,也需要永不磨灭的激情一样。

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赋,去训练它,让它成为自己的“天命”,书中的观点就是这样的,然而其实,许多人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过人之处,就好像很多人也许习惯性地去做很多事,只是因为需要,需要好好学习是因为要考试;需要上个好大学是因为要有个好工作;需要找个恋人是因为年纪到了;需要结婚是因为家里人开始催了.....曾经有段时间我也是这样,为自己没有考上好大学而难过,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失望,为父母总是操心着我的很多事而内疚。但是当我终于读到一句话,当我终于听到一首歌,当我终于做出第一个由自己完全决定而与“应该”冲突的决定时,我才终于成为了自己。

所以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有“天赋”,不是说特别异于常人的能力,而就是简简单单地成为“我自己”,就是让自己完全的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那就是找到了自己“天赋”的时候了。

每个人都会有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吧,但也会有偶尔遇见一个人会觉得“哇,原来我们是一国的”这样的感触吧,合得来的人,在最初见面的时候就会有冲动爆发,合不来的人即使天天面对面,反而会觉得更痛苦,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天赋”更自由,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重要。所以为了现在能在沪江天天混的我,也觉得要推荐下这本书,哈哈~~因为在沪江里,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和我一样很喜欢学习的朋友们,尽管我总是不太现身,在班级里也不太讲话,但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关注什么东西,其实还是看了许多东西也坚持了很多事情,而需要的只是大家都在那里的氛围。就好像和别人画画的时候一样,无需要交流,只要知道有人和自己一起就好。

突然想到《天使禁猎区》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坚定地相信着我,我就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那个或者是那一群为了和你相遇的朋友,此时此刻一定也和你一样,在寻找着彼此,让自己的“天赋”发光。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6

《论自由》成书于1859年,100多年后再读此书,仍然觉得很有启发,很多观点用在当下也毫不落伍。如果说,真存在所谓符合社会规律性的言论,那《论自由》中的某些观点应该也可以归入这类言论。

一、第一章内容简单梳理

第一章厘清了本书所讨论的自由的范围。对于自由的讨论,历来是哲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的热门论题,经久不衰。本章开始就提到,这篇论文不是所谓意志自由,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所谓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二、几点感想

1、密尔骨子里体现出的作为资产阶级的自我优越感。读完第一章,我除了认同密尔很多观点外,也深深体会到他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本书成于19世纪中下叶,那时候正好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思想界也非常活跃,密尔在第一章的论述中,很多地方没有论证,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似乎很多观点是不证自明的。他所讲的自由是有社会条件的。比如,他认为,对于那种种族自身尚可视为未届成年的社会当中的一些落后状态,也可以置诸不论;在对付野蛮人时,专制政府正是一个合法的形式,只要目的是为着使他们有所改善,而所用手段又因这一目的而得以投现而显为正当。自由,作为一条原则来说,在人类还未达到借自由的和对等的讨论而获得改善的阶段以前的任何状态中,是无所适从的。但哪种种族族可以看作未届成年,哪些人是野蛮人?什么时候人类达到了借自由和对等的讨论而获得改善阶段?这些密尔都没有回答,从这些描述中,他并不认为,所有的人或者种族都配拥有他所说的自由。但他还在书中提到,在旧日,存在臣民或者某个阶级的臣民和政府之间的争斗时,那时的自由是指对于统治者暴虐统治的防御。似乎又把自由存在的时间维度拉长了。

2、密尔所强调的“对社会负责”标准只是描述意义上的,既没有说出它们的范围,也没有说出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他强调,为了“自我防卫”或者说他人的利益的时候,个别的或者集体的违背个人意志是正当的。一个人仅需为涉及到他人的那部分才需对社会负责。凡系显一个人在义务上当作而不做时,就可要求他对社会负责,这是正当的。我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想寻找一个答案,如何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可惜没有找到。

3、密尔对“权力”讨论远远大于对“权利”两个词的运用。我只看了翻译版,没有看过原版,也没有了解过密尔的时代对“power”和“right^的认知程度如何。既然是《论自由》,我总觉得是讨论rihgt要多一些,但感觉这部分内容反而讨论power多一些。可能与论文开始提到的讨论主题有关,即“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4、密尔对法律和舆论的作用的描述令我很受启发。他意识到法律的惩罚性和舆论的压力对个人的影响,并且用很大的篇章介绍舆论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犀利的指出,一国的道德标准大部分出自占优势的阶级利益或阶级优越感。人们遵守的来自法律或者道德舆论的所谓社会准则,其实就是社会的好恶,或者是社会中占优势的势力的好恶。

5、密尔所主要讨论的是政治自由问题。即政府在限制人民自由方面的界限在哪里,正当性何在?人们所享有的社会自由主要有那些?这些都是政治自由非常核心的内容。对于政治学初学者认知政治自由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尽管我读完还有很多迷惑,但是对于密尔在观点上的干脆自信,以及论述上的逻辑性,还是很佩服。

理解比较浅薄,暂记流水账于此。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7

《让天赋自由》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什么是天赋,如何发现天赋(忘我状态);

二、什么因素制约了天赋,如何发挥天赋(部落、态度、导师、时间);

最后指出未来教育转型的方向之一是实现天赋的教育。

什么是天赋?我们通常认为的天赋局限于智商、情商或者学术能力、记忆能力等等,而智力的多样性是天赋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仅限于前面所列举的。其次,它是动态的,也就是在大脑的动态运用过程中会爆发真正的突破。例如很多喜欢讲课的老师会发现,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有合适的例子突然出现在头脑里,而在*时认真地思考却不一定想得起两者之间的联系。虽然不是真正的突破,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最后,智力是完全独特的。而智力是天赋的核心元素之一。

创造力应该是天赋中另一个核心要素。智力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创造力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同一时间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深入我们的直觉和无意识,以及我们的心灵和感情。换一种方式表述就是阿基米德不是在书桌前发现了浮力原理,是在泡澡的时候发现的;而牛顿也不是在书桌前,而是在树下。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反而在进行其他活动时无意得出了结论。现实中对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就是,睡觉前去想一个近期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放下它,沉沉睡去,潜意识会自动工作,有可能在梦中(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可能在第二天醒来,答案会自动浮现。

人如果处于忘我的状态,就是位于天赋的核心了。我们的整体,包括呼吸、心跳、思想完全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是一种能量的整合与集中。这时,你就身处天赋之中,你发现了你的天赋所在。每个人都有进入忘我的沉浸状态的独特方式,也有发现自己天赋的独特方法。但是这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仅有测试是不够的。

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导师出现,也可能没有。导师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识别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一些之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在人生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天赋不一定让你变得更富有,但是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丰富性和*衡感。这种丰富性和*衡感对于个人幸福,与不得不做的工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同样重要。

基于让天赋自由的理念,未来的教育显然是“因材施教”,也就是订制化的,是培养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种人才的教育。这让我想到了孔子的学生们,在几千前就享受了订制化的教育。同样的道理,孔子用符合每一个学生性格的语言来讲述,并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8

本书名为专业主义,自然离不开专业主义的载体——专家。

何为专家?要控制情绪,并依靠理性而行动;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无一例外的始终把顾客的利益置于首位;拥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并严格遵守纪律。只有当以上所有条件都满足的人才,才能称之为——专家。

笔者读到这个定义,联想起在各类质量参差不齐的刊物中“拜读”过的专家手笔。不由得将各位专家对号入座。一般比较下来,按照“专家”的实现程度分级,有以下三种类型,或是三个层次:

1、专家的模式——即流于形式而不加思考的拷贝专家的作业模式和流程。脑力从业者中的劳工和投机者几乎集中在这个层次。

2、专家的态度——努力以事实取胜,以理性驱动行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希望获得更大成功;却沦陷于管理咨询悖论的专业从业者。

3、专家的心智——以实现顾客的利益为核心,依据事实基础,用理性来驱动,用专业的思考方式进行信息的处理并形成和选择有责任感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时刻自我否定,始终保持自己的专业主义。

第一层次聚集了太多的乌合之众,这也是难免的,一是为了生计,二是为了生意,反正*的企业千千万万,需要智力服务的企业多之又多,我今天忽悠东家,明天忽悠西家,等全忽悠齐了我就搬家。可是如此一来整个行业风气搞坏了,更可怕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都被你忽悠死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顾客也不缺识货的主,被你们忽悠多了看看也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记得有人笑谈,市场上的咨询公司,只要是号称有麦肯锡经验的,肯定言必说MECE、金字塔,凡是和BCG打过交道的,动辄就画“田字格”。确实我们国家智业机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即便是拥有近20年市场从业经验的着名公司也难免犯下这样的错误。但是从长远来看,脱离了客户的实际,必然会遭到淘汰。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专家”对企业的影响都是小打小闹的躁动,那么第二层次的“专家”所作所为对企业的影响就要几何倍数的放大了。因为在这个层次里,专家多数是企业的中高层,或者已经拥有一定追随者的专家,最次的也是第一层次中自我营销做得很棒的“专家”。你们的言行、建议都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者,遇到个耳根软的主,你的决定就影响着企业的生死了,你也能当回领导过把瘾;要遇到个“一言堂”,那就好看了,领导一手牵着你,另一手拿着钱,大家一起玩一把命运轮盘。

任何一个职业人士,由其当你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你存在的价值更多是为了你的领导(顾客)实现决策支持而存在。而当你面临专业服务的高绩效和迎合老板喜好的抉择,或是面临长期发展与短期绩效的取舍,你该何去何从?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29

很薄的一本书,晦涩的长句,让我如同咀嚼一块生硬的糟饼,咽不下吐不出。

密尔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是其名着《论自由》(OnLiberty),更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这部着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这就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所以,1903年当严复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时,书名就叫《群己权界论》。当我看到严复先生所翻译的这个标题,似乎这更是密尔所要表达的主旨。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论自由的读后感1500字8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论自由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30

差不多看了三天,看完了《让天赋自由》这本书。原以为看完就可以找到真正的天命,却没想到看似如此笃定的名头其实若不是到最后谁会知道那是天命?就像感情泛滥的人,在寂寞的都市渴求用一本有关找寻真爱的书来解决后顾之忧,却不知人生不到最后永远都不会了解最重要的人是谁。一劳永逸这种便宜事,即使再勤劳踏实的人都渴望一探究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上根本就没有天命没有真爱,除非你赋予其意义。每个人的内心总有声音,虽然声音也分大小,但没有什么声音是最大的、最小的,往往你追寻了某一个声音之后,这个声音也许就相应变得强烈了。

当然,这世上一定有偏执的人,他偏执的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并且完成那唯一的天命。那么这本书里也给出了路线。但你要明白的是这绝不是一张度假享乐的地图,更确切的说它是一张野外求生地图。代价,是你走上这条路线之始就必须购买的门票,且数额庞大。如论你接受怎样的`天命,从哪个门进入残酷的求生世界,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他们都一样的残忍,都耗尽你的体力和心力。但你既然选择了就必须承担世俗的偏见等种种外界设置的障碍,但更多的是内心的不坚定和自我怀疑。这场探险游戏有如一颗药丸,表面裹着向内心自由挺进的甜美糖衣,很多人舔完表层后都难忍其后的苦涩,于是抛弃这颗然后寻找下一颗,周而复始,难有善终。当然有人相信苦涩的最后药丸会变身开启天命旅途的另一把钥匙,即使难以下咽也绝不弃之不理,终于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31

现在的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艺术价值,文明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我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

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我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我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变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我国不“拿来”只接受“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啊!可怜的我国。不然怎么现在还是个发展我国家?

可敬的鲁讯先利用他的文章想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阐明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送来送去,主张拿来,批评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即拿来主义,可又有几个人能醒来,不在昏睡了。

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3篇(扩展5)

——《专业主义》读后感3篇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32

初读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有点无法渗透其中的道理,当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时,我才明白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鲁迅先生的文采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是反对崇洋媚外,有选择的拿来。而不是一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拿来。比如,我们可以西方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这些我们确实比不上人家,而且也确实需要这些东西。当然,有拿来就有送去,送去就是不需要的东西就可以送去,可是碰了一串钉子后,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嘛,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这些送来的东西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所以我们要拿来!

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意在唤醒国人,除了^送去^以外,还得^拿来^。按鲁迅先生拿来主义原文中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选择的拿!鲁迅从广阔的背景上,点明了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落后的本质一脉相传。出路在哪里?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内涵,我们可以用^占有^^挑选^^创新^来概括。说真的,虽然我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但他的这种精神使我折服,由其是他流露在文章中的那股气质,就拿拿来主义来讲,就使我不得不佩服!我们是应该多多拿来,把无用的送去,把有用的拿来!鲁迅在此文中大用反语,反语可谓是鲁迅的一贯作风,是鲁迅讽刺时代强有力的武器,不过我相信即使没有它,鲁迅的文章也不会因此失色!

*人就应多多拿来,理智应对^送来^,送去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有选择的拿来,想过那与世隔绝的悠闲日子,实在是太天真了。清*那些热家伙用来镇压人民挺不错的,可真打起仗来,那还真欠火候。自新文化运动以后,*人就更加活跃了,几十年艰苦奋斗,鲜血铺满了前方的路,可最终他们胜利了,因为他们懂得拿来!那时的*人穷,没有武器,就果断的从敌人哪儿拿来,哪怕多么危险,也要为革命拿来本钱!不得不敬佩鲁迅先生,一篇《拿来主义》便将事实剥露出来,完美诠释这现实的锋芒,我们需要拿来,这是我们的武器。

拿来主义未尝不可,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利的,就可以拿来,有选择的拿来,化为所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拿来,避开那些对我们无益甚至对我们有害的东西,面对好的东西,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识^!

需要的,就应去拿来,趁早拿来,别等到火烧眉毛时才拿来,到时候就晚了。

自由主义读后感1500字 篇33

最近我看了*论《反对自由主义》的著作,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以教学工作和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想旗帜鲜明的反对自由主义,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好教师的形象,注意自己*常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

二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要及时向领导反映,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办事要人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

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的提高。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踏实工作为十二中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僕阳而努力奋斗,做一个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