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

现代新闻评论(复习大纲)

一.定义: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体裁。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相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二.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 目的上:消息——让受众尽快了解事实

通讯——让受众详尽了解事实(人物)

2. 主题表达:消息——隐含在客观事实的叙述背后

通讯——较消息外显

3. 内容:消息——概括最重要的实时信息

通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细节刻画,背景介绍等

4. 形式(结构)上:消息——程式化

通讯——创造性强,唔固定结构

5. 风格上:消息——朴素实用

通讯——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6. 表达方式上:消息——叙述为主

通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分类(内容)

1. 人物通讯: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 事件通讯: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3. 工作通讯:

4. 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 风貌通讯是我国通讯体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类型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2

新闻记者先进事迹工作总结时光如梭,转眼间08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回首上半年的工作经历,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可谓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的考验和磨砺。到今年7月份,也正是我来电视台新闻部工作刚好两周年,整整两年的工作锻炼,使我倍感骄傲。现在的我更加成熟,更富有责任心,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做好新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将我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两年来对新闻工作的体会和对记者这份职业的理解做如下总结。从08年元月份至6月底,我共发各类新闻稿件168篇,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保证正常采访工作的同时,和新闻部全体同事共同完成了08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感动温县2007年度十大感动人物颁奖盛典的摄制及直播任务。特别是在接到采访感动人物的工作时,我仔细分析各个人物的事迹材料,找准每个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在采访时,我没有把重点仅仅放在人物的事迹上,而是更加注重挖掘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感受,探求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情感让主人公做出了如此感人的事情。稿件和新闻做出来后,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中,我对各个不同型号摄像机的功能越来越熟悉,在镜头语言的应用上,我不断学习各个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甚至参考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因此自认为这半年来所拍摄的画面较之07年有较大进步,更加注重空镜头的运用,画面更加活跃。在稿件撰写方面,我觉得比以前更加纯熟。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3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4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5

都说“天天关注一点新闻,就可以天天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和国家要事,就可以为祖国效力。”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天天关注新闻。是天天关注身边的事的呢。

估计也只会有一些老人和中年人在关注吧。 我的爷爷就是个喜欢关注新闻和身边事的人(注:这个热爱新闻的老人是我的四川爷爷,而四川是我的老家)。

我爷爷每天7:30都必须要坐在电视前,收看新闻联播,一天不看都不行,少一分钟不看都不行(有那么点夸张……),再加上爷爷的耳朵不太好,每次都得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好大好大。许多在楼下的邻居都可以清楚地听到那洪亮的电视声。

而我和妹妹哥哥们在楼下玩,还可以清楚地听见今天新闻联播播放的什么内容…… 有一次,我多看了会儿动画片,爷爷立马走过来,按下电视开关,电视一下子黑屏了。我叫着喊着要把电视打开,可爷爷却一下子把我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 *** 坐在椅子上,打开电视看起了新闻联播,一边看一边还在讲我:“都快上初中了,还在看动画片,也不看看新闻,多关注关注一下身边事,马上……”我听的很是无奈,转身走了出去。

在2008年的5月12日那天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们家并不是重灾区,可还是遭到了一些破坏,家里墙壁上裂了一个近两米长的大口子。爷爷先把家里的那堵墙修好,然后听说一个严重的重灾区就在附近,便过去救援,虽没有帮忙救出几个人,但是捐了许多东西:一箱矿泉水、一箱饮料、一箱方便面、还捐了一千块钱等等。

之后的玉树地震也是一样,爷爷依旧时时关注新闻,关注着那里的情况。 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自己;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自己的亲人;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身边的事;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自己的国家。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6

第三、四、五自然段,继续描写“李晓莉”这个人。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她的外貌特征——“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事就一个字:快!”这几句描写,用了最省的字数,将她外貌特征下所反映的人物身上最重要的特点“干事快!”写了出来,文中也交待了她这样的行事风格是“在部队一点点练出来的”。

第四自然段中,用简笔将“李晓莉”身上所经历的“军事任务”列举出来,并点出一个词“生死瞬间”,并将李晓莉的话用作直接引语,道出“救人必须争分夺秒”,“速度就是生命”!这是本文第二次重点强调“速度”一词,紧扣标题。同时,第五自然段中出现的“生死时速”一词,也是一部曾经火爆的电影大片的名称。(此电影的具体内容,还请大家自行脑补)将本文的主题与两部电影的名字紧密联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可以提高我们强调新闻“接近性”的这个特点。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7

今天我在家里无聊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们这里来的一个朋友,她叫王晓丽。因为今天要开学,妈妈要把她接回去了。我就决定去她家,我想:“我也没什么可以玩的,就在家玩一会儿。我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不行,就是不能出去走走。”我看看妈手机,突然想起了电视上说的话,要去她家住半天才能回家呀,我就去了她家。

我一进家门,就看见她在写作业,我问:“你为什么要看作文呀?”她说:“这样可以学习,不要学了。”说着就开始写作文了,一会儿,我就写完了。我把作文拿给她看,我看到她写的作文比我好,我就说:“我也要学习你的文笔,学习你写作的方法。”说着我和她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看见了她家的一个姐姐,她说:“我也学习写作文了,你们两个不能在学校玩,就在家做作业,学习是很重要的。”于是我说:“我也要学习你的知识呀,你说的话,我都听不见。”我们聊了一会儿,我说:“我们玩儿游戏好不好玩,好不好看?”她说:“好啊。”于是我们开始玩。

我们先玩儿了“老鹰捉小鸡”、“小鸡捉迷藏”、“三个字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玩儿完之后,我们去玩了“我是老鹰”、“鸡妈妈”、“小鸡”的游戏。玩儿完之后,我们就去吃了午餐了,吃完之后,我们又去了“鸡妈妈”的办公室里,给她讲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就去吃中饭了,吃完了之后,我和她去了一个小房间,给她讲故事,她就把她的故事讲完了。

我们就去上学了。

今天,我玩儿的非常开心,我也知道了玩儿游戏是非常有意思的,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要多玩儿几次。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8

新闻特写的写作准确要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 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

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

记者让受众“走进”新闻现场,在强化了新闻特写现场感的同时,也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

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

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 *** 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9

时事评论作文:题目:人类水资源现状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139亿立方米,其中是咸水。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块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只有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

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

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

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城。

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 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0

我一直渴望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记者。

采访这个世界上最伟大传奇的人物,把他们的故事永远地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是我的一个最大的梦想。我以为对记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侃侃而谈的风度以及洋洋洒洒的大气,说与写就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专访记者的关键。然而事实是,远不止于此。经过吴月娥老师的这次的专访采写培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是多么浅薄。尤其是作为一个专访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采访前——充足准备

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一点,既是提高专访效率的关键,也是对被采访对象表示尊重的体现。有一个及其经典的反面例子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好莱坞明星费雯丽去亚特兰大为《乱世佳人》做宣传,一位采访记者问她:“请问你在这部片子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费雯丽听后十分恼火地回答了三个字:“不知道”!

采访中——采访得体

这个“采访得体”包含了以下方面。

一、采访正式开始前应了解自己被授予的采访权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李希光教授认为,询问被采访者是否同意录音、记录和报道是新闻采访的第一职业道德原则。有过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以上均不允许,这时就只能靠记者自身的能力,在边观察、边思考、边提问的同时,将最为重要的信息记忆下来。

二、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在不冒犯被采访者的同时又能挖掘到最深层的信息,是一个记者的最高行为艺术。此时,记者自身的个人魅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适时的试探,适时的幽默风趣,都将有利于这次专访的顺利进行。

采访后——力求客观

洋洋洒洒的文笔确实很有感染力,极易达到新闻本身所要求的宣传广播流传的效果。然而,第一要义还是要真实。著名记者梁衡说:“新闻如饭,供人充饥解渴,满足起码要求;文学如酒,供人品尝回味,满足更高档次的要求。”新闻与文学的最大区别就是真实与否。新闻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把细节展示给受众,几乎不带一点个人感情的表达,用事实说话。

以上几点,是我一直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在将要进行的对《湖大人》的人物专访中,我希望我能谨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将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完成一次让自己满意的人物专访采写。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1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2

新闻稿格式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不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3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自然段,主要围绕“激情”这个中心思想展开描写。

第十自然段中的直接引语“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一语道出了李晓莉在工作中是个激情四射的军人!一个临近退休的护士,在得疫情暴发时,立即上交“请战书”,把自己送到“前线”,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

一篇好的新闻人物特写,就应当象上面这篇范文一样精彩。认真学习典型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4

正因为如此,《辞海》对特写就有了以下三种解释:

1.特写――新闻体裁的一种。要求生动地、形象地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使读者获得较深刻的印象。要求真实、及时。

2.特写――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描写有社会意义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某些细节上也容许恰当地想象或艺术加工。

3.报告文学――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也是速写、特写的总称。直接取材于现实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有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之称。①

具体到萧乾这位自称是文学与新闻两栖动物的颇富才情的作家,其纪实性作品更难以特写、报告文学的文体对之加以界定。如其^时期的代表作《刘淬刚之死》就分别被归入报告文学、纪实小说、散文、特写等。本文无意对上述概念及概念的历史作出详细的梳理,之所以采用萧乾新闻特写的文体对其此类作品命名,是因为萧乾创作此类文体的历史语境及其作品的风格都更接近西方媒体对新闻特写的概念界定。众所周知,萧乾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以一组反基督教题材的小说建立自己独特的地位的。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他的确是现代作家中宗教感较强的一位作家。对此,从事萧乾研究的学者傅光明并不讳言,萧乾在回应美国汉学家路易斯・罗宾逊称其为“反基督教作家”时,也真诚地说:“我揭露并反对的是20年代的强迫性信仰,以及宗教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但并未反对宗教本身。”②故而,本文将从萧乾新闻特写的宗教情怀这一被遮蔽的角度,阐释宗教感在其新闻特写中的表现,以及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其宗教感与爱国主义之间复杂的纠缠、反文化殖民主义与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矛盾的痛楚,最终,作家在左冲右突的文化飘零感中别无选择地寻觅的文本叙事策略。

一、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感

由于特定的生活际遇,萧乾身上有太多的压抑:贫困、种族、民族。我们知道,萧乾出身于社会最底层,而且是个遗腹子,11岁时不得不孑然一身地谋生;同时,蒙族的身份也使他的童年更加黯淡,他曾说:“然而上学后我发现同学们专欺负少数民族。他们追着回族孩子骂不堪入耳的脏话,也喊过我‘小鞑子’。于是我就干脆把这个民族成分隐瞒起来了,填表总填“汉族”,免得受歧视。”③最后,萧乾经历过五四爱国运动,从小在教会学校长大,对民族歧视以及由此带来的反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起构成萧乾精神结构的宗教维度。他从边缘者的角度反抗着统治者:阶级的、种族的、民族的。这就构成了其新闻特写的独特的宗教情怀。

首先,是弱者对正义与公正的诉求;其次,是其特写中表现出的对弱者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感。

或许有人说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现代作家大部分都具有,不一定与基督教文化有关。但笔者以为,萧乾的悲悯意识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中个体意识独立的基础上。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比照中,萧乾毫不保留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人”,而且是个体存在的人。萧乾主体意识中对个性的坚守在现代作家中是非常鲜明和独特的。他曾说:“思想方面对我影响较大的,是华林的《新英雄主义》,那薄薄一本书,我读了绝不止十遍。在读它之前,我脑子里净是些光宗耀祖、个人奋斗的思想。这本书谈到了比个人小圈子更高超的理想。现在回想起来,都谈得很模糊、很抽象,但它确曾领着我走入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我还贪婪地读着潘家询译的易卜生的文章,曾把《国民公敌》最后一句台词‘最孤独的是最坚强的’抄下来贴在墙上,作为我的座右铭。”⑤易卜生的这句话“最孤独的是最坚强的”,对个体人格的崇尚与坚守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萧乾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变化较大,但个性的独立、思想的自由,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性的悲悯情怀,在人格平等与伦理观上对社会正义的追求是其新闻特写的内在理路。

二、文化身份的认同

不管是在其人物特写、景物特写、事物特写,还是政论性特写中,萧乾和他那整个一代知识分子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话语:首先是其内在的价值伦理观念被西方文化强势打破以后,如何重新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确立其内在的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其次是外在的如何构建现代化的国家体制问题。不用说其人物特写、事物特写,还是政论性特写,即使是景物特写,国内题材的《雁荡行》,国外题材的《瑞士之行》,都在风景游记之外,隐藏着现代性国家的构建问题。正如杨义所言:除了特写外,萧乾还做了不少的英文演讲和政论性文章。这个时期的文章都有一个潜在话题或隐形的对象――中国,即战时的中国如何赢得胜利、战后的中国如何重建家园……从1946年踏上故土始,直至1948年,萧乾言说最多最集中的话题是民族国家的建制思考。如《雁荡行》中,然而为国货本身想,它不应长久寄生在国人的同情上。一件代替洋货的东西发明出来还不够,得使这东西逐渐赶上洋货的精细坚固。它必须繁兴在国人的坚定信仰上,使人们因国货本身的价值而骄傲。看看内地公路的发达,木炭汽车实在有它远大的前途,希望发明者珍视这前途,继续研究它、改善它、推广它,使它在实质上取代汽油车优越的地位和威望。像是帮我们赌一口气,这车安然无恙地把我们载到泽国。萧乾不愿意将爱国主义停留在空喊和同情上,而是愿意坚实地以现代化的国家实力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萧乾无疑在国家民族建构的想象上与左翼作家之间存在着冲突。左翼作家企图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构建红色现代国家。而萧乾从小生活在教会学校,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在之后长达7年的欧美之旅更使他坚定了关于现代国家自由民主平等的乌托邦构想。

其次,在文化身份的认同上,萧乾坚忍的人生态度与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的统一,同时反殖民主义话语与基督教教会之间的冲突使萧乾的宗教精神表现得分外复杂。萧乾特写中的抒情主人公都是受奴役的弱者,只不过一个是个体一个是国家,这种承受苦难的生命的坚毅,是典型的基督式的。詹姆斯・里德在阐述“基督的人生观”时,借用爱德华・威尔逊的话:“无忧无虑地对待生活,唯一能够使我们惋惜或者忧虑的事就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外物。当生活来到你面前时,你要尽快地生活。你要尽力去做直接呈现在你面前的工作。这才是在人们意志中体现出来的绝对希望和绝对信仰。这将教会人们去相信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美好的。在你人生不顺利、遭到打击时,你不要去奢望有一把使你获得幸福的钥匙。”⑥对时代、民族的责任感与萧乾从小所认同的基督的坚毅品格达成一致。并且,耶稣作为人之子的悲悯情怀,富于反抗的革命精神,以及作为弱小民族的民族英雄奋进的人生态度,都得到萧乾的认同。在他的心里,耶稣显然不是神或神之子,而是一个人之子,而且是像他一样的穷孩子出身。这是萧乾与基督教文化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同时萧乾认为基督教文化是跟在洋枪洋炮后面的文化侵略,故而是一种应该遭到揭露的殖民主义话语。这些时期新闻特写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最后,虽然萧乾自认是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其思想中的确带有许多西方文化的色彩,但在烽火连绵的三四十年代,爱国主义的确是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基本的正义感和良心的表现,并构成其新闻特写的基调。

三、独特的叙事策略

萧乾独特的新闻特写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赵遐秋先生在《强化了中国报告文学性――浅议萧乾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萧乾新闻特写的文学性:“第三阶段以人物为主体的报告文学作品主宰了报告文学创作的领域,完成了这种文体的纯文学化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说这个发展过程,也就是报告文学的新闻纪实性的不断弱化淡化,以至于在作品中退居为次要地位,而代之以人物为主体的文学性不断强化、浓化的过程。而这种新闻纪实性和以人物为主体的文学性的彼消此长过程,又正是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发展的突出表现。”⑦众所周知,萧乾正是这一时期新闻特写的优秀代表。

具体而言,萧乾的叙事策略首先表现为客观叙事,随着文学的发展,30年代文学已经超越了五四时期文学泛滥的抒情化色彩,带有很强的文学自觉意识的萧乾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文学客观化的理论主张,并将之运用于新闻特写之中,大大增强了其新闻特写的文学张力。

其次,其叙事策略表现为注重侧写虚写,避免与政治发生直接冲突,同时与其主体情感中的宗教情愫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可以看他的自述:“每当有人读了40年代我在伦敦写的系列通讯,问起我怎么会在报道^闪电战时,却还不忘记写写大轰炸下的猫狗时,我总解释说,新闻通讯的内容也得多样化,硬的软的都得照顾到。我当时报道的不仅是战争,还包括战时的英国社会,只能多方面着手;而且从侧面着笔,以小的事物反映大的方面,有时会更真实生动。”⑧熟知萧乾生平的人都知道童年的萧乾生活非常孤寂,与之相伴的往往只有一些野地里的动物,并且在教会学校他还亲自喂养过羊,他从这些动物身上获取精神上的温暖,所以侧写虚写就不仅仅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作家主体情感的下意识流露。

最后,萧乾在将新闻特写文学化的过程中广泛地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对比、反衬、象征、意识流手法,甚至摄影技巧、蒙太奇手法,使新闻特写更加具有跳跃性、现代感。

注释:

①《辞海》第276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傅光明:《萧乾散文选集》,《在十字架的阴影下》,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

③萧乾:《萧乾文集》第6卷《生活回忆录》,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

④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⑤萧乾:《萧乾文学回忆录》,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⑥詹姆斯・里德著,蒋庆译:《基督的人生观》,三联书店,^年。

⑦傅光明:《萧乾研究专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⑧傅光明:《萧乾散文文集》,《透过活物看人生》,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5

新闻稿格式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新闻的写作特点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怎么写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新闻稿写作注意事项 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倒金字塔结构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被广泛运用到严肃刊物的写作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闻写作叙事结构。内容上表现在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6

[关键词]新闻摄影;特写;方法

布勒松说:“在所有的表现方法中,摄影是唯一能把精确的和转瞬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照片以这样独有的力量抓住了转瞬即逝的重要瞬间,而新闻照片在蕴涵了新闻价值的同时更是能让人回味称绝。

新闻摄影报道的体裁主要有三种: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特写摄影是新闻摄影中打动读者最好的一种表现方式,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是专注于使用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来展现重大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

“特写”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视觉效果,并达到从更深的层次揭示新闻事件的特点和意义的目的。与图片新闻相比,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具有深刻性、揭示性和典型性。从对新闻要素的表现方面看,图片新闻主要交代的是何时、何地、何人和何事,而特写性新闻图片重在交代何故和如何。从报道的先后顺序看,一般是先有图片新闻,紧接着有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相互衔接、配合,从而形成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事物的完整、全面的报道,满足读者不断了解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心理要求。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要求每一幅新闻照片都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有明确的主题;2.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把观众的注意力汇聚到特定的主题上;3.照片应当简洁明快,没有杂乱无关的信息。特写性新闻图片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和概括新闻事件。特写镜头所具有的“局部放大”和“拉紧拉近”的效果,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特写性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抓住富于个性的特征和从富于个性的角度加以表现,对细节进行强化处理,从而让人获得“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局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要抓住典型的场景、情节和细节,这有助于“典型性”的体现和展示,从而达到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善于抓典型瞬间。

著名的美国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威是一位特写摄影的大师,他摄于卢旺达的一张照片,是在当地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一位年轻人的特写镜头,人们从他脸上的那几道深深的刀痕以及那只被削去一角的耳朵,就能够想象到那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有多么可怕,这样的照片极具表现力并蕴涵着震撼人心的力量。1984年拍摄的反映萨尔瓦多内战的照片。画面上,近处的三位小姑娘躲藏在大树后,掩面哭泣。远处一架军用直升机正低飞盘旋,似乎在寻找袭击的目标。直升机扬起的烟雾沙尘,在昏暗的大地上和森林中弥漫,土地、森林也仿佛在颤抖和哭泣。在这种环境气氛渲染下,人们不能不关心这几位小姑娘的命运。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更多地是用来表现日常生活新闻,通常从对平常事物的富于个性的角度的揭示来表现深层次的生活哲理,把新时尚、新风格、新观念通过照片和文字来传达给读者,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用一种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与特写性新闻图片相结合的文字的写作也重在提示性、阐释性,要引起读者的思考。对特写性新闻图片的一种常见的错误认识是把用长镜头拍得的或近距离拍摄的“特写镜头”都当成特写性新闻图片。而实际上决定是不是特写新闻图片的因素不是景别,而是是否富于揭示性。有些富于揭示性的新闻图片并非“特写镜头”,而是特殊角度和特殊认识。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让摄影记者能够从容地对报道对象加以仔细的观察选择和思考,从而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微观细节来表现宏观全局。记者也能有较多的思考和选择,从而使技术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力求图片达到技术上的完美,这就使得特写性新闻图片更具有“艺术性”和“可欣赏性”,更经得起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推敲。

摄影记者在采访中往往关注新闻事件喧闹的场面,而失去对事件发展进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闻人物的情绪、动作变化的关注,而这些细节往往是新闻事件中最被人忽视的一面,也恰恰是读者渴望看到和发现的。看似简单的一个表情、一个局部构成特写图片中新闻人物和事件最典型的一个瞬间,它们将新闻本质浓缩在特写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特写照片在纷繁和新闻背后起到了抓住读者眼球的作用,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个成功的新闻摄影报道中都有一张精彩的特写照片为整个新闻故事画龙点睛,起到了“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7

武大靖夺冠

初二(5)班陈东淇

武大靖举起右手,向观众席挥动了两下,耸耸肩膀。他眼神专注,神情轻松,轻轻地滑向了起点。

发令枪响,站在内道的武大靖如离弦的箭,似猛虎下山,第一个弯道前就抢占了领滑位置。他的身后,两名韩国选手和一名加拿大选手紧追不舍。直道,武大靖紧背双手,加速前行;弯道,武大靖单手抹冰,加速过弯。一圈、两圈、三圈、四圈,武大靖不断扩大领先优势。他在终点线前高举双手,高速冲线,给对手留下了一个红色的背影。

观众席沸腾了!武大靖双手把国旗举过头顶,沿着冰面面向观众席缓缓滑行,所到之处,观众皆报以最热烈的掌声。五星红旗在武大靖的手上飘扬,映红了他的脸庞,也映红了冰面。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8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人物特写范文 篇19

巨能学校教师团队:黄金乡巨能学校被大利水库阻隔,没有陆路通行,20多公里水路必须渡运。

学校老师每月4次分成3组随车护送学生到水库边、登船护航,直至将学生交至家长手中。返校时又依例反复,整个行程点名达7次之多。

寒来暑往,周而复始,义务往返护送200多名学生,过渡达10年之久,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 罗胜斌,男,46岁,xxx党员,三阳乡何公村支部书记。

全村村民感激他的大公无私,自筹1200元钱购买了一部手机送给他,并送上“一身正气怀忠诚品德,两袖清风谋何公发展”的锦旗。 张子文,男,55岁,xxx党员,平江二中校长。

积极推行学校改革,摸索出“三年一贯抓作风,扬长避短研高考,集体备课汇合力”的强校特色之路,办学质量年年攀升,其中2008年一、二本上线356人,比上年增加15人。1996年张子文患慢性肾炎,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为学校建设发展呕心沥血。

董希如,男,57岁,xxx党员,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1986年从厦门大学回到家乡平江从事理论教育工作,2次放弃重回学校的机会。

22年来,他每年都要深入到单位、乡镇,讲课50多堂。2007年,他从副部长岗位上退线后,再次放弃与妻子、女儿女婿到北京团聚的机会,虽身患糖尿病,但仍坚持单独留在平江进行理论宣讲至今日。

张琳,女,37岁,群众,县花鼓戏剧团团长。2005年放弃南下高薪聘用,临危受命担任处于崩溃的花鼓戏剧团团长,上任后锐意改革,大胆引进人才,采取专业与业务相结合的办法,精心组织艺术团队,让演出走入市场,三年演出600多场,观众达四千万人次,创收60多万元,并贴近群众,送戏下乡,为活跃城乡文艺生活创作了不少精品,2007年当选县人大代表。

姚长根,男,45岁,xxx党员,伍市镇党委委员、政法书记。从事维稳工作15年,分管的党群、政法、交通、政协等工作,年年处于全县先进行列。

2006、2007两年中直接参与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20余起,赴外地为群众维权25起。2005年接管通村公路建设,全镇已有36个村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公里,通村公路覆盖率达,新建公路验收合格率达100%。

赵依群,男,41岁,xxx党员,县劳动局监察大队大队长。2004年担任该职务以来,不断提升执法水平,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在案件处理中,没有出现一起因断案偏差引发的矛盾,2008年共接待投诉举报案件118起,办结率达100%。2007年春节前,23名外地民工工资无法兑现,他奔波呼号,在包工头出走的情况下,与用工主体资格的施工单位协调,全部兑现了万元拖欠民工工资。

李迟康,男,35岁,xxx党员,湘南博雅公司董事长。公司系集服饰、房地产、医药、皮革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每年创税上亿元,总资产达5亿元。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几年捐资善款达800多万元。致富不忘回报家乡。

与北京同仁堂合资在我县成立“北京同仁堂平江药村基地有限公司”,促进本地药材种植,为药农年增加经济收入1000万元;2005年在我县投资建设翔宇食品厂,提供就业岗位900多个。自创业至今为家乡修桥铺路、捐建希望小学等共计捐款1000万元,并为供销系统下岗职工安排工作岗位30多个。

凌桂兰,女,58岁,xxx党员,城关个体户商会书记。全家13口人,四代同堂,丈夫下岗,公婆年老体弱,家庭十分贫困,她不等不靠独立支撑起家庭这副重担。

担任商会书记以来,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为社会奉献爱心,连续五年带领商会党员慰问孤儿、病残、五保老人,从未在公家报销过费用,个人向困难群体捐款上万元。 吴莎莎,女,25岁,群众,城关镇北街居民。

沦为“弃婴”的她反哺报恩养母,在养母患脑梗塞、身体偏瘫之时,不离不弃,18年如一日照料服侍养母,在亲生父母要求她认祖归宗时,毅然选择留下守在养母身边。 向平,男,32岁,群众,城关镇首家坪居民。

1993年高考前,父亲病逝,他放弃学业服侍残疾并有精神病的母亲。16年来,他起早贪黑,无怨无悔,照顾母亲生活,依靠打零工赚取生活费用并供养妹妹上学,个人婚姻因家庭拖累至今尚未解决。

钟建武,男,34岁,xxx党员,平江电视台副台长。自2003年坚持义务献血,2008年作为全国媒体第三人、全省媒体第一人在长沙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赠,成功挽救了广东一名白血病患者。

他工作兢业,开拓创新,带领部门同事完成了平江电视台建台历史上最好工作任务记录。 喻琼武,男,32岁,xxx党员,思村乡司法所长。

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