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读后感 第1篇

周末在书城翻阅书目。不经意间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时原本以为要结束今天平淡的书城之行的我。却被这如吸铁石般的一句话深深的所吸引…心中仿佛有股无名的躁动。令我不禁遐想联翩。在黑夜中。无声。无光。一人被黑夜包围。而这黑夜也赋予了他黑色的眼睛。可他坚毅的眼神。有力的凝视前方…

可如今^v^时期以不复存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光明的一切:光明的白昼,光明的眼睛。我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我不如顾城有令我不满的社会。我也无需去撰写文章去对祖国评头论足。白昼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要让自己成为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想,我虽不如顾城那般勇敢,虽不如他那般坚毅。但是我却有我自己的梦想。有我自己的追求。

如果你问我,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什么。我会回答,我要做一名老师。平凡的人民教师。在大家看来。这个职业不怎么被看好,既无多大用处。也无丰厚的薪金。甚至有时这份薪金也不够养活一家子。有的只是天天与书卷打交道,加深几分书卷气而已。而我却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不仅是因为我愿意时刻保持这份书生气。愿意在课堂上,闻着书香,听着书声,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与学生们畅谈着这节课的体会。

也因为,我可以享受做一名名学生可以在我的调教下变成一名有用的人的过程。我可以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更是因为着一句话——“师者,医心也”一名老师,他可以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心理上予以一定的引导,倘若学生的心理有些歪曲。就要对他进行教育让他不至于误入企图,前途变得黑暗…

如今白昼已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会让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顾城的诗读后感 第2篇

早就知道顾城是当代的朦胧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次仔细的品味了几首诗,确实如此,诗中表现出一种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心中浮想联翩,特别是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充分表达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忧伤,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回想我们走过的路,孩童时期梦想着成为华罗庚式的科学家,成为和雷锋式的英雄……,充满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挣扎、奋进、努力拼搏,表达的正是龙的传人的精神血脉,表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渴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愿意编织美好的画,画下未来,去寻找光明的前程。

但现实的路并不是想象中的美丽,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的破灭,“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现实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从来就没有嗟来之食,需要脚踏实地学习和工作,经历生活风雨的磨炼,最终才是美丽的彩虹。“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断地画,不断地努力,最终会寻找到我的归宿,虽然许多的梦想破灭,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就想呼唤:祖国——我伟大的母亲。

联想到当代,社会进步非常大,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成果,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发扬中华龙的优秀传统,任性地坚持、任性地传承,为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东方添砖加瓦。我任性,“一个被妈妈宠坏的孩子”,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顾城的诗读后感 第3篇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着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

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顾城的诗读后感 第4篇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那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后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也让我印象中的顾城多了一份浪漫气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诗集后,我才对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他诗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他的诗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感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诗集中后半部的寓言诗写得十分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

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十分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我很长一段时光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此刻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理解和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

可是无论最后结果怎样,从顾城的诗中却始终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纯净的心,裹这一种与生俱来,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尘世纷杂,便多给自我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 第5篇

读一个人的诗,首先要知道诗人的生活背景年代,生活经历,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感情,才能知道诗人在写什么。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读顾城的诗,就如进入了一个孩子的世界,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充满期待,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诗就是他写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充满了童话色彩,但又在其间充斥着淡淡的忧伤,你又会觉得着忧伤如铅一样沉重,重重的砸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因为这忧伤写出了一代人的忧伤,是面对现实的忧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留给了我们一句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诗。

顾城大部分的诗都是清新自然的,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的,他的诗自然纯净,就像古代主张“性灵”一样,他的诗如同自然的宠儿,与自然合为一体,其实我觉得顾城就像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孩子,认真的构筑着自己的童话城堡,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

顾城至今也是不能被许多人所理解,在1993年和他妻子一同死亡后,很多人都说顾城杀害了他的妻子,这让一个如此纯真的诗人顿时变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魔鬼,我觉得这对顾城是不公平的,从一个人的诗便可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虽然顾城比较沉默,不爱说话,但只有一个心灵纯洁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纯净的诗。

学习诗歌写作,就应该看顾城的诗,不仅要从中学习他的写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力,还要学习他的内心,回归本真,“性灵”再现,这就是我在读了顾城的诗以后所感受到的,诗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本真在,诗就在。

顾城的诗读后感 第6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我吃了果实,只为了能和花有一些联系”

顾城,舒婷,北岛,这三个人开创了中国朦胧诗派的新境界。

“我爱你,我绝不像悬崖上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的诗清新柔美,柔中又不失力度。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的诗沉郁顿挫,铿锵有力。

可是前两个人的命运远远没有顾城的命运来得离奇。

“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

是时代给那一带人带来了心灵的创伤,也是时代让这种伤痛迟迟不能消退,于是便有了这些人对生命的探索,他们不仅是在寻求自己心灵的出口,更是在带领同时代的迷茫的人们,指引他们一条可以暂时躲避伤痕的出路。

顾城,这个感情上的圣人,从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他妻子纯纯的爱,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妻子真挚的依恋。可是,当他们的婚姻遭遇分手这个死胡同时,这个曾经的圣人,丧失了理智,或许是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妻子,又或许是他的思想有悖于时代,于是他便亲手制造了那一幕悲剧,他们的爱情就像水晶蝴蝶一样,曾经绚烂夺目,可是,一不小心,便支离破碎。

这个便是朦胧的表现吧,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童真稚气的人,只有清澈纯净的灵魂,才可能写出那充满希望的诗篇。他努力地把自己的灵魂望着光明的一面推去,努力地想让自己和别人看到希望,的确,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让一代人深受影响,他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之一,可是他自己,却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偏离,他无法排遣自己心中深处的郁闷与孤独,即使他一次次地尝试说服自己,现实的残酷,一次次地变故使他心里的郁闷无限蔓延出来,渐渐地,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亲人,就这样,一个深邃的灵魂漫无目的的漂浮,一直没有归宿。

最后,出于对妻子的异化了的爱和他对自己生命的追求,他以自己的方式,抡起斧子,结束了妻子和自己的生命,他把对妻子的爱封印了起来,放在诗歌的盒子里,不带走,他也完成了自己灵魂最最淋漓畅快的释放,把自己深沉的思想化作一个谜,让后世的人只能在他那可爱的诗篇里寻觅。

顾城,你深深打动了我,虽然我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捕捉到你精神的雪泥鸿爪,吉光片羽,可是永远存在的,是我对你的灵魂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