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花木兰400字 第1篇

今天下午,班主任给我们观看了《花木兰》。电影的开头:正如《木兰诗》说的一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她的弟弟跑过来,淘气地将线头剪断。他把木兰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木兰只是宠溺得笑了笑。画面一转,到了夜里,汉帝派人通知花木兰的父亲花将军带兵出征。花将军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花将军本就年老力衰,经过这一次,更是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木兰见状,有个想法涌上心头:为什么我不能替父从军呢?我常年接受训练,不比男孩差!想着想着,心里便有了决定要替父从军。她将这个决定告诉她的父母,得到了父母异口同声的拒绝。她不放弃。她最终劝服父母,骑上骏马,迎着朝阳奔向战场。晚上露宿在黄河边,她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只听见黄河激流澎湃,水花飞溅。早晨她离开黄河,来到黑山,一不小心被强盗绑架了。这时她的师傅似乎出现在她面前,指点她如何逆转。最后木兰打败强盗。同时她认识了一个朋友——_。

当他们抵达战场时,两军已交战多次。他们马上加入了战斗的队伍中,一起上场杀敌。有一次,_不小心被敌军抓住。木兰前去救他。机智的两人逃出敌营。不小心他们听到敌军的计划。回来军营后他们立即上报汉帝。汉帝早已怀疑丞相已是敌军奸细。他便偷偷派木兰与_进一步去查看。果然,他们发现丞相还真已经投降敌方。他们瞒过丞相,做好三天后的战斗准备。最终击破敌军,丞相也受到惩处。

多年的战争将士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_和木兰有幸成为生还的战士。他们归来拜见汉帝,汉帝坐在明堂上,问木兰愿不愿意做官,木兰说她只想骑上千里马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亲人听说木兰回来纷纷开始准备迎接她。木兰脱下军装穿上原先的衣着,出门去看战友们,他们都很吃惊。作战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木兰是一位传奇人物,既有女子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她既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在国家胜利时又不慕高官厚禄,退出朝堂。她以自己为例子向大家说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电影中,更是把木兰的形象进一步放大,将一个生动的花木兰仿佛放在面前,她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能够学习木兰万一吗?我们不要说为国家做什么贡献,即使将来为家庭,为家族做点贡献,都算不错了吧?

我们有这样的责任感吗?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吗?我没有看到自己身上有什么为家族争光的智慧和力量!

故事花木兰400字 第2篇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一位名叫花木兰的妙龄女子对着房门织布,传出的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的母亲很为她担心,一直试着安慰她,想让她将心中的苦闷一吐为快。虽然木兰嘴上说着自己没事,但是她的神情充满了忧愁。原来,前一天晚上她看见了征兵文书,而每一卷上都有她父亲的名字。虽然父亲年事已高,但无奈木兰并没有兄弟,所以她父亲必须得出征。

后来,木兰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女扮男装,替自己的父亲去征战。她悄悄地跑遍了各家集市,买来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天蒙蒙亮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家,开始了艰辛的旅程。夜晚,她露宿在黄河边,仿佛听到了父母呼唤自己的声音,但仔细一听,不过是黄河的流水奔腾。次日,到达黑山头时,她又仿佛听见那亲切的声音,但认真一辨,却是燕山的战马嘶鸣。

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战争,木兰平安地回来了。她因为在战场立了大功、取得了胜利而被天子召见。天子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还赐予她金银财宝。木兰却表示,不求成为尚书郎,只望能骑马还乡。

木兰的父母听说多年未见的女儿要回来了,激动得眼含泪花。他们互相搀扶着,来到了城门外去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要回来了,也急忙梳妆打扮起来;弟弟更不用说了,忙着杀猪宰羊给姐姐准备丰盛的一餐。

木兰到了家,眼泪不禁肆意流淌。她打量着每个房间,都是回忆中的模样。穿了十数年的战袍终于被脱下,她换回了旧时美丽的衣裳。木兰对着镜子,仿佛又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整理了妆发,她出门去迎接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伙伴们看见了她,吓得连连惊呼。他们竟然从来都不知道木兰是一个娇媚的女子。正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的勇敢让她在男儿们中间隐藏了自己,甚至取得了比男儿们还耀眼的丰功伟绩。

故事花木兰400字 第3篇

话说北魏年间,中原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叫花木兰,她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一家人过着农耕生活,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正像民国一支小曲唱的那样——“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不短暂哪来这千古盛传的美谈呢?),有个叫柔然的少数民族不务正业,干起了强盗的勾当,大举入侵北魏了。

北魏是要抵抗的,于是在国内大规模征兵,无奈人力不足,老年人竟然也在征召之列。花木兰那行动不便患心脏病哮喘香港脚等各式疑难杂症的爹地,名字就赫然在征兵册上。

花木兰是孝顺的,她可不想让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爹成为胡人的一盘下酒小菜。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假冒顶替事件发生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北大假民族考生不知是不是受到了这事的启发)花木兰从军作文5篇花木兰从军作文5篇。她跨上白兔马,毅然奔向疆场。

花木兰正是妙龄女郎,本该待字闺中的,没准哪天走个桃花运,找个如意郎君就把自己给嫁了,要不是劫掠成性的柔然人捣乱,她现在哪会像这样万里赴戎机呢?所以,花木兰痛恨侵略者,发誓要喋血沙场素手刃贼,把柔然佬送上西天。为此,她行军打仗之余,每天都要闻鸡起舞,苦练武功,还抽空研习兵法和皇帝的重要讲话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位军界超女诞生了。她不但武艺超群,而且忠于朝廷团结同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她把出征前天子的教导化作英勇杀敌的行动,出手狠辣,拔刀必见血,每次打仗都会拎回一大堆敌人的首级。为了炫耀胜利、震慑敌胆,花木兰甚至会在腰间吊上几颗敌酋的头颅。她身姿婀娜,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那几颗敌人的脑袋在她屁股蛋上磕磕碰碰左摇右晃,这道酷毙了的风景在敌人看来煞是恐怖

所以敌军但凡听说花木兰来了,就不寒而栗,闻风而逃作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义终会取得胜利,成功的天平倾向了中原汉朝。花木兰凯旋了,作为军功卓著的战将,她入朝拜见天子,得到了N多赏赐。花木兰淡泊名利,不愿做官,向往环保低碳绿色的田园生活,于是她衣锦还乡,重新开始了她的女子装扮,和亲爱的爹地妈咪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故事花木兰400字 第4篇

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意思是木兰姓魏,替父从军后辞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后又想把她召到后宫中,但木兰宁死不从,自杀身亡,皇上大惊,于是追赠木兰“将军”称号。现河南虞城仍建有木兰祠,祠中设木兰像,并幸存两块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二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当地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歌谣中也留有木兰从军的故事。

相关记载

花木兰(一说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12年,在从军12年后返乡,因不愿做魏主之妃,自杀。)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6]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特别是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年代考证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而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等等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

这种说法来自于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