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读后感2000字高中 第1篇

中午恬淡的阳光下一口气读完,但却实在感觉自己没有能力评价,只感到文字如清水缓缓流过,于这篇羊皮卷记载的痛苦回忆下,涌起平静淡然的情绪。此时此刻恰如合上书的彼时彼刻,月光似阳光流淌在我的房子,仍然忍不住微笑。只印象最深的一句“上校,马孔在下雨”,消散了往年的天真与情谊,充满淡淡的别离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

虽说没有能力评价,但还是忍不住一篇狗尾续貂之作,因它最出彩的不是华丽的辞藻,抑或荒诞的情节,甚至于宿命般的家族命运。只因它的魔力太过强大,色彩太过绚丽。它会赋予我特质,晦暗中存在希望,困顿中抚慰灵魂,它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真实存在,在悄悄地滋润着我的心性和良知。

所以,还是将这篇不甚成熟,浅显直白的读后感公之于众,以鞭策自己。

面对百年孤独,面对布恩迪亚上校及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一开始和许多人一样也有点迷失,但是当我不去纠结那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再去刻意读通那段我毫不熟悉的美洲历史时。我似乎又有点明白了,在年轻的季节我们似乎感受不到孤独,我们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社会中做出最大的贡献。我们现在勤于学习与钻研,敢于挑战未知领域,乐于在自身及周围世界寻求突破。

那么,当我读了《百年孤独》之后呢?一个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了。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地亚这个家族呢?漫长的\'几代人之中,有手艺灵巧的、有知识广博的、有天生聪慧的、有勇敢坚强的、有吃苦耐劳的、有光彩照人的……他们有天才的头脑、坚毅的眼光、不轻易言败的性格,无论是旅途劳顿的南征北战、还是通宵达旦的欢娱。他们都可以用他们特有的魅力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异性。人们似乎无法看出这个家族有什么弱点,但他们最终也不过才存在了短短百余年,然后飓风袭来,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痕迹和关于他们的记忆,很快就那么无影无踪。但却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惋惜后悔的地方。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百年孤独这本书呢?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似乎不应该有特别兴奋或者特别悲痛的心情,我觉得文字象河水一样在我眼前流过,即便是难以理解的家族谱,时而现实时而魔幻的写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历史……那些打乱我读书节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当然地被我所接受,我仍然以几乎不动的姿势一页页地翻下去,看的时候在想什么我并不清楚,我在看什么我也不清楚,就好像小时候玩累了刚刚睡醒的午后,我躺在地上看着墙上时钟一分一秒走过。我没有起床,也没有在等待什么,我在干吗呢?就好像张无忌初学太极拳的状态,我忘得越来越多。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很不可思议的,在读这本应该不算是喜剧的故事时,我竟然涌起一种类似于平静恬然的喜乐。就好像我知道人终究会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阳光的瞬间,仍然忍不住微笑。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过“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读了这本书,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精神理想。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2000字高中 第2篇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吃掉。——题记

每个人都是孤寂的。无论是你正在酩酊大睡抑或是思考着难以回答的问题,还是与畅谈未来。一阵欢闹过去,终会面临孤独。这并不是一个让人逃避的词。

也许你会对它带着一份恐惧,一份害怕。但它还是来临了,迈着悄悄的步伐向你靠近。它并不是掠杀你笑颜的魔鬼,而是可以与你卧膝长谈的知心。它与时间是共同的人生倒数器,但并不可怕,反而使你的内心得以沉淀,当你去掉外表的浮华与暴躁,你会得到新的东西,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到了那时你就会一如初生的模样,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不再会有害怕束缚着你,你会尝试,会去探索,回去发现,他人与本我。

《百年孤独》中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过去与将来,起源与发展,开端与结束都在孤独的各自中画地为牢如同野蛮人般的,没有爱的地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百年孤独》里的一个家族的兴荣好似一个微型社会一般,但七代人的生与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刮走就好像一滴水融入了一般这百年家族也随时间的洪流逝去得了无音讯。阿玛兰妲她以自己独特理解的爱固守一生,安静、神秘、深沉。所以她的历时百年的孤独全是为了珍藏守护一份神秘之爱。她越是醉心于寿衣的缝制越是表明对那份爱的历久弥坚。美人蕾眉黛丝,她是只有自我任性而为清心寡欲不为世俗沾染的一个至美的绝对的孤独体。所以她的终结是那么的奇幻超绝。双胞胎恶作剧颠倒了名字,长大后性格体征行事作派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各自孤独,当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扑在吉普赛人的羊皮卷上死去,另一边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也同时终结了生命,人们惊异的发现两具尸体是如此的相像,当晚烂醉的埋葬工人糊里糊涂的埋错了各自的\'位置,一切还是回到了原本的样子,因为孤独的宿命如此精确无误…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在飓风中解读了羊皮卷所有秘密,那个时候他才明白,孤独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族整个马孔多,孤独到脱离整个世界消失得干干净净,连记忆都没有。

以七代香火,百年历程,为时间轴,以马孔多小镇南美洲历史民间奇幻铺展空间,以吉普赛人羊皮卷预言为线索,去证明一个孤独的命题,没有爱情必定孤独,但是爱情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除了孤独你可能什么也抓不住。

在读《百年孤独》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种类似于平静恬然的快乐。就好像我知道人终究会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阳光的瞬间,仍然忍不住微笑。一切就好像放刚刚睡醒的午后,我躺在地上看着墙上时钟一分一秒走过。内心平稳而安适。

矫情一点的文章里经常会看见,在这个城市里,寂寞泛滥。其实吧,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时不时地出来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它说上一句笑话,你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有阳光也有雨水,有爱情也有孤独。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花那么大的心思去抵抗它呢?写一本书,做一次爱,去一个好地方,爱一个好姑娘,赚一百万以后再赚一千万……这些都不错,但不要把这些变成抵抗孤独的武器。不不不,各种各样的体验都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作为战斗的筹码白白被牺牲掉。孤独无法抵抗,孤独无法遗忘,孤独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老衰弱,孤独不会因为爱人增多而变浅薄苍白,孤独它在这里,不动不逃,偶尔出来说几句冷笑话。

孤独随时出现,我们能够怎么办?那就附和它笑几声罗。仔细想来,它并不是什么残酷的敌人,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伴着我们,而且将不离不弃陪伴到死神来到。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它督促我们体验人生,它使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清醒,在失败的时候淡然一笑。它让我觉得许多东西值得试试看去争取,也让我觉得许多玩意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东西,从出生到死亡,别人无法体会,无法替代,无法夺走——孤独就是其中之一,它流动在我的血铭刻进我的骨,它时而让我活的热烈,时而让我安静无奈——但我很高兴我比想像中容易地接受了它,它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

浪漫是接受并享受无法改变的结果,浪漫是敢去玩一场必输无疑的美好的仗,浪漫是情有所用,心有所属,但同时不会遗忘自己是谁:请容许我介绍一直在教我如何浪漫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孤独。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2000字高中 第3篇

用十二天看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是一部初中就有所耳闻的小说,只是那个时候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孤独为何物,更不知道为什么是百年的孤独,直到2022年的春天,当我放下这本书让各种思绪在脑海中发酵、游荡和碰撞,好像忽然就明白了。

在讲述什么是孤独之前,有必要对本书做基本的了解,这是一个关于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第一代人在荒芜中建立起一个叫马孔多的镇子,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欣欣向荣,吉普赛人经常带来外部世界的新鲜事物,如冰块、放大镜、炼金术、磁铁……这样的开端让人对镇子的未来充满希望,加上布恩迪亚家族勇敢的开拓精神,让人以为这是一个关于家族创业的令人振奋的故事,然而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家族百年来与孤独斗争的历程。

没错,“重复”是本书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看似讲述了七代人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代人换名字度过了一百年(七代人)的生活,那么重复与孤独有什么关系呢?

想象这样一种场景,你在一条未知的路上行走,刚开始充满好奇,开拓进取,不停的往前走,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于是你一直走一直走,忽然你回到了原点……你以为自己走错了路,于是重新出发,依然满怀期待,一直走一直走,谁知又回到了原点……你不放弃,要再走一次,还是回到了原点……就这样走了很多次,最后都回到了原点,你会是什么感觉?会是一种愤怒和无力吧。

这种重复带来的无力感好比一个人被囚禁在牢里,他哪儿也去不了,最后诞生出另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叫孤独。当你发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你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但结局都是相似的,你就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事实,就像杨绛所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第一代人阿尔卡蒂奥看到了人生的重复,就像书中所说:他花了六个小时观察各种事物,试图找出一分一毫与前一天的不同之处,期待发现某种变化能证明时间的流逝。星期五,他在谁都还没有起床时又去观察外界的状况,最后彻底确认了仍是星期一。

第二代人布恩迪亚上校参与革命32次,全部失败,他发现世界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最后对革命感到了厌倦,于是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雕刻小金鱼,直到生命的结束。小女儿阿玛兰妲年轻时对爱情充满渴望,嫉妒、放纵、克制、懊悔,年老时则独自织衣服,似乎永远也织不完。养女丽贝卡的老年生活更让人震撼,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破败荒芜的屋子里,就像是一个活人的坟墓。

第三代人没多少故事,似乎只是家族生命的繁衍。

第四代人显现出与第二代人相似的生活。

第五代人显现出与第一代人相似的生活。

第六代人显现出与第一代人之前相似的生活。

到了第七代,生出了长着猪尾巴的孩子,一起又回到原点。

百年孤独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面对重复的无力感,第一代人为此而崩溃,最后在树下死去。第二代人用重复对抗重复,就像上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的刻小金鱼。第六代人想打破家族的重复,破译了羊皮卷上的神秘预言,谁知家族的一切都是注定的。

持续百年的孤独直到整个家族的生命终止才暂停了下来,小说的结尾说:这座镜子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2000字高中 第4篇

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抗虚无,却浑然不知这就是虚无本身。

最近在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大学时看过,只是模糊的记着一代又一代人命运的轮回,在当时年纪,只是对布雷迪亚家族命运魔幻般的相似好奇,但当最近生活渐渐的感到无聊时,不知怎么又想起了这本记忆中有趣的书,买了回来。刚读之初,还是能被那种命运的变幻而吸引,可读着读着,心中生出越来越多的沉重,仿佛看到了这个家族都男人、女人们的疯癫都是在对抗些什么?而脑海里总能回起他们平静的时刻:阿尔卡蒂奥在被执行枪决的时候,他放下了一生的恐惧,可以平静的去回想自己的一生;贝丽卡当丈夫死去,将自己关在黑暗的屋子里,不再出门时,她也仿佛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找到了平静。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的疯癫回归到了平静?

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这个人物,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马尔克斯是这么描述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早年沉迷于父亲留下的实验室中,熟练掌握了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后来参加革命军。他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与17个女人生下17个儿子,一夜之间被逐个除掉,其中最年长的不到35岁。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他有一次被人在咖啡里投毒,投入的马钱子足够毒死一匹马,但他仍然大难不死。他拒绝的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都在他的统辖之下,他成为了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但从不容许别人给他拍照。他放弃了战后的退休金,到晚年一直靠在马孔多作坊中制作小金鱼维持生计。经过了这一切,留下来的只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孔多街道。”是的,他一生中留下的就是那些传奇的故事和一条他的名字的街道,再无其他。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就足够了,功名伟绩,不足以吗?可是,如果我们想象着进入到上校的内心,去品味他的灵魂,我想,有一种味道是最重的,那就是孤独!而且贯穿了整个家族一百年的历史。这也是马尔克斯想要表达的,或者是他的人生感悟:百年孤独。

我们在上校的一生中,看不到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我们看不到那种在关系中体验到的狂喜与平静,而是由上校或者说他的家族在一代代的复制的过程中演绎成了疯狂。其实我们内心寻求的很简单,就是在爱人的怀里疯狂,哪怕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拥抱。在两个相爱的人的生活中,这种疯狂最终会被软化,变成柔情、温情,生活的点滴,却处处发着璀璨的亮光。

也许会有很多人反驳,上校离开他的村子,去建立马孔多,不就是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吗?可是,让我们来看看。他和乌拉尔从出生起就被认为要在一起,并没有彼此的相遇时刻,仿佛就应该那样。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唯一保持理智的就是乌拉尔,而上校一直疯狂着,以至于乌拉尔说出:“忘了你那些疯狂的新鲜玩意吧,还是管管你的孩子吧,瞧瞧他们,自生自灭,像驴子一样。”当何塞、布雷迪亚照妻子的话做了,向窗外看到了两个赤脚待在阳关里暴晒的菜园里的孩子时,他感觉从那一刻起他们才开始存在,从乌拉尔的咒语中诞生出来。”足以看见,上校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个世界中没有一个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子。而他将一生都在这样的世界里度过,这样的一生只能用两个词来概括:疯狂与孤独。并且像一个魔咒般在他的家族中延续着。他们越是疯狂的对抗虚无,他们越会感觉到孤独,世界在他们心里其实就是虚无的,因为他们的心里没有一个爱着的人居住着。或者说,其实在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唯一存在的只有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关系才是真实,其他的一切都是虚无!权力、金钱、豪宅、美女无一例外,如不相信,去问问那些时日无多的人,他们这一生,最看重的或者说最遗憾的是什么,他们的答案一定与某个人有关。

我想,马孔多的百年孤独,有时也是我们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